廖利香
(湖南科技学院图书馆,湖南永州425199)
当前,高校员工高学历的发展趋势、职称评定改革以及文献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发展对传统服务方式的冲击,都给图书馆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职业危机。由职业危机而引发工作热情缺失,部分业务工作无法高效有序开展,个人发展受限甚至部分优秀人才的流失,都将严重影响高校图书馆的持续健康发展。近年来,关于国内高校图书馆员职业危机的研究较多,但是基于人员结构特点的高校图书馆员职业危机的研究很少,本研究通过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探讨基于人员结构特点的高校图书馆员职业危机,为化解馆员职业危机寻求对策,提供依据。
选择调查湖南省六所高校图书馆,其中综合性高校五所,警院一所。截至2012年底,该省共有本科高校(含学院)33所,本次调查的高校图书馆(以下称“各馆”)占该省本科院校总数的15.152%。调查采用问卷、走访及通信联系相结合的方式,调查时间为2013年4月份。主要了解各馆在编人员的学历、职称、学科等情况。将调查结果归纳列表,结果如下(说明:表1-表3中,馆1表示长沙学院图书馆,馆2表示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图书馆,馆3表示湖南警察学院图书馆,馆4表示湖南科技学院图书馆,馆5表示湖南城市学院图书馆,馆6表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图书馆)。
表1 六所高校图书馆人员学历结构
表2 六所高校图书馆人员职称结构
表3 六所高校图书馆人员学科结构
基于人员结构特点展现的高校图书馆员职业危机的原因有多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调查的湖南省六所高校图书馆人员学历结构如表1。各图书馆馆员本科学历占37.2-71.4%,平均后占50.9%,构成高校图书馆人员中的主体;专科学历比例为14.6-29.4%,平均后占23.9%;平均后,大学以下学历有7.1%,博士、硕士占18.1%。高校图书馆是构成高校的一个重要部分,但各图书馆所有馆员中,本专科学历总共达到了四分之三。而当前高校是一个高学历群体区,现在本科院校的任课教师都要求是硕士以上学历。同为高校的一个部门,图书馆馆员总体学历偏低。在馆员与高校教师服务和交往等过程中,心理上会有学历劣势感,特别是在课题申报和职称评定时,这种感觉就很突出。这使得高校图书馆馆员产生了强烈的学历危机。
当前,还未评上中级职称的馆员还占到一定的比例。如表2,六所高校图书馆所有人员中,高级职称67名,占专业人员的20.55%;有中级职称的142名,占专业人员的43.56%;有初级职称的53名,占专业人员的16.269%;无职称的64名,占19.63%。在高校图书馆,馆员职业发展途径主要是职务晋升和职称晋升。在职务晋升方面,高校图书馆的馆员人数一般都很多,要求进步的馆员也不少,但是馆员依靠职务晋升的空间非常狭小,只能走职称晋升的道路。在职称晋升方面,据了解,随着职称评定的改革,馆员职称评聘竞争比以往更加激烈,一些学校给图书馆的名额很少,并且,职称评聘往往还得论资排辈。以湖南科技学院图书馆为例,在往年,只要到了年限,工作人员发表一篇省级期刊即可评上中级。而最近两三年来,每年评中级职称的工作人员有七、八个,但学校给图书馆的只有一个指标。中级职称评定采取科研和资历业绩各占50%的评判标准,其中工龄分按每年0.5分计算,这对于工龄短的年轻馆员确实是一种危机。而对于工龄长而科研工作做得不够的年长馆员来说,也存在着潜在的危机感。
随着网络和电子图书的发展,高校图书馆的角色与地位遭遇挑战,用户需求也朝着多层次、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对馆员的服务内容、服务方式与服务质量等提出了新的要求。而高校图书馆员中具备图书情报学、计算机、外语学科背景的很少,湖南省六所高校图书馆人员学科结构如表3所示。图书情报学科背景的人员仅36人,占11.04%;计算机学科背景的人员仅26人,占7.98%;外语学科背景的人员仅12人,占3.68%;有些高校甚至无外语学科背景的人员,如学科结构中馆1所示;而其他专业学科背景的人员高达252人,占77.3%。同时兼有图书情报专业和某一专业领域知识的馆员为数很少,具有图情专业知识的馆员也有部分因知识老化、缺乏现代信息技术培训而在从事参考咨询、采编、技术维护工作中感到吃力,特别是因为缺少某专业领域的知识而无法正常开展诸如科技查新、定题服务等工作[2]。因各种原因“半路出家”改行而来的员工多,这部分员工对图书馆专业知识及业务缺乏系统的学习和了解。他们中的一些被分配到诸如参考咨询、技术维护、古籍开发和利用等技术含量高的工作岗位,明显感觉到工作压力巨大。这些使得高校图书馆员不同程度地产生了素质危机。
首先,高校图书馆实行的是坐班制,大多数图书馆员从事的是借借还还,创造性不高的工作。以湖南科技学院图书馆为例,湖南科技学院图书馆有工作人员47人,其中在采编部的有5人,技术部的有5人,办公室3人,馆领导3人,其他31人都在流通部从事着简单的借还工作。大多数图书馆员学非所用、学无所用,对自身的工作在心理上也难以产生认同。图书馆知识在社会上无法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难以取得社会认同。而高校老师却有着教学工作带来的职业荣誉感。其次,在科研方面,图书馆馆员课题申报限制颇多,专业课题申报途径少。而院系有浓厚的科研氛围、科研资源等助力教师的科研工作。再次,任课教师有超课时费、各种教学比赛所设立的奖项,许多专业知识在社会上也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尤其是当前高校鼓励学研产相结合。教师在满课时的前提下,时间比较灵活,用来外出进修、做科研的时间比较多。而高校图书馆是职能定位的教学辅助单位,馆员是为师生的教学、科研等活动提供服务的教学辅助人员,馆员无法拥有类似教师的多维评价体系,以及在此背景下的社会认同优势[1]。
高校图书馆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职业危机,职业危机的存在,不仅影响馆员自身的身心健康与业务的发展,还影响着高校图书馆各项工作的开展。因此,高校及图书馆领导要把消除图书馆员的职业危机,作为建设好高校图书馆人才队伍、加强图书馆的教辅职能的重要任务,从而保障图书馆现代化事业的顺利开展。
高校图书馆是为学校师生提供知识和信息服务的部门,当今本科院校的任课教师基本上都是硕士、博士以上学历,高学历已经成为高校员工的一个发展趋势,高校培养的学生也大多是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高校图书馆员服务对象学历的提升在客观上要求为其提供服务的图书馆员具有较高的知识素质,而学历无疑是衡量工作人员知识水平的最主要指标[3]。考虑到学校教学科研的实际需要和高校图书馆事业的长远发展,高校领导应强化学历教育,将图书馆员的学历教育放在同提高教师素质、对教师进行学历教育的同等地位来对待,在经费上、时间上给予同等的支持和保障。激励大学本科学历的年轻馆员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对于年龄大、学历低但上进心强的馆员,鼓励其通过函授本科提高自身的学历,消除馆员的学历劣势感,增强其自信,从而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整体水平。
高校的福利待遇和职务晋升往往都是与职称挂钩的。而高校图书馆职称评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科研能力,特别是对于毕业后参加工作时间不长、工龄短的年轻馆员。高校应在科研政策方面给予图书馆员一定的倾斜。图书馆还应努力创造良好的学术气氛、研究环境和科研政策,鼓励馆员多出成果,出精品。高校图书馆要加强与校内相关专业、学科成员之间、部门之间的合作,可以采取共建研究中心、共同申报和完成相关课题、共同建设特色数据库等方式加强合作与交流。对那些影响力比较突出的综合性课题,可以与实际部门合作,可组建图书馆学与情报学、信息学、文献学等相关学科的群体组合,打造跨专业、跨部门甚至跨学校、跨行业的科研团队[4]。通过这些途径,提升图书馆员的科研能力,为馆员晋升职称创造条件。
为了提高馆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以适应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要,图书馆要公平地为馆员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在对馆员业务培训、学习方面,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办法,采取多渠道并行的培训方式。一是外出进修参观学习。对于有图书情报学专业背景的馆员,高校图书馆可以根据实际每年选派几位优秀业务骨干外出学习和交流。二是定期开展内部交流与学习。对于没有图书情报学专业背景的馆员,可以实施岗前培训、在岗自学和轮岗培训相结合。鼓励馆员向馆内优秀馆员学习,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气氛。三是高校还可以邀请国内图书馆学情报学方面的专家、学者前来本馆举行讲座,让馆员了解当前图书馆学、情报学、图书馆工作等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不断提升自身工作水平。
高校图书馆通过建立馆员激励机制,让他们能发挥所长,获得成就感、自豪感,激发持续上进的积极性,最终为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实现双赢。首先,高校领导应重视和支持图书馆员的工作,在图书馆员课题申报、职称评聘、评优评先活动中给予一定的倾斜,肯定馆员对高校教辅工作的贡献。其次,做好社会舆论宣传工作,通过各种渠道大力宣传图书馆的社会作用,引导社会正确认识和对待图书馆,并推动图书馆科研成果的转化,增强社会对图书馆职业的认同感。高校图书馆还应提供各种培训和学习的机会,促进馆员与同行之间的交流。馆员的成就感来自于他们同行的承认与赞许,同行的肯定是对他们的极大激励。只有这样,馆员的个人潜能才能得到最大程度地挖掘,其成就感也得到增强。
[1]廖利香.高校图书馆人员结构对馆员专业化建设的影响——基于湖南省部分高校图书馆的抽样调查[J].河北科技图苑,2013,26(6):39-42.
[2]张成林.高校非图情专业馆员的职业危机和应对举措[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2,30(4):17 -21.
[3]史素梅,吴卫华.高校图书馆人员结构分析及对策——以河北联合大学逸夫图书馆为实例[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1,23(6):222 -225.
[4]林移刚.地方院校图书馆科研工作现状与对策研究[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3,31(3):29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