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保峰,王仁强,杜加宝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南京 211170)
与STCW78/95公约相比,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加强了对海员的实际技能的培养和评估要求。修正案第II章“船长和甲板部”的部分修正内容包括:(1)强调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ECDIS)的应用,新增使用ECDIS保持安全的航行值班(操作级)和使用有助于指挥决策的ECDIS和附属系统以保持安全航行(管理级)的要求;(2)新增领导和团队工作技能的使用(操作级)和领导力和管理技能的使用(管理级)的强制性适任能力,驾驶台资源管理成为强制性适任标准;(3)新增按照船舶报告系统和VTS报告程序的一般规定进行报告的内容。
“船舶值班与避碰”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极为密切的航海技术专业核心课程,[1-2]目前“船舶值班与避碰”课程大多采用单一的“规则条款解释”教学手段。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促进学生思考和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方面存在欠缺,[3-4]很难满足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对全面提高海员的综合素质的要求[5]。为此,本文根据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内容要求设计相关实践教学方案,探讨高职航海院校开展“船舶值班与避碰”课程实践教学新举措。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航海技术专业是省级特色专业,“船舶值班与避碰”课程是该专业的核心课程。目前学院拥有船舶大型操纵模拟器实验中心、雷达模拟器实验室、航海仪器设备中心和航海技能实训中心,大型操纵模拟器引进挪威的设备,由两个“主本船”与四个“副本船”组成,能较真实地模拟船舶在海上、狭水道以及进港靠泊整个过程,很好满足会遇态势案例再现、驾驶台资源管理和值班等实践教学的开展;[6]雷达模拟器实验室由学院自行研发建设,主要是有主控制室和8条学生操练船组成,其功能是雷达标绘、雷达定位、雷达导航、雷达避碰和ARPA观测等;航海仪器设备中心和航海技能实训中心有很多实船设备,能够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
国家海事局组织相关专家在原考试大纲的基础上,结合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制定了航海技术专业新的考试大纲。“船舶值班与避碰”科目针对3000总吨及以上船舶二/三副,大纲主要删除了号灯号型技术细节的要求,增加了渔区的避碰、驾驶台资源管理和用视觉信号发出和接收信息等内容。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对“船舶值班与避碰”教学计划进行相应修改,根据该课程章节教学特点,把教学任务分为5个模块进行,主要有:模块一,基本知识;模块二,船舶信号知识;模块三,船舶行动的准备级要求;模块四,船舶会遇态势;模块五,驾驶台资源管理和值班。同时,基于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对船员航海实践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教学计划中增加了20课时的实践教学环节。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船舶值班与避碰”授课计划(80课时)
利用船舶事故案例来辅助航海职业教学是航海技术专业教师一直努力尝试的方法。根据当前船舶事故案例素材较少、类别较复杂、事故案例的介绍和分析较繁琐等特点,通过“船舶值班与避碰”不同版本的教材、相关海事论文、百度文库等相关途径收集案例,同时还摘录了海事搜救的具体事故案例以及海事律师所提供的相关案例,初期搜集的案例约200例。教师对案例进一步筛选,最后选用70例,并根据教学章节顺序把案例分为5个章节8个部分,编制《船舶碰撞事故案例手册》。该手册基本满足船舶事故案例教学需要。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在案例的真实性和整体性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对案例进行不同程度的删减。
《实训手册》是按照教学计划、教学需要编制的,10次课完成,包括8个项目:(1)号灯号型实践教学(1次课);(2)声响灯光信号实践教学(1次课);(3)视觉信号实践教学(1次课);(4)雷达避碰和导航实践教学(2次课);(5)互见情况下的案例分析(1次课);(6)能见度不良情况下的案例分析(1次课);(7)驾驶台航行值班实践教学(1次课);(8)驾驶台资源管理实践教学(2次课)。
每一项目由项目名称、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四部分组成。以号灯号型实践教学为例进行说明:项目名称为“号灯号型使用及识别”;教学目的为“通过多媒体及动画技术直观展示不同类型、不同大小的船舶在各种动态情况下所显示的号灯号型,随后学生操作号灯号型软件,加深对号灯号型的学习”;教学要求为“通过教学实践,学生具备使用及识别号灯号型的能力”;教学内容为“实践场所注意事项、号灯号型的基本知识、海上号灯号型的特点、不同环境下正确识别和使用号灯号型”。
根据教材的章节以及知识递进关系,把实践教学课程内容分成四个部分,包括号灯、号型、声响和视觉信号,雷达避碰,船舶事故分析以及驾驶台航行实践教学。
号灯、号型、声响和灯光信号是每一船舶必不可少的重要装置,也是构成船舶适航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往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从条款入手开展教学,学生通过记忆来达到学习目的。由于船舶种类较多,号灯、号型技术细节复杂,学生要花很多时间才能记住,而且容易遗忘,学习效果不佳。
针对这一情况,在模块二中开展实践教学,通过组建号灯、号型和视觉信号实验室来完成。具体实施方法为:搜集并整理各种情况下船舶号灯、号型图片及音频资料,制作教学软件,购置船舶号灯、号型、信号旗、操纵号灯以及VHF等设备;再根据船舶通信的需要,编制符合考纲的通信题卡,让学生利用实验室设备进行双方模拟通信。
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对船舶驾驶人员不要求具有B07和B08证书,只把雷达作为二/三副适任考试的评估项目。但是在航海实践过程中,雷达是非常重要的航海仪器,比如航行过程中(特别是能见度不良非互见)使用雷达真矢量进行局面识别和雷达相对矢量对碰撞危险进行判断。这是雷达避碰知识的运用,也是“船舶值班与避碰”教学的重要环节。
熟练运用雷达进行避碰和导航是驾驶人员一项基本技能。在模块三中根据雷达测距和测方位原理,结合该课程教学内容,训练局面识别,运用电子方位线判断碰撞危险,理解方位变化与距离变化的规律,掌握“转向不变线”和变速避让与转向避让关系等知识,同时利用雷达传授平行线导航、距离避险线和方位避险线导航等知识。
会遇态势主要包括追越、对遇、交叉以及能见度不良非互见的局面,各会遇局面的成立条件、避让责任和避让方法的学习主要是条款的解释,但是对于准海员来说,能够根据所学习的知识综合分析会遇态势,将是学习的最高境界。为了真正做到这一点,在模块四的教学过程中,选用船舶事故案例进行教学,学生在掌握一定知识的前提下,根据手册要求,从船舶碰撞事故案例手册中选取案例,把理论教学过程中小的事故案例,制作成FLASH动画,通过动画展示,让学生对局面的分析和判断有了感性认识;理论课程结束后,把学生带到大型操纵模拟器实验室,首先介绍船舶事故案例,随后教练员利用模拟器再现事故案例的全过程,让学生观摩学习;最后分析事故案例发生的原因以及违反规则具体条款的情况,真正让学生在案例分析中学习,在学习中总结。
加强船舶驾驶台安全值班,合理并有效组织驾驶台资源,对保障海上人命与财产安全、保护海洋环境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学院航海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缺乏海上实践的机会,为了满足教学需要,实践教学过程中安排了驾驶台资源管理和航行值班项目。“船舶值班与避碰”课程章节的知识是相互关联的,航行值班的主要任务是避碰,避碰行动也是在航行值班过程中完成的。为此,这一内容安排在“船舶值班与避碰”课程中。
模块五部分主要任务是驾驶台资源介绍与管理、助航仪器的综合使用以及局面评估和行动采取知识运用。根据手册模拟海上、狭水道以及港内航行,同时加入船舶通信的内容,该项目是学生综合知识的培养,也是对学生知识学习效果的评估。
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的生效和实施为我国航海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同时也为航海人才的培养提出新的要求。“船舶值班与避碰”是航海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通过对该课程实践教学进行探索,在不断丰富教学形式的前提下,创新并完善教学方法,为航海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开展提供思路和方法。
[1]赵 晶.高职“船舶避碰与值班”教学改革的思索[J].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2010(3):49-51.
[2]陈 勇.改革航海实践教学的思考[J].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31-34.
[3]李 军.高职航海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32):143-145.
[4]冯德阶.航海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航海教育研究,2012(2):54-57.
[5]杨太金.航海高职院校专业教学中的职业素养培养[J].航海教育研究,2011(3):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