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施以同文体为单元的语文教学

2014-07-09 20:18肖文灿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4年5期
关键词:旧版篇目新教材

湖北省于2009年正式推行新课改的语文教材分为必修和选修两大版块,通过分析新课改后必修教材和五本主要的选修教材中涉及的文体类别和比重,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能够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

新课改后的教材必修版块有5册,同样涉及到11种文体;选修版块有14册,但在教学实际中,结合大多数学校的实际情况来看,通常重点学习的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外国诗歌散文欣赏》《中国小说欣赏》《外国小说欣赏》及《中外戏剧名作欣赏》。

表1:新版必修教材的文体分布图

表2:新版五本选修教材的文体分布图

1.总体分析

比较旧版教材和新版必修教材,可以发现,除演讲词、科普文、杂文随笔的篇目数量没有大的变化以外,其他的文体数量都发生了很大的缩减,特别是现代诗歌仅为以前的1/4,议论文仅为以前的1/5。这是因为旧版教材一册有六个单元,新版必修教材一册只有四个单元,因此整体篇目数量的缩减,导致了每种文体的数量都有相应程度的减少,但是新版教材在选修版块却强化了一些文体的学习。

五类主要文体(散文、诗歌、小说、戏剧、文言文)中,除文言文篇目数量减少外,其他四类文体的篇目数量都有所增加,这说明新版教材进一步强化了主要文体的教材地位。旧教材所占比重最大的是文言文,新教材中则是古代诗歌占据了最大比重,文言文降到第三位。强化主要文体的学习和主要文体之间力量关系的变化,都说明新课改的文体走向正发生较大的改变。

2.文体内部分析

第一类:散文。旧版教材所选散文篇目外国篇目占4/13,新版教材中外国篇目占16/22,但必修教材中所选的6篇散文均出自中国文人之手。旧版教材的分类标准比较含混,把散文分为抒情性散文、中国现当代散文、中外说理性散文;新版教材则比较明晰,只把散文分为写人记事和写景状物两类。

结论:新版教材的散文分类标准更加明确,且比以往更加注重学生对外国散文的欣赏和阅读。

第二类:小说。新版教材中选取的小说篇目是旧版教材的两倍。而小说文体比重从旧教材时的第三位上升至第二位。旧版教材中小说文体的外国篇目有6篇,中国古代篇目有8篇,中国现当代篇目有6篇。新版教材中小说文体的外国篇目有18篇,中国古代篇目有10篇,中国现当代篇目有12篇。这说明新版教材在小说文体的篇目选择时,更注重引导学生阅读中国现当代小说和外国小说。

结论:新版教材更注重培养学生对小说文体的阅读,在小说文体内部则更注重中国现当代小说和外国小说的阅读。

第三类:古代诗歌。新版教材中,古代诗歌被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这本选修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从数量上说,古代诗歌从31篇到52篇的变化也是惊人的,而所占教材比重更是超越了文言文,成为了教材中各类文体中的“老大”。旧版教材和新版必修教材都是以朝代顺序安排诗歌篇目的,但新版教材使学生接触到了更多诗人的作品。

结论:新版教材非常重视学生对于中国古代诗歌的学习,不仅数量上有大幅度增加,在诗人诗作的选取上也更加广博。

第四类:现代诗歌。旧版教材中的外国篇目占5/15,新版教材中外国篇目占24/28,但必修中未涉及外国现代诗歌,这和散文的选文有些类似。在新教材中,现代诗歌比重由第五位上升至第四位。

结论:现代诗歌在新教材中的总体地位有所上升,新教材比以往更加注重学生对外国现代诗歌的欣赏。

第五类:戏剧。旧版教材中的外国篇目占3/9,新版教材中的外国篇目占7/12。在新教材中,戏剧的比重由第七位上升至第五位。

结论:戏剧在新教材中的总体地位上升,新教材比以往更加注重学生对外国戏剧的欣赏。

第六类:文言文。旧版教材中的文言文不仅有文言散文,还有2篇文言文小说,并且是按照历史朝代顺序编排,到了高三年级又以专题形式学习孟子和司马迁的文章。新版教材则是按照类别把文言文分为:记叙散文、山水游记类散文、议论性散文、人物传记和抒情散文。

结论:新版教材对文言文篇目的缩减,显示了选文更精的原则,而分类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第七类:议论文。旧版教材中的议论文分为哲学论文、文艺学论文、科技论文、语言学论文,共16篇。新版只保留了科技论文,即自然科学小论文,仅3篇。

结论:新版教材在选择议论文体篇目时,做到了考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实用性,只选取有代表性的科技论文,删掉了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论文,把它们放到了选修教材中,学生可以根据兴趣自行阅读。

第八类:杂文随笔。新旧教材选取的杂文和随笔数量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旧版教材中只有一篇外国作家的作品,新版教材中有4篇;且旧版教材的8篇杂文都安排在第二册,而新版教材则分布于四、五两册。

结论:新版教材更加注重学生对于外国作家杂文随笔的欣赏和阅读,且所选文章不仅有文化随笔,还有文艺评论,显得更有深度。

第九类:演讲词。演讲词这一文体在新旧教材中的数量、地位及中外选文比重都基本保持一致,且继续保留经典篇目《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和《我有一个梦想》。

第十类:科普文。科普文这一文体在新旧教材中的数量、地位及中外选文比重都基本保持一致,只是篇目进行了完全替换。

第十一类:序言这种文体被删掉,新闻成为了新出现在教材中的文体。这是应时代要求和社会发展产生的变化,身处信息时代的高中生理应对新闻文体有清楚的认识。

新课改之后的高中语文教材涵盖的文体种类繁多,在编写体例上采用文体组元,且所选取的课文都有自身的结构形式。因此,语文教师要落实新课标在文体教学方面的要求,在教学中就应高度重视文章的体裁,结合不同文体的特点进行教学。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文体分类——文体意识培养的前提

新课改之后,全国出现了几个版本的新教材,它们共同地对选文按照文体进行了分类。要想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首先就要对文体进行区分,新教材做到了按文体组元,这为语文教师的文体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教师应利用新教材的按照文体分类的编写体例,给学生讲授不同文体的特点,对每种文体的特点进行总结概括,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先构建一个理论框架,再进行具体的学习。

2.文章分析——文体意识培养的基础

由于教材中课文的文体各异,故在篇章分析中便要采取不同的方法,依据各类文体的特点进行教学。分析散文,应使学生感受到散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把握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分析小说,应使学生明确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三要素,并且明确小说最大的特点是具有虚构性。分析诗歌,应让学生通过诵读,品味诗歌语言的音乐美,感受诗歌运用的大胆想象。分析戏剧,应让学生感受戏剧激烈的矛盾冲突,分析剧中人物复杂的性格特征。总之,教师在面对不同的文体时,要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文章分析,分析的侧重点也要有所不同。

3.文体比较——文体意识培养的关键

教师在结合新课改教材进行文体教学时,可以对文体进行比较。第一,类似题材、不同文体的比较。例如新教材选编的散文《故都的秋》和诗歌《秋兴八首(其一)》,都是以“秋”为创作题材,但文体不同。把二者进行比较,学生就很容易明确前者是抒情散文,后者是律诗。第二,相同文体、不同题材的比较。例如新教材选编散文《荷塘月色》和《故都的秋》,分别描写了夏天和秋天之景,题材不同,但是都是散文。这时,教师再对散文的特点进行归纳,学生就能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第三,相同文体、不同类型的比较。新教材必修版块按文体划分单元,并从纵向上对文体内部进行了分类,主要体现在散文和文言文上。(见表3)因此,教师在讲授散文时,就可以把《荷塘月色》和《小狗包弟》作比较,让学生明确写景状物散文和写人记事散文的区别;在讲授文言文时,就可以把五册必修教材中的文言文进行纵向比较,使学生建构比较完善的知识体系。

表3:新教材散文及文言文纵向分布图

4.文体创作——文体意识培养的检测

培养文体意识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那么,要求学生进行符合规范的文体创作,则是检验学生文体意识形成与否的最直观、最有效的手段。古人讲“文无体不立”,意思是说写文章要文体鲜明。如果一个学生能根据不同的文体要求进行写作,说明他已经具备了较好的文体意识。教师完全可以通过这种途径,去检测学生是否形成了较好的文体意识,这也是对自己教学效果的一种检验。

综上所述,湖北省新课改之后的教材在选文体裁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值得引起高中语文教师的关注。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结合新教材的选文体裁走向和不同文体篇目的特点,采用更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分类教学,并通过阶段性的检测对自己的教学效果进行验收,从而更有效地培养高中生的文体意识。

肖文灿,语文教师,现居湖北襄阳。责任编校:老 猛

猜你喜欢
旧版篇目新教材
地理新教材封面图像解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议题确认 过程组织 篇目对比——基于群文阅读模式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遗失声明
也说方志的体例与篇目(设计)及二者的关系(随笔)
对一道新教材习题及解答的商榷
略评法学论文篇目之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