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强
摘 要: 构建人才培养方案是目前发展高职教育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从培养目标与规格,与岗位技能相适应的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组织实施,以及实训、实习与实践基地建设四个方面,探讨了如何构建高职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期望对高职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有所裨益。
关键词: 职业技能 人才培养 高职旅游英语专业
旅游英语专业的学生首先要学好英语,英语是一种工具,要为国际旅游业务服务。此外,旅游英语专业的学生还要熟练掌握旅游相关岗位的各项技能,以英语为特长,完成国际旅游接待的任务。因此,旅游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在导游、星级酒店等领域的就业能力。需要说明的是,高职类学生因注重技能培养,所以一般前2年在校学习,最后1年定岗实习。下面我结合我院旅游英语专业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等问题进行探讨。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培养目标。
旅游英语专业主要培养适应社会需要,行为习惯优秀,掌握旅游基本业务知识,具有较强的旅游英语职业应用能力,能够在星级酒店、旅行社从事酒店服务及英语导游工作,与实际工作零距离对接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二)业务规格。
1.就业岗位群。
(1)星级饭店各部门中高级服务人员和基层管理者。
(2)英语导游员。
根据高职高专类学生的特点,就业岗位不宜设置太多,其他岗位如翻译、外联、计调等,本人才方案没有选择。由于前2年在校学习,时间有限,可以结合本校、本地域特点,选择有特色少量岗位群有针对性地培养。
2.职业资格等级。
学生在校期间可考取饭店职业英语等级证书(初级、中级)、导游职业资格证书(初级、中级)、餐饮职业经理人等级证书(初级、中级)和营销员等级证书(初级、中级)等各类职业资格证。
二、与岗位技能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此部分为专业人才培养培养方案的核心部分。下面以前厅为例,进一步说明高职旅游英语专业的课程体系。其他岗位如餐饮、客房、英语导游可参照前厅一一设置。
第一步:本院将高职旅游英语专业设为两个工作领域方向,一是酒店方向,具体岗位分为前厅、餐饮、客房;二是旅行方向,只保留英语导游一个岗位。其他院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具体设置。
第二步:确定岗位需要完成的任务。前厅的任务确定为四项:1.前厅接待业务;2.前厅服务协调;3.宾客投诉处理;4.前厅服务组织。
第三步:确定完成前厅岗位任务所需要的技能。分为五项:1.饭店英语沟通能力;2.组织协调能力;3.突发事件应变能力、处理能力;4.管理客账能力;5.礼宾服务能力。
第四步:根据前厅岗位所需技能,提炼出相关的知识,整编为核心课程:饭店前厅服务英语、饭店前厅服务与管理,也可以整合为一门课程:饭店前厅实务英语。此处需要说明的是,除了核心技能课程和整合课程外,学生还要学习职业基础素质课、职业基础能力课、职业综合实训课、职业知识拓展课、职业达标课,与职业核心技能课并列为“六大模块”课程,在文后要有详细阐述。
第五步:所教授课程结束后,可以进行职业技能综合实训:前厅英语实训。
第六步:根据技能任务和课程,确定前厅英语实训的考核标准:1.能够胜任接待客人订房、退房业务;2.能够协调前厅服务;3.能够处理宾客投诉;4.能够接待服务礼宾;5.能够正确地结算管理客账。
三、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组织实施
(一)构建“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立体化渗透式”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打破原有的学科体系,构建与实际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行为习惯优秀且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立体化渗透人才培养模式。为实现以上培养目标,具体化为“四达标”的培养模式,即职业技能达标、知识达标、基本素质达标、操行达标。
(二)建设以职业技能为核心,以专业主干课为支撑的“六大模块”课程体系。
以培养目标为依据,科学地进行课程分类。课程设置包括六大模块:职业基本素质模块、职业基础能力模块、职业核心技能模块、职业知识拓展模块、职业技能综合实训模块、达标模块。
(三)以点带面,抓主要矛盾,重点培养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和旅游英语职业技能,以这两种职业核心能力的逐层提高,带动其他职业能力的提高。
1.突出“以导游实务和饭店服务为背景,以英语为主线,以实践为核心”的理念,体现“英语”与“旅游服务”的有机结合。在高职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既要加强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又要重视旅游知识和旅游服务技能的学习与训练,使学生既有较强的旅游英语沟通能力,又具备一定的旅游服务技能,并获取相关的职业证书。
2.实施情景教学。利用情景工作室等教学设施,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岗位操作能力。
(四)构建全方位、立体化、渗透式的综合素质养成体系。
1.目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系统特征:全方位、立体化、渗透性。
3.基本内容:思想道德修养;文明礼貌与组织纪律性;吃苦精神与坚强毅力;历史、社会与科技知识;职业意识、职业常识与职业技能;观察力、分析力、创新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基本途径:课堂教学;专题讲座;阅读与测试;社团活动;专项训练;日常生活。
四、实训、实习与实践基地建设
(一)专业指导委员会。
成立由学校、行业专家、知名企业管理者组成的旅游英语专业指导委员会,该委员会由七名成员组成,其中校内专家四人,校外专家三人,定期审查、修订教学计划,保证人才培养目的面向社会,面向岗位的适用性。
(二)校内外实践基地。
1.校内实训基地。
主要有多媒体实验室、导游实训室、语音室等实验基地及相关设施,充分锻炼该专业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能力。
2.校外实习基地。
以渤海大学高职学院为例,本专业在北京、沈阳、大连、盘锦、葫芦岛、秦皇岛等地建立11家稳定的学生实习基地。为了更好地满足专业发展的需要,除巩固完善已有校外实训基地外,拟短期内在广州、上海、北京、沈阳等城市新建6~8家适合学生实习、教师培训的实习、实践基地。
3.产教结合的具体形式。
(1)积极与企业结合,聘请企业专家为师生示范、指导,让企业家参与教学管理;安排师生到企业实践、实习,把企业作为第二课堂。
(2)主动与名校联合,聘请名校专家为师生授课、演讲,安排师生到名校学习、进修,共享名校资源。
(3)与社会融合,鼓励师生深入社会,从事调研活动,确保专业发展与社会需求水乳交融。
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是一个长期不间断的任务,它会随着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变化而变化,构建完毕后,可试运行,根据市场需求逐步做出调整。高职旅游英语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亦是如此。
参考文献:
[1]蒋美丰.高职院校饭店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03):203-205.
[2]王金洛,范琳.“工学结合”环境下的旅游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2013(05):109-110.
[3]谭禾丰.开展校企合作亟须构建激励机制[J].职业技术,2011(129):9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