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伟民
摘 要: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需要不断完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方面的制度,而且需要不断探索社会主义在精神和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性。本文分析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意义 实践要求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概念,强调“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时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更重大的意义。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党总结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经验教训,适应思想文化领域新变化,着眼于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利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社会主义制度在精神层面和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熔铸我党的政治主张,体现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凝结中华民族的道德准则,反映全体人民的精神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具体体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制度凝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外在表现形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社会主义的制度设计和社会运动,渗透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方面,决定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制度体制和目标任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长远、稳定发展提供了根本价值遵循。
2.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主要来自于人们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追求。任何一个民族、国家要把全社会、全体社会成员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都必须确立与其经济基础、政治制度相适应的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凝聚全体人民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刻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积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汲取世界各国的文明养分,夯实当代中国奋发进取的思想基础,具有令人信服的必然性、广泛性和包容性,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是保证全体人民在政治上、思想上团结一致、共同创造美好未来的重要纽带。
3.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利于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的强劲旋律,是人们思想上的灵魂旗帜,是振奋全民族的“精气神”,最能感召全体人民团结奋斗,最能激励全体人民锐意进取,聚合成攻坚克难、勇往直前的磅礴力量。要完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任务,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党全社会智慧,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必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准确体现人们在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三位一体方面的价值诉求,坚定人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认同,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形成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
4.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维护和谐为基本取向,具有调和人际关系、调节利益冲突、调适社会心态的重要作用。在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弘扬社会正气、培育文明风尚,有助于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与社会、与国家的关系,采取理性的方式解决矛盾和问题,形成健康的社会心态;有助于塑造崇高人格和民族精神品格,提升国民的精神风貌和道德水平,从而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弘扬社会正气、淳化社会风气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5.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利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世界各国之间文化软实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代表不同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的竞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文化的魂魄,引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树立国家良好形象,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强和文化自信,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有助于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理解,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有助于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竞争力,打破西方的话语垄断、舆论垄断,掌握话语权、赢得主动权,维护国家文化利益和意识形态安全。
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要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1.树立崇德向善的价值导向。
要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发挥道德实践自我教育、自我规范、自我完善的功能,引导群众在生动的道德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谛,从中汲取成长进步的思想养分和精神力量。要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志愿服务制度化,拓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深化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让群众在参与中陶冶心灵、磨炼品质、提升境界。要广泛开展道德评判活动,针对道德领域的热点问题,选取人们身边的典型案例,运用社区议事会、道德评议会、小巷论坛等形式,引导群众进行集中评议、深度评析,形成激浊扬清、抑恶扬善的道德舆论场,让光荣者光荣起来,让失德者知耻而后勇。要广泛开展学习先进典型和道德模范、最美人物和身边好人活动,用人们信服的榜样引领,用令人景仰的模范示范,营造见贤思齐、尊道尚德的浓厚氛围。endprint
2.营造健康良好的社会环境。
要广泛运用通俗读物、理论文章等理论宣传形式,运用言论评论、通讯报道、专家访谈等新闻宣传手段,运用公益广告、展览展示、座谈讲座、征文演讲等社会宣传方式,运用文艺作品、文化活动、新的文化样式等文艺宣传载体,运用互联网、手机等新兴传播媒介,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阐释解读和宣传普及,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社会群体意识和人们的价值取向。
法律法规对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具有刚性的约束力,是推广主流价值的重要保障。要积极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转化为法律规定,用法律的手段保护符合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制约背离核心价值观的现象。
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体现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中,用制度建设的实际成效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明导向。要对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修订完善市民公约、村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范等规章制度,在日常管理中导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使正确行为得到鼓励、错误行为得到抑制。
3.发挥重点人群的积极作用。
各个阶层各个群体都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但党员干部、青少年和公众人物因其特殊性,更应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党员干部要当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领跑者、带头人,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坚定理想信念,坚守高尚追求,切实修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门必修课,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以为民务实清廉的人格力量和实际行动感召群众、引领风尚。
青少年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力军。要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国民教育全过程,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少年中入脑入心、生根发芽。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遵循青少年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重视校园景观塑造、人文环境培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构建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形成学科德育、实践德育、生活德育、管理德育的德育矩阵,坚定青少年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筑牢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精神支柱。
广大公众人物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发挥导向和示范作用,珍惜荣誉和群众信赖,树立社会责任意识,注重个人言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注重提高职业素养,提升道德操守,既能在从业领域硕果累累,又能展现良好的道德形象,德艺双馨、表里如一,不断传播积极健康的社会正能量。
参考文献:
[1]王晓晖.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求是,2012-12-1.
[2]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教育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人民日报,2013-5-22.
[3]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新华网,2013-12-23.
[4]郭建宁.充分认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人民日报,2013-12-30.
[5]公方彬.当代中国发展的清晰价值坐标.北京日报,2013-12-3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