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李晓琴
摘 要: 黄哲伦的《蝴蝶君》是一部解构《蝴蝶夫人》的重要剧作。文章从心理学视角入手,通过对伽利玛的东方幻想与现实矛盾的冲突进行分析,认为伽利玛面对现实威胁时产生的自我强者认同和自我性别认同危机,是导致其走向自杀悲剧的根本原因。这对处在日益复杂社会文化矛盾中的现代人,尤其是青少年,建立并保持自我认同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蝴蝶君》 伽利玛 自我认同 认同危机
1.引言
美国华裔作家黄哲伦的《蝴蝶君》改编于1986年5月11日《纽约时报》上的关于法国的一桩间谍审判案的新闻故事。该案件涉及一个法国外交官与一个中国旦角。在近二十余年的密切交往中,这位法国外交官竟然不知道他爱的中国旦角演员实际上不仅是个间谍还是一个男人。《蝴蝶君》中的两位主角的心理都是极为复杂矛盾的。其中,伽利玛无法接受幻想和现实的冲突,走向自杀的悲剧。尽管华裔文学长期以来并没有受到足够的关注和重视,但《蝴蝶君》不仅在北美,而且在全世界受人称颂。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蝴蝶君》主要从作家背景、作品创作、作品研究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其中大多是运用东方主义理论和后殖民主义理论进行研究的,而从心理学角度入手的研究还不多见。同时,自我认同的危机在当代中国社会也成为一个日益凸显的问题。下面从心理学视角入手,着重解剖伽利玛面对现实威胁时产生的自我认同危机,以此启发读者反思如何避免这种悲剧以共建和谐社会。
2.自我认同理论概述
从词源上讲,“认同”(identity)一词起源于拉丁文的iden(即:相同)。“认同”(identity)在英语中常用于表示某些事物是相同的、一致的,或者就是它本身。现代心理学意义上的“认同”(identity)一词最早由弗洛伊德提出,指个人与他人、群体模仿人物在情感上、心理上趋同的过程,是个体与一个人有情感联系的最初表现形式。艾单克森发展了弗洛伊德的理论,他认为自我认同是一个复杂的内部状态,它包含了我们的个体感、唯一感、完整感及过去与未来的连续性。通过探索和承诺,个体可以在以后重要的认同领域(如性别、宗教、职业等)中获得承诺和决策能力。认同不仅作为一种事实性存在,而且是自我的辨认结果。因此,自我认同是对于“我是谁”的不断追问过程,即自我认同的建构。如果个体不能建立并保持自我认同感,则会出现自我认同危机,即不能确定自己是谁,不能确定自己的价值或生活方向。R.D.莱恩作为一个心理学家,从心理学角度对自我分裂的情形进行了分析。自我分裂,在他看来是陷于存在性不安的个体,其真实自我无法适应充满风险的现实世界,逐渐与其实体相分离,萎缩为非身体化的“内自我”,失去了与身体的正常统一。身体不再体现真实的自我,它变成假自我系统的载体,缺乏生命力,只能在自身与他人之间进行虚假的人格扮演,获取非真实的知觉。结果,“真自我”被封闭在假自我之内,最终走向自我的崩溃。
3.伽利玛幻想的自我建构
普契尼的《蝴蝶夫人》塑造了一个西方人眼中的典型东方女性:漂亮温顺,甘愿为西方男子献出一切,包括生命和尊严。在西方男子眼中,东方女性仅仅只是一只供他玩弄的蝴蝶,这只蝴蝶美丽迷人却没有思想,是根本无法与男性,甚至西方女性获得平等地位的“他者”,他们甚至不惜用钢针刺穿她的心脏来占有她。《蝴蝶夫人》的故事中有着深深的种族主义和殖民主义痕迹。更糟糕的是,它帮助西方人构建了对东方人在种族和性别上定型化的网络,使得蝴蝶夫人成了西方人尤其是白人男子对东方女子的刻板印象。黄哲伦的《蝴蝶君》中的伽利玛,作为一个西方白人,也是在这种西方文化中成长起来的,他像许多西方人一样痴迷于普契尼的歌剧《蝴蝶夫人》。他被《蝴蝶夫人》中刻画的东方女性顺从而矜持的形象及该形象自我牺牲的精神吸引,或者说,他的男性力量主导的意识被这种形象给唤醒了。他幻想着自己是《蝴蝶夫人》中残忍的平克顿上尉,一个柔弱而顺从的东方女人愿意为他牺牲自己。伽利玛在西方女子面前常常胆怯,处于弱势,是一个具有性无能倾向的男性,因而,他渴望有一个蝴蝶夫人,他从她那里可以重获尊严和作为一个男人的力量;他需要一个“他者”弥补自己的缺陷,实现自己的期望。结果,当他看到表演蝴蝶夫人的温顺而矜持的宋丽玲时,他看到了他脑海中东方女性的形象,并幻想了许多。无意识中,他把这个幻想的形象转嫁到了现实中的宋丽玲身上,觉得她就是“优雅而细腻”,正等着他去“保护”的东方女人。黄哲伦在编后语中提到“伽利玛幻想他是平克顿,爱他的人是‘蝴蝶夫人……”,直到最后他才意识到被爱情愚弄了,他自己却变成了“蝴蝶夫人”。
4.伽利玛的自我认同危机
伽利玛面对现实威胁产生了自我认同危机。伽利玛自我认同的力量都来自于宋丽玲是一位臣服于他的温柔美丽的东方蝴蝶夫人。在近二十年的密切交往中,这位法国外交官竟然不知他爱的中国旦角演员实际上不仅是一个间谍,还是一个男人。或者更确切地说,伽利玛一直在回避现实而故意不探究真相。当宋丽玲的的确确是一名男扮女装且利用他获得情报的中国间谍的真相彻底被揭露时,伽利玛借以获得维持自我价值感的根据就失去了事实的支持,他的这些自我认同自然会全盘崩馈。
4.1伽利玛的自我强者认同危机
伽利玛自我强者认同的过程是艰难而漫长的。伽利玛在年幼时被他人排斥,他曾一度被伙伴们评论为“最不会被邀请的人”。年轻时,他不擅长与异性交往,在现实生活中他几乎在性方面是一个失败的男人。其事业上的发展也是得益于他牺牲自己追求爱情的权利,娶了一个与爱无关的且比他大的埃尔加,依靠妻子的父亲为他的前程铺路。在西方妻子与情人面前感觉失败的伽利玛在宋丽玲这里升腾起男性的尊严和力量,而且得益于与宋丽玲的关系,伽利玛在法国大使馆扬名并被上司图隆提拔为副领事,不仅情感上得到满足,事业也日渐起色。不料却因为向宋丽玲泄露了国家机密而被送上法庭。宋丽玲是一个真实的男性,而伽利玛一直被宋丽玲欺骗利用的事实准确地进入到伽利玛自己的意识之后对他的打击是巨大的,这意味着他自我强者的认同是建立在谎言的基础上的。在现实中,宋丽玲表面上顺从伽利玛,在口头上自称是他的蝴蝶夫人;在行动上则扮演平克顿的角色,实质上操纵了他。他根本上就是一个被利用欺骗的弱者;其拥有真正男子汉的魅力的认同也出现了危机:这必然使伽利玛不得不重新认识自我,对自己在东方女性面前建立起来的尊严、优越感、强者的地位产生怀疑,对自我强者认同产生疑惑。endprint
4.2伽利玛的自我性别认同危机
伽利玛是一个复杂的人,一直在平克顿与蝴蝶夫人的角色之间徘徊。在意识层面,他将自己看做是一个有优越感的平克顿,而在潜意识中却担当了蝴蝶夫人并无意识地付诸行动。伽利玛在西方女子的面前常常胆怯,处于弱势,是一个具有性无能倾向的男性。当时独立的西方女性是不会爱上像他这样的男人的。伽利玛作为一个西方男子有着根深蒂固的蝴蝶夫人情结,他痴迷地将宋丽玲看做蝴蝶夫人的载体,在宋丽玲没有担当起称职的蝴蝶夫人时,伽利玛在潜意识里自己扮演了蝴蝶夫人。在《蝴蝶君》中,伽利玛渴望事业的成功,同时极度幻想蝴蝶夫人故事中的爱情。他渴望成为那个可以使美丽的蝴蝶夫人为之徇情的西方男人。从这个角度看,我们甚至可以说伽利玛爱上的不是宋,也不是蝴蝶夫人,而是那个负心汉平克顿(Pinkerton)形象,也就是他本身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又极力渴望成为的人物形象。当宋丽玲男扮女装的间谍身份暴露之后,他陷入了自己究竟是谁的困惑即扮演角色的性别困惑。同时,他面临一个无法回避的敏感问题:同性恋。西方社会具有反同性恋的传统,同性恋在20世纪仍被称为病态、性变态、精神异常、行为或思维障碍甚至犯罪。伽利玛作为一名生活在20世纪的西方的异性恋男子突然被扣上同性恋的帽子,这必然使他无法认同,他对自己究竟是男是女产生性别认同的困惑和焦虑。
5.结语
《蝴蝶君》是华裔作家黄哲伦的一部重要剧作。从某种意义上说,伽利玛是心理悲剧式的人物,是其不健全的心理酿成了悲剧。本文选择从心理学的视角分析伽利玛在面对现实威胁而产生的自我强者认同和自我性别认同危机。从伽利玛在现实面前采取的一些防御机制抵抗焦虑及抵抗失败之后走向彻底解体的悲惨结局可以看出,能动性地吸纳现代性的冲击,对现代性的冲击作出积极反应,达到自我与现代性的统一,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建立自我认同感对于妥善地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十分必要。这对帮助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在日益复杂的社会文化矛盾中建立并保持自我认同感从而建立和谐美好的人际关系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Hwang,David Henry.M.Butterfly[M].New York:Penguin,1988.
[2]程爱民主编.美国华裔文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