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导学促进高效学习

2014-07-08 23:55杨吉文
考试周刊 2014年38期

杨吉文

摘 要: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浪潮,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教师要起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即培养其学习兴趣的作用;在学生学习兴趣产生之后,教师要指导学生设定合理的学习流程,寻找科学的学习方法。同时,还要督导学生完成学习流程中的每一环节,并针对个别学生在知识、能力、方法上存在的问题进行个性化辅导,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疏导,最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 课前引导 课上指导 课间督导 课后辅导 课余疏导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可见,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为此,我校把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作为课堂教学改革关注的重点问题。但就目前情况来看,教学中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恰恰就是学生学习过程。通过调查,现在很多学生学习兴趣不够浓厚,缺乏主动性,甚至存在厌学现象。学习上的盲目性、无序性致使不能养成持久、良好的习惯,更谈不上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进而导致学习效率低下,成绩不高。面对这种近乎“一塌糊涂”的现状,我校果断提出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确定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为“建立高效导学系统,促进自主高效学习”,重点是“关注学习过程,优化学习流程”。一个完整的教学流程由若干个具体教学活动组成,每一个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都离不开教师的主导。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课前引导

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一方面体现在课前引导学生预习。现在某些学生不能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更不清楚怎样预习。甚至片面认为“预习没必要,反正老师要从头到尾讲一遍”。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告诉学生预习是学习目标的牵引与任务的驱动,学期预习(大预习),可以做到立足整体,高瞻远瞩;章节预习(中预习),可以发现重点,弄清框架;课前预习(小预习),可以扫除障碍,明确目标。在学生明确了预习的重要性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预习,以课前小预习为例,通常引导学生预习将学内容时,不能简单地浏览教材,应采用符号系统,即在教材上用不同符号做标志,受一些学者的启发,通常知识漏洞用“○”标识,重点知识用“☆”标识,关键词句用“●”标识,难点疑点用“?”标识。这样学生有效预习,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有准备地听课。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还体现在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欲望的激发方面。导课就是表现之一,高效课堂的导课从激发学生兴趣开始,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积极性。课堂教学的“引言”虽不是教学的主体,但简洁明快、妙趣新巧、生动形象、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开场白”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精彩的导课就像一篇好的开场白,对新旧知识的衔接和贯通都有重要作用,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成功的新课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导课的形式是多样的:温故知新,以复习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问题情境导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歌曲导入,在优美的旋律中,把学生带入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之中;漫画导入,新颖而独到,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学设计者善于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学生认知特点和自己渊博的知识,灵活多变地使用导入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抓住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如“全球气候变化”这一节的导课设计,我播放了美国科幻影片《后天》的片头部分,精彩、壮观的场面一下子就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

二、课上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发挥在指导学生能力提高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鼓励其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分析思考、交流讨论、解决问题,教师给予科学的指导,从而实现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让学生亲自试验、体验,经历知识形成的整个过程,领悟知识形成过程中蕴涵的思想方法,使学生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如指导学生课堂展示并力求精彩、高效。课堂展示是高效课堂的亮点。为什么要展示?展示什么?怎样展示?这些是教学设计者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同时教学设计者还应该注意下列问题:任由课堂自由发展,课堂出现“展示专业户”;教师人为分工,提高参与度,课堂展示虽然参与广泛但显得泛泛,难以高效。所以需要展示的内容贵在“精”,必须是学生深入探究的问题,指导学生重点展示自己独特的思考、发现的规律,包括学习方法总结、学习新发现、新感悟等。

三、课间督导

学习实践中,某些学生忽视对新知识的及时复习,总是习惯等到考试前再集中突击复习,导致掌握的知识不够牢靠,由于“欠账”太多,一时间很难应对大量的复习任务,无法顾此而不失彼,考试成绩可想而知。这就要求教师督导学生及时复习。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告诉我们:刚刚学过的知识,如果不及时复习,1小时后只能记住原来的44%,两天后只能记住原来的28%。脑科学在提示我们“记得快忘得快”的规律,所以对于刚刚学完的内容,立即进行浏览回忆是高效记忆的铁律。教师要督导学生利用课间10分钟时间或5分钟时间,赶紧把刚刚课上学到的知识内容复习一下,这可能会遭到更多学生的强烈抗议,认为剥夺了他们休息的时间和权利,其实不然。韩国学习大王朴哲范在5分钟高效复习法中说,下课后的5分钟复习比考试前1小时复习的效率还要高。试想,短时间高效率,何乐而不为呢?所以,教师督导学生充分利用课间休息的5分钟时间,会给学生赢得假日更多的休息、休闲时间。

四、课后辅导

辅导的任务是解答学生疑难问题,进一步理解和消化知识,同时应重视知识上的查缺补漏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及学习兴趣的培养。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个性化辅导,面授面批,解惑释疑。辅导的重点多在两头,即困难生和优等生,以解决“吃不了”和“吃不饱”的问题。通过辅导,困难生端正态度,树立信心,改进方法,迎头赶上;优等生扩大知识面,进一步发挥其爱好和特长。辅导能使学生学习问题的症结真实呈现,然后及时有针对性地讲解、分析、归纳和拓展。

五、课余疏导

现在的中学生表现出如下特点:交往、交际能力弱,社会实践少;情感需要强烈,心理成熟滞后;价值观取向多元化,容易偏激。有人称他们是“千变万化的不完善的自然人”,当他们受到功课、考试压力、升学、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家庭问题等带来的各种压力时,心理负荷不断增加,往往会产生心理冲突与矛盾,引发烦躁、不安、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容易做出各种不理智的行为。因此,教师或班主任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所谓“师者亦医”,及时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及心理动态,对学生出现的异常现象进行归因分类,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出现的困惑,帮助克服心理障碍,为学生的心理健康负责,做好他们的“心理医生”。

总之,面对新课改,教师要进一步加强“导”的工作,进而提高师生教与学行为的主动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锐锋.高效学习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