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达
摘 要: 小学音乐教育作为多维发展的一个分支,理应受到应有的重视,而目前小学缺乏有效的音乐教育方式,未能形成创新性音乐教育模式,本文主要解决如何实现儿童音乐欣赏课创新性教育的问题。重点研究如何开展小学生音乐欣赏教育,通过创新传统课程导入、创建宽松环境、让学生体验成功和快乐等方式,实现音乐教育推动、促进学生成长的目标。
关键词: 小学生 音乐欣赏教育 创新性教育
音乐作为一门听觉艺术,将一切实践活动通过视觉神经作用于儿童心灵,加强儿童音乐欣赏教学对丰富儿童精神生活、促进儿童审美及智力等方面的发展有重要意义,使他们结合音乐意境的感悟产生想象和联想,进而培养儿童的音乐情操和欣赏能力,拓宽儿童的音乐视野。随着当今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中国小学教育领域的学者越来越关注和重视音乐欣赏教育,呼吁一线小学老师在校内开展并不断创新小学生音乐欣赏教育活动。无论从小学生心理和生理发展情况来说,还是作为一门抽象化艺术特性的音乐学科来说,小学生音乐欣赏教育的实施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
一、开展小学生音乐欣赏教育的意义
(一)促进小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
拥有多年小学生音乐教学经验的老师称,艺术审美活动对小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从小学生的反应能够明显看出,适当的音乐欣赏活动有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发展,很多小学生都能开动脑筋把一些歌曲改编成自己的童话故事。教师通过各类风格的歌曲向小学生传递各类信息,如小学教师教小学生欣赏“小白兔”、“数鸭子”等歌曲,在歌曲中,小学生不自觉地根据歌词模仿小白兔长长的耳朵及鸭子的走路姿势,并自己理解老师描述的小白兔和小鸭子等动物的特点,沉醉于自己对歌曲内容的想象之中,并对其中内容产生强烈共鸣。
(二)促进小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
音乐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极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表现方式之一,音乐作为一门饱含人类情感的学科,是人们表达真挚情感的载体。引导小学生倾听音乐,并在倾听中融进自己的感情,在音乐欣赏中培养小学生寻找日常生活中美的能力,有研究者指出之前小学学校里有一些重新粉刷墙体的工人,有的小学生表现出了嫌弃的神情,这位老师带领小学生聆听学习了《粉刷匠》,并在学习过程中告诉小学生劳动最美、最光荣,小学生再次碰到劳动的农民工叔叔时,表现出来的就是很崇拜的表情,“老师,你看,粉刷匠叔叔”。音乐力量是非常大的,只要小学教师能够合理引导,让小学生在音乐中寻找到精神的契合点,就会取得润物无声的效果,极大地丰富小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小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三)促进小学生健康性格的塑造。
小学纲要明确提出,小学教育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小学生健康的性格,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习惯。而音乐欣赏活动能够让小学生在放松的环境中,充分体会到自我表达和实践的快乐。在课堂观察中,教师为孩子们播放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曲》,带领他们根据舞曲的节奏和旋律,跟着老师的动作,模仿简单的天鹅动作,很多孩子还自创了各种“天鹅动作”,极大地满足于自己自创动作的快乐中,正如刘辉老师所言,欣赏音乐对塑造良好个性、健全完美的人格有积极作用。
二、当前小学生音乐欣赏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重音乐技能,轻情感体验。
在考试这根指挥棒的作用下,很多家长将小学生接受音乐欣赏教育的目标定位为有助于孩子未来考试,受此影响,家长评价小学音乐教育的标准就是小学生音乐技能的掌握情况,看小学生唱歌的音调是不是准确,音乐知识的掌握够不够全面,导致小学教师在音乐欣赏教育中的目的性强烈,将音乐欣赏教育的目的停留在传授音乐知识与技能层面上,而忽视内在情感体验的培养。仅仅对孩子在音乐技能的发展上提出过高的技术性要求,而小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各种过高的要求,在枯燥乏味的音乐练习中失去体验音乐、感悟音乐的机会,内心体验的自我表达权利在无形中被剥夺。
(二)指导不够科学合理。
很多小学教师在音乐欣赏教育中过度控制孩子的行为,目前很多小学提倡蹲下来交流的原则,除了让教师的眼睛与孩子的眼睛处在同一水平线上外,还要让自己的思想降下来,与孩子处在同一位置,从孩子角度思考问题,理解并包容孩子,用心倾听孩子的心声。在音乐欣赏教育活动中,要么教师范唱,学生跟唱;要么老师讲解知识,学生听讲,音乐教育从一件有趣的事情变成了应付。通过我对小学生游戏的观察,发现在音乐欣赏中,小学生经常争抢音乐表演角色,表演的时候不遵守秩序而出现混乱,还有的小学生情绪低落不愿意参加音乐活动等,其实这些问题都是因为教师在音乐欣赏教育过程中置之不理或者强硬命令造成的。
三、音乐欣赏创新型教育途径剖析
(一)改变传统课程导入,提高兴趣。
小学教师首先要从思想上改变传统基础教育理念,中国式教学理念在日常教学中根深蒂固,很多小学教师总以“学生学到了什么”评判自己的工作,如果学生学的音乐知识多,就认为自己教得好。教师要注重启发,通过音乐体验活动激发小学生的音乐兴趣。小学教师可以采用音乐故事法,通过结合故事听音乐的方法增加小学生对音乐的体悟。如听舒伯特的《野玫瑰》时,虽然音乐优美,但如果老师不提示,则小学生根本无法从音乐中有所感悟。教师可以选择小学生喜欢的题材作为音乐故事背景,设置小朋友们喜欢的喜羊羊和小男孩的故事,给小学生讲喜羊羊外出看朋友,在路上碰到卖书的可怜小男孩,喜羊羊看到小男孩挨饿受冻的样子很心酸,就把身上的钱都给了男孩,然后换了他手里的那本书,喜羊羊翻开书一看,原来是一首野玫瑰的诗歌,于是喜羊羊灵感大发,写了一首优美的乐曲,并在乐曲中表现了助人为乐的幸福快乐,并对有爱的世界进行了赞美和歌颂,通过生动的故事让小学生理解乐曲里传达出来的微妙情感,增强音乐的趣味性,引导小学生爱上音乐。
(二)创造宽松环境,发挥儿童的主体作用。
随着心智的发展,小学生已经具备了角色意识,并且对角色扮演乐此不疲,教师可充分抓住小学生在这方面的兴趣爱好,将角色表演法引入音乐教学中。再通过自主、合作的音乐活动,充分发挥儿童的主体作用。如在《小红帽》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小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小女孩、太阳、大灰狼、月亮、奶奶、小草、花等。教师需要给小学生创建一个宽松、温暖、自在的音乐游戏环境,帮助小学生克服紧张的情绪。在游戏过程中,不要呵斥小学生,要以包容的心关心、指导孩子。教师在音乐开始时,最好放弃观察者的身份而成为游戏中的一员,融入小学生中,扮演大“学生”的角色,多运用富有童真趣味的语言,积极调动形体语言、表情语言,在音乐活动中带领孩子唱歌、表演,并细心观察小学生的反应,对表现出不良情绪的小学生进行疏导,同时对音乐表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借此机会对小学生进行知识、能力、性格的培养。
(三)让儿童体验成功,体验快乐。
根据小学生爱唱爱跳的天性,教师可以采取儿歌的形式帮助小学生学会一些简单的曲子,像《粉刷匠》、《小红帽》、《小兔子乖乖》等歌曲本身就是儿歌,内容简单形象,节奏明快有序,而且充满趣味,非常贴合小学生的心理,所以儿童很容易学会这些歌曲,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但是像舒伯特的《魔王》、《野玫瑰》,贝多芬的《致爱丽丝》,肖邦的《小狗圆舞曲》、《英雄》等,则小学生很难自主获得乐曲主题和思想,教师在这方面不可强求,与其把成人的认识强塞给小学生,不如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方式,利用一些小学生喜欢的卡通人物结合乐曲编排合理的故事,通过集体合作的方式一边听音乐一边将故事表演出来,教师不用过分强调,引导小学生自己体悟或悲伤或激情或爱慕的曲调,而要让小学生通过自己的经历理解乐曲,获得自己的体验和快乐。虽然笔者不强调过分传授乐理知识,但是基础音乐知识是必须教给小学生的,可乐理知识的讲授不一定非要弄得小学生百无聊赖,小学教师可以动动脑筋,让枯燥无味的乐理知识变成一个个跳动的小音符,让小学生在快乐中学会知识。在课堂观察中,小学老师采用的游戏乐理法是个不错的方式,这种方式帮助把枯燥的学习变成有趣的活动,使得乐理学习过程既有乐趣又有效率。像“连连猜”、“乐符接龙”、“看谁唱对我”等游戏,就可以帮助小学生记忆基本的乐理知识,我认为,只要是安全可行的游戏形式就可以引入音乐乐理学习中,帮助小学生以游戏的方式温故知新,获得快乐和成功的体验。
小学生音乐欣赏创新性教育途径的研究是一个系统且耗时的课题,不仅需要理论的指导,还需要实践的检验和完善。小学教师要根据自身理解,努力寻找音乐学习方法,充分调动和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希望此次研究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小学音乐教育界对音乐欣赏创新性教育途径的进一步深入探讨和优化。
参考文献:
[1][英]伊丽莎白·劳伦斯.现代教育的起源和发展[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
[2]戴本博.外国教育史(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3]黄瑾.小学生音乐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
[4]罗娟.浅谈小学生音乐欣赏[J].幼教园地,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