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积德 冯社洪 范启标
摘 要: 目前,我国高校学生违纪现象频繁发生,且违纪形式多样,成为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重点。了解并分析大学生违纪的特点与原因,制定科学合理的思政教育对策,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引导,可有效地减少大学生违纪行为的发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大学生 违纪行为 辅导员 思政对策
大学生违纪行为不仅对大学正常的教学和管理、对学校、家庭乃至社会具有不良影响,更对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因此,分析当前大学生违纪行为的影响因素,并制定相应教育对策,预防和减少大学生违纪行为的发生,对思政工作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违纪现象的新特点
当前,大学生违纪出现了利用现代化科技作弊违纪、常见违纪行为增长明显、女大学生违纪现象呈上升趋势、违纪人数增多、非法同居的现象日益普遍、心理问题引起的违纪现象增多、大学生违纪现象的突发性提高等新特点。
二、当今大学生违纪的主要原因
(一)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
当今社会网吧、夜店等娱乐行业迅猛发展,通过网络传播的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讲究排场、铺张浪费、盲目追求高消费、追求享受、崇尚时尚等不正之风,对辨别是非能力有限的大学生具有极大诱惑。他们自身阅历尚浅,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处于形成阶段,极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而出现违纪行为。
(二)家庭因素的影响
家庭是人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是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父母的“三观”、教育方式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的家庭中,父母本身就有不良行为,如赌博成瘾、贪图享乐、家庭解体,子女缺乏应有的家庭关爱和教育,从而导致严重的心理问题,为以后的违纪违法埋下伏笔。父母的教育又容易走两个极端:一是溺爱;二是“拳脚相加,恶语相向”。
(三)学校因素的影响
1.对学生教育管理疏漏。
当前大学教育逐渐趋向大众教育,高校更重视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教育和培养,而对思想道德和日常行为教育管理工作投入相对减少。甚至有的高校一味地追求让学生满意,过分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结果失去了教育意义。有的学校对违纪学生的处理力度不够,起不到“杀一儆百”的警示教育作用。
2.思政工作者意识淡薄、方法欠妥。
个别教育工作者责任意识淡漠,工作敷衍表面,对违纪行为超前分析、及时发现意识欠缺。主要是采取事后处理的工作方式,又未能分析查找深层原因,仅仅就事论事,不能举一反三地教育其他学生。有的教育方式不当,“一棍子打死”,使学生内心受挫,为走极端埋下伏笔,从而不能有效制止学生违纪现象的发生。
(四)大学生自身主观因素
1.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水准的缺乏。
当前我国的大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父母宠爱,在家庭中崇尚自我、唯我独尊。生活中自私虚荣、过分重视个人利益,盲目“攀比”,缺乏责任感,不懂感恩;人际交往中心胸狭隘,缺乏合作、包容的团队意识;学习中只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提高,而忽略了综合素质的培养和道德修养的提高。
2.不良的心理因素。
(1)自傲心理。进入大学后,一些学生会有一种“功成名就”的感觉,开始认为自己“了不起”,上课旷课、迟到、早退。把“60分万岁”的希望寄托在考前突击、考试作弊上。作弊手段五花八门,无视校规校纪。
(2)虚荣心理和攀比心理。一些大学生自尊心极强,总希望自己在各方面都强于别人,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便感觉“郁闷”。
(3)“受不了”心理。有部分大学生抗挫能力极差,稍有不如意之处,便会出现旷课、离校出走等违纪行为。
3.缺乏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
上大学在部分大学生眼中好像是自己人生奋斗的终极目标。进入大学后,中学时代的压力突然消失,认为目标已经实现,不思进取、贪图享乐的意识滋生。个别学生对所学专业感到迷茫和困惑,无长远规划,得过且过。对学习和生活抱着一切都无所谓的态度,学习上不主动钻研,致使精神空虚,心理烦躁。把充沛的精力和宝贵的青春挥霍于上网聊天、网络游戏、光顾娱乐场所、租房同居上。
4.不正确恋爱观的影响。
目前,高校大学生谈恋爱较为普遍。有些大学生相互攀比恋人的外表或经济实力,甚至将没有男朋友或女朋友被视为一种“耻辱”;勾肩搭背、拥抱接吻等行为在校园里屡见不鲜;大学生的性观念和性态度已日趋自由化,性行为不检点,医院接受人流术的女大学生数目也有所上升。有的学生一旦失恋如同坠入深渊,不能自拔,出现故意伤人、甚至自杀或杀人的悲剧事件。
三、辅导员思政教育对策
(一)防患于未然
1.加强思政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当前大学生普遍心理浮躁,思想懈怠,“三观”模糊不清。辅导员老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方针,采取多种有效的途径加强对大学生的“三观”培养和教育。通过举办专题报告会,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及学生会的重要作用,把思想教育落实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使学生更客觀地认识世界,更清晰地认识物质与精神、奉献与索取、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2.加强师生联系,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
辅导员不仅要通过“QQ群”、班级微博、个人微信等高科技手段,从侧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而且要常下宿舍,到学生中去,跟学生面对面谈心,正面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了解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对有异常思想动态的学生应通过单独谈心等方式进行开导,努力做到从学生角度出发,让学生感到辅导员是他们的良师益友,真心关心他们。同时引导一些思想比较封闭、易偏执的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把可能出现的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做到“防患于未然”。
3.以人为本塑造健康心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大学生的心理还尚未完全成熟,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所以辅导员应把心理教育作为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注重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咨询和正面引导,帮助他们塑造健康心理,学会辨别基本的善恶,强化抵制外界不良文化环境侵蚀的意识,使他们尽可能免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社会,从而避免由于心理失衡而产生的违纪行为。
4.引导学生摆正爱情的位置。
辅导员老师应通过多渠道对大学生开展恋爱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价值观,并及时帮助青年学生走出恋爱误区,正确处理好爱情与学习的关系。同时,针对失恋的大学生给予及时的开导,引导大学生克服婚恋中容易出现的挫折,学会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减少悲剧的发生。更新教育观念,帮助他们理性地对待恋爱期间发生性关系或同居的问题。
5.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加强学校的法制宣传教育,适当地开展法制教育的实践活动,让大学生从中感受法制文化的熏陶;还应当把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与生命安全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部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生命的尊重意识,加强法律素养的培养,而且可以避免恶性的违纪、犯罪案件发生。
6.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学生业余文化生活。
首先,由辅导员老师牵头,全校师生共同努力,积极培养团结友爱、严谨勤奋、求实进取的优良学风,营造优良的成长环境,增强师生间的凝聚力,使学生产生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维护集体形象。其次,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让他们在活动中增长知识,接受教育。以健康、丰富的文化活动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赋予大学生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和积极的心态。
(二)违纪后的人文关怀教育
1.了解学生违纪的真实动机,进行思想教育并注意保护隐私。
真正做好违纪后教育工作的前提是了解违纪动机。只有这样才能对症下药,确定下一步的教育方法。当今大学生自尊心都强,而且很敏感、脆弱。受违纪处理后,往往因担心外界舆论而思想负担较重。经常会出现情绪低迷、悲观失落、孤僻、不愿与人交往。这使得他们容易将自己封闭起来,起不到自我反省的作用。为了避免受处分的学生以正确的心态接受违纪处理的事实,辅导员应采用“心贴心”谈话的方式给予其思想上的教育与帮扶,使违纪学生从内心接受教育,帮助他们形成正确认识,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另外,要注意保护受处分学生的隐私和自尊心。
2.事后进行心理疏导,给予人文关怀。
曾经违纪的学生往往会表现出情绪低落,处于自暴自弃的心理状态。辅导员老师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疏导,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和对待错误,帮助他们减轻挫折感,提高心理承受力,避免违纪行为的重复发生。同时,应做好违纪学生的跟踪和回访关注,详细记录学生的心理特征、疏导和教育情况,以及重点关注的方面,便于及时发现和避免新问题的发生。
综上所述,高校辅导员应明确岗位职责,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科学的态度,认真做好违纪学生的教育管理,并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和对大学生的管理方法的研究,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及时寻求社会的支持和家庭的配合,有效减少大学生违纪事件的发生,帮助学生健康成长,顺利完成学业。
参考文献:
[1]陈秋婉.谈新时期大学生违纪现象及违纪后教育[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20(56):95-96.
[2]丁桂英.高职学生违纪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2(2):57-61.
[3]刘鑫.大学生违纪行为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68-269.
[4]高剑婷.大学生违纪行为的心理探析及教育策略[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6):56-59.
[5]宋丽丽.大学生违纪行为分析与对策研究[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1,9(4):38-40.
[6]郑俊珂,蒋红哲.辅导员视角:帮助大学生远离违纪行为[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24(9):45-46.
[7]陈龙,何龙.构建高校违纪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机制的探析[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2):126-128.
[8]黄永奎,周静.高校学生違纪行为成因分析及防范对策研究[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28(10):87-90.
[9]陈龙,何龙,潘云涛,薛丽娟.高校本科违纪学生的教育管理研究[J].教育管理,2011,7:166-167.
[10]范舒云,张彩峰.“大学生性观念、性态度的调查分析”[J].全科护理,2011,9(8),2133-2134.
[11]黄育馥.西方性教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59:65.
[12]姚丽敏.浅析大学生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导报,2012,13: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