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芙蓉镇》的符号学分析

2014-07-08 19:01:57张锐颖
今传媒 2014年7期
关键词:芙蓉镇符号学电影

张锐颖

摘 要:电影作为一门语言,通过运用具有约定性的一种符号系统,塑造人物、讲述故事。本文将运用符号学的观点,结合再现、互文等媒介研究理论,对电影《芙蓉镇》进行分析,主要针对其人物塑造、语言对话、画面色彩等方面,解析《芙蓉镇》是如何成功地展现情节、塑造人物和表达主题的。

关键词:符号学;电影;《芙蓉镇》;象征意义

中图分类号:J9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07-0103-02

一、引 言

符号学由一门新兴学科发展至今,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多个方面。电影作为大众传媒的主要手段之一,电影符号学逐渐凸显其重要性,已经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1]。电影作为一门语言,有自己的表意手段,能够独立地传达信息。从表意功能上来看电影语言,作为人类交流的工具,它和人类语言一样可以自如地用以表现和再现。基于电影语言的概念,研究者将电影看作是一个符号系统,从而建立了电影符号学理论。1966年,麦茨的《电影:语言还是言语》一书标志着电影符号学的诞生。

电影《芙蓉镇》根据古华同名小说改编,由谢晋执导,刘晓庆、姜文主演,是一部反映建国以来多次政治运动中小人物悲欢离合的电影。它以解放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湘南芙蓉镇的历史沉浮、人世沧桑为背景,通过对小镇青石板街上一系列人物命运的描绘,集中反映了中国社会在“文革”前后十多年中“左”倾思潮横行时期赤裸裸的社会现实[2]。创作者体现了一种人生信念:人性的真善美必将战胜假恶丑。在特有的历史条件下,结合中国社会特有的文化背景和情感经历,编导者运用近乎编年史的手法,通过人物的升沉荣辱表现了各式人物在历史面前的真实面目,同时发出了对人性的呼唤和对美好感情的讴歌[3]。

二、宏观层面

首先,影片所反映的那个年代,假、丑、恶确是存在,甚至泛滥膨胀。创作者运用很多具有历史和文化背景隐含的符号,来展现那些年代特征。时间就是一个象征符号。时间本来是一个很客观的存在,但结合特定的社会背景,年代便具有了不同的含义。影片使用了三次全屏大字幕来进行时间暗示,在关键的时间点字幕打出“1963年”、“1966年”和“1979年”的字样。这样的手法不仅是一种剪辑的技术手法,起到了划分影片篇章,控制情节发展节奏的作用,三次字幕的运用更是一种重要的象征符号,暗示着影片的主线发展脉络。以新中国社会为文化背景的受众马上就能感受到它们背后的隐含意。当这三个时间数字呈现在观众面前,他们就会与观众心中已有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产生互文效应,就会使观众对电影的下一章节的基调产生预设和想象。1963年开始是一番和谐的景象,但这个数字就隐喻着动乱和不安即将到来。在全国“四清运动”的背景下,胡玉音家破人亡。1966年标示的出现更加重了影片苦难和悲剧的色彩,预示着主人公的命运在这一时期必将更加悲惨。与前两者的隐含意完全不同的是“1979年”这一符号,它象征着文化大革命结束,改革开放开始,芙蓉镇像往昔一样,再次变得和平安宁,而主人公的生活和命运也再次变得幸福和充满希望。总之,这三个时间字幕的运用很好地发挥了象征符号的作用,成功地暗示了芙蓉镇和镇上人们在特定社会历史背景的驱动下,命运起伏背后的深层原因,也以小见大地隐喻了国家历史的变迁。

此外,在斗争时期影片还运用了大量的具有时代特征的象征符号。比如说开批斗会,高台、气宇轩昂的领导、支吾的小人物、围坐着的村民:不用其余的描述,这几个符号便组合成典型的“批斗”场面。还有“黑五类”、“富农婆”这些台词也都代表着那个特殊的年代,可以说是那个年代专有的词汇,受众们一听到这些词也就能迅速且准确地理解它们所隐含的人物命运。

其次,《芙蓉镇》是一部歌颂人性和人道主义,歌颂生命搏斗的影片。影片运用多种符号,塑造了具有典型性格、复杂而丰满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人物从压抑到抗争的人生历程。而影片中的角色本身就是一个个象征符号,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反映了当时的各类人群。下面本文就运用符号学,对影片几个关键人物塑造和人物本身的符号意义进行分析。

女主角胡玉音是一个外柔内刚的劳动妇女。她一出场便与别人不同:在那个人们普遍穿蓝色灰色衣服的年代,只有她穿着鲜艳的红色碎花衣服。这种不同的颜色也是一种象征符号,意味着她抗争的性格和命运。她出身贫苦人家,从家庭成份讲,她的家庭应该得到同情和保护,也应该得到信任和依靠。但她却在从“四清”运动到“文化大革命”这段动荡的历史中,受到了不应有的残酷的迫害和折磨。她从一个温柔善良的少女,变成了扫大街的寡妇,然后挺着大肚子被判有期徒刑三年,直到“三中全会”以后开始有了转折[4]。作为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小人物,胡玉音的悲惨生活经历代表了那个时期千万人的命运遭遇。另外,她毕竟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寡妇,当她面临家破夫亡的人生悲剧之时,她没有怒视李国香、王秋赦这些让她生活不幸的人,却将怨恨和仇视的目光投向了与自己相知也命运相同的秦书田。这样的角色设定不仅准确地深入刻画了胡玉音的形象,而且她认知和反抗的有限性正是符合了当时农村寡妇的无力、无助和无知。这样的人物关系恰恰反映出她身受不幸,而又不知不幸根源的悲剧。男主角秦书田一出场就是被改造的对象,随着影片情节展开,他仍是一次次的被批斗,又一次次的抗争。其实从“秦书田”这个名字受众就能对角色有所认知,这是一个显得“很有文化”的名字,这也就象征着在运动中他一定会遭受折磨的命运。“文化人”带有比当时的一般农民“更有理想,有目标,有能力”的隐含意,而影片的秦书田也正是这样一个符号。他遭受了当时全国知识分子所遭受的不堪,但是他没有桂桂的迷茫、胡玉音的绝望和黎满庚的软弱,他乐观地坚强地面对和接受一切。发明扫地舞、告诉玉音像牲口一样活下去,这些都刻画出他积极、反抗的性格,也预示着他必将熬过这一切、迎来新生活的人生轨迹。

为了深刻地揭示和反思20世纪60、70年代初期我国乡村的一系列“革命运动”给普通无辜百姓带来的巨大灾难,影片制作者对胡玉音、秦书田这两个主要人物做了精心的全面立体的塑造。胡玉音和秦书田的命运刻画象征着当时无数人的痛苦和抗争,转喻了整个社会的黑白颠倒、不分是非,其中隐含着对这种现象的批判与不满。这说明在整个“运动”进程中,受到打击众多“坏分子”中并不都是所谓的“地富反坏右”,恰恰相反,很多时候却是农村的劳动骨干、优秀分子,甚至是踏实努力生活的老百姓,是积极向上、辛勤劳动的普通人民,是使落后国家走向文明和繁荣的力量。

《芙蓉镇》里的王秋赦,是一个典型的农村流氓无产者的形象[5],他是个绝对的“无产阶级”,这转喻了当时一批权力投机者的形象。在运动中,他被任命为芙蓉镇大队的党支部书记,手中掌握着芙蓉镇百姓的生杀大权。这样一个嘴馋成癖、身懒成性的流氓无产者,却多年来一直被视为农村革命的依靠对象。这样滑稽的人和事,在中国的大地上串演了一幕既荒诞而又真实的人间活剧。在以“文化大革命”为代表的“农村革命”中,王秋赦绝不只是一个人。他象征着在错误路线下的,千千万万好吃懒做、没有能力,却凭着出身成分和嘴上功夫而趁机兴风作浪的“流氓无产者”。而王秋赦在“运动”中的风光一时,也象征着运动中干部的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存在的严重错误:选拔干部只讲家庭成份、不重能力,正是这种错误给人民和国家带来了难以估量的损失。影片对此充滿了讽刺和批判的隐含意,这一点从王秋赦的结局我们就可以知道。最终王秋赦变成了一个敲着破锣喊“运动”的疯子,象征着这样好吃懒做并且投机的人是不可能有一个幸福成功的结局的。

三、微观层面

影片《芙蓉镇》还非常成功地运用了色彩、音乐、台词和道具等符号,并且它们都有着丰富的内涵,很好地帮助了人物的塑造,推动了情节的展开。影片开场出现的第一个声音就是石磨转动的声音,导演将它作为贯穿全片的象征性符号,磨的出现与主人公的命运发展紧密相连。胡玉音与桂桂用它磨豆腐,石磨总在不停的转动,象征着他们的米豆腐生意红火,生活逐渐变得富裕。而当运动开始之后,主人公胡玉音被抄家,她本人被划为富农成分,受到批判和惩罚,她的丈夫黎桂桂自杀——当这些不幸发生时,影片中的石磨已经不再转动,而是被搁置在角落中落满灰尘。随着情节发展,当胡玉音接受秦书田的感情时,石磨再次转动起来,她为他重新做出米豆腐,也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这时,米豆腐在一次作为幸福的象征符号出现,满载着胡玉音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对甜蜜爱情的期待。终于到影片的结束,当秦书田从劳改场返家,胡玉音的米豆腐摊子重新开张,生意红火犹如影片开头的热闹场景一样,街道上人来人往,主人公的脸上又一次展开幸福的笑容。

芙蓉镇的天气变化也是影片重要的符号之一,影片成功的运用镇子的晴雨来为情节发展奠定基调。影片之初,天气晴朗,胡玉音的生活也是安宁幸福;当革命开始,整个镇子便笼罩在阴雨之中,特别表现是扫街和罚站等情节时,镇子变得十分黑暗和萧条,黑灰的街道配上白色的大字甚至显得肃杀,象征着人物的苦难命运和绝望心境。而当革命过去,幸福生活再次到来的时候,暖色调再次出现,芙蓉镇又是晴天,阳光带来的温暖的黄色又成为了画面的主要颜色。

参考文献:

刘玲玲.从电影符号学角度分析电影《最爱》[J].电影评价,2011(14).

农莉芳,李蔚松.愚昧时代扭曲的灵魂——论《芙蓉镇》中的李国香[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6).

“芙蓉镇”百度百科[EB/OL].http://baike.baidu.com/link?url=1qNr_4wiiunxNLtcDwSKokFnoHvAjR0wuUKI39EtFQXgtPawqqDqXGf7jdU4BxU2TcjTwHHSky1Am_sPLi9Kua,2014-02-10.

黄会林.谢晋电影创作论[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4(1).

安琼.从人性的压抑到生命的搏斗——再谈电影《芙蓉镇》对人的历史的探询[J].电影评价,2007(21).

[责任编辑:东子]

猜你喜欢
芙蓉镇符号学电影
美丽的芙蓉镇
幼儿画刊(2023年3期)2023-05-26 05:39:54
电影《芙蓉镇》中的食物叙事与20世纪80年代的世俗伦理
文学与文化(2022年3期)2022-11-19 02:32:30
一幅湘南山镇民俗风情的展览画
符号学家重返音乐史
汤姆?提克威影片的审美特征
电影文学(2016年9期)2016-05-17 12:30:22
解读张艺谋影片的视觉审美
电影文学(2016年9期)2016-05-17 12:24:36
后现代视域下香港电影的解构与建构
电影文学(2016年9期)2016-05-17 12:08:24
国产“现象级”影片的跨文化症候
电影文学(2016年9期)2016-05-17 12:01:17
符号学理论初探
学习月刊(2015年24期)2015-07-09 03:42:02
浅析古华小说《芙蓉镇》中的比喻与类似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