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能记者:媒介融合下电视媒介的核心竞争力

2014-07-08 19:01:57王漱蔚
今传媒 2014年7期
关键词:媒介融合

王漱蔚

摘 要: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媒介融合的前景已经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尤其是网络媒体的兴起则直接加速了国内媒介融合的步伐。新媒介的出现打破了媒介间的壁垒,为不同的传媒提供了资源整合的平台和基础,媒介融合成为了传媒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具有跨媒体能力的全能型记者目前在我国十分匮乏。在此背景下,电视记者作为传统媒体的从业人员,电视媒介的记者除了应该拥有专业基本素养之外还应掌握多种媒体技能,要力图成为全能型记者,唯此,才能在竞争中力拔头筹。

关键词:媒介融合;电视媒介;全能型记者

中图分类号:G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07-0126-02

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媒介融合的前景已经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摩根斯坦利公布的报告指出,中国传统媒体正在逐步开始与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合作,而新媒体也开始通过联手传统媒体来获得更加丰富的内容资源[1]。

一、媒介融合催生全能型记者

(一)媒介融合产生“融合新闻”

不同媒介的融合,带来了新闻业务的变革,“融合新闻”应运而生。“融合新闻”主要特点是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新闻传播活动。美国南加州大学安利伯格传播学院教授Larry Pryor认为,“融合新闻发生在新闻编辑部中,新闻从业人员一起工作,为多种媒体的平台生产多样化的新闻产品,并以互动性的内容服务大众。[2]”融合新闻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不同媒介之间的的合作,而是根将同一内容的新闻素材制成不同的新闻产品,以适应不同媒介不同受众群的需要。

(二)融合新闻催生全能型记者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新闻报道将以全媒体的方式,尽可能的运用各种手段来完成信息的制作与发布,从而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信息生产方式的变革也意味着对于从业人员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融合新闻改变了传统新闻业务固有的管理方式和工作流程,它一方面需要精通各类媒介并擅长整合传播策划的高层次管理人才;另一方面需要具备高度的媒介素养,能熟练运用多种技术工具的全能型记者编辑[3]。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副院长布来恩·布鲁克斯(Brain Brooks)教授表示:“我们将会看见,随着媒体企业之间的合作,电视、广播和网络的资源都会被集中起来,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跨媒介的新闻工作能力。[4]”

媒介融合也促使所谓的拥有多种媒介使用能力的 “超级记者”的出现,如在美国媒介综合集团(Media General Inc.)工作的女电视记者Jackie Barron,在采访联邦案件时是如此安排工作流程的:清晨给网站写一篇介绍案件情况的专栏文章;上午通过电话给电视台发去最新报道;下午编制一个晚间电视节目;结束一天的采访后给第二天出版的报纸写一篇新闻稿[5]。

现实的需求也推动了传统新闻教育的改革。著名新闻学院密苏里新闻学院于2005年春,开始招收“融合新闻”的本科生和研究生。2007年3月,南京大学金陵学院获批开设媒体融合专业(方向),并于同年秋季开始招生。据悉,这是国内高校首次开设媒体融合专业。

二、电视媒介急需全能型记者

目前在我国具有跨媒体能力的记者十分匮乏,传统媒体之间及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之间,对于对方媒体的业务与技能互不熟悉,阻碍了彼此合作的可能性。如:报纸编辑不知如何编辑电视文本;网络采编不懂电视直播语言;电视台的记者、采编人员不懂网络语言;各部门各自为阵,沟通协调度不够,这都需要靠全能记者来解决。

三、电视全能型记者应具备的素养

媒介融合后对传播者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电视媒介的记者来说他应该拥有专业基本素养和多种媒体技能。

(一)基本素养

电视记者,除了应具备传统媒体记者应该具备的坚持党性,充当党和人民的喉舌,严格遵守宣传纪律等基本政治素养之外,还应该具备以下的基本素养:

1.极强的新闻敏感性

新闻敏感是每个新闻从业人员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但是,对于电视记者来说要具备比纸媒更高的新闻敏感性。因为电视新闻主要靠图像来反映内容,这些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每个场景出现都是转瞬即逝。报纸记者可以进行补充采访,还可以运用文字在新闻作品中追述,而以画面语言为主的电视,却无法弥补失去的瞬间。这就要求电视记者要以极强的新闻敏感,对于一些重要场景和画面做出判断,把它摄录下来。否则就会失去机会,也就失去了能够体现新闻事件的生动画面。

2.熟练的画面调度和剪辑编配、后期制作能力

擅长调度画面是电视记者的基本功,无论是采摄合一,还是采摄分离,电视记者都必须具备这种能力。作为采摄合一的电视记者,记者不仅要会采访,而且还要懂得摄像的技巧。而作为采摄分离的电视记者,则应根据采访的需要和对事件的主题把握,要很明确很到位地将自己要表达地意图清楚地告诉摄像师,让他按照采访的要求,或远景扫描,或近景特写,拍摄好要传达给受众的画面。

电视是以看为主的,画面是它传播信息的主要载体。这就要求记者能够拥有敏锐的眼光,从而在大量的素材中挑选出最具表现力的画面,并和文字一一对应的进行剪辑,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新闻的内容鲜活的展示给观众。在精通电视摄像、剪辑的同时,还必须注重后期制作包括特技及字幕制作的学习和运用。

3.优秀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

作为电视记者,如果口头表达能力不强,普通话说不好,势必会极大的影响电视的传播效果。现在越来越多的电视记者进行现场出境报道,这是时代的需要,是电视观众的需要,这种做法会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真实感人,报道效果好。但是,作为出镜记者就需要注意加强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多媒体技能

所谓拥有多媒体技能也就是能运用多种媒体工具。在媒介融合时代,记者应是那种集写、拍、摄、编,拥有网络和计算机技术,“通过文本、视频、音频和交互式图形来传递信息的记者,那种能与读者互动的记者。[6]”只能从事单一的媒介报道形式的记者是很难适应媒介融合时代的需求。

1.高超的文字驾驭及写作能力

电视记者更多的是通过镜头和画面来描述事件,相对来说文字要求不那么高。而报纸记者全凭文字,极度考验记者的文字功底。因此,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就成为全能型记者必须具备的能力。

除了要熟悉不同新闻体裁的要求之外,还要熟悉不同媒体的制作要求,例如,广播是依靠声音传递信息,所以广播稿写作要尽量口语化,尽量做到具体形象,适合播讲和收听。这都需要记者在具体制作时区别对待。

2.熟练的网络数字媒体使用能力

(1)通过网络搜集新闻素材的能力

记者最基本的工作方式就是采访,但传统的实地采访成本较高,耗时费事,随着科技的发展,在20世纪90年代,在线采访在美国出现。

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网络发现新闻线索,查找采访对象及其相关信息;获得与新闻有关的背景,豐富和深化报道。还可以通过网上各种数据库,进行新闻报道或专业研究:数据库信息可以是报道的选题依据,也可以是深化报道的资源。同时,也可利用各种数据库、文献库进行与自己工作有关的研究。

(2)网络软件使用能力

现在许多新闻网站的新闻制作和发布都是由相关的专业软件和系统来辅助完成的,记者必须要懂得使用这些软件和系统,才能进入到业务流程中。

(三)其他技能:外语、驾驶

当今的世界是一个高度开放、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经济趋向全球化,生活节奏加快,工作节奏必然加快。这对新闻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新闻记者必须是一个现代型的记者,能够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和驾车技术。

随着我国对外交流地日益增多,记者在许多场合接触外国人士的机会,也将日益增多。熟悉一门外语,并能基本运用其进行采访,就会提高采访活动效率,特别是当在场其他记者不懂外语之时,懂外语的记者就常常能够捕捉到“独家新闻”。如果不懂外语,在外宾为采访对象地场合,就等于失去听觉,如果单纯依靠翻译人员的话,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极大地影响采访的气氛。

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新闻时效的竞争会愈演愈烈,交通工具的不断更新和熟练使用,是争取时效的一种重要手段。现在很多媒体单位都为记者外出采访专门配备了采访车,因此记者除了要具备最基本的采写编评播等业务能力之外,还应该掌握驾驶技能。

参考文献:

索佩敏.中国将引领全球新老媒体的整合风潮[EB/OL].中财网http://www.cfi.net.cn/p20070120000119.html.

蔡雯.从超级记者到超级团队:西方媒体的融合新闻[J].中国记者,2007(1).

蔡雯.新闻传播的变化融合了什么?——从美国新闻传播的变化谈起[J].中国记者,2005(6).

王岚岚,淡凤.聚焦媒介融合和公共新闻[J].国际新闻界,2006(5).

蔡雯.从超级记者到超级团队:西方媒体的融合新闻[J].中国记者,2007(1).

赵志立.网络时代,我们怎么做记者[J].网络传播,2006(10).

[责任编辑:东子]

猜你喜欢
媒介融合
报网融合语境下的纸媒言论独立性研究
今传媒(2016年10期)2016-11-22 11:44:12
融媒时代地方院校新闻实践教学的变革与发展
今传媒(2016年10期)2016-11-22 11:39:17
新媒体环境下党报如何做好媒体融合
传统媒体全媒体转型之路研究
大数据背景下传统媒体的媒介融合发展之路
传统新闻出版机构“互联网+出版”研究:以《纽约时报》为例
出版科学(2016年5期)2016-11-10 06:19:15
“第三次浪潮”下传统媒体与互联网的融合与转型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20:15:24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出版广角(2016年15期)2016-10-18 00:09:59
媒介融合背景下对新闻记者素质的要求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20:52:33
2011—2016我国媒介融合研究综述
新闻世界(2016年10期)2016-10-11 20: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