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牛部字文化蕴涵研究

2014-07-08 21:24蔡仲凯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10期
关键词:说文说文解字

蔡仲凯

摘要:牛是家养动物,与人们关系密切,大到国家祭祀,小到日常生活饮食,都常见到。从牛部字可以发现古代文化内涵。《说文》中,以牛部字有很多。对牛部字进行研究,不仅可以知道先民对牛的认识,还可以了解我国古代牛文化。

关键词:《说文解字》;牛部字;文化蕴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001-01

牛与农耕文化联系密切,牛被驯化后,除用于食物外,还用于拉车、耕地,是农业文明的一部分。如果没有牛,中国农耕文化不会如此发达。牛为“仁畜”,被赞称为“神牛”,一系列与牛有关的文化产生。文字是文化的载体。自“牛”字产生。在后来的发展中,与牛相配的文字有很多。《说文•牛部》[1]所收录的字,能够反映一部分牛文化特色。

一、《说文•牛部》

《说文•牛部》收录45个字。廖春永在《说文解字•牛部字研究》[2]中将牛部字分为五类,且统计出具体字数:牛的名称类(26个),与牛相关的动作类(8个),与牛相关的事物类(6个),牛的脾性类(3个),其他类(2个)。

二、“牛部”字文化内涵分析

1、色彩文化

《说文》中关于毛色的字如下:

牻,白黑襍毛牛。从牛。尨声。段玉裁作注“古谓襍色不纯为尨。亦作駹。古文假借作龙。亦作蒙。周易说卦传、毛诗小戎、周礼牧人巾车玉人皆可证也。牻训为白黑襍毛。然则凡谓襍色不纯亦可用牻字。”

犡,牛白脊也。从牛。厉声。

这个字是表示牛的脊背是白色。

犖,驳牛也。从牛。劳省声。段玉裁作注“马色不纯曰驳。驳犖同部迭韵。广雅牛属。”

犥,牛黄白色。从牛。麃声。段玉裁注“黄马发白色曰膘。票犥同声。然则犥者、黄牛发白色也。内则鸟皫色、亦谓发白色。”

犉,黄牛黑唇也。从牛。 声。段玉裁注:“释畜云。黑唇犉。毛传云。黄牛黑唇曰犉。按尔雅不言黄牛者、牛以黄为正色。凡不言何色皆谓黄牛也。”

牷,牛纯色。祭祀牷牲。从牛。全声。段玉裁注“牧人注。郑司农曰。牷、纯也。按凡时事之牲用牷物。凡外祭毁事用尨。以尨与牷对举。则牷为纯色天知也。大郑注释牷为纯也。”

犀,徼外牛。一角在鼻。一角在顶。似豕。从牛尾声。段玉裁注“后汉章帝纪。蛮夷献生犀、白稚。尔雅山海经郭注、刘欣期交州记皆云有三角。一在顶上。一在頟上。一在鼻上。鼻上角短小。按晋语。角犀丰盈。孟子注。頟角犀厥地。”

2、农耕畜牧文化

牛用于畜牧和耕作中。从《说文》中以下的牛部字可以体现畜牧文化:

牢:闲也,养牛马圈也。《段注》:《充人注》曰‘牢,闲也。必有闲者,防禽兽触啮。牲系于牢,故牲谓之牢。从牛,冬省。取其四周币。从古文冬省。冬取完固之意。亦取四周象形。

牽:引而前也。《段注》:挽牛之具曰牽。牛人牽旁是也。

牿:牛马牢也。《周书》曰:今惟牿牛马。《段注》:惟大放牛牿牢之牛马,故令无以擭穽伤牛马。若牛马在牢中,擭穽安得伤之。

犓:以刍茎养圈牛也。《段注》:茎,斩刍也。

牧:养牛人也。《诗》曰:牧人乃梦。《段注》:《左传》曰,马有圄,牛有牧。引申有牧民之义。

犗:騬牛也。以刀去阴也。该字意思是将牛阉割,使牛失去生育功能,而这样做的目的是能让牛容易长得快,长得肥壮,以便供以日常食用。

3、祭祀文化

与“马”被奉为“马神”不同,牛在祭祀文化中主要作为祭品。《周礼•地官•大司徒》:“祀五帝,奉牛牲,羞其肆……享先王,亦如之。”“凡小祭祀,奉牛牲,羞其肆……凡大祭祀,羞牛牲,共茅蒩。”可见祭祀三皇五帝,祭祀先王,大小祭祀都会把牛用作祭品。牛在牺牲祭品中应该算是第一等的祭品,《康熙字典》注“牢”:“牛曰太牢,羊曰少牢。《礼王制》:天子社稷皆太牢,诸侯社稷皆少牢。”在祭祀社稷时,只有天子才能用牛做祭品,诸侯邦国是没有这个等级资格的。

《说文解字》“牛”部表现祭祀的字有:“牲”、“牷”、“犠”。这三个字包括了祭祀选用牛的两个方面:毛色和身体的完备程度。

“牷”、犠”二字给出了祭祀标准,即必须是纯色的牛。据《周礼 地牧人》:“凡阳祀,用骍牲,毛之;阴祀,用黝牲,毛之;祀各以其方之色牲,毛之……凡时祀之牲,必用牷物。凡外、毁事,用尨可也。”注释“毛之”为“取纯色也”,也就是无论“阳祀”、“阴祀”、“望祀”,选取的牛羊祭品颜色可以不同,但必须是纯色。“尨”即“牻”,泛指杂色,用于四时祭祀的牛必须是纯色,其他如游历山川、禳天除咎等可以用杂色的牛。

《说文》“牛”部“牻”字以下,“犡”、“犖”、“犥”、“犉”等十个字都和牛的毛色有关系,都指各种杂色,由此也可以看出在选择作为祭品的牛这一方面,纯色相当重要,以至于要标示出各种杂色的牛作为警示。

“牲,牛完全也”说明祭祀用的牛必须完整。这一方面《周礼 地官 牧人》也有要求:“凡祭祀,共其牺牲”。注“牺牲”为“毛羽完具也……周景王时,賓起見雄雞自断其尾,曰,雞憚其為犠。”注释中引用的例子可以看出,作为祭祀品的“牺牲”必须身体完备,雄鸡害怕自己作为祭祀品被杀,于是弄断了自己的尾巴以避免被选作祭祀品。王筠《<说文解字>句读》:“《左成七年经》:‘鼷鼠食郊牛角,改卜牛。鼷鼠又食其角,乃免牛。是不完全不为犠之证。”可见牛角哪怕是被老鼠啃出了细微的残缺,该牛也不能再算作祭祀品,必须更换。

参考文献:

[1] 汉•许慎撰 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2] 廖春水《说文解字》牛部字研究[A].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6).

猜你喜欢
说文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的认识
《说文解字》中的反形字分析
从出土文字看《说文解字》存在的问题
《说文》“示”部字的宗教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