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全+孔维军
DOI:10.3969/j.issn.1004-6755.2014.02.017
大菱鲆英文名为turbot,英译名(兼商品名)多宝鱼,自1992年被成功引入我国后,经过20年的发展,目前我国大菱鲆养殖面积达400万m2,年产值近40亿元。其中葫芦岛市的大菱鲆养殖面积达230万m2,年产值达20多亿元,占全国养殖面积和产值的50%以上。由于大菱鲆是从欧洲引进的品种,随着在我国养殖时间的延长,抗病力在减弱,发病率一年比一年高,养殖成活率由2001-2004年的90%下降到目前的70%,在2013年5-9月份,葫芦岛市个别大菱鲆养殖场发生了海水小瓜虫病。这种以前在我地区没有发生过的寄生虫病给发病养殖场造成很大损失,如果治疗处理不及时,患病鱼就会在2~3 d全部死亡。
1 症状
海水小瓜虫学名为刺激隐核虫(cryptocaryon irritans),寄生在鱼体上的虫体为球形或卵圆形,成熟个体的直径为0.4~0.5 mm,全身表面披有均匀一致的纤毛,近于身体前端有一胞口,外部形态与寄生在淡水鱼类上的多子小瓜虫很相似。主要区别为海水小瓜虫的大核分隔成4个卵圆形团块,各团块间沿长轴有丝状物相连成马蹄状排列;淡水小瓜虫的大核虽然也是马蹄状,但不分隔成团块;另外,海水小瓜虫细胞质较浓密,内有许多颗粒,透明度低,虫体的表膜较厚而硬,身体略小于淡水小瓜虫。
海水小瓜虫的生活史分为营养体和包囊期,营养体是寄生在鱼体上的时期,成熟后离开寄主鱼,落于池底或其它固体物上并形成包囊。虫体在包囊内多次分裂,最后形成许多纤毛幼虫,因此小瓜虫的繁殖速度非常快。纤毛幼虫冲破包囊在水中游动,遇到宿主后附着上去,钻入上皮组织,重新开始营养体的发育及寄生生活。
患病的大菱鲆鱼体表面有许多小白点,好像长白斑。患病鱼在池中分布散乱,且不停地游动、翻转身体,呼吸速度加快,口裂张合幅度加大;池水表面粘稠形成大量不溃散气泡,体表、鳃丝粘液增多,鳃丝颜色变暗,体表粘液轻轻一刮就脱落。病鱼食欲不振或不吃食、身体瘦弱、呼吸困难,还有些病鱼底板贴着池壁,嘴角露出水面,最终窒息而死。
2 海水小瓜虫的来源
我地区的养鱼场是利用20 m深的井盐水来养殖大菱鲆的。经过对井盐水的化验、培养、镜检,没有发现单胞藻类和原生动物,因此我们确定海水小瓜虫不是由井盐水带来的。海水小瓜虫的来源不外乎以下几条途径:a.苗种带来的;b.新鲜小杂鱼中带来的;c.井盐水中不慎进入了海水带入了小瓜虫。
3 海水小瓜虫病的防治方法
3.1 预防方法
a.从外地购入的大菱鲆鱼苗入池后,用100×10-6甲醛药浴2 h,连续药浴3 d。
b.投喂新鲜的小杂鱼用淡水浸泡10 min后再抽喂。
c.发现有海水小瓜虫,立即药浴,然后倒池,发病鱼池用200×10-6漂白粉(含30%有效氯)浸泡消毒,养殖用工具也要消毒,以杀灭池底和池壁及工具上残存的虫体包囊。
3.2 治疗方法
a.用淡水浸泡病鱼20 min,用改变盐度的方法来杀死海水小瓜虫,而大菱鲆鱼对淡水适应能力较强。
b.用双氧水(100~200)×10-6全池药浴,每日药浴一次,每次1~2 h,药浴时间在晚上,连续用药3~5 d,药浴结束后进行全量换水,把脱落的小瓜虫排出池外。
c.使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混合液治疗海水小瓜虫,硫酸铜1×10-6和硫酸亚铁0.5×10-6混合液药浴2 h,连续使用2~3 d,也是在晚上进行药浴,药浴后全量换水。药浴后的大菱鲆商品鱼要经过一个多月的养殖,经检测没有重金属残留方可销售。
d.使用醋酸铜治疗海水小瓜虫病。
利用2×10-6醋酸铜药浴,药浴时间2 h,连续药浴4 d,药浴时间以晚上为佳,药浴后全量换水。
以上四种方法对治疗海水小瓜虫均有疗效,但醋酸铜的治疗效果较为显著。
(收稿日期:2013-11-05;修回日期:2013-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