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一个生长的课堂

2014-07-08 08:12卢焱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情感老师课堂教学

卢焱

连续几个月,有幸参加了一些规模较大、颇具影响力的课堂教学研讨和培训活动,沉浸在这一系列密集的活动之中,引发了我深入的思考。活动中不乏高素质的教师和精致的教学设计;课堂上不乏鲜亮的环节,热烈的氛围。欣赏之余,总觉着相当一部分课堂还缺少点什么。我认为,缺少的是师生高质量的对话,有效的激发,教学的有效生成,学生思维的风暴,师生的个性解读。

毋庸置疑,拥有一份精彩的教案容易,造就一个精彩的课堂很难。因为课堂是立体的、多维度的、不受主观意志控制的。怎样才能将教师的精彩变为学生的精彩,让精致的教案成为精彩的课堂?身为同行,我更认同和欣赏的是著名特级教师武凤霞的观点:“在充满生长律动的课堂上,学习气氛不一定热烈,但要深沉,学生不能在文字中浮光掠影,要在思索中前行;不是在言说别人的思想,一定是在表达自己的心声。看一看,能感受到躬身前行的姿态,听一听,能体悟到生命拔节的声音。”教师应该给学生一个生长的课堂,师生共同生长的课堂是我们追求的理想课堂。结合日常教学实践,我认为,给学生一个生长的课堂,教师应重视“四要”:

一要投之以真情

课堂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行为,是师生与文本情感碰撞的过程。“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对击而发灵光。”情感的力量可谓绵中有坚,软中有硬,轻中有重,柔中有刚。而且,越是形无实有,潜移默化,越使学生觉察不到你是在实施感染,这种情感的劲儿往往越足,神效越大。大多数教师可能都有这样的感受,一节课上完后,你兴奋、激动了半天,往往把课上到学生心里去了。于永正老师年逾7旬,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而最令人折服的是他身上散发着的那种蓬蓬勃勃的教育教学激情。你看,课堂上,他弯下身,脸上挂满了天真笑容,认真扮演文中幼稚的孩子,而让学生扮演文中的妈妈。普通人的生活是简单而平淡的,就是在妈妈生病的时候,也仍然是衣食住行的旋律,而那份人间的淡淡亲情,正如茉莉的芳香。爱如茉莉,教师只有筑起波澜,才能荡漾起学生淳朴的情感。讲到主人公听到妈妈说“爱就像茉莉吧”的环节时,于老师的表情揪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他微微歪着头,眼睛里散射着明亮的光,半张开的口,停顿了片刻,像是笑,而没有出任何声音。这表情里,有询问,有质疑,有天真狡黠的不屑,把主人公的心理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有形的表情撞击着学生的情感,把学生引入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他的一颦一笑,一扭头一顿足,一个兰花指……显得那么相得益彰,自然大方。于老师丰富到位的形体语言,是一幕幕的画面直观展示,画面展示的节奏,紧紧影响着课堂的节奏,影响着学生情感的起伏。他沉浸在文本当中,孩子们也被他带到了他们最熟悉最喜欢的世界里!

虽然没有于永正老师的教学艺术,但是我们从不缺少于永正老师那样的教学激情。平日里的课堂,我们可以和孩子们一起随着文本乐而乐、忧而忧、笑而笑、泣而泣。学生融进了文本之中,教师走进了孩子的心灵世界,教学活动就纳入了孩子的心理活动节奏,学生体验着自己的心理活动,而不断地成熟和进步。

二要躬下身子用心倾听

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心里装的是课前备好的教案,课堂教学就是在过教案上的一个个环节。当教师引出一个问题之后,学生大多都是一语中的。即使学生没有说中,教师也要将学生往自己的正确答案上引,直至学生说出心中早已定好的“标准答案”。而真正平等地、用心地倾听学生发言的教师很少。倾听,是让人神采倍添的绝好方式,也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基本状态,更是一名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课堂上,倾听比诉说更重要。教师要躬下身子、俯下身来倾听学生的声音,观察学生的神态举止,不管他的回答是否正确,教师都应该抱着极大的兴趣用心倾听,要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在等待并乐于倾听他的见解,十分重视他的见解,他的见解很有价值。因为这些都代表着他们真实的想法及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是教师循循善诱、调控课堂、恰当评价的依据。善于倾听的教师总是能够将课堂上学生的“声”“形”“色”转化为有效教学资源。理解感悟如此,朗读亦如此。印象深刻的是于永正老师执教《爱如茉莉》的一个片段:一个男生站起来读妈妈生病时嘱咐孩子的话:“映儿,本来……他会吃不下肚的。”70多字的一段话学生朗读得十分认真,而让学生在朗读时感受妈妈那生病的状态,走进那一份成熟的爱的状态,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学生读这段文字的时候,于老师凝住神,定住了身体姿势,微微侧着耳朵,朝向学生,那每一个音节、音准、音色、语气、语调……他关闭了所有身体器官的活动,只留下心的跳动鉴赏那读课文的声音。孩子读课文的声音停止了,于老师那柔和的眼神扫过学生的一张张面容,最后落到了还在站着的孩子脸上,伸手示意孩子坐下,缓慢而又平静地说:“妈妈该出院了,没病了。”一句话诙谐而智慧,既指出他朗读时语气语调把握得不够准确,没有读出人物的感情,又保护了孩子的求索心理和自尊心。之后,那个男生又重新读了一次,立刻有了体虚气弱和真挚情感流淌的感觉。用心倾听,还要求教师在提问之后,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等待的时间,为学生的回答提供及时的反馈。教师的倾听发现了学生跳动的心灵,教师的倾听找到了师生共同体验生活的路径。孩子们成长的声音,我们最爱倾听。

三要用高质量的追问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

学生是不成熟的阅读者,由于他们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有限,对文本的感悟相对较为肤浅,这就需要教师的深度引导。课堂上,教师大多是通过语言将学生肤浅的阅读引向深入。因此,课堂上启发学生思维、拓宽思维宽度、提升思维深度的“追问”就显得格外重要。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的课堂教学处处显示着成功追问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启示和培养。学生在她的唇齿之间、举手投足之间对文本的理解逐步深入,有生长活力、有思维深度的语文课堂得以构建。

下面是她执教的课外阅读材料《“这是我爸爸,他叫焦尼!”》片段。

师:请为爸爸的这个动作题词。

生:这个动作叫非常激动。

师:你是说他的心情非常激动,他的动作叫什么?

生:奔跑。

师:再简单一点,用一个字,“奔”和“跑”中选一个。

生(齐):奔。

师:为什么全班同学都用“奔”呢?

生:“奔”更能表达爸爸见儿子时激动的心情。“跑”没有“奔”那么强烈。

师:“奔”比“跑”的速度还要快,比“跑”的心情还要迫切。细细观察,连围巾都跟着飞扬起来,那动作真是飞奔而来。

学生的情感世界是单纯而简洁的,引导他们体验丰富的情感世界,我们常常用“捅破窗户纸”的谚语来比喻。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帮助学生捅破那层窗户纸,却是技巧和艺术。高质量的追问,给了学生捅破窗户纸的足够动力,也给学生提供了捅破窗户纸的最佳时机。在巧妙的追问下,学生走进了神秘的情感世界。

可以看出,在窦桂梅老师几次简单的恰当准确的追问下,讲解题词为“奔”的原因,其中所表达的父子激动的心情体会得十分到位,不留痕迹。可见,富于智慧的追问是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或者问题回答结束后的一种教学策略和教学艺术,集中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机智和能力。

四要掌控好课堂节奏

从一定意义上说,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经历的精神之旅,教师的情感状态以及课堂的节奏气氛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一节好课应该是张弛有度、变化有致的,恰如一曲动人的旋律,有主题,有变奏;有高昂,有低沉;有反复,有呈现;有暴风骤雨,有和风细雨。从内容安排方面讲,内容安排的疏密相间、错落有致会给学生带来有张有弛的心理节律,令学生保持旺盛的精力。从教师的情感状态方面来讲,激情的掌控时机和场合又必须是相对的。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时刻,语言形式、教学内容乃至教师的语音语调都要高度强化。

而在教学观摩时,容易出现课堂内容满、容量大的问题,加之教师往往处在一种亢奋状态,课堂呈现出处处激昂、处处高潮的情形,给人以堆积感、强迫感,易于疲劳。一位青年教师执教《想飞的乌龟》(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一课,为引导学生感悟第八自然段“乌龟在小鸟的帮助下,飞上天空时的所见所感”,设计了这样的连环问题:

1.乌龟飞起来心情怎样?

2.它会看到什么?

3.它看到这些景色会怎样?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4.你还会看到什么?你看到这些景色又会怎样?

5.乌龟“啊”什么?它为什么会掉下来?它掉下来后会想些什么呢?

一个又一个问题的抛出,令学生只有招架之功,哪有静心感悟之情,只会令学生出现思维的呆滞。只有在紧张之中见松弛,激越之中见舒缓,学生才能在张弛相济、起伏有致的富有美感的节奏变化中轻松愉快地获得更多的知识。

(作者单位:陕西西安市雁塔区翠华路小学)

(责任编辑 刘忠信)

猜你喜欢
情感老师课堂教学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失落的情感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