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1年到2011年这样的黄金十年,已经彻底过去,不管是现阶段或未来,中国装备制造业短期内都很难再出现超高速发展。中国市场的需求已经不能满足现有产能的释放以及中国企业的长期发展需求,这就需要我们找到能够支撑产业发展的新视角,即中国以外的广大市场。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装备制造业发展经验也表明,凡是在单一市场生存的企业,现在都步履艰难。只有全球化的企业,才能够从危机中快速崛起,而且每一次恢复都超越以前的高度。
那么,中国企业该如何在全球发展呢?我们认为是两个路径,第一,进一步巩固中国的市场份额,延伸产业链,特别是在生产型服务业的发展,比如再制造、融资租赁、物流业等,这是中国产业发展的方向。第二,加速拓展国际市场,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有一个基本的结论是,市场开放越早,市场竞争越充分的的产业,自我创新的能力和全球的竞争力就比较强。去年下半年,国家有关部委发布的中国最具全球竞争力的六大产业里面,工程机械排名第二。今天上午,在从金融街到这里的40分钟里,我一直在向窗外看,很想找到一个中国本土品牌的轿车,很遗憾一辆都没有!但在工程机械领域,我们中国的本土品牌基本上占据了中国市场的主流,甚至在中国以外的海外市场,中国企业的一些产品,比如装载机,也能三分天下有其一,令日本人、美国人、欧洲人等刮目相看。
中国市场是高度国际化竞争的市场,全球工程机械前50强中大部分企业都已在中国深度布局,中国企业也在竞争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2004年,中国没有一家企业进入全球工程机械50强,2012年,中国进入50强的企业数量已经是第二名,在产品销售收入上,中国也进入前列,仅次于美国。
所以,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国际化之路,就是在大海中游泳,谁能在大海中学会游泳,坚定不移朝海滩游上去,谁就能成为世界工程机械企业。很多企业在大海中被消灭,有些被外资并购,有些被中国企业并购,还有一些企业连被并购的可能性都没有,因为这些企业除了有些厂房、土地外,没有技术,没有人才,没有独特的产品,也没有营销方案,这样的企业会逐步消失。我们装载机行业,2003年全中国约有120家,到2013年整个装载机行业盈利的企业已经为数不多,80%的份额控制在前6家,就是因为这前6名企业,我们在全球市场获得了很高的份额。市场经济确实残酷,但是确实能锻炼出一些优秀的企业。在欧美的市场,中国企业的多款主流产品已经产生了较高的盈利水平,这在十年前二十年前,那是不可能的。当时的市场由欧美以及日本企业主导,现在中国的工程机械企业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甚至有时候比他们更有信心做好。
当然,我们也有问题。四万亿投资带来了两年的发展奇峰,也给行业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产能过剩。现在,装载机的产能利用率只有53%,挖掘机只有三分之一,起重机的产能利用率也不高。这些都是过去几年高速增长,特别是四万亿投资,给企业的误导。产业价值链遭到严重破坏,国内市场大幅下降,信用体系不健全,客户价值扭曲,服务延长、甚至虚假营销宣传,战火蔓延国际市场。现在中国所有银行对工程机械行业都另眼相看,借钱都非常难。这就是一个行业价值链被毁坏之后的后果。利润大幅度下降,股价大幅度下挫,现在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股票缩水了70%,大概只有2010年30%的市值。这其中最核心的问题在于我们中国制造业的很多行业、很多企业,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共生共赢的理念。大家都想得到更多的份额,都想做行业老大。这样一个灾难性的理念,导致中国装备制造业无序恶性竞争严重。工程机械去年盈利的企业寥寥无几。如今,应收账款周转率大幅度下降,存货周转率大幅下降,行业盈利水平不断下降,2013年整个行业盈利加起来,只相当于2010年的一个企业!
那么怎么办?我们认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优势之一,是中国本土的需求依然很大,中国市场成为全球工程机械有史以来最激烈和最持久的市场。在这个全球决战之地,中国企业和所有外资企业在各个产品线竞争,这就意味着,在中国的市场地位将很大程度上决定在全球的地位。所以必须把中国作为核心战略市场。这两年我们也看到了很多投入,人力物力,研发中心,整个产业链上升。中国用户的个性需求日新月异,中国市场的创新需求超过欧美市场,这也成为企业技术创新和经营创新的重要源泉。
中国的企业要在中国生存,必须要在海外生存,因为单一市场已经无法支撑激烈的、高强度的竞争。所以中国企业在过去十年特别是过去五年来,快速开发市场,建立营销网络。同时我们以高性价比进入发展中国家,与海外巨头分庭抗礼。在发达国家的份额相对比较低,但是已经有这个趋势。我们看到,中国企业在海外不断投资,并购、建厂的速度都在加快。中国的研发能力,快速的市场反应能力,以及品质和技术的追求,进步速度已经是全球第一。未来五到十年,中国很多产品的技术质量,可以达到国际一流水平。这就是竞争带来的好处,开放带来的好处,只有竞争,才能使我们不断努力。
但是也有不足,比如海外经营战略不清晰,海外经营能力的人才稀缺,内部支撑体系严重不足等。另外,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定位也存在问题,不管是拉美、非洲、中东和东南亚,很多国家搞不清我们企业的品牌定位。更恶化的是,部分中国企业把在国内竞争的恶劣手段带到国外,往往打不到国外竞争对手,把中国自己企业打了。这些都是存在的问题,也是我们中国制造业所面临的困境。
在风险与挑战方面,我们看到,中国企业的土地厂房效率远远低于欧美日的水平。中国的制造业人工效率也远低于发达国家,再加上人工成本和资源成本攀升,人民币升值带来竞争力的削弱,关键技术及部件的瓶颈凸显,以及贸易壁垒和贸易歧视等,挑战重重。
那么,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该如何打造呢?我们认为,合作创造发展新动力。要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群体,通过产业链的整合和优化,国内外优势零部件的共享和合作,特别是规范行业竞争秩序,否则,我们就无法打造一个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
企业合作是资源效用最大化的唯一途径。比如,核心技术研发和共享,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和投资,共同开发全球市场,共同提升中国品牌的价值,树立共赢共生的行业发展理念。许多外资企业在开发中国市场时,非常有秩序,从来不打自己人,我们中国企业往往先把自己中国企业打翻,然后再单打独斗,缺乏共赢共生的行业发展的理念。这是我们最大的弊端。如何把我们经过60多年,几代人打造出来的有一定全球竞争力的产业有效的规范,是我在这里讲的最主要的一点。同时,也希望我们的政府和行业协会能发挥全球影响力,建立行业规范、行业标准,甚至通过推动立法,以共同打造一个可持续发展、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中国装备制造业产业群!
(本文是根据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曾光安在2014装备中国企业领袖峰会上的演讲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