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毅菲
2012年,德国科隆工具展览会,岳二英深深地被北欧经销商所感动。
这是诺特(NovaTork)品牌第一次参加如此大型的国际工具展览会,也是第一次在世界级的舞台上亮相。作为诺特创始人的她,不免有些紧张,但见到风尘仆仆驱车上千公里带着诺特参展产品赶来的瑞典经销商时,她又百般滋味涌上心头。而更让她感动的是,这家北欧经销商全程陪同在科隆展会,倾心为诺特宣传。
和参加科隆展的许多百年工具品牌相比,诺特无疑是年轻的。是什么让从事全球知名工具品牌几十年的北欧经销商对一个年轻的中国品牌如此“情有独钟”?
一张订单引来“贵客”
让我们从两年前一张来自瑞典的订单说起。
这张海外订单显然当时并没有引起岳二英太多的关注。但是,这些运往瑞典的诺特产品却有着不平凡的经历。它们被送进了北欧某机场,在经历了11个月与机场工程师的亲密接触之后,终于赢得了认可。
别小看这家北欧机场的认可,他们拒绝过多少次全球知名大品牌,连送去诺特产品的北欧经销商都快要记不得了。二十年来,该经销商屡屡尝试,一直希望能够拿下这家大客户,但是屡屡失败。他甚至把为机场供货作为自己的梦想之一,而在送去诺特产品11个月之后,这个梦想实现了。
“或许是我们的产品感动了这家北欧经销商,他想要全力打诺特品牌,我们也会为他提供最好的支持!”岳二英对前年科隆展的印象,自然不仅仅是北欧经销商的倾情“奉献”,当然还有诺特展台吸引来的世界工具巨头。诺特首次亮相,就已经被国际同行视为了潜在的竞争对手。
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服务工业级、专业级领域的工具,打向全球高端市场……这些描述,对许多中国五金工具制造企业来说,几乎是想也不敢想的。但是,岳二英却在为此不遗余力,而她创立诺特的初衷也正是为此。
机缘巧合
“为什么中国就不能有享誉世界的工具品牌?”岳二英过去就时常这样发问。而她创立诺特的始末,或许还要说起很久以前的两个故事。
工具行业的人都会认同,推动中国工具走向世界的是一个美国人——杰克?艾文斯(Jack Evans)。1985年,已经65岁的杰克?艾文斯先生来到了中国考察,他认准中国将会是下一个工具制造大国,便开始投身到中国工具制造中。正是在这个时期,原本在山西大同原兵器部研究所的岳二英认识了这位美国老人。让她感到意外的是,她为此获得了去美国深造的机会,学习期间对工具行业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这真的算得上是人生的一场奇遇。从美国回来以后,我就一直从事工具外贸。”如果说艾文斯先生是岳二英进入工具行业的领路人,那杨琦的出现则多少为她涉足工具实业树立了信心。
十五年前,杨琦还在一家汽车零部件厂做总工程师。在通用尚没有和上汽合资之时,他已经在为通用提供产品。当年,通用拿过一箱子图纸,非常信任的对他说:“杨工,你看得上哪个产品,就尽管拿去做!”可是,令他自己都感到意外的是,他承揽的零部件研发项目经费却被上级公司无端挪用。项目进行不下去,他觉得干下去也没什么意思,于是倔强地向公司递交了辞呈。就在他担忧项目组其他几名同事未来去向的时候,岳二英打来了电话。
“杨工,你哪里也不要去,到我这里来。”
“我去你那里干嘛?”
“我这里是做工具外贸的……”
“不谈工资,我们项目组有七八个人,要么都去,要么我也不去。”
“我正好搬新公司,正好需要人。新厂房,新公司,你七八人全要。”
虽然已隔十五年,杨琦对那一次谈话依然记忆犹新。岳二英也对《中国机电工业》回忆起当时的情况,“我的一个朋友告诉我杨工的事后,我就决定把这样的人才留在我那里,虽说从汽车零部件到做工具是大材小用吧。”她笑着说,“这也很巧,我正好能够收纳他们整个项目组,不然杨工就不会到我这里来了。”
杨琦对机械的热爱和能力,在岳二英当时的外贸公司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为了制造剥线钳卖给SEARS(美国希尔斯百货公司),杨琦改造设备,不仅实现了剥线钳的一次成型,而且一台设备改造成本不过10万元,若是进口恐怕需要120万元。而为了出口高档管钳,他借用已经停工的电扇工厂厂房,改造已有的车床,两个月就达到了老外的需求……
有杨琦这样的技术“天才”协助,岳二英如虎添翼。但做外贸公司这么多年,岳二英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工具行业的尴尬境地。尽管她为许多工具厂提供帮助和“转型升级”的建议,却很少被工具厂采纳。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低迷,许多低端工具的利润已经极为微薄,岳二英也为那些还在低端重复生产的企业担忧,“那样薄利真的还不如卖铁。”而在她心中也逐渐思考清楚,“必须要有自己品牌的产品,才能获得话语权。”
时间刚刚好。岳二英拿到了美国Jan S.Stasiek先生的几项扭矩工具技术。艾文斯先生也告诉过她,虽然扭矩工具在现在的中国需求量不大,但以后会很大。岳二英相信艾文斯先生的判断,而扭矩工具作为工具中较高技术含量的集成,也让工程师杨琦领导的优拜技术团队有了更好的发挥空间。
扭矩工具项目,立刻上马。她成立了上海优拜机械有限公司,同时在美国和中国注册了“NovaTork诺特”。为了开发出全系列的扭矩工具产品,杨琦也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扭矩工具的研发中,50000次的试验常常不在话下。如今,诺特已经拥有15个系列的上千种产品,已经可以与扭矩工具的世界名牌同台竞技。
万事俱备,只欠中国工业“拧螺钉”观念的转变……
拧螺钉的专家
这里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数年前,中国高铁以其领衔世界的骄人时速闯进人们的视野。为了保障高铁运行的安全,某高铁段在试运行结束之后,再次对整条线路进行了全面的检查,还真发现了问题。
高铁线路的上方都铺架有铜芯的裸线。一公里八根需要用“螺钉”连接在一起。运营部门却发现它们竟然有的被拧得滑牙了。用专业工具一测发现用力过大,将严重影响以后的正常运营。
在这个故事中,尽管主角是全球领先的时速350公里的客运专线,但是关系其命运的却是小小的一个动作:拧螺钉。
假设该高铁运营部门没有这样的检测意识,而在长期承载巨大客运压力之后,因为一个小小紧固件的故障而出现任何影响正常运营的问题时,不难想象会有多少不明真相的群众会义愤填膺,把这项具有世界顶级水平的中国技术贬低得一文不值。没人听你的合理辩解,“我们的技术世界一流,我们只是一个小小的螺钉没有拧好!”既然连一个螺钉都拧不好,谁相信你是世界一流。真可谓,阻止前行的并非高山,而是鞋里的砂石。又或者说,会不会许多类似“中国制造质量不行”的坏印象,很大一部分也是源于不会拧螺钉的这类问题?
那怎么才能把螺钉拧得恰到好处?
“高铁向我们寻求了帮助。根据图纸,每一个铜线连接处螺钉需要25N.m的扭矩,我们为他们提供了合适的扭矩工具。”杨琦告诉《中国机电工业》,去年他还为高铁的相关员工提供了扭矩工具的使用培训。
扭矩工具正是借助精确的力矩计算来把螺钉拧得力度刚刚好。与其说它是工具,还不如说它是精密仪器。不论是传统的装备制造、汽车制造,还是新能源风电、医疗设备,都少不了扭矩工具的“帮忙”。
如今,诺特正在与某航空设备厂展开合作。因为该航空设备厂遇到了直升机螺旋桨的拆装难题。过去,拆装螺旋桨常常需要好几个人,并且需要搭起离地面很高的平台,有一定的危险,速度也很慢。而面对日益扩大的直升机市场,该航空设备厂想要改变这种低效率的拆装工作。在搜索了诸多扭矩工具厂商之后,诺特进入了他们的视线。杨琦被邀请过去研讨解决方案,并且与这个潜在的客户密切配合,提供服务。如今这套拆装螺旋桨的扭矩工具也在紧锣密鼓的制造之中。据杨琦介绍,为了减轻重量,这套扭矩工具会用钛合金打造。
诺特甚至还接到一单医疗器械的生意。这款正在临床试验的类似于心脏起搏器的小仪器,需要植入到人体内。别看仪器虽小,但是也需要六角螺钉固定。为了找到合适的扭矩工具,这款医疗仪器的开发者不断寻求合作伙伴,找到诺特,优拜公司没有让他们失望。如果说大扭矩工具不容易做,那这款只要4英寸盎司的超小扭矩工具,也足够彰显优拜技术团队的开发能力。
“很多项目我们都愿意尝试,毕竟创一个知名品牌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岳二英对诺特取得的一些成绩深感欣慰,对进一步打开市场也期待满满。
世界名牌之路
对岳二英来说,从外贸直接落地到实业,从外贸直接回归到内贸,依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创出一个好的品牌、好口碑,需要不断的研发创新,需要好的产品质量,同样需要和世界名牌工具企业竞争的实力。
中国扭矩工具市场必然会迎来春天,似乎已经成为全球工具大佬们所笃定的事实。单是翻看那些世界知名工具品牌近几年产品册的变化,你就不难发现原本在产品册角落里的扭矩工具,如今已经拥有了好几页的篇幅。德国GEDORE工具集团、达威力(Stahlwille)、英国诺霸(Norbar)、日本东日(TOHNICHI),这些扭矩工具行业的佼佼者也正在积极推进扭矩工具在中国的销售。
对国际工具巨头来说,诺特不过是刚刚起步,它很年轻,体量也不大。但是为了树立诺特在工业级、专业级扭矩工具的知名度,岳二英下了不少功夫。她严格把控质量,不管是自主研发生产的核心部件,还是外包的塑料制品,她都要求100%检查,对成品更是严格校验,不允许残次品的出现。除此之外,不留库存,每天都会有海内外订单按时发运。
为了打下国际市场,除了销售自主品牌诺特的扭矩工具外,上海优拜公司也为世界著名的扭矩品牌做ODM。
“这是非常现实的曲线救国,为著名品牌代工虽然没有打‘NovaTork诺特的牌子,但总有一天人们会知道这些都是中国一家扭矩工厂自主研发生产的产品,以此争取到更多工业领域用户的认可。”据岳二英介绍,诺特已经得到美国知名工业客户的认可,虽然是给他们做贴牌,但是也使其打进美国市场的目标更近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