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天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情境,吸引学生的眼球,使他们产生迫切需要解决问题的愿望,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引发学生自主学习。下面我就谈谈在课堂教学中的体会。
一、教师应该转变观念,要求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要新,而且要能引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感悟、探索、升华。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不断地观察学生,启发学生,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在创设情境进行教学时,教师设置的问题角度要新,目标要明确,难度要适宜,形式要开放,要从把握时代的脉搏、学生的思想,认知及教学内容,符合学生渴望表现自己的心理。问题的内容应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并富有情趣,这样才能把学生吸引到教学情境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创设问题情境教学归根结底是为了调动学生主动、合作、探索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贴近生活的提问引导学生,学生有了问题,自然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学习积极主动,真正实现师生互动。在教学中营造竞争的氛围,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比赛活动,尽可能使全班同学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这项竞争活动中,用竞争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思维总是由问题引起的,通过创设竞争性问题,使学生在竞争环境中,充分激活思维。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中自然积极主动,从而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数学学科的知识特点,采取恰当的方法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学习知识。例如在讲授射线和线段特点时,我通过设计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接着进一步总结射线的特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它从一个端点向另一边无限延长;射线不可测量。线段特点:有限长度,可以测量;两个端点。让学生感受数学离不开生活,它以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与生活保持一定的距离。学生会从中品尝到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价值,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提高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教学中,适当穿插一些趣味性问题会给课堂带来生机,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创设情境的目的就是要沟通两者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感受数学味。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必须努力创造条件,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尽可能地创设各种动手操作的情境,尽可能让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知识的内化过程,发现和揭示数学原理和方法,经历知识的再发现和再创造的过程。这样既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满足学生作为个体的人的需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努力探索。如果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则能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物的态度,科学探索知识的能力,以及勇于创新的精神,通过多媒体演示或学生亲自操作,使教学形象化、直观化,不但能有效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比和比例”时,我先比较“比和比例”的含义,“比和比例”一直是学数学容易弄混的几大问题之一,其实它们之间的问题完全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比,等同于算式中等号左边的式子,是式子的一种(如a∶b);比例,由至少两个称为比的式子由等号连接而成,且这两个比的比值是相同(如:a∶b=c∶d)。所以,比和比例的联系就可以说成是:比是比例的一部分;而比例是由至少两个比值相等的比组合而成的。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是比的意义。比例有4项,前项后项各2个.再通过多媒体演示比和比例的例子,使学生在问题情境的引导下、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同时,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得到有效发展。
三、学生在学习中重要的心理特征是希望老师发现自己的优点并得到激励与肯定,创设体验成功的情境,有利于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
在教学中,我们应多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这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让他们在积极参与中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学习积极自主。只有学生树立了自信,才能调动学习积极性,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从而达到最佳学习状态。兴趣是推动人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当然仅仅凭以上的设境激趣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是一项艰巨的创造性劳动,并通过这种体验激励其对知识的进一步探索,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做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有心人,让他们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获取数学知识,使他们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呈现师生关系的和谐之美,让师生同处于教与学的快乐之中。因此,尊重学生,了解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并促其主动学习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尽最大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课堂上,教师不必拘泥于教参上的标准答案,也不必受考试内容的拘束,大胆放开手脚,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使他们的个性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愉快地学习,主动地探究。教师应注意转换提问视角,对同一个问题从多种角度提出,开拓学生思路,活跃学生思维。特别是对学困生,更要多加关注,多引导、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多与他们沟通,用真情关心、爱护他们。师生增强相互理解,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老师的爱,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促其树立自信,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总之,教师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通过问题的设计,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和感情,达到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