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经济困难生心理资助之三级预防保健模式的探讨

2014-07-07 10:02:03刁莲娜王杰思
科教导刊 2014年16期

刁莲娜 王杰思

摘 要 经济困难生问题是高校中长期普遍存在的问题,加强对这类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三级预防保健网是目前较为理想的、将预防与治疗相结合的一种心理干预手段。文章试结合高校经济困难生的心理特点和我国高校心理工作开展的现状,对三级预防保健网的建设模式进行探讨,以期为促进高校经济困难生的心健康发展起到抛砖引玉之用。

关键词 高校经济困难生 心理资助 三级预防保健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识码:A

The Discussion of the Tertiary Prevention Model of Psychological Assistance for College and University Students with Financial Difficulties

DIAO Lianna, WANG Jiesi

(Collage of IOT Engineering, Hohai University, Changzhou, Jiangsu 213022)

Abstract Problems of students with financial difficulties are common for a long tim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these students is very significant. While tertiary prevention model is more ideal, combining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a kind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s at present. According to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 with financial difficulties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mental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discuss the construction of tertiary prevention model, so as to promote health development of collage and university students with financial difficulties.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with financial difficulties; psychological assistance; tertiary prevention model

0 引言

目前我国普通高校中,经济困难学生比例已达在校人数的20%~30%。①教育部和各高校纷纷出台制定并逐渐落实“奖、勤、贷、助、补、免”等资助政策,为家庭经济困难生带来了有效的物质保障。但这并不能掩盖高校经济困难生心理资助工作的弱化及其带来的潜在不良后果。高校迫切需要关注该群体的心理历程,加强心理辅导与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1 高校经济困难生的心理特点

高校经济困难生是指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教育费用或支付教育费用较难的大学生群体。②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不同程度的压力与困扰。

(1)经济压力带来的自卑感。国家、高校、社会的资助政策已十分多元化,但仍不能覆盖到所有困难学生。在评选困难生的过程中,为了更加公开公平公正,往往需要公开评选、投票以及名单公示。这给那些自尊心较强、不愿让人知晓隐私的部分困难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自卑感,使得他们常常自我否定、妄自菲薄,甚至出现社交障碍。

(2)学习困难带来的焦虑感。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或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地区,他们把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学习,同时参加各类社会兼职来缓解经济压力。但因学习基础较差,且兼职分散了部分精力,尽管努力学习,一时仍无法改变在集体中的落后位置。又因很少参加其他校园活动,精神生活相对匮乏,较难排解这种紧张和焦虑感。

(3)人际交往缺失带来的挫折感。经济困难生由于经济拮据、成长环境和文化的差异、自卑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常采取逃避、退缩的应对方式,有时还会敏感、猜疑。长此以往,他们没有得到在人际交往能力和勇气方面的经验积累和锻炼,导致不能很好地与他人和谐相处,往往会产生人际交往的挫折感。

2 高校三级预防保健网的建设

相关研究表明,很多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可以通过事先的预防来消弭。③社区心理学构筑了三级预防和干预体系:初级预防、次级预防和第三级预防。建立高校三级预防保健网应成为对高校经济困难生进行心理资助的首要工作。

2.1 初级预防保健

初级预防,主要用于当前正常的人,使他们减少未来发生心理失调的几率,促进他们在情感认知、社会功能等方面的发展提高。

2.1.1 普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目前,我国各大高校已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课程地位并不突出,在有的学校属于公选课,有的学校则只针对心理委员开放。事实上,每一位大学生都应当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将该课程列为新生必修课,在全体学生中普及。一方面帮助全体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弱化经济困难生这一群体的对心理老师或心理咨询的恐惧与防御,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和普通学生是平等的。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可包括: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大学生自我意识与人格发展、大学生学习心理及生涯规划、大学生压力与情绪管理、大学生人际交往、大学生恋爱及性心理、大学生生命教育与心理危机应对等。

课程的开展形式应丰富多样。除传统授课方式之外,还可以根据同学的需要,开展专题讲座;或让同学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自由分组,开展研究与讨论,再组织各组同学互相讲解;抑或就某个主题组织户外活动,使学生在运动和游戏中获得体悟、提高心理素质。

2.1.2 建立起心理教师、辅导员、与家庭之间的同盟

心理教师既要开展对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又要关注各类困难生的心理动态,任务繁重。因此,建立起心理教师与思想政治辅导员、社区辅导员、宿舍管理员、其他任课教师和学生骨干之间的同盟尤为重要。学校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应广泛开拓并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渠道,根据各学生工作者反应的问题,及时全面掌握特殊群体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发展动态。并定期组织相关教师和学生骨干参加心理培训,重在普及心理健康基础知识、传授心理问题鉴别和心理危机干预的技能方法。

高校大学生虽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度过,但家庭对他们的影响由来已久且持续而深刻。学校教师应与家长保持紧密联系,利于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和成长背景。另外,我国家长往往更偏重于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而非心理发展状况。学校可以在新生家长会中穿插心理讲座;在学校网站上建立心理教师与家长的互动平台,宣传心理保健知识、解答家长在教育子女过程中的疑惑等。

2.2 次级预防保健

次级预防,是在问题刚刚出现但尚未严重泛化或产生持续影响时采取的保健措施。

2.2.1 鉴别区分出有一般心理问题或有此倾向的学生

首先,定期做好心理普查工作,并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可以选择一些心理健康问卷、人格问卷等,每学期进行心理普查,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和心理发展动态。还可以设置网站,便于学生上网测验,并能及时获悉测验结果,从而更全面地了解自己。其次,初级预防保健中提到的团体讨论和素质拓展,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情感、社交技能,还能帮助我们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例如有同学在活动中总是躲躲闪闪,即便是做游戏也无法投入,可能是他性格内向,也可能是生活中的一些重大变故让他内心压抑,这需要心理教师通过观察、测验、与学生本人或家长之间的谈话等做进一步鉴别。

2.2.2 选择并实施适当的心理干预措施

心理教师可以根据心理问题的个别性或普遍性,选择个别咨询还是团体咨询。根据心理问题的类别,选择具体的治疗方法,必要时还可以考虑父母咨询等。

另外,心理教师可鼓励有共同问题的学生自发促成自我帮助小组。自我帮助小组是社区心理工作开展的主要形式,由具有相似的问题、生活处境和危机的个体组成,其成员之间相互提供情感支持、学习应对方法、发现改善条件的策略,并且在帮助他人的同时帮助自己。④研究表明,自我帮助小组对帮助经历慢性压力、企图自杀的青少年应对困境起到了良好的效果。⑤而我国对此概念则甚为薄弱。

2.3 第三级预防保健

第三级预防,旨在削弱那些已经持续出现的问题的严重性,是对处在危险中的个体所显现出的一些明显症状或问题行为进行治疗。

第三级预防保健主要是对有严重心理问题的个体开展心理治疗和康复期的保健工作,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配备的心理教师还不具备足够的能力和资质来解决此类问题,因此需要将学生转介到专业的心理咨询中心或相关医院等。转介过程中,需明确向学生解释转介原因,帮助学生顺利过渡。

3 三级预防保健工作的重点与难点

结合我国高校心理保健工作的开展情况和经济困难生的心理特点,三级预防保健网在高校的建立还存在以下重点与难点。

3.1 保质保量加强学校心理工作者的培训

我国心理保健工作起步较晚,相关从业者数量较少,水平参差不齐。人力资源的匮乏往往导致学校心理健康咨询中心运作困难,无法深入开展工作。这就需要高校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对入职教师加强培训,包括对心理工作者心理健康水平的测查、理论素养的提高和心理咨询技能的训练等。培训手段可以通过增进各学校之间心理工作者的经验交流,还可以请其他专业心理咨询师开展培训讲座和定期的督导工作。

3.2 辅导员只能协助不能代替学校心理咨询师

作为教师队伍中最基层的学生工作者,辅导员掌握着学生的大量信息,也是学生最愿意亲近的人,开展谈心工作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基础,能有效协助学校心理咨询师建立并维护初级和次级预防保健网。

但辅导员绝不能代替学校心理咨询师,因为心理咨询师和学生之间只能是咨访关系。心理咨询师要求保持一种非评价的中立态度,这样在心理咨询师面前,学生才可以真正敞开心扉。然而,辅导员和学生的关系亦师亦友,在心理咨询开展前就已经对学生有了主观印象和价值评价,这会使咨询过程失去中立。另一方面,学生担心问题的暴露会破坏自己在辅导员心目中的形象,因而对其有所保留和隐瞒。

3.3 解决好学校——家长联盟与保密原则之间的冲突

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更为细致专业地开展心理预防保健工作,学校与家长之间形成联盟是相当必要的。但是,心理工作者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又不允许他们把学生出于信任而告知的、在保密原则范围内的信息透露给家长或其他教师。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冲突需要心理工作者自己去把握。

4 结束语

重视高校经济困难生资助工作,不仅要在经济上投入大量物力和人力,还需要在思想和心理上帮助他们。我们期待着有更多的学校能通过探索并实践以预防为主的三级预防保健体系,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领域开拓新的途径,为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和成才提供更为积极有效的心理资助。

注释

① 周彩虹,刘岩松.高校经济困难生励志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2.10(3):33-36.

② 范卉敏.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经济困难大学生资困育人工作的双刃剑[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0(4):46-47.

③ 钟惊雷.建立学校心理危机干预三级预防机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3:78-79.

④ K. G. Duffy&F. Y. Wong.. Community psychology. Allyn&Bacon.2005.

⑤ Keith A.King. Developling a comprehensive school suicide prevention program. Journal of School Health,20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