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本土古陶瓷与中国画教学课程实践

2014-07-07 05:46:54吴明德
科教导刊 2014年16期

吴明德

摘 要 古陶瓷和中国画在我国美术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把浙江本土古陶瓷艺术和中国画等优秀的民族文化作为初中美术教育的一部分,显得十分必要。初中生对中国画很感兴趣,但常规的中国画教学必须的书法、笔法、墨法以及严格的程式约定为基础,时间一长,学生的思维被限制了,画面容易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本文主要阐述在初中中国画教学实践中尝试充分利用丰富的地方资源,通过浙江本土古陶瓷艺术和中国画艺术的美术视觉元素一致性,在实践中发现了浙江本土古陶瓷艺术对中国画教学的诸多妙用,提高了学生中国画的创造能力,反过来又提高了对浙江本土古陶瓷艺术的欣赏能力,起到了一举多得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浙江本土古陶瓷 美术视觉元素 中国画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Zhejiang Native Ancient Ceramics and

Chinese Painting Curriculum Practice

WU Mingde

(Hangzhou Qihang Middle School, Hangzhou, Zhejiang 310011)

Abstract Ancient ceramics and Chinese painting in the history of art has an important position, the excellent national culture Zhejiang native ancient ceramic art and Chinese paintings as part of a junior high school art education, especially very necessary.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re very interested in Chinese painting, Chinese painting, but conventional teaching must calligraphy, writing, ink and rigorous program agreed basis, over time, the student's thinking is limited, and the screen is prone to monotony phenomenon.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full use of abundant local resources in junior Chinese painting teaching practice attempts, through the art of visual elements consistency Zhejiang native ancient ceramic art and Chinese painting art, found in practice Zhejiang native of ancient ceramic art of Chinese painting teaching many magical, for improving students' ability to create a Chinese painting, which in turn deepened the Zhejiang native ancient ceramic art appreciation, played a fully staffed teaching.

Key words Zhejiang native ancient ceramics; visual elements of art; Chinese painting teaching

1 浙江本土古陶瓷与中国画教学研究的背景

问题起因——两次尴尬的课堂教学带来的挑战。

第一次教学是中国画创作课程;学生对中国画很感兴趣,特别是对渗透变幻的彩墨和“似与不似”的写意创境心怀神往,但是要真正画好中国画,不是“信手拈来,随手而得”的,它必须有书法的基础,笔墨的理解和程式法则的熟练运用,而教师对国画的技法、画理讲解多了又限制了学生艺术思维,画面容易出现“复古”痕迹,且按常规的系统学习,时间上来说也是不现实的。

第二次尴尬的教学是中国古陶瓷欣赏课程,为了上好这堂欣赏课,笔者也是花了一番心思的,除了收集大量的古陶瓷图片,还查阅了一些有关古陶瓷的历史文献,以及陶艺教学模式体系,发现中小学陶艺的教学基本上继承了西方的陶艺教学体系,对中国古陶艺欣赏了解是不系统的,对于浙江的古陶瓷艺术关注更少,实际上,浙江是中国瓷器的发源地,中国又是陶瓷大国,这个教学体系就显得有问题了,老师对中国古陶瓷的了解也是一知半解,学生听多了也会感到模糊不清,进而产生厌学情绪,讲多讲少教学效果都不明显。

2 美术视觉元素是浙江本土古陶瓷艺术与中国画艺术共通的核心

2.1 发现原因

通过以往的教学案例实践中,笔者终于发现了不管是古陶瓷欣赏,还是中国画创作,它们的关键因素——即浙江本土古陶瓷艺术与中国画艺术中美术视觉元素是一致的——主要的美术视觉元素!只要掌握了这个关键因素,就找到了两者教学的重点。要找到关键因素,就自然而然地会从作品的造型、图案、色彩、材质、构图等因素去分析。一个优秀的古陶瓷艺术是肯定包含着以上的这些美术元素,而且不同时期的陶瓷文化,某几个视觉元素显得更为突出,我们要更加重视和把握这些元素。一张好的中国画创作无外乎注重笔(造型、材质)、墨(色、韵)以及程式(图案)构图等,这些元素,给欣赏者带来的感受都是非常令人愉悦的。

2.2 制定解决问题的对策——美术视觉元素寻找

2.2.1 对策

对策一:寻找一个最主要的美术视觉元素,作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另外某些美术元素作为矛盾的次要方面,来研究主题性课程教学。

对策二:古陶瓷的美术元素和中国画的美术视觉元素相互借鉴和强化利用。

对策三:把古陶瓷欣赏作为中国画创作启发式教学重要部分。

2.2.2 对核心概念的定义

(1)中国画:我国传统绘画(区别于“西洋画”),主要指以毛笔、墨、国画颜料等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在装裱的卷轴画,它的精神内核是“笔墨”。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强调融化物我,创造意境,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其重神似不重形似,重意境不重场景的一种画种。(2)浙江本土古陶瓷,主要指浙江本土史前文化中的马家浜文化、河姆渡文化、崧泽文化、马桥文化,以及商至战国的几何印纹陶,商至汉代的原始青瓷,以及汉至宋元青瓷等古陶瓷。(3)美术视觉元素:指美术作品创作和欣赏时所构成的主要视觉外在因素。

3 浙江本土古陶瓷艺术与中国画艺术课堂教学的策略及实施

3.1 浙江本土古陶瓷艺术视觉元素对国画创作教学启示与运用

浙江本土古陶瓷在中国几千年前就具有领先世界的审美观和高度概括的艺术表现力,乃至这些审美观即使放在几千年后的今天,仍然具有极高的审美高度;即使在今天仍然代表先进的艺术思想的发展方向,它们既是传统的又是时尚的,只有青少年多接触,多品味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艺术格调,以及丰富艺术表现形式。不同时期不同地方的浙江本土古陶瓷呈现给人的艺术美感是不一样的,有的体形简练夸张,有的色彩沉着厚重,有的图案典雅高古,有的釉色纯正温润,这些优秀的美术视觉元素,有利于学生快速获取并进行再创造,有利于学生对中国画的感性思考,自得其乐并创造出“清新”“典雅”的中国画来。

以下是笔者利用“浙江本土古陶瓷”这一宝贵的教学资源,充分发挥浙江本土古陶瓷几个不同时期的陶瓷视觉元素的优势和作用,引导学生利用这些突出的视觉元素,对初中国画教学进行尝试,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案例1:良渚史前仿生陶艺术中视觉元素对国画教学的启示与运用

(1)仿生陶欣赏:美术视觉元素重点——线条。仿生陶的整体造型:神态生动,但比实物更夸张、概括、线条更流畅。

(2)对中国画的启示:自然界丰富多彩的生命形式为我们艺术造型提供宝贵的资源,艺术之美源于生活,更源于自然;造型简练概括,有利于中学生的形体表现;对事物造型敢于夸张,抓住神态,善于夸张。

(3)依据仿生陶艺术特征,引导国画创作。

总结:中国画和仿生陶的艺术统一:用线流畅,形象概括夸张,简直,质地圆润饱满。

案例2:越窑青瓷对国画教学的启示与运用

(1)视觉元素重点——釉色(在中国画中相对应的就是彩墨)

历史:起源于魏晋南北朝,它的主要产地在浙江宁绍地区。

釉色:①细腻光滑,滋润似玉,呈半透明色,以青黄等色为主,极富美感。②唐代的“秘色瓷”釉色青翠均匀,色泽典雅,细腻华美。

造型:汉代浑厚,六朝灵秀,三国到南朝质拙灵巧相结合。

(2)对中国画的启示:

中国画的色彩,历来追求“随美赋彩”,把重点放在怎样优化提炼上,淡色追求清逸,重色追求古厚,而不是像西洋画追求色彩的真实、丰富和变化。

传统的色彩观是以赤、黄、青、黑、白色为最纯的正色,越窑青瓷的釉色正是这种传统的色彩观的体现;

(3)运用:中国画色彩练习——彩墨法

①体验欣赏越窑青瓷釉色美。

②出示三张青瓷图片(见图1),请你谈谈是什么颜色(青绿,青黄,白青色)。

③提出这些颜色美在什么地方(纯正,古厚,苍碧素雅)。

④出示“秘色瓷”图片,请你谈谈这些瓷器同上面的青瓷比有哪些不同(神奇精妙的构思和炉火纯青的技艺,釉质青润神秘,幽寂)。

⑤教师引导总结:越窑青瓷大多以青黄、青绿、白青色为主调,色彩追求青润纯正,古厚,苍青素雅,又带有神秘幽寂的色彩,把大自然的万般青色溶入了莹润的瓷釉中。

⑥教师简单讲解中国传统的色彩观。

追求“随美赋彩”,重点是优化提炼;

提出中国色彩和西洋画色彩的理念上的不同(西洋画追求自然界的真实、丰富、变化上);

总结:传统的色彩观是以赤、黄、青、黑、白、最纯的正色。

(4)彩墨法练习:

①欣赏优秀的彩墨画(见图2)。

②概念定位:一般是指在泼墨的基础上,待画似干非干时,用不同的彩色倒在宣纸上而成现出的抒情朦胧的艺术效果。

③教师示范。

④学生练习:要求参考青瓷的色彩调制进行彩墨画练习(产生的效果千姿百态,妙趣横生、静谧、自然)。

⑤升华:通过多次的彩墨画实践,唤起了学生的创造热情,使学生的情感随着情境的推进,于自然中进入角色,体验学习认识创新,无意间感受情境之美,同时帮助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3.2 古陶瓷的美术视觉元素和中国画的美术视觉元素相互借鉴和强化利用

古陶瓷的美术元素和中国画的美术视觉元素是相通的也是可以相互借鉴的,在实践中可相互强化利用。古陶瓷视觉元素最为主要的就是点、线、面,在中国画中也是最为主要的视觉元素。

案例3:商至战国几何印纹陶纹饰对中国画教学的启示与运用

(1)视觉元素重点——陶纹

①几何陶纹是陶器上由几何形的图案组成的有规律的纹饰,纯属形式的变化和结构的美感,主要有:网纹、锯齿纹、三角纹、漩涡纹,圆圈纹,波折宽带纹等。

②让学生了解几何纹的艺术特征。

a、几何形是对自然界进行写实后再抽象形成的,抽象是目的,几何化是形式。

b、几何纹简练概括,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c、几何纹是图案化了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描绘,有深刻的意蕴,给人以广阔的联想空间。

(2)对中国画的启示作用:让学生知道中国画:“象”,“细”并不是评判中国画好坏的标准。

①带有几何形的形式感的中国画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②更能反映中国画的本质,也更能反映社会生活和自然现象的本质。

③国画和几何纹等图案一样具有社会性、时代性,所创作的中国画具有时代性,而不是简单的“临摹”。

图1 越窑青瓷

(3)运用:用中国画的形式来表现几何纹。

3.3 通过中国画中美术视觉元素来加深对浙江本土古陶瓷艺术的品质的理解

以上的教学实例可以看出,古陶瓷中美术视觉元素可以对中国画产生很多积极的教学效果,同时中国绘画的美术视觉元素也可对古陶瓷欣赏课产生积极的影响。

浙江本土古陶瓷具有很高的艺术性,但由于历史年代久远,艺术表现性高度概括,且学生相关知识储备不足,这就要求青少年多接触,多品味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以上的中国画教学过程从简到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级上升,来加深对浙江本土古陶瓷的优秀的美术视觉因素的理解,教师不断引导学生,学生主动欣赏,主动提出问题和见解,提高对釉色、造型、几何纹及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1)由表及里:初中生古陶瓷欣赏,主要还是以感性经验为主,缺乏思维参与,看问题只看表面,难以抓住事物本质。也就是说只能看到古陶瓷的美术视觉元素,表面感觉,缺乏深刻性,笔者通过古陶瓷和中国画的美术视觉元素比较,联系强化,使学生深入地了解这些美术视觉元素的深刻内涵。

(2)情感渐进,让学生会“悟”。悟由心性,心随情至,让学生利用对中国画的主观情感来催化和培养对浙江本土古陶瓷的亲近和热爱,使学生能主动地来欣赏品味古陶瓷的美术视觉元素。

(3)从情感到情操:学生通过中国画的学习,不但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而且大大提高中学生的思想情操,改变了学生的价值观,以及判断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古陶瓷的欣赏能力,以及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的同步进行。

(4)从而加深理解了浙江古陶瓷的品质,让学生懂得真正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既是传统的,又是时尚的。

图2 张大千彩墨画

4 浙江本土古陶瓷与中国画教学实施后成效

4.1 学生在浙江本土古陶瓷欣赏与中国画尝试后的收获

以“古陶瓷”为媒介的初中中国画教学在传统的国画教学基础上有了新的想法和突破,它很好地利用“浙江本土古陶瓷”的某些美术视觉元素,来对学生学习中国画的“暗示”,它提升了学生的国画创作能力。同时,以“古陶瓷”为媒介的中国画创作实践,反过来,加深理解了古陶瓷的高品质,提高了学生对古陶瓷欣赏的兴趣,扩展了学生的艺术视野。最终目的就是提高青少年的审美素养和创作能力。

4.2 教师在浙江本土古陶瓷欣赏与中国实践尝试后的收获

(1)笔者通过浙江本土古陶瓷与中国画教学尝试后,也加深了对浙江本土古陶瓷的理解,对中国画本质的理解,以及对美术教育的真正目的的理解:比如法国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说:“教育的最终目标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生活运动的根源。”(2)通过本次浙江本土古陶瓷与中国画教学课程实践,大大提高了教师综合型课程教学能力,使学生的创意手法向创造性审美靠拢。不断地引导学生主动地欣赏与发现,让初中中国画教学达到效益最优化,格调最优化。

但是,在中国画教学实施过程,也看到了一些不足之处,比如,由于内容高古难懂,怎样运用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和方法;题材上有很大的局限性,一般只能局限在造型简单的花鸟画及抽象的彩墨画。怎样表现造型复杂、技法难度高、意境深远的中国画,都是今后必须循序渐进,逐步解决的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 拱墅区教研室. 浙江本土古陶瓷艺术教育与传承. 一、二、三期培训相关资料.

[2] 萧山博物馆. 萧山古陶瓷. 文物出版社,2007.

[3] 《青瓷风韵》编辑委员会. 青瓷风韵.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

[4] 李志勤. 谈美术教学中的表现性及方法. 中国美术教育,1998(6).

[5] 杨立梅. 综合艺术课程与教学探索.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