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用典浅探

2014-07-07 20:30温荣玲
学理论·下 2014年3期
关键词:范围典故影响

温荣玲

摘 要:中国典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气息和深邃的民族色彩。毛泽东借助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及其自身的努力在用典方面独具一格,他的用典涵盖了诗文、楹联、书信等,用典方式有正用、反用、明用、暗用等,在用典方面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对语言学做出了巨大贡献,具有历史教育意义,启示着后人正确处理文化遗产。

关键词:典故;毛泽东;原因;范围;影响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9-0117-02

引言

何谓典故呢?根据1979年5月上海辞书出版社的《辞海》可知,典故内涵有二:一是典制和掌故。二是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这一典故定义,经过几代学者、历经半个多世纪而成,具有经典性和权威性。它包含了古代故事,沿用了古代名人名言,兼纳了古今人们用典的社会实践而成,能够基本上反映典故的特有本质属性。

典故是各民族文化积累的精粹,是民族语言宝库的珍品,是各具风采的民俗博物馆,从中可以看到各民族一张张富有个性的脸。从修辞学角度讲,各国成语典故不仅有其共性:形象、简练、寓意深刻、机智幽默,而且有其个性。他们以不同的方式构词成句,赋予语言以精辟的哲理和审美的感受。正是这样,典故被历代人文大家广泛运用。考查古今活用典故的众多高手,当推毛泽东为第一。

一、毛泽东能够活用典故的原因

毛泽东能够把典故运用的出神入化,除了前面所提到的典故自身的内涵、特性、作用之外,还有以下原因:

第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毛泽东吸取典故知识、灵活广泛运用典故提供源泉及动力。

第二,广泛阅读,通晓中国古今典籍,为毛泽东活用典故奠定了深厚、扎实的基础。毛泽东自幼熟读“经书”,尤其是中国历代的古典小说。在1912年,毛泽东因酷爱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学,引起了名气很大、用典高明的胡汝霖先生的高度关注。毛泽东对古诗情有独钟,广泛阅读了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战国时期伟大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离骚》和以屈原作品为主的《楚辞》,汉魏乐府,晋、南北朝、唐、宋、金、元、明、清历朝各家的诗、词、曲、赋,直到现代鲁迅的诗作。他既读各种总集、合集、选集、专集,也读各种诗话、词话、音韵、词律等。

第三,毛泽东具有非同一般的记忆力,这份超长的记忆力既与他的天分相关,也与他不畏艰苦、奋发向上、勤奋学习的努力有关。无论是在简陋的阁楼中、窑洞中还是在飞机列车上、征战的马上,无论是在放牛时、病中、还是在吃饭睡觉时,他都会读书学习。他曾经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如此坚韧顽强的毅力加之不畏艰苦、奋发向上的信念,给毛泽东积累了丰厚的精神财富及知识财富。正是此财富的积累才会使得毛泽东无论何时何地、在何种情境场合中,都能够灵活运用典故。

第四,毛泽东能够灵活运用典故与其注重实践密切相关。毛泽东在读书时不是死板的记忆,而是与实践结合起来加深记忆。他在青年时期非常重视对于“无字之书”,将读书与游历实践结合起来,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毛泽东《讲堂录》中载有:“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则汗漫九垓,遍游四宇尚已。农事不理,则不知稼穑之艰难,修其蚕织,则不知衣服之所衣。”“马迁览潇湘,登会稽,历昆仑,周览名山大川,而其襟怀乃益广”,“游者岂徒观览山水而已哉?”毛泽东如此重视游历实践,借此了解、研究、观察社会,广为我用。

毛泽东不仅在读书时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而且注重将阅读与文章诗词写作实践结合起来。如果没有大量的写作实践,一个人不可能会将写作与典故的运用结合得出神入化。例如毛泽东多次运用“鲲鹏”这一典故:“君行吾为发浩歌,鲲鹏激浪从兹始”(《七古·送纵宇一郎行》),“六月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赤■每闻欺大鸟,昆鸡常笑老鹰非”(《七律·吊罗荣桓同志》),“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念奴娇·鸟儿问答》)。这一典故每次在毛泽东的文章中的具体含义是不相同的,这正表现了毛泽东在写作中注重对典故的训练和运用,熟能生巧,以至于能够灵活地变化典故的含义,以随心意喻今人今事。

二、毛泽东典故涵盖的范围

毛泽东生平读书破万卷,行文用典如有神。他的用典范围极广,涉及诗词、文章著作、书信、楹联、讲话等范围。

毛泽东在他的词《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僧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中引用了许多典故。如:

独立寒秋。典出唐代杜甫《乐游园歌》:“此身饮罢无归处,独立苍茫自咏诗。”又见,其《独立》:“天机近人事,独立万端忧。”又见宋代苏轼《赤壁赋》:“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看万山红遍。典出唐代杜牧《山行》:“停车做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又见清代周之琦《好事近·舆中杂书所见》词四首其二:“看万山红叶。”

层林尽染。典出元代王实甫《西厢记》:“碧云天,黄叶地,晓来谁染霜林醉,都是离人泪。”

百舸争流。典出汉代杨雄《方言》卷9:“南楚湘江,凡船大者谓之舸。”三国魏人嵇康《琴赋》:“尔乃颠簸奔突,狂赴争流。”又见南朝宋人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千岩竞秀,万壑争流。”

另外,“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怅寥廓;谁主沉浮;峥嵘岁月;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中流击水”这些都是引用的典故。

毛泽东在诗《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杜乔横铁索寒。更细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中引用了“万水千山只等闲,走泥丸,更细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等典故。

毛泽东在文章《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为了分析“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状况做了详尽的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引用了“附庸,赵公元帅,为富不仁,不寒而栗,青黄不接,竭蹶,聊以卒岁,如牛负重,叫苦不迭,不相上下,别无长物”等典故。

毛泽东在书信《致蔡元培》中运用了很多典故,如存亡绝续、旷古旷世、无与伦比、国人皆曰可行、衮衮诸公、麻木不仁、不可收拾、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狂澜逆挽、水深火热等等。

毛泽东在楹联中也用了不少典故,例如他在《赠陈云联》:“国乱思良将;家贫念贤妻。”中引了典故。典出《史记·魏世家》:“先生尝教寡人曰:‘家贫则思贤妻,国乱则思良相。”又见南北朝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又见,唐太宗李世民《赠萧■》:“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毛泽东在讲话中典故的使用也是信手拈来。例如1957年3曰6日至13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有党外人士参加的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于12日在会上发表了讲话,用了“兴风作浪、走马看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格格不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不屈不挠、志士仁人、背道而驰、装腔作势、二者必取其一、牛鬼蛇神”等典故。

三、毛泽东用典所具有的意义

(一)毛泽东用典在语言学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毛泽东在运用典故时的明用、暗用、正用、反用等运用方式不仅体现了其驾驭语言能力之强,更重要的是他利用这一能力创造了无数有韵味、含哲理的语言,“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不爱红装爱武装”“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等等,毛泽东对语言学的贡献由此可见。毛泽东在诗文讲话中所运用的属于典故性质的成语,很多是因为毛泽东在群众中产生深刻影响才成为成语。如“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知无不言,言之不尽”“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等等。毛泽东运用了典故的语句不少被收入了辞书供后人查阅、使用。即使是在今天,不少书刊报纸的文章,仍广泛采用毛泽东用了典故的诗词语句作为文章的标题或者主题中心。

(二)毛泽东用典具有历史教育意义

毛泽东所运用、创造的典故,大多数是为中华民族与世界列强浴血奋战的诗文而用,是为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事业的诗文而用,是为激发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而用,或者是为对侵略者、反动派的控诉而用……这些典故,至今仍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从中华民族自遭受列强蹂躏至崛起的整个历史进程来看,从在毛泽东众多著作中,含有这些典故的著作是其中最为闪光耀眼的来看,毛泽东典故具有永恒的历史价值。

(三)毛泽东“批判继承,注重创新”的用典方式是后人处理文化遗产的一种典范

典故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是典籍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我们应该采取正确合理的态度和方式对待它。毛泽东在运用典故时既有完全沿用的,有部分改换的,也有全部改换的。至于具体采用哪种方式,毛泽东都是依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来确定的。有时候同一个典故在不同的语境中的含义是不同的。这样的典故使用方法就是:批判继承,为我所用。毛泽东在使用典故时比较灵活,最看中的是创新,将典故加工构造成为妙词。

毛泽东在使用典故时的方法启示后人在对待文化遗产时应该批判继承,注重创新。我们在处理文化遗产时应该坚持:对于传统文化,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对于外来文化,应该坚持博采众长,批判吸收,注重创新,为我所用。

参考文献:

[1]王国荣,吴克礼,张坚,郭志坤,童威.世界成语典故辞典[M].上海:文汇出版社,1989.

[2]杨庆旺.毛泽东和他的平民朋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3]吴直雄.毛泽东妙用诗词[M].北京:京华出版社,1998.

[4]毛泽东选集(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猜你喜欢
范围典故影响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悬壶济世典故的由来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政府信息公开范围研究
翻译条件与翻译标准之间的关系
我国当前主要医疗旅游纠纷的法律分析及对策
七夕节有什么典故呢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论公共服务政府购买范围之拓展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