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调查与思考

2014-07-07 15:50侯成金遂宁市农业局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14年5期
关键词:遂宁市现代农业园区

□侯成金/遂宁市农业局

遂宁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调查与思考

□侯成金/遂宁市农业局

2012年,遂宁市委、市政府作出了“以工业化理念抓农业、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重要工作部署,把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作为推动“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高速度建设,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已成为遂宁市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对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1 现代农业园区基本情况

1.1 现代农业园区规划概况

遂宁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13~2015年),规划总面积484.4km2,计划总投资137亿元,初步建成5个现代农业园区,每个园区规划建设面积6666.67hm2以上(核心区在3333.33hm2以上)。园区布局在5个县(区)的13个乡镇,涉及220个村、2376个社、10.49万户、35.54万人。第二阶段(2015~2020年),规划园区总面积达到938km2,在5个园区的基础上,按照“连线成片、全市一体”的思路进行完善提升,形成一个纵跨5区县的全市现代农业大园区。园区布局在5个县(区)的23个乡镇,涉及365个村、3793个社、16.73万户、59.2万人。

园区按照“镇园结合、产村相融、一体发展”的思路,采取“做规划、建基础、出政策”的办法,通过科学布局、创新机制、引企入园、整合项目,着力建设产业现代化、新村示范化、设施一体化、配套服务便捷化的现代农业园区,成为实现全面小康的先行区、示范区。园区发展类型为粮经复合型。

到2020年,全市各县(区)现代农业园区内农作物主导优良品种覆盖率达98%,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70%,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面达70%;设施农业比率达50%,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0%;田间道路通达率达100%,高标准农田面积占农田总面积的比重达90%,有效灌溉面积比例达100%;新村聚居度达70%以上;“1+6”村级公共服务中心覆盖面达80%以上;园区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所在县(区)平均水平30%以上。

1.2 主要做法及成效

1.2.1 坚持镇园结合,制定园区规划

遂宁市相继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通知》《遂宁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指南》等文件,指导各园区科学制定规划。各县(区)结合自身实际,委托具有较高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制完成了现代农业园区总体规划。在规划过程中,遂宁市将现代农业园区放在全市整个农业产业、城镇体系、城市总体规划中分析定位,推进现代农业园区与小城镇融合发展,着力打造以小城镇为核心、新农村综合体为骨架、新村聚居点为基础的镇园融合发展体系。

1.2.2 坚持产村相融,推进园区建设

在新村建设中坚持产业先行,大力培育提升主导产业,强化产业支撑,推进新村建设和农业生产的形式、方式相融合。在园区内打造了船山联盟新镇、安居黄娥古镇等5个具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俗特点、乡村情趣的特色小城镇,规划建设了36个功能绿色、样式多样、色彩混搭、空间布局非对称的新村聚居点。积极探索产村相融发展新模式,在园区内推广“微田园”建设做法,成功创建全省首个种植业家庭农场。按照“一园一特色”的思路,突出发展以特色种植业、生态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和观光休闲业等为重点的特色优势主导产业,每个现代农业园区确定发展2~3个主导产业。目前,共发展特色种植业基地1.02万hm2,新建生猪规模养殖场12个、禽类养殖基地16个。1.2.3 坚持一体发展,实现城乡统筹

按照小城镇标准规划建设园区基础设施,围绕园区产业发展、新村聚居点建设,配套推进园区道路、农田水利、信息服务、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园区内骨干道路、村组道路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均全面启动,三仙湖水库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推进。积极推进乡镇公共服务功能向现代农业园区延伸,以村级公共服务活动中心为平台,5个园区均启动了“1+6”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园区所在场镇的教育、医疗、文化、卫生、体育、社区服务、养老等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同时,各园区深入研究增强城乡互动和农村社会深刻变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高度重视并妥善处理影响农村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在园区建设中全面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凡是涉及拆迁、土地流转、项目落户等必须先评估后实施。目前,已完成新建园区主干道路128.9km,建成集中供水站10座,园区道路通达率和有效灌溉面均达70%以上。新建、整治渠道61.5km,新建、整治山坪塘20口,新建蓄水池65处,新建高标准农田1466.67hm2。已建设新农村综合体1处,新村聚居点14个,新建、改建房屋109户,完成农房风貌整治650户。园区内公共服务场所建设进展顺利,建成便民服务中心4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12个,文化体育活动场所8个,村级卫生室7个。

1.2.4 强化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园区快速发展

(1)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目前,园区已有各类种植业龙头企业50家,其中龙头企业有国家级3家、省级10家、市级39家;已建立家庭农场25个,发展种养大户500多户。规模流转土地1.01万hm2。园区共有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250多个,带动园区30%以上农户增收;新发展农事服务超市9家,年作业面积超过6666.67hm2。

(2)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园区主要有以下5种利益联结模式:以龙头企业和业主作为主要依托对象,把土地流转作为主要手段,形成了“公司+基地”的发展模式;以把发展专业合作社作为产业发展的主体,形成“公司+基地+合作社”模式;以农民为主的“公司+农户”发展模式;以政府投资,建管移交的A-BT模式;以“土地入股、收益保底、利润分成、二次返利”的土地租赁分红模式。

(3)创新产业发展机制。四川闽中公司提出了“四个带动”。一是带动农民进园区参与种植管理。公司负责为农民免费提供出菇大棚、出菇车间、菌袋、种植技术,农民获取0.60元/袋的管理费,4个农民可管理666.67m2大棚(10万袋),可获得管理费6万元,人均1.5万元(两个月);1个农民可管理1个出菇车间(2万袋),可获得管理费1.2万元(两个月)。二是带动农民进园区租赁生产。农民进园区租赁公司出菇大棚、出菇车间种植食用菌,由公司为农民免费提供技术、设备、赊销菌袋,公司与农民签订收购合同,包产品回收,农民每生产1袋可获得纯收入1.8元,出菇大棚4个农民1年可获纯利润16.56万元,人均4.14万元;出菇车间1个农民1年可获纯收入21.6万元(1年种6季)。三是带动农民订单生产。公司与农民或专业合作社签订产业发展合同,推行订单农业,实现农民人均增收达3000元。四是带动农民变为产业工人。当地农民就近到园区务工成为产业工人,获取劳务收入,1个农民1年可获得报酬3万元左右。1.2.5 强化扶持政策,统筹涉农项目

市县(区)出台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优惠政策,加大对园区建设的财政投入。2013年市级财政投入2700万元,县级财政投入近10亿元,用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到目前,园区共整合涉农项目资金11.68亿,累计完成投资近30亿元。成功引进农业产业化项目90个,协议投资额达266.35亿元。规模较大的有船山区引进的四川丰绿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30亿元建设丰绿源创意文化主题公园,大英县引进四川丰侨科技有限公司投资29亿元建设中国汉方药都等。1.2.6 强化组织保障,推进园区规范化管理

遂宁市及各县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作为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来抓,各县区政府均成立了由分管领导牵头的园区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加强园区办工作力量,明确责任分工,整合相关资金,落实政策措施,形成发展活力。

目前,全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种植业上主要体现在:一是物质装备水平明显改进。园区内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46%;农业机械通达率达58.2%;高标准农田比重占54.6%。二是科技进步水平显著提高。粮经复合种植面积比重27%;测土配方施肥普及率达91%;设施农业(滴灌、喷灌、大棚、遮阳网覆盖等)占33%。三是经营管理更加科学。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到39%;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农户能力达到30%以上。四是农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78%;适宜农户建沼气占90%;病虫害绿色防控率44%;化学农药施用强度2kg/hm2(折纯)。五是产出水平不断增加。粮食单产比全市大面积增5%;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达98.5%;发展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基地面积比重占26.5%。

2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基础设施薄弱

水利设施较为滞后,电力提灌设备老化失修严重,村道建设标准低,农村供电可靠性差,园区基础设施尚不能满足园区发展需要。

2.2 政策性要素资源制约

一是用地瓶颈制约突出。工业用地和建设用地指标紧缺,难以满足项目建设需要,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难以落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分散在农民手中,集中流转土地面临诸多压力,农民的顾虑还没能彻底消除。二是项目整合难度较大。根据中央和省相关规定,同类项目和相近类项目不能连续在一个区域内申报实施,并且各级各部门的项目资金都是专款专用,难于集中项目连续对现代农业园区进行整体打造和成片推进。三是业主融资困难。园区的龙头企业和业主往往规模较小,自身经济实力不强,且其设施、房屋不能作为有效的资产进行抵押获取金融机构的贷款,制约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2.3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进培育难度大

虽然全市现代农业园区招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招引的企业中缺乏行业排头兵和骨干领军企业,引进的企业总体上规模较小,带动力不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难度较大。

2.4 利益联结不紧密

遂宁市农业园区与农民虽建立了多种利益联结机制,但主要以土地租赁和务工为主,农民以土地入股或以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园区机制尚未真正形成。

3 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建议

3.1 建立现代农业园区联创体系

不断提升园区规模层次,创建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现代农业园区,使现代农业园区真正成为带动农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载体。

3.2 建立健全现代农业园区规划管理体系

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园区总体规划。按照“镇园结合、产村相融、一体发展”的思路,将现代农业园区放在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中定位,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园区总体规划。二是优化园区区域布局。充分考虑现有产业基础和设施条件,以重要交通干线为纽带,更多地靠近乡镇布局,采取点线面结合,串点连线、成片推进。2014年重点抓好各区县3333.33hm2核心区建设。三是制定园区专项规划。结合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次级综合交通枢纽规划、新村建设总体规划等规划制定现代农业园区内小城镇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新村建设、公共服务建设等专项规划。3.3 建立健全政策支撑体系

一是激活生产要素。完善农村各种生产要素机制,促进农村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股份,促进农村生产要素市场化。着力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规范明晰各类农村产权,建立农村产权价值评估机制,设立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建立完善抵押债权风险保障机制,推进农村产权抵押融资,促进农村产权流转。二是强化涉农资金整合。着力整合财政涉农资金,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重点扶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项目。充分结合各类专项规划,按规划统筹项目,按项目安排资金,以规划引领涉农资金的重点投向,整体打造,综合示范,引导涉农项目资金向现代农业园区集中,充分发挥项目资金集中投入的聚合效应。三是加强园区用地保障。积极探索多形式供地途径,为企业、业主入驻园区创造条件。

3.4 强化经营主体培育

一是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农民参与园区建设,就地转化为产业工人。二是发展壮大合作组织。鼓励农民兴办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等多元化、多类型合作社。支持农民合作社独立或联合其他生产经营组织兴办加工、流通服务业,完善生产设施,扩大产销对接,提升生产经营、市场开拓和组织带动能力。鼓励有条件的农民合作社兴办农村资金互助社,拓展服务功能。引导农民合作社以产品和产业为纽带开展合作与联合,鼓励同品种、同区域的农民合作社组建联合社。三是积极发展家庭农场。鼓励有一定规模的种养大户成立家庭农场,符合登记条件的可视情况申领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或合伙企业营业执照。鼓励农户将土(林)地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向家庭农场流转,支持引导家庭农场将土(林)地进行规划整理,引进专业种养大户或专门生产经营管理人员,发展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四是积极扶持专业大户。支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实用人才和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生产要素,通过流转土地等多种方式,扩大生产规模。

3.5 强化招商引资

着力引进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并有志于投资遂宁市农业园区建设的园区运营主体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重点引进国内外具有先进理念,有意投资农业园区的大企业、大集团和行业排头兵企业。加强园区农业项目的策划和招商推介,围绕产业链开展招商,有针对性地引进符合遂宁市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的龙头企业,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3.6 强化管理机制创新

要进一步完善园区管理机制,加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管理专门机构和领导班子建设,落实专职人员,切实履行职能职责,真正做到园区发展有人抓,能落实。构建县管乡抓工作机制,实行市级领导联系制度,协助园区统筹解决规划、建设、招商等问题,推动现代农业园区加快发展。要切实加强领导,把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作为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要制定园区发展“作战图”“任务书”,排出时间表,扎实推进园区各项工作。切实强化督查考核,把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特别是园区主导产业培育、龙头企业引进、基地建设、农民增收等情况,作为“三农”工作的考核重点,严格督查,定期通报。

猜你喜欢
遂宁市现代农业园区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我想
遂宁市安居区:全面推进人社工作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遂宁市安居区:人社工作重实干、强执行、抓落实
遂宁市:提升社保服务水平 夯实保障民生基础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园区的开放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