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引导过程,促进主动学习

2014-07-05 07:57陈添乐
考试周刊 2014年22期
关键词:平面图新知客厅

陈添乐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可见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对学生的帮助和引导,当学生迷路的时候,教师不是轻易地告诉他们方向,而是引导他们怎样辨明方向;当学生遇到挫折的时候,教师不是拖着学生走,而是唤起他们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们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不是嘲笑、批评学生,而是尊重每一位学生,帮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下面以北师大版教材为例,谈谈我在教学中有效引导学生,促进主动学习的体会。

一、在搜集信息时引导,挖掘学生潜能

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搜集信息能力的一条主渠道。因此教师要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科学地使用教材,教学时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提供学生搜集信息的平台,营造浓厚的搜集信息氛围,使学生感受到搜集信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搜集信息的兴趣。在学生搜集信息的过程中要善于挖掘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从混杂在一起的方方面面的信息中,筛选提炼出与新知有关的信息。当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之后,还需要把各种信息进行有效及时的加工处理,将与新知有关的信息进行整合,找到对学习新知有用的信息加以利用,从而促进课堂的动态生成。

如在教学《数字的用处》这节课时,课前我请学生搜集生活中有关数字的资料,并了解这些数字的用处。上课时,我微笑着说:“请同学们说说,你们从家里带来哪些数字编码,请大家读一读编码,并交流一下你搜集信息的方法和编码上数字所表示的意思。”由于学生亲身经历了搜集资料的过程,都争先恐后地发言,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如:生1:我搜集到这里的邮政编码是:362300,3 6 2 3 0 0。省市(县)镇(投递局),我是问的邮局的阿姨。生2:我通过上网查询知道商品条形码是由三组数字组成的,第一组是企业代码,第二组是商品识别代码,这个由工厂的商品决定的,第三组是只有一位数的是校验码,识别前面代码的正确性。生3:我搜集到一个身份证号码,350583197405062131,但我家里人都不明白它是什么意思?生4:我从书上知道114是号码百事通,可以用来查电话号码。生5:我在学校看到报警电话是110,火警电话是119,急救电话是120……这样教学,通过课前调查,引导学生亲自经历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的过程,并组织学生对调查方法和过程进行交流,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另外,教师及时根据学生交流的信息渗透解决问题的策略,有效地盘活学生资源,激活学生的原认知,促进学生发展。

二、在学习新知时引导,促进主动学习

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数学本身就是抽象的,对形象思维为主要特征的小学生来说,数学知识的内化过程远比我们想象的要难。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尽量使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化解教学难点,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从具体到抽象这一思维过程。而这些具体形象的教学方法设计,又必须立足于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探索的主动性。因此,在学生学习新知时教师要把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掌握并内化新知,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如在教学《组合图形面积》这节课时,我创设小华家客厅准备铺地砖的情境,先让学生估一估客厅的面积,由于小华家的客厅是个组合图形(如图),学生有的估32m,有的估37m,有的估30m……当学生争辩时,我趁热打铁地说:“你们能想出一个办法求出小华客厅的面积吗?”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如热锅里撒了一把盐——炸开了。学生纷纷拿出小华家客厅的平面图,动手画了起来,并在小组中交流解决问题的策略。全班交流时,学生想出了许多办法,如:1.有的学生把客厅平面图分成一个长6m,宽4m的长方形和一个边长3m的正方形;2.有的学生把客厅平面图分成一个长7m,宽3m的长方形和一个长4m,宽(6-3)m的长方形;3.有的学生把客厅平面图分成一个上底是3m,下底是7m,高是3m的梯形和一个上底是(6-3)m,下底是6m,高是4m的梯形;4.有的学生先把看成一个长7m,宽6m的长方形,再减去一个边长3m的正方形……学生交流得趣味盎然,我给予鼓励,然后问:“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刚才交流的方法其实主要采用几种方法?”……教师适时、适度地启发和引导,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学生不但亲历了学习过程,还学会了分割法和添补法等数学思想方法,在学习中得到了发展。

三、在应用新知时引导,提高学习能力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程度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在课堂练习中,需要老师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的甄别和利用,丰富练习方式,不能毫无目的地滥用,要让练习充分发挥有效性。教师在教学中只有针对实际,灵活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练习,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进行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拓展性练习,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如在《确定位置(二)》这节课后,由于本课比较抽象,学生对这方面的生活经验较缺乏。做书本上第83页“试一试、填一填”这道练习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不急于让学生练习,而是先请学生回忆刚才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回顾与反思,学生小结了方法:1.先根据方向标确定四个基本方向(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2.确定观测点和被观测物体的范围和位置。3.看偏几度时,要选择以哪条线开始。通过老师有的放矢的引导,学生理解了确定位置与方向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正确率很高,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掌握的知识更深、更牢,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适时、适度地引导,为学生的探究提供平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endprint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可见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对学生的帮助和引导,当学生迷路的时候,教师不是轻易地告诉他们方向,而是引导他们怎样辨明方向;当学生遇到挫折的时候,教师不是拖着学生走,而是唤起他们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们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不是嘲笑、批评学生,而是尊重每一位学生,帮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下面以北师大版教材为例,谈谈我在教学中有效引导学生,促进主动学习的体会。

一、在搜集信息时引导,挖掘学生潜能

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搜集信息能力的一条主渠道。因此教师要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科学地使用教材,教学时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提供学生搜集信息的平台,营造浓厚的搜集信息氛围,使学生感受到搜集信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搜集信息的兴趣。在学生搜集信息的过程中要善于挖掘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从混杂在一起的方方面面的信息中,筛选提炼出与新知有关的信息。当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之后,还需要把各种信息进行有效及时的加工处理,将与新知有关的信息进行整合,找到对学习新知有用的信息加以利用,从而促进课堂的动态生成。

如在教学《数字的用处》这节课时,课前我请学生搜集生活中有关数字的资料,并了解这些数字的用处。上课时,我微笑着说:“请同学们说说,你们从家里带来哪些数字编码,请大家读一读编码,并交流一下你搜集信息的方法和编码上数字所表示的意思。”由于学生亲身经历了搜集资料的过程,都争先恐后地发言,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如:生1:我搜集到这里的邮政编码是:362300,3 6 2 3 0 0。省市(县)镇(投递局),我是问的邮局的阿姨。生2:我通过上网查询知道商品条形码是由三组数字组成的,第一组是企业代码,第二组是商品识别代码,这个由工厂的商品决定的,第三组是只有一位数的是校验码,识别前面代码的正确性。生3:我搜集到一个身份证号码,350583197405062131,但我家里人都不明白它是什么意思?生4:我从书上知道114是号码百事通,可以用来查电话号码。生5:我在学校看到报警电话是110,火警电话是119,急救电话是120……这样教学,通过课前调查,引导学生亲自经历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的过程,并组织学生对调查方法和过程进行交流,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另外,教师及时根据学生交流的信息渗透解决问题的策略,有效地盘活学生资源,激活学生的原认知,促进学生发展。

二、在学习新知时引导,促进主动学习

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数学本身就是抽象的,对形象思维为主要特征的小学生来说,数学知识的内化过程远比我们想象的要难。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尽量使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化解教学难点,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从具体到抽象这一思维过程。而这些具体形象的教学方法设计,又必须立足于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探索的主动性。因此,在学生学习新知时教师要把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掌握并内化新知,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如在教学《组合图形面积》这节课时,我创设小华家客厅准备铺地砖的情境,先让学生估一估客厅的面积,由于小华家的客厅是个组合图形(如图),学生有的估32m,有的估37m,有的估30m……当学生争辩时,我趁热打铁地说:“你们能想出一个办法求出小华客厅的面积吗?”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如热锅里撒了一把盐——炸开了。学生纷纷拿出小华家客厅的平面图,动手画了起来,并在小组中交流解决问题的策略。全班交流时,学生想出了许多办法,如:1.有的学生把客厅平面图分成一个长6m,宽4m的长方形和一个边长3m的正方形;2.有的学生把客厅平面图分成一个长7m,宽3m的长方形和一个长4m,宽(6-3)m的长方形;3.有的学生把客厅平面图分成一个上底是3m,下底是7m,高是3m的梯形和一个上底是(6-3)m,下底是6m,高是4m的梯形;4.有的学生先把看成一个长7m,宽6m的长方形,再减去一个边长3m的正方形……学生交流得趣味盎然,我给予鼓励,然后问:“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刚才交流的方法其实主要采用几种方法?”……教师适时、适度地启发和引导,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学生不但亲历了学习过程,还学会了分割法和添补法等数学思想方法,在学习中得到了发展。

三、在应用新知时引导,提高学习能力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程度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在课堂练习中,需要老师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的甄别和利用,丰富练习方式,不能毫无目的地滥用,要让练习充分发挥有效性。教师在教学中只有针对实际,灵活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练习,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进行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拓展性练习,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如在《确定位置(二)》这节课后,由于本课比较抽象,学生对这方面的生活经验较缺乏。做书本上第83页“试一试、填一填”这道练习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不急于让学生练习,而是先请学生回忆刚才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回顾与反思,学生小结了方法:1.先根据方向标确定四个基本方向(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2.确定观测点和被观测物体的范围和位置。3.看偏几度时,要选择以哪条线开始。通过老师有的放矢的引导,学生理解了确定位置与方向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正确率很高,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掌握的知识更深、更牢,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适时、适度地引导,为学生的探究提供平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endprint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可见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对学生的帮助和引导,当学生迷路的时候,教师不是轻易地告诉他们方向,而是引导他们怎样辨明方向;当学生遇到挫折的时候,教师不是拖着学生走,而是唤起他们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们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不是嘲笑、批评学生,而是尊重每一位学生,帮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下面以北师大版教材为例,谈谈我在教学中有效引导学生,促进主动学习的体会。

一、在搜集信息时引导,挖掘学生潜能

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搜集信息能力的一条主渠道。因此教师要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科学地使用教材,教学时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提供学生搜集信息的平台,营造浓厚的搜集信息氛围,使学生感受到搜集信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搜集信息的兴趣。在学生搜集信息的过程中要善于挖掘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从混杂在一起的方方面面的信息中,筛选提炼出与新知有关的信息。当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之后,还需要把各种信息进行有效及时的加工处理,将与新知有关的信息进行整合,找到对学习新知有用的信息加以利用,从而促进课堂的动态生成。

如在教学《数字的用处》这节课时,课前我请学生搜集生活中有关数字的资料,并了解这些数字的用处。上课时,我微笑着说:“请同学们说说,你们从家里带来哪些数字编码,请大家读一读编码,并交流一下你搜集信息的方法和编码上数字所表示的意思。”由于学生亲身经历了搜集资料的过程,都争先恐后地发言,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如:生1:我搜集到这里的邮政编码是:362300,3 6 2 3 0 0。省市(县)镇(投递局),我是问的邮局的阿姨。生2:我通过上网查询知道商品条形码是由三组数字组成的,第一组是企业代码,第二组是商品识别代码,这个由工厂的商品决定的,第三组是只有一位数的是校验码,识别前面代码的正确性。生3:我搜集到一个身份证号码,350583197405062131,但我家里人都不明白它是什么意思?生4:我从书上知道114是号码百事通,可以用来查电话号码。生5:我在学校看到报警电话是110,火警电话是119,急救电话是120……这样教学,通过课前调查,引导学生亲自经历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的过程,并组织学生对调查方法和过程进行交流,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另外,教师及时根据学生交流的信息渗透解决问题的策略,有效地盘活学生资源,激活学生的原认知,促进学生发展。

二、在学习新知时引导,促进主动学习

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数学本身就是抽象的,对形象思维为主要特征的小学生来说,数学知识的内化过程远比我们想象的要难。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尽量使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化解教学难点,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从具体到抽象这一思维过程。而这些具体形象的教学方法设计,又必须立足于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探索的主动性。因此,在学生学习新知时教师要把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掌握并内化新知,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如在教学《组合图形面积》这节课时,我创设小华家客厅准备铺地砖的情境,先让学生估一估客厅的面积,由于小华家的客厅是个组合图形(如图),学生有的估32m,有的估37m,有的估30m……当学生争辩时,我趁热打铁地说:“你们能想出一个办法求出小华客厅的面积吗?”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如热锅里撒了一把盐——炸开了。学生纷纷拿出小华家客厅的平面图,动手画了起来,并在小组中交流解决问题的策略。全班交流时,学生想出了许多办法,如:1.有的学生把客厅平面图分成一个长6m,宽4m的长方形和一个边长3m的正方形;2.有的学生把客厅平面图分成一个长7m,宽3m的长方形和一个长4m,宽(6-3)m的长方形;3.有的学生把客厅平面图分成一个上底是3m,下底是7m,高是3m的梯形和一个上底是(6-3)m,下底是6m,高是4m的梯形;4.有的学生先把看成一个长7m,宽6m的长方形,再减去一个边长3m的正方形……学生交流得趣味盎然,我给予鼓励,然后问:“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刚才交流的方法其实主要采用几种方法?”……教师适时、适度地启发和引导,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学生不但亲历了学习过程,还学会了分割法和添补法等数学思想方法,在学习中得到了发展。

三、在应用新知时引导,提高学习能力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程度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在课堂练习中,需要老师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的甄别和利用,丰富练习方式,不能毫无目的地滥用,要让练习充分发挥有效性。教师在教学中只有针对实际,灵活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练习,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进行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拓展性练习,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如在《确定位置(二)》这节课后,由于本课比较抽象,学生对这方面的生活经验较缺乏。做书本上第83页“试一试、填一填”这道练习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不急于让学生练习,而是先请学生回忆刚才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回顾与反思,学生小结了方法:1.先根据方向标确定四个基本方向(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2.确定观测点和被观测物体的范围和位置。3.看偏几度时,要选择以哪条线开始。通过老师有的放矢的引导,学生理解了确定位置与方向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正确率很高,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掌握的知识更深、更牢,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适时、适度地引导,为学生的探究提供平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endprint

猜你喜欢
平面图新知客厅
新知
生活新知
瓜里绘客厅
瓜里绘客厅
《别墅平面图》
《别墅平面图》
《景观平面图》
杨苡先生的客厅
春意客厅
平面图的3-hued 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