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建生
所谓不良生活习惯,就是指不符合健康要求的饮食、衣着、运动、睡眠等日常生活行为。根据不完全统计,许多与不良生活习惯有关的“中老年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动脉硬化甚至癌症、中风、猝死等,都有低龄化发病的趋势。其实,在诸如“马拉松死”“打篮球死”“考1000米死”的案例背后,都有不良生活习惯或不健康运动方式的因素。既然以“健康第一”为基本指导思想,那么,学校教育就要从“教健康”抓起,加强学生锻炼,纠正学生的不良生活习惯,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习惯。
一、纠正学生不吃早餐的习惯
一些学生有不吃早饭的习惯,这种不良习惯对学生的发育和健康都有很大的危害。高中生有寄宿的,也有走读的,吃早饭的时间往往不一致。一次出早操时,有一位学生来请假,说胃疼。后来发现,他有不吃早饭的习惯。通过调查和观察发现,高中生中不吃早饭的不在少数。因此,我采取了以下措施:第一,没有完成的运动量、练习任务要补全,不可以因为不吃早饭而减免运动或逃避活动;第二,利用各种机会灌输健康生活的理念,分析不吃早餐的各种危害;第三,对他们的各项体能素质进行跟踪、比对,用数据和成绩的提升来鼓励他们;第四,采取同班同学结对帮助的办法,从吃饭到运动,引导他们互相监督和促进。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生不吃早饭的现象大大减少,体质也明显增强。
二、纠正学生过量饮用饮料的习惯
大部分饮料都含有大量的糖和多种食品添加剂。现在的许多孩子都有把饮料当水喝的习惯。殊不知,长期过量饮用就会对人体造成潜在的危害,如致癌、致畸以及对人的骨骼、内脏和神经系统产生危害。纠正这个不良习惯,我主要采用疏堵并举的“两手抓”策略:一是向学生宣传在日常生活和体育运动中正确的补充水分的方法,让他们知道喝什么、怎么喝、喝多少;二是结合知识介绍、实验数据和案例分析,指出长期、过量饮用饮料的危害性,使学生自觉控制每天喝饮料的量;三是把食用饮料与校园活动的评比、评价挂钩。只要我们加以关注、引导,学生克服这个不良习惯还是可以做到的。
三、纠正学生衣着不当的习惯
追求时尚是中学生展示个性的方式和途径。这种意识本身无可厚非,不应压制和抹杀。但具体的行为方式必须要符合健康标准和安全要求及中学生的形象。例如,长期穿很紧身的衣裤;喜欢穿高跟鞋或高底鞋;衣服穿得过于暴露;佩戴饰品……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对于这类学生,我们应予以重点关注:一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严格执行学生着装规定,以制度来规范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衣着和装扮,对于不符合要求的现象要及时发现,并予以纠正;二是提高活动的组织性和有效性,保证人人参与活动,个个有所收获,以此促进学生自觉规范着装;三是指导学生学会正确着装,并懂得在什么场合着什么装。
四、纠正学生熬夜的习惯
由于学习紧张,作业较多,高中生几乎每天都要熬夜完成作业。从健康的角度来看,熬夜会导致人睡眠不足,生物钟紊乱,肌体休息不充分,体力、智力就得不到有效的恢复。那么,我们应如何帮助他们纠正熬夜的习惯呢?一是要注意那些经常迟到的、请假的、缺席的、萎靡不振的学生,在了解具体原因后,对他们加强引导;二是要结合健康教育宣传熬夜的危害性,教育学生不要熬夜;三是抓紧抓住每天的运动量,每天锻炼一小时,让学生白天活动足,晚上睡得香,想熬夜也没有精力;四是与其他教师共享信息,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建立无缝管理体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五、纠正学生运动量不足的习惯
大部分中学生往往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上学时家长接来送往,放假后就成了宅男宅女。在校期间,除了体育课,就没有什么活动的机会了,运动量明显不足,这往往造成人体自身抵抗力和免疫力低下。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是要“治懒”:那些体态比较胖的、体质比较弱的、运动技能比较差的学生基本上会表现得比较“懒”,他们会以各种理由和借口逃避运动。教师对其不能听之任之,而应坚持一条:请假可以,但缺了的一定要补回来。二是要引导学生养成运动习惯,体会到运动带来的好处。只有让学生有兴趣、有技能、有时间、有氛围,才能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才能改掉运动量不足的毛病。
虽然不良生活习惯只存在于少数学生中间,纠正不良这类习惯也并非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但是,要实现“体育”与“健康”的真正融合,彰显“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我们就应在平时学习与生活中加以关注,并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作者单位:江苏海安县曲塘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