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婷芳
摘 要: 因为班级是大学教育的基本单位,班级管理质量直接关系到大学教育的水平和管理的高度,所以要提高高校的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准必须以班级为阵地,打好这一场攻坚战役。本文具体阐述了如何加强班级建设的管理规范。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 班级管理 班级文化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的管理工作面临新的挑战,高校辅导员要提高管理水准,为高校培养真正的人才。我们要以班集体为单位,不断探讨改革管理体制的方法,充分发挥班集体的作用,为大学生全面发展开拓道路。
一、班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班级组织像一盘散沙。
因为大学选课是自主选课,班级学生待在一起的时间并不是很多,不像高中时班级学生都在一起上课,同学间缺乏交流,导致班级学生发展成一个个小群体,不利于班集体凝聚力的形成。随着时代的发展,以“90后”为代表的学生步入大学殿堂,他们个性鲜明,因为还没步入社会价值观不成熟,而且大多数都是独生子,所以做事会过多地考虑自己的利益,集体意识比较单薄,本来学生间的交流就只限于班级开会,更加剧彼此之间的陌生,妨碍班级凝聚力的增强[1],最终导致整个班级不具凝聚力,如同一盘散沙。
2.班级管理工作面临艰巨挑战。
现如今学生进入大学的机会越来越多,但是对于管理学生的辅导员来说发展却过于滞后,很多高校辅导员管理着几个甚至一个院的班级,往往较关心那些比较突出的学生,难免对其他的学生有所忽略,所以要细致地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是比较困难的。虽然一个班级会有相应的管理者,但是难免会有学生对自己选出的管理者不满,而且管理者受上级的约束,会产生拥护者,只关心支持自己的人,导致开展班级活动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我们要面对这些问题,想出合适的解决办法。
3.班级制定的规范难以深入人心。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比较强,对学校规定的规范有的人表面上接受但是内心不服,一旦产生不满,就会做出叛逆行为,使班级管理更有难度,再加上班干部的放纵,导致班级制度成了摆设[2]。同时,大学生日常活动与高中相比,明显增多,导致部分学生为了完成一些课外任务,不按照班级规定上课等。大学班干部与普通同学都是同龄人,所以某些学生对班干部的管理不服,不将其放在心上,时常会出现反其道而行之的现象。
二、加强班级管理的策略
1.班干部要和学生打成一片,增强班级凝聚力。
班干部是辅导员选出的能代替自己管理班级的人选,所以学生管理者要在学生中树立威信,不能徇私偏袒自己的支持者。这就要求把好干部的选人关,班干部的选拔要得人心,让学生清楚选举的过程,选出自己认为有强烈责任感的干部,因为是学生自己的选择,所以对自己选出的干部会听从建议,有利于班级的和谐。辅导员要大胆地让班干部制定符合班级的制度,因为他们是学生选出来的,所以对自己班上的学生比辅导员更了解。辅导员要从旁把好关,一些小问题就让班级内部解决,时常和干部们会面了解班级的近况,交流自己的经验,对一段时间的工作做一个总结,这才是有效率的管理方式。
2.建立工作队伍,确保渠道畅通。
因为辅导员的人数比较少,而需要管理的班级却比较多,所以应该成立一支专门的工作队伍,现在大多高校都成立了由各个专业教师组成的工作小组,每个人负责不同的地方,既分工合作又相互联系,用自己的专业所长为学生解答疑惑,这样既能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又能提高管理效率,减轻辅导员沉重的任务。另外,辅导员还可以通过这样的工作小组了解学生最近发生的状况,遇到一些紧急的情况可以及时处理,不至于产生更严重的后果,这样的交流机制要长期保持下去,因为长期有效的管理机制才能提高高校的管理水平[3]。同时,这种策略能够有效地使学生感觉到有人管的压力,久而久之便自我养成习惯,最终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3.严格执行规章,完善执行规范。
班级的管理不能仅依靠学生自己,还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管理规范,有了规范的约束才能确保管理顺利进行下去。在定制管理规范之前,辅导员不能凭自己的理解制定规章制度,要深入学生中,调动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给学生发言的机会,这样的规章才切合实际,才不会在后面的执行中发生矛盾。严格执行制定出來的规范制度,对于犯错误的学生要本着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让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在学生中树立榜样,做好带头作用,对做得好的学生给予奖励,对于犯错的学生切不可徇私,及时地批评教育,这种奖惩结合的方式能很好地对学生的思想产生影响,帮助学生形成集体荣誉感。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让学生明辨是非,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这样对他们今后步入社会有极大的好处。总之,辅导员制定制度要切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有法可依,在执行方面严格执行,不可有偏袒某个学生的现象发生,让学生认同制订的规章制度,自觉将个人与集体联系起来,增强其集体荣誉感,做好自我约束,实现自我管理[4]。
三、结语
班级管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高校辅导员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发现新问题,改进管理方法,以培育人才为目的,提高学生的自觉意识,帮助学生明辨是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陈璇.高校留级生的教育管理问题研究[D].中山大学,2010.
[2]侯文勇.探析博客在高校班级管理中的运用[J].教育探索,2011(9):80-81.
[3]彭哲娟.论新形势下的高校班级管理[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6(6):104-107.
[4]孙景波,齐明思,齐明贞,等.高校班级管理工作的思考[J].机械管理开发,2008,23(2):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