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龙
我由一名小学教师成为高中教师,由一名普通教师成为高级教师,从一所山区小学调到石门一中。这得感谢《作文周刊》。
1999年,我突然接到《作文周刊》社寄来的一些免费赠送的样刊。接到这些礼物,我以为是寄错了,一看地址和姓名都没错,我也没放在心上,既然寄来了就看看呗,不过这一看,我与《作文周刊》就有了缘分。这份报纸办得实在是太好了,许多教学论文解答了自己多年来关于语文教学的困惑,我终于找到了导师,找到了挚友。写作指导版为我指导学生作文提供了样板,我把作文指导文章装订成一个小本子,作为作文教学时的参考,还编印了《中小学生作文入门》。我组织成立了“夾山文学社”,发动文学社员向《作文周刊》投稿。我也写一些教学论文,也许是受编辑老师青睐,也许是我的素材选得好,我的论文在《作文周刊》上一连发表了几篇。这可不得了,我因此成了当时那所乡村学校的名师,许多语文教师在辅导学生作文和发表论文前都来向我讨教。
自认识《作文周刊》十多年来,我的工作和单位不停地变换,单位换了五六个,可我与《作文周刊》的联系一直没断,这得感谢《作文周刊》的细心与执着了。特别是符老师,虽说是相隔千里,但仿佛近在眼前,她让我与《作文周刊》心心相印。
虽然离开讲台多年,一直从事文秘和行政工作,但我从没有离开过《作文周刊》。白天忙公务,晚上喝杯茶,阅读《作文周刊》,这是我的爱好,对我来说也是一种享受。在《作文周刊》的指导下,我的写作水平提高了,在各级各类报刊发表散文、诗歌、新闻、通讯等500余篇,还在各级文学大赛中获奖。周末,我也闲不下来,许多学生找上门来要求我给予他们写作指导。我把《作文周刊》免费赠送的样刊送给孩子们阅读。我抽出时间帮助他们写作,辅导他们发表习作150多篇,这些作品在各级报刊发表或获奖,其中省级以上达50篇,我为此特地编印了一本集子——《青春的声音》。特别感谢《作文周刊》为我和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我已被《作文周刊》等8家杂志社评为优秀辅导员。
去年,我摆脱了繁忙的文秘工作,又捧起语文教材走上了三尺讲台。我向同事们推荐我的老朋友《作文周刊》,没想到大家都很认可,当场就订了一百多份。我很欣慰,因为这些年来,《作文周刊》一直把我当朋友,不求回报。我总得为报社做点贡献,才对得起心爱的《作文周刊》和辛勤工作的编辑们。
人常说:朋友不在多。我希望永远与《作文周刊》为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