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功能现状浅析

2014-07-05 17:09:32李刚于海宁宁云童
课程教育研究 2014年6期
关键词:辅导员心理健康心理

李刚 于海宁 宁云童

【摘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专业人员,应积极思考辅导员所具备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的现状,为深入探索新时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6-0176-02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教育和学生管理的一线工作者,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引导者和指路人。新时期社会发展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不仅仅局限于专业基础的牢靠,也对其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交流广泛,在处理学生心理问题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因而高校辅导员应主动承担并积极参与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沿袭了传统消极心理学模式,以发现心理问题和矫正心理疾病为重心,以减少大学生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患病率为主要工作内容,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陷入了困境。与此同时,部分高校辅导员被动防御性的工作机制和把心理危机排查以及问题学生约谈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大大削减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一、高校辅导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优势

高校辅导员是最基层和最直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相对于高校其他教育工作者而言,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1.年龄间隔较小,具有共同语言。高校辅导员大多数为刚毕业的本科生或者研究生,与大学生的年龄间隔较小,在生活行为等方面有着许多相似的地方,这使得高校辅导员在与大学生交往过程中更能认同和理解大学生的某些想法和做法,更能与大学生展开深入地沟通和交流。这种特殊优势拉近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得大学生愿意向辅导员老师倾诉并寻求帮助,从而使高校辅导员深层次地了解学生遇到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有效方法进行解决。

2.信息获取全面,迅速发现问题。高校辅导员在日常工作管理过程中,能够利用多种方式、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大学生的各项信息。辅导员可以组织学生活动,也可以通过“辅导员——年级干部——班级干部——寝室长”以及“辅导员——党员——积极分子”等多种方式进行学生的信息获取,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思想状况,及时发现具有心理缺陷、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辅导员便可以采取相应的方法途径进行第一时间的疏导,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3.有效利用资源,加速学生培养。高校辅导员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重要的一环,是联系学生、学校和家长的重要联系纽带。高校辅导员在掌握大学生详细情况之后,及时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取得联系,预约心理健康专业指导教师,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学生进行专业的心理指导,与此同时,辅导员应将所有信息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共同帮助学生恢复正常的学习生活状态。

二、高校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挑战

1.传统消极心理学带来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困境

传统消极心理学模式引导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呈现出显著的修复性、对立性和焦点性特点,主要针对存在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的大学生,使新时期心理健康教育陷入了困境。

1.1 修复性替代发展性。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经常被冠以“心理垃圾处理站”的名号,其原因在于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表征之后采取应急措施进行补救,忽略了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开发,降低了学生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和心理抗击打能力。这使得学生在出现情绪波动时,不能有效进行自我调节,最后由问题心理外化成问题行为,导致不可估量的后果。

1.2 对立性替代平等性。在实际工作中,心理工作者总是存在将学生定义为心理有问题的倾向,使得广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误解,致使需要心理求助的学生也不愿主动寻求帮助。在学生看来,一旦进入心理咨询室便被贴上了“问题心理”的标签,受到周围同学的另眼相待,容易造成心理问题的加重。

1.3 焦点性替代普及性。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心主要放在少数心理困惑、行为失常的大学生身上,把较少的注意力放在了普通学生身上,忽视对普通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开展的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危机排查或者个体咨询以及团体辅导等活动也是在传统消极心理学的框架下举办的,只针对心理问题的鉴别却忽视了学生积极品质的培养。

2.高校辅导员自身引发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削减

高校辅导员参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高校学生培养的新要求,也同时对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提出了更高的挑战。目前,我国各高校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自身素质有待提高,专业知识参差不齐,实际经验有所欠缺,这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也產生了一定的负面效果。

2.1 缺乏积极品质,降低教育正能量。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事无巨细,管理繁杂,也同正常人一样会有情绪波动。而真诚理解、乐观包容的人格力量总是能给充满疑惑的学生以正面的感染和积极的影响。辅导员如果不能具有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将自己的所有情绪都表现出来,只能带给学生更大的负担和压力,不利于学生心理问题解决和疏导。

2.2 专业知识不足,难以把握平衡度。掌握专业的心理知识,高校辅导员才能准确地分析心理问题,把握学生心理问题实际情况,运用心理学方法调整心态,使其更好地面对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目前有些辅导员仅仅是利用自己对学生的热情进行安慰,只能是治标不治本,不利于学生心理问题的排解。

2.3 觉察能力较弱,忽视信任基础。辅导员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如果仅仅靠个人魅力、专业理论等方法是很难与学生达到实质的互动和默契。面对心理困惑或者心理障碍的学生,辅导员需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通过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观察学生的情感变化,适时调整策略,与学生建立信任,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利于及时发现学生真实问题根源以及问题的妥善解决。

立足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实际,把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对于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减少因为心理问题引发的问题行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李芳.基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高校辅导员角色研究[D].南昌大学,2012.

[2]邱显清,李龙.高校辅导员应当积极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10):64-66.

[3]赵鹏,施永红,于智超.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0(1):53-55.

作者简介:

李刚,男,河北保定人,1988年生,东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本科生辅导员,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猜你喜欢
辅导员心理健康心理
看见具体的自己
光明少年(2024年5期)2024-05-31 10:25:59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4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9期)2022-04-06 02:41:5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8期)2022-03-23 06:49:0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6期)2022-03-23 05:25:50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1期)2022-03-18 02:01:10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心理感受
娃娃画报(2019年11期)2019-12-20 08:39:45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辅导员(2017年18期)2017-10-16 01:14:53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