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材建设与人文素质培养

2014-07-05 13:31任锡平
课程教育研究 2014年6期
关键词:英语教材人文素质

【摘要】对英语教学来讲,要培养知识面广、具有专业英语方面运用能力的,以及高素质的人才,仅靠使用大学英语单一的教材已难以满足需求。这主要表现在单一教材的局限性,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有各种类型知识的教材。这样对学生语言知识的获得、运用能力的提高和人文素质的培养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材人文素质专业知识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立项,批准号:Y-B/2011/04;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外语”专项课题 (Y-B/2011/04) 的相关成果。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6-0095-02

一、 引言

对英语人才的培养是通过对英语各门课程的具体教学来完成的。人们常以“有教养”来指某个人受到过很好的教育,实际上是这个人将教材中所学到的知识体现了他的自身价值。对教学来说,“有教养”这个词的含义是让学生通过教学来提高文化素质和品德修养[1]。如果把英语教材视为对这方面教育的重要工具之一,那么教材内容毫无疑问,对“有教养”的程度起着重要的作用。

就教材本身来讲,它能收编的内容是有限的,不能做到让学生在一本教材中学到所有。然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总是苛刻的,它要求人才的条件远远要超出在某一教材中所学到的知识,这就意味着正在使用的教材仍有值得探讨和完善的地方,对这一点,专家认为,世上没有完美的教材,任何教材不管有多么好都需要补充教材[2],使用补充教材实际上是在教学中为弥补现用教材在内容上的不足而采用的有效之计。要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对英语知识和一定专业英语运用能力,以及较高人文素质的需求,还须按学生的实际需要,将补充教材变为课程设置所列教材之一,作为拓展类课程,或选修类课程来开设,使学生获得语言知识,具备专业英语的运用能力,使其实现“有教养”的价值。

二、人才需求调查

学生从某一教材中学到的知识在毕业后是否能满足于社会的需求呢?对这一问题应从两个方面来考虑:教学传授的知识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对于前者,在这里暂且不论;对于后者,在一个较大规模的人才招聘会上所作的调查可以得到证实。调查对象是各招聘单位在招聘广告上对应聘者的要求,因为招聘广告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对人才的真实需求。在招聘会上,随机对50家单位在招聘广告上列出的要求作了统计,其结果如下:

50家单位中只需与本单位专业相关,没有提及其它条件的有18家,把这18家单位除开,还剩32家。在这32家单位的招聘广告中,除了对应聘者提出了与本单位专业相关的要求外,还提出其它要求,类似个人爱好,工作经验等。这些要求大致可归为如下四项:1)独立工作能力(包括吃苦耐劳,创新能力,责任性等);2)人际关系(包括应变能力,合作能力等);3)管理能力(包括处事条理,制定计划等);4)个人修养(包括诚实、仁义、奉献、善学等)。经统计得到了如下数据:

说明:外语能力和计算机能力没有列入,因为这两项能力已基本成为招聘单位的默认要求了。

广义上说,上述四项都可归属于人文素质方面的要求,尤其是个人修养这一项更为直接,32家单位中应聘者在個人修养方面具有诚实、仁义、奉献等精神的有10家,占总招聘单位的31%。从这一统计数据上可以看出,社会对人文素质的需求已成为各行业的共识。这就引起对教学的思考,学生从教材中除了知识外还应获得什么,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基于这一思考,已进行了将近30年的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和研究。实际上,改革和研究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设法培养出更接近社会的需要,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才。但问题并非那么简单,学生从一本英语教材中能获得多少知识,尤其在人文素质方面有多少提高?下面一项在学生中作的关于“从教材中学到的知识”的调查或多或少地反映了这些问题:

1.《失乐园》是一部:A. 长篇小说 B. 史诗C. 散文集

2. 物质会不会灭亡?[ “物质会不会灭亡”看似初中就学到的“物质不灭定律”知识,但就在校园偶然听到学生在讨论这一问题,赞成与反对大概各占50%,先不考虑,也未去打听讨论的初衷是什么,就对讨论这一知识本身而言,触发了笔者将之作为了解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辨别真伪的能力而放置调查题中。]A. 会 B.不会因为(用文字说明) _______________

3.有几种方法可将下图四段链子A. 连成目标状态B.有几种方法?哪一种方法最佳(用文字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

上述三个问题是问卷中涉及的最能说明问题的三项调查,问题1主要了解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知识面;问题2主要了解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辨别真伪的能力;问题3主要了解学生的处理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果是:

选项1)选 A.46人,占58%;选 B.25人,占31%;选C.9人,占11%

正确答案为:B

选项2)选 A. 44人,占55%。理由为:物质灭亡后已不存在了。

选B. 36人,占45%。其中20人认为一种物质灭亡了,其它物质还存在,所以物质不会灭亡;16人认为物质不会灭亡,只是转变成另一种物质。

正确答案为:B,物质的所谓灭亡,实际上是一种物质转化为另一种物质。

选项3)提出两种方法的有33人,占41%;

提出三种方法的有30人,占38%;

提出三种方法以上的有17人,占21%;

80人中能找出最佳方法的只有15人,占19%。

正确答案有三种:A.在每一段链子中开一节,然后连接起来;

B. 将其中两段链子的两头打开,再连接;

C. 将其中一段链子的三节全部打开,再连接。

C为最佳方法。

从上述调查的结果所反映出的情况来看,虽然并不能证明学生毕业后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足,但它确实说明了一个问题,学生知识面比较窄,尤其是专业性质的知识和能力比较欠缺。这从另一角度反映了学生在人文素质方面有待于提高。然而,在一本内容有限的,而且又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教材中不可能包揽所有,因此,大学英语教材应多样化,包括各门类的知识内容,如文化、文学、翻译、商务,以及专业方面的实用教材。这一方面意味着满足学生对知识的追求,进一步满足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在大学英语教材中应填补有关的专门知识、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和人文素质方面的空缺。

三、对教材的认识

自1978以来,我国高等学校恢复外语教育,将国际通用语言——英语作为大学生公共外语的主要语种,并在教学科目设置、教学内容与手段、教学实施与条件等多方面进行建设与改革[3],这可理解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策略性改革,或全局性的改革。随着改革的深入,2004年印发了《大学英语课程要求(试行稿)》,经三年的试行,2007年正式实施《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转向了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机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的大学英语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上[4],这无疑更明确了以课程设置为重点的大学英语改革的方向。换句话说,课程设置是以教材作为基础的,多门类英语课程的教学直接对教材发出了需求的信号。

就教材而言,虽然有了几套可供选择使用,但在内容上,仍然不敢说在人文素质教育、文化知识,以及在专业知识方面可使学生得到更多的收益。杜威曾说过,在教科书中,语言几乎全是被简单地当作思想表达[5]。虽然,这是一个广义上的所指,但的确真实地形容了现代英语教学的现状。大学英语教学几乎是按部就班地完成对课文内容的传授,在某种程度上,仅仅是把教材内容当作两种语言的对比教学。事实上,当学习一种新的语言时,它是作为个人向学习者提出的挑战[6],而作为教学,是将这种挑战融化为一种激励性质的知识获取,尤其是融化为一种素质和修养的内涵之中。通过教学内容,让学生学会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从教学的角度,教材的作用既有让学生学会和掌握用语言表达思想的功能,即交际的功能,同时还有用学到的知识,提高学生的人文化素质,以及专业知识来服务于社会的功能。在传统的大英语教学中,大学英语通常是以精读教材为主,并占领着整个英语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教材内容是既定的,尽管在语言知识上可得到充分的体现,但是很难将要求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就如上述调查的内容)都编入其中。任何一种教材都有其编写的方向、原则和策略,这就决定了在编写过程中对内容涉及的方面有所限制。然而,从另一角度,即从英语教学特有的双重特性:教学特性和语言特性的角度来考虑[7],将教材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分类;将语言本身,如,词汇、句型结构、语法等方面的内容,按语言特性编入“语言类”教材;而其它方面,如培养素质方面的内容、文化、文学、翻译和商务等,则按教学特性编入“知识类”或“应用类”,或“专业类”等教材,并以拓展类课程,或选修类课程实施教学。以这些类型的课程来补充和增强必修类课程教学的不足部分。

布莱尔对教学和教材的看法是很有道理的,他认为,最优的教学并不是靠采用最好的教程,使用最好的教材[8]。更何况,世上没有完美的教材,任何教材不管有多么好都需要补充教材[9]。从这一点上说,编写涉及各门类知识的教材就显得很有必要了,它可以按门类课程组建课程教学团队,通过团队实施各自的课程教学,将学生的人文素质、专业知识等,与英语能力培养构成一个完整的外语教学的新格局。

四、大学英语教材与重组设想

总体上说,目前正在被使用的几种大学英语教材都是比较理想的,但要培养素质高、知识面广和具有专业知识的英语运用人才,仅依赖于那几种教材还是有点捉襟见拙。在教学中,无论哪种教材都是在一个特定时间和空间,为完成教学大纲的目标而编写的,在教学内容上有一定的局限性,换句话说,学生学完后,虽然学到了一些语言知识,也具备了一点语言运用的能力,但是能在既学到语言知识,掌握一定运用能力的同时,又提高人文素质和专业知识,还需从教材本身来考虑,按学生对知识,以及对未来知识的需求,重组和设计教材门类和教材体系。上图是一个对教材重组模式的初步设想。

从上述教材重组模式的设想中可以看出,大学英语教材体系是由两个层面、三种类型的教材构成,第一个层面是大学英语的必修教材,第二個层面是对第一个层面的扩展和扩充教材;根据学生需求,大学英语教材又分为必修、拓展和选修三种类型,极大程度地迎合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语言能力、专业英语知识能力和人文素质的需要。

从教材涉及的内容上看,除了语言本身,如语言知识等以外,还提供了专业英语方面的文学、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这些方面都蕴含着对专业素养、自身素质和文化素质的培养目标。从教材涉及的能力培养上看,语言本身就是人文素质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以素质和素养作为教材来培养和提高能力的方面。此外,根据教材内容,在教学中,将语言能力的巩固和提高来接受新的知识,从而运用新的知识构建新的能力,如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由语言表现出的各种运用能力,包括人文素质。

必修教材作为基础教材,以语言获取和运用能力的培养为教学目标;拓展和选修教材作为必修教材的延伸,三类教材在教学内容上不同,在使用方式上也不同,但相互间起到了互补的作用。要强调的是,必修教材仍然是以语言和语言知识的掌握为基础,即以语言获取和运用能力的培养为教学目标,这一点很重要,只有在掌握语言知识的基础上,才能通过拓展和选修教材来进一步扩充知识面、语言能力和专业英语运用能力,以及人文素质方面的能力需求。另外,在大学英语教材体系中,各类型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都是关联的,尤其是在人文素质的培养上贯穿到了整个教材体系中。这一点与传统教材相比有着明显的区别,这是英语教学观念在教材上的一大体现和转变。

对英语教学来讲,这一教材重组设想的意义在于,以多门类英语教材实现了多方式英语教学,而且有效地将素质教育通过教材类型体现到了教学之中。语言是一种系统,任何一个成分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和其它的现象存在着内在的联系[10]。因此,大学英语的必修教材,或拓展教材,或选修教材等,只是教材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另一部分,也是大学英语教材体系的表现形式,即教学。

五、结束语

如果将人文素质教育、语言、文化,以及专业英语知识,通过对教材的使用融合在一起, 那么,从根本上就弥补了原来单一教材在知识面上、专业英语的运用能力上,以及在人文素质培养上所表现出的不足。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对大学英语教材的改革。这一改革实际上是对英语教学观念的实质性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张正东,杜培俸.外语立体化教学法的原理与模式[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93

[2]黎天睦. 现代外语教学法[M]. 北京: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7:232

[3]别敦荣, 杨德广.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30年[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9:186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4

[5]黎天睦. 现代外语教学法[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7:188

[6]H.H.Stern. Issues and Options in Language Teaching [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283

[7]任锡平,外语教学的双重特性[J].外语研究与教学[C].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0:321-337

[8]布莱尔,许毅译.外语教学新方法[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7:168

[9]黎天睦.现代外语教学法 [M]. 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7:232

[10]徐通锵. 语言论 [M].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337

作者简介:

任锡平(1956-),男,江苏省常州市,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外语教学。

猜你喜欢
英语教材人文素质
人文
高中英语教材中的中国文化的配置研究及启示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国外优秀英语教材词汇和语法的布局、复现及练习方式
初高中英语教材衔接分析及教学策略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