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室环境文化之育人功效

2014-07-05 06:05郑富明
课程教育研究 2014年6期
关键词:教室道德育人

郑富明

【摘要】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场所,教室的自然和人文环境能激励学习,陶冶情操,产生独特的育人功效。本文从重视、加强教室自然环境建设、教室人文环境建设、教室软环境建设、营造具有个性的教室文化环境以及教室环境建设的动态性、系统性等几个方面,阐述了教室环境建设与育人功效的关系,进一步论述如何利用环境教育的审美化助推学生环境道德的养成,将教室环境的育人功效极大化。

【关键词】教室环境环境道德育人功效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6-0030-02

教室是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场所,因此营造安宁、温馨、高雅的教室环境,就成为了每个教育者必须关注的重要课题。教室环境倘若整潔美观、充满情趣、励志温馨又洋溢着书香, 就能为学生探索知识、发展个性提供广阔的空间。教室始终保持新鲜活泼的生命气息, 就很容易促进师生、生生情感互动, 让教室成为学生快乐的学园、生活的乐园,学生读书热情就能被激发,学生的情操也能被陶冶。所以,一个班级,应该形成以班级物质环境、环境价值观念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这种文化是一个班集体里形成的独特的能够为全体班级成员认可和共同遵守的价值观、思想作风、行为准则、集体舆论、学习风气的总和,是一个班级独特的风貌和精神,也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所在。这种群体文化应该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有形环境和无形环境。幽雅的自然环境养心、怡情,使学生心灵纯净,情趣高尚;健康的人文环境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受到熏陶;有形的环境让学生通过感觉器官去感受美,让学生身心愉悦;无形的环境让学生的观念不断改变,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与感染,并形成积极阳光的道德情感,从而将道德认识内化、升华为环境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

一、教室环境教育的必要性

(一)理论上说,教室环境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外因

对于学生来说,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它对学生的影响举足轻重。自古以来,“孟母三迁”、 “与善人相处,如入芝兰之室,身染香气;与恶人相处,如入鲍鱼之市,身染臭气”、“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等名言典故,都在说明环境对人的影响,而教室的美化不仅是美化环境,更重要在于对学生起到促进作用,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也更有利于班主任带好班级,教育好学生。因此,如果设计营造出具有“温馨、和谐、书香”气氛的环境,就会使其产生更好的育人功效,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进而发挥完整的教育功能。

许多教育家都曾提出,环境的育人作用不可忽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教育的艺术在于使器物——物质和精神财富能起到教育作用。依我们看,用环境,用学生自己周围的情景,用丰富集体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这就告诉我们,良好的环境有一种特殊的教育功能,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和生活氛围的建设,使之受到良好的环境熏陶,要最大限度地挖掘环境的教育功能。因为它对学生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

通过教室环境这样的外因的影响,促进学生内因的转变,收到环境育人之功效,进而达到助推学生环境道德的养成之目的,无疑是教育者一种充满智慧的教育方略。

(二)从现实来说,良好的教室环境会产生独特的育人功效

从现实来说,良好的环境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并减轻班主任的工作负担。我们都应该有这样的经验,当你走在非常凌乱的路上,你会将手上的垃圾随手扔下,而当你走在干净整洁的路上时,你会情不自禁的将不经意掉在地上的垃圾捡起来。想象一下,作为一个学生,当他走进一间地面整洁、窗明几净、宁静幽雅的教室时,他会忍心乱扔纸屑、随地吐痰吗?他会忍心在教室里追逐打闹、大声喧哗吗?所以,一个和谐、温馨的教室环境,就能给人春风拂面的新感觉,那些不良现象也都会悄悄退避,在无形中提升了学生的道德修养。

而这样的工作,有时班主任用上几个学期的说教都不一定有这样的效果。因为现在的学生十分有个性,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也不喜欢老师家长唠叨不已。一个班主任,如果总是喋喋不休的说教,很容易引起让学生反感,其教育效果可想而知。所以,从教育效果上来说,让不会说话的教室环境代替班主任的一些说教,效果更佳。再者,作为班主任有太多的事要做,搞好班级环境建设无疑是既省力、又高效的方法之一。

总之,营造安宁、温馨、优美、和谐的育人环境,可以培育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学风,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能净化学生的心灵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收到环境教育助推学生环境道德养成的功效。

二、怎样的教室环境布置才能产生最佳的道德影响

(一)重视教室自然环境的建设

这应该包括自然景观和教室卫生环境。小小的教室也可以容纳大自然之美。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在窗台、阳台等地方培植自己喜欢的在育人上有象征意义的植物和盆景,让学生一进教室就感受到大自然的温馨,让学生随时都有亲临自然之感。自然界存在的美是多种多样的,人们观察大自然的本色,就完全能感受自然本色给我们带来的美感。其实,高尚的道德来自于美丽的心情,在自然中寻找美,感受美,欣赏美,从而就能形成美的观念。学生一旦形成了对美的认同感,就会珍惜美,爱护美。这就是树木花草之情感对人之情感的渗透,让人的环境道德朝着自然、尚善、和美的良性方向发展。

(二)加强教室人文环境的建设

人文建设应该要注意几性:渗透性、导向性、凝聚性、激励性。渗透性就是要注意教室布置时要把当时应该完成的育人目标、指导思想、常规工作、学习方法等一些方向性的东西溶进教室的各个角落。渗透做好了,导向性就有了,学生会随时看到,而后就会感受到身为班级的一员,自己该做些什么。当情绪低落、迷茫无措的时候,教室周围的每一个信息对他都是一个警示或提示。一个班级是一个有机整体,它应该是一个有核心凝聚力的地方。教室的布置要通过学生的感悟,让学生达成共识,形成默契。使所有学生的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以形成强大的班级凝聚力。在文化建设中如果多出现一些激励性的经典语言,就会在学生沮丧、失落、消沉的时候,转化成一个个鼓励的眼神,让他们振奋起来扬帆前行。

(三)注意教室软环境的建设

班级文化更多的是一种心理氛围,是学生对集体认同后产生的一种鱼水关系。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其中有关于归宿和爱的论述,指出人类在人际交往中有被关注、被爱、被理解的欲望和需求。一个班级应该满足班级成员在这方面的需求,使其感到班级的温暖如同家的温馨、找到一种归宿感,从而升华对班级的热爱。所以,班主任在教室软环境建设上一定要下工夫。比如:在学生生日时,送上一张小卡片、一小包零食、一个小笔记本,让悠悠的情谊在教室里流淌、让浓浓的爱在心灵间传递。当天气转凉时,在黑板上写上温馨提示:该加衣服了!这种无声的交流会收到极好的教育效果。这种教育是通过与学生情感的沟通,让学生认同老师,认同班干部,进而热爱班集体,最后视班级如家庭,视老师如父母,视同学如手足。这样,这个“家”将成为学生幸福的港湾。试想,生活在幸福家庭的孩子能不爱惜自己的家吗?只有这样,我们的环境才是大家的环境,保护环境的价值观念、道德理念才能成为大家的共识。美的环境美的享受,我们的环境大家爱护,良好的环境道德在这种无声无息的默契间养成。注重教室软环境建设,让这种无形的内在的环境美感染学生,升华他们的环境道德,无疑也是教育者的明智之举。

(四)营造具有个性的教室文化环境

教室环境是一种个性文化,在对其建设中我们不能盲目的“赶潮流”,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营造具有特色的教室文化环境。这个特色不是说要标新立异,而是要根据自己班级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环境的形式和内容上创出自己的特色。特色环境会让学生觉得自己的班级是一个与众不同的班级,自己的教室是一个温馨独特的家,学生会因为自己的特色而心生自豪感,从而产生自觉保护教室环境的冲动。 三、教室文化环境的建设是一个动态的、系统的工程 “动态”是指教室文化环境要适应学生的心理,根据学生不同时期的心理,在班主任的引导下,让学生建起适应他们自己的教室文化环境。这个工作做好了,一方面会提高负责教室文化建设的干部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在动态中了解学生的思想变化,这就给班主任提供了开展班级工作的第一手材料。班主任可根据学生各方面的变化,随时更新教室文化环境建设的内容。这样,学生的各方面的品质就会逐步提升。“系统”就是说,教室文化环境的建设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文化建设从时间上要有持续性、内容上要有连续性、人员上要有协同性,它像一座建筑,需要班级的每一个人为其出谋划策、添砖加瓦。这也就能调动所有人的积极性,培养全体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可见,作为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自己的教室营造出良好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从而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在适当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已经形成的班风,把它形成激励性的语言,作为独有的班训,这就会让环境教育得到升华,变成了一种精神,成为永远激励全班同学努力向前的旗帜。这样,教室环境的育人功效就大大增强了。 参考文献: [1]贺银瑞.现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发展研究,2004,(8). [2]嵇胜利,何志钧.关于加强文化建设,推进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J].教育理论与研究,2003,(5). [3]马斯洛.动机与人格[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43. [4]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 [5]张详春.谈教室文化和育人[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2,(2).

猜你喜欢
教室道德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313”教室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这里的教室静悄悄
如何缔造完美教室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