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兵 徐红霞 张帅东
【摘要】中华书局自民国初年成立以来,在教育出版、古籍出版、工具书出版等领域都取得了卓著的成就,特别是在近代中国教科书的编制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对中华书局理科教科书的历史背景、发展历程和特色进行整体分析,以推进中华书局教科书研究。 【关键词】中华书局理科教科书
【基金项目】本文是覃兵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科学精神的传播——近代中华书局理科教科书文本分析与启示》(11YJC880100)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6-0015-02
一、“教科书革命”下的中华书局发展
1912年1月1日,中华书局在上海成立,与商务印书馆,世界书局并称为民国三大出版社。从成立之日到新中国的成立,中华书局共出书5800多种,其中各类教科书就占有大概400多种。这种种成就都与陆费逵先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1912年,陆费逵预料清朝统治必将被推翻,改朝换代的必定趋势即将实现,预想到这时的教育制度和教科书市场随着政体的变化也将发生巨大的变化。于是他抓住机遇,另起炉灶,成立中华书局,以“教科书革命”为追求,以编印民国教科书为起点,极大的打开了市场,很快的脱颖而出,奠定了自己在出版界的重要地位。“他非常关注教育,宣传教育救国,主张对旧的教育制度进行改革,缩短课时,提倡统一国语、统一读音等,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国民教育、职业教育、人才教育并重的思想。”[1]
1912年,随着中华民国的成立,政府颁发了壬子学制,教育制度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要求着教科书的革新。根据时代的要求,中华书局与时俱进,率先陆续出版了一套小学各个年级的各门课本,总共有44种,我们称之为《中华教科书》。简略来说, 1912年到1916年共出版了5套教科书,它们是:1912年出版的“中华教科书”,1913年出版的“新制教科书”,1915年出版的“新编教科书”与“中华女子教科书”,和1916年出版的“新式教科书”。这44种教科书所涉及的课目领域宽,且从小学到中学都编制有相应的教科书。其中,中华高等小学理科教科书是教给学生各种科学实用知识的教科书,这是对当时的蔡元培先生提出的“注重道德教育,以实例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思想的实践。理科教科书作为中华书局出版的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书局的教科书历程中,占据着不可忽略的部分。
二、民初学制变革与中华书局理科教科书编制
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对前清政府的教育制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1912~1913年制定和公布了学制系统——壬子癸卯学制。并于1912年教育部先后颁布了《小学校令》、《中学校令》等,其对各级各类学校的目的、任务、课程设置等都作出了具体的规定。初等小学设修身、国文、算术等课程。高等小学除开设初等小学中开设的课程外,还加设很多课程,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开设有以理科命名的课程。中学课程设有修身、外国语、物理、化学等课程,却不再设置以理科命名的课程,而是把理科命名的课程具体化为物理化学等科目。
新文化运动后,民主、科学的思想在教育界引起了巨大反响,推动了教育界的一系列改革。1922年由“北洋政府”颁行学制——壬戌学制,亦称“新学制”。并于1923年确定并颁布了《中小学课程纲要》。其规定:小学取消修身课,增加公民课等,初中必须科目有自然,图画等。在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课程设置上虽做出了一定的修改,但是之前高小设置有以理科命名的课程的规定以及初中把理科课程具体化为物理化学的规定,在新学制中依然使用。高中公共必修课有国语,外国语等,文科组科目有特设国文,心理学初步等文科性质的课程,理科组科目为三角以及物理,化学,生物选习两科等。
教科书的编写是由课程设置来决定的。一般来说,学令中规定开设什么样的课程,就会要编写相应的课目的教科书来供用给相应的年级,使课堂教学有据可循。根据1912年新颁布的教育宗旨和学制,理科这门课程只在高等小学中设置,而物理、化学是在中学时段设置的。于是,中华书局具体情况,具体处理。
在壬子癸卯学制之前,中华书局就编写有“中华高等小学理科教科书”。而后根据壬子癸卯学制中的规定开始出版“新制中华教科书”,其中小学生理科相关课程的教科书就有供小学使用的“新制中华理科教科书”。民国时期,教科書不断更改编制,中华书局先后出版有“理科教科书”,“中华高等小学理科教科书”,“新式理科教科书” 等,其都是依据1912年颁布的壬子癸卯学制来编写的。中学阶段,在课程设置上,课程变为具体的“物理”,“化学”等,不再是统称的“理科”。相应的教科书就编写有“中华中学植物教科书”,“中华中学动物学教科书”,“中华中学物理学教科书”,“中华中学化学教科书”等。小学阶段的教科书都统称为理科教科书。到了中学之后,就有各种具有理科性质的教科书了。
1922年新学制在初等教育阶段基本没有变革,只在中等教育阶段,延长了中学年限。所以其课程的设置基本保持不变,也就意味着理科教科书的编制,也基本保持着小学阶段是编制着以“理科教科书”命名的教科书,而中学阶段是编制着各科理科性质的教科书,如“物理”,“化学”等。新学制颁布后,中华书局颁发了以“理科教科书”命名的教科书有:“新小学教科书理科课本”,“新中学教科书初级混合理科”等,同样也编制了各科具备理科性质的各科教科书,如“新中学教科书物理学 ”,“新中学教科书化学”,“新中学生物学”。
新学制后编制的“新中学教科书初级混合理科”与之前不同,主要是适用于中学生的以“理科教科书”命名的教科书,小学生用的是1923年编制的“新小学教科书理科课本”。“新中学教科书初级混合理科”打破了之前的规律,改在中学领域使用以理科教科书命名的教科书。从此之后,中学就一直使用各科教科书。中华书局理科教科书从1912年到1949年就按照着这样的规律发展着。
总的来看,“理科”作为具有具有文理性质的课程来理解,其不仅包含有小学阶段开设的以“理科”命名的课程,也包含有中学设置的具有理科性质的各门课程,统称为理科的,一般主要有物理、化学等。中华书局不仅仅在小学单独编制以“理科”命名的教科书,也编制了中学阶段具备理科性质课程的相应教科书。中华书局在理科教科书的发展历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三、中华书局理科教科书的特色分析
中华书局在理科教科书的编制上,不管是以“理科教科书”命名的教科书,还是只具备理科性质课程的教科书,都有其固有特色的。
1.注重传递国民必需的常识
中华书局在编制供小学生使用的以“理科教科书”命名的理科教科书时,其选材通常注重灌输国民必须的常识,告知国民日常生活中需要了解的日常知识。极大地拓宽了人们的知识视野,有力地削减了人们的盲目程度,增强了人们对知识的追求和对人类智慧的信心。如在“新小学教科书理科课本”高级第二册第六章中,书中说到:“油漆,涂刷房屋,船舶,器皿等,有两种主要原料:一是干燥性的油,一是干燥性的漆。”[2]又如“新教育教科书高等小学理科”第二册的第一章中,介绍了梅这种植物,让学生能够清楚地分辨梅,书中论述到“梅花是早春开的。他的干有一丈多高,枝下有主干。一根叫乔木,到了冬天就要落叶,所以又叫落叶树。”[3]中华书局编制的以“理科教科书”,极力地教授给学生常识,增长了国民的见识,提高了国民的素质,提高了国民的生活质量。
2.选材注重实用和科技知识的介绍
清末民初,国内受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影响,又受杜威“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中华书局各理科教科书的编写在价值取向上普遍重视生活的实用性,并密切结合社会生产建设。
自从1912年民国政府成立以来,壬子癸卯学制颁发,实用科学文化知识是教育的重要方面,也是中华书局在编辑理科教科书过程中不可忽略的重点。中华书局的理科教科书的选材注重实用和科技知识的介绍,增加学生科学知识,增强学生科技能力。特别在“物理”,“化学”等具有理科性质的理科教科书中,注重教授学生的科学知识,推动社会科技的发展,给社会以及工业的发展提供足够的背后实力。如“新式理科教科书高等小学”第六册中谈到硫酸及硝酸,解释到:“非金属矿物中有硫磺,为淡黄色固体,燃以火,有蓝色之焰,发生硫养气,其臭甚剧,力能扑减细菌,有色之鲜花遇之,其色则退。硫磺除制火药磷寸外,更可以制硫酸。”[4]这样详尽的解释到硫酸的性状等,使得学生更加容易的掌握科学知识,也使得科学知识在群众心中广泛的传播,使得国家科技进步有了良好的基础,为国家的振兴与繁荣提供可能。
3.科学编排,较多地采用插图
“教科书作为学校教与学的矛盾长期相互作用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知识载体,它具有内容的系统关联性,内容结构的规定性、渐进性和具体内容的科学性、经典性、先进性等属性。”[5]所以,教科书的编排我们必须坚持科学性,否则,就不能被称作成功的教科书,同时也就不能被社会所接受了。
“从理论上说,编排合理的教科书既应考虑到如何对某一门学科的知识形成一条系统、完整的知识链,又应考虑到在所有学科之间形成一个有机的知识网络。”[6]中华书局理科教科书在编排形式上十分注重科学性。在编写时,首先考虑理科知识如何才能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链,然后再考虑理科这门课程在中小学所有学科之间如何形成一个有机的知识网络,最后还要考虑理科教学内容如何安排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所以教科书的编排上,中华书局随时坚持着科学性,学习内容坚持先简单再复杂,理科知识坚持一贯性,不只涉及理科知识的冰山一角,要考虑全面。
更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是中华书局理科教科书中较多的采用了插图。如“新小学教科书理科课本高级”第四册中提到电报机的使用原理。书中写到“电报的构造和电铃略同。甲乙两地各备发报机和收报机,连以电线。甲地手按发报机上的电键,使通电流,乙地收报机上的电磁石即磁性,吸引装笔的铁杆,使笔尖着纸。所以甲地的电流忽断忽续;乙地的笔杆也跟着忽引忽离,纸上便现出点画,可以翻成文字传达。”[7]这样言简意赅的文字,让学生对电报还是知之甚少,在脑海中对电报的概念还是很模糊。所以在教科书中附有电报的发报原理的图片,使读者更能清晰懂得。其实插图是对教育内容的另外一种诠释,插图能让书本知识更直观,也让知识简单明了化,让学生更能懂得知识,增加教学的效率,推动教学的进程。教科书中的插图,是教科书编制史的进步。在理科教科书中,理科知识更具理性思维,更搅动学生的思维,所以插图的使用,适当的减少了理科的学习难度,增加课本的生动性,减少课本的单调性,更能促使学生有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昨天是今天的镜子,今天是明天的奠基。 中华书局在社会大动荡的背景下迎难而上,一切遵照创新精神,怀揣民主思想,给教科书的近代化传递源源不断的动力。研当前,随着新课标的出台,我们更需要总结前辈教育家、编撰者的经验教训,吸取其经典,推动着当代理科类教科书的编制。通过对中华书局理科教科书的研究,相信对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理科类教科书的选编、撰写及审定等均有重大的参考价值和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覃兵. 浅议近代中华书局《修身》系列教科書[J].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
[2]钟衡臧. 新小学教科书理科课本高级第二册[M]. 上海:中华书局,1923.
[3]吴传绂. 新教育教科书高等小学理科第二册[M]. 上海:中华书局,1921.
[4]蓝田屿. 新式理科教科书高等小学第六册[M]. 上海:中华书局,1916.
[5]王建军. 中国近代教科书发展研究[M]. 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6.
[6]李良品,郭春梅. 论中华书局对语文教科书近代化之贡献[J]. 重庆: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9.
[7]钟衡臧.新小学教科书理科课本高级第四册[M]. 上海:中华书局,1923.
作者简介:
覃兵(1973-),男,湖南永顺人,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徐红霞(1988-),女,湖南常德人,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2级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生。
张帅东(1990-),男,河南许昌人,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3级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