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月红
1837例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结果及临床分析
闵月红
目的就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1837例结果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我站就诊并自愿行宫颈TCT检查者共计1837例,对颈管和宫颈鳞柱交界处脱落的细胞用宫颈管刷来进行收集,而后将其放置于专用小瓶内,用ThinPrep2000系统来进行过滤和处理,再行宫颈细胞学诊断。结果1837例TCT标本满意1821例,满意率为99.13%。对不满意的标本重新取材制片。1837例TCT标本中未见上皮内病变或恶性细胞(NILM)1689例,占91.94%。细胞学阳性病例共148例,检出率8.06%。其中110例为ASC-US(5.99%),36例为SIL(1.96%),2例为 SCC(0.11%)。结论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结果较佳,检出率高、涂片满意率高,得出的涂片背景清晰、厚度均匀,能够有效地完成临床与细胞病理之间的沟通,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早期诊断;液基薄层;宫颈病变;细胞学检测
在过去50年里,广泛应用巴氏涂片来进行细胞学检查,使宫颈癌的死亡率和发病率降低了约70%[1],但是由于该方法存在不满意涂片率、假阳性率、假阴性率、低检出率较高,已经显得越来越不适合医疗服务的需要,正在逐步被现代医疗技术——液基细胞学技术所取代[2]。而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TCT)由于能够对宫颈癌可靠地进行诊断,目前已经成为了病理科和妇产科首选的宫颈细胞学检查方法。本文就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 1837例结果进行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我站就诊并自愿行宫颈TCT检查者共计1837例,年龄24~80岁,平均年龄(41.22±7.65)岁。均为非经期标本。检查前24h切勿行阴道冲洗和性行为。
1.2 方法
1.2.1 TCT标本采集 对颈管和宫颈鳞柱交界处脱落的细胞用宫颈管刷来进行收集,而后将其放置于专用小瓶内,用ThinPrep2000系统来进行过滤和处理,细胞数量控制在少于70000个、多于5000个的范围内,制成薄层涂片(直径为2cm、厚薄均匀),在专业医师诊断后,签发细胞学报告[3]。
1.2.2 宫颈细胞学诊断方法 采用2001年国际癌症协会推荐的新 TBS分类标准,即未见鳞状细胞癌(SCC)、鳞状上皮内病变(SIL)、非典型鳞状细胞(ASC)、恶性细胞(NILM)、上皮内病变。腺细胞异常:腺原位癌(AIS)、腺癌(ACA)、非典型腺细胞(AGC)[4]。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的显著性检验采用χ2检验,P<0.05判为差异有显著性[5]。
2.1 标本质量 1837例TCT标本满意1821例,满意率为99.13%。对不满意的标本重新取材制片。
2.2 一般结果 1837例TCT标本中未见上皮内病变或恶性细胞(NILM)1689例,占91.94%。细胞学阳性病例共148例,检出率8.06%。其中110例为ASC-US(5.99%),36例为SIL(1.96%),2例为SCC(0.11%)。
2.3 TCT检测结果与宫颈糜烂程度的关系 1689例TCT标本中未见上皮内病变或恶性细胞(NILM)患者,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及光滑组各组宫颈糜烂程度分别占26例(1.54%),77例(4.56%),785例(46.48%)及801例(47.42%)。所占比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7.05,P<0.01)
表11689 例 TCT检测阴性结果与宫颈糜烂程度的关系[n(%)]
子宫颈病变是临床上常发病于女性的恶性疾病,最终的发展趋势就是出现宫颈癌。而宫颈癌在女性中的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属于第二恶性肿瘤[6]。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系统是 20世纪九十年代发明的一项细胞学新技术,1996年获美国FDA认证后用于临床。相对传统涂片,TCT技术对取材和制片方法进行了改进[7]。TCT对颈管和宫颈鳞柱交界处脱落的细胞用宫颈管刷来进行收集,而后将其放置于专用小瓶内,用 ThinPrep2000系统来进行过滤和处理,细胞数量控制在少于70000个、多于5000个的范围内,制成薄层涂片(直径为 2cm、厚薄均匀),检出率明显提高[8]。总之,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结果较佳,检出率高、涂片满意率高,得出的涂片背景清晰、厚度均匀,能有效完成临床与细胞病理之间的沟通,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 刘九平.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临床分析[J].医学检验,2011,8(12):86-87.
[2] 丰有吉,沈铿.妇产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276-278.
[3] 许伟伟,樊峰.宫颈液基细胞学筛查 1569例结果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23):1810-1811.
[4] 梁爽,王彬.液基薄层细胞检查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09,38(24):3072-3075.
[5] Khan MJ,Castle PE,Lorincz AT,et al. The elevated 10-year risk of cervical precancer and cancer in women with human papillomavirus (HPV) type 16 or 18 and the possible utility of type-specific HPV testing in clinical practice[J].J Natl Cancer Inst 2005,97:1072-1079.
[6] Castle PE,Solomon D,Schiffman M,et al. 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 16 infections and 2-year absolute risk of cervical precancer in women with equivocal or mild cytologic abnormalities[J]. J Natl Cancer Inst 2005,97:1066-1071.
[7] Kjaer SK, Brule AJ,Paull G,et al. Type specific persistence of 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 (HPV) as indicator of high grade cervical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 in young women: population based prospective follow up study[J].Br Med J 2003,325:572.
[8] Cox JT.The clinician’s view: role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testing in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Colposcopy and Cervical Pathology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bnormal cervical cytology and cervicalcancer precursors[J].Arch Pathol Lab Med, 2003,127(8):950-958.
R737.33
A
1673-5846(2014)02-0263-02
山东省青州市计划生育服务站,山东潍坊 26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