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艺+伍继光+杨明善
[摘要] 目的 比较超声乳化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90例(112眼),行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的50例患者设立为A组,40例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患者设立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 d及术后1周、1个月视力在0.1~0.5及0.6~1.0的视力情况及两组患者术后1 d、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角膜散光度、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1 d及术后1周、术后1个月的视力在0.1~0.5及0.6~1.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 d、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角膜散光度分别较术前明显改善,但两组不同时间点角度散光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0%、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乳化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均具有较好的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视力及角膜散光,且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更具优势,其并发症明显少于超声乳化手术。
[关键词] 白内障;超声乳化;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并发症;视力
[中图分类号] R779.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17-0015-03
The efficacy of phacoemulsification and small incision non-phacoemulsification in treatment of cataract
HUANG Yi WU Jiguang YANG Mingshan
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 the Third Division of Xinjiang Production and Construction Corps Hospital, Kashgar 844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ect of phacoemulsification and small incision non-phacoemulsification in treatment of cataract.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2 to January 2014, selected cataract patients 90 cases(112 eyes), phacoemulsification surgery in 50 patients (group A), 40 cases of small incision non-phacoemulsification cataract(group B), after one day, one week, after a month the vision of 0.1 to 0.5 and 0.6 to 1.0 in the case of vision were compared, after 1d, one week, one month, three months corneal astigmatism,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s Vision between 0.1 to 0.5 and 0.6 to 1.0 in two group after surgery for one day one week, and a month, were not statistical astigmatism significance(P> 0.05). After corneal astigmatism for 1d, one week, one month, three month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compared with that before, but the angle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showed no statistical astigmatism significance between two groups (P>0.05).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 A group and B group was 20% and 15%, show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Phacoemulsification and small incision non-phacoemulsification cataract treatment have better efficacy, and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patient's visual acuity and corneal astigmatism, and the small incision phacoemulsification advantages, its complication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phacoemulsification.
[Key words] Cataract; Phacoemulsification; Small incision non-phacoemulsification; Complications; Vision
白内障是眼科致盲的主要眼病之一,由于晶状体发生退行性改变或多种原因引起其混浊从而影响视网膜成像,导致视力下降[1]。目前手术为治疗白内障的主要方法之一,其中超声乳化及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为常用的手术方法,本研究旨在对比分析超声乳化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的疗效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90例(112眼),术前无严重基础疾病或手术禁忌证,排除角膜、玻璃体及视网膜严重病变者。其中男50例(60眼),女40例(52眼)。年龄最小32岁,最大80岁,其中60岁及以上共72例(80%)。白内障类型:老年性白内障81例,先天性白内障4例,外伤性白内障3例,并发性白内障2例。晶状体核硬度 LOCSⅡ分级:Ⅱ级12眼,Ⅲ级26眼、Ⅳ级70眼、V级4眼。将入选的90例白内障患者中行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的50例(60眼)患者设为A组,将40例(52眼)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患者设为B组,两组患者的性别、平均年龄及白内障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手术方法
A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术前予复方托品酰胺眼液散瞳,2%利多卡因2.5 mL球周阻滞麻醉,置开睑器开睑,在巩膜上做一宽3.5 mm、深0.3 mm横直切口,中央距角膜缘1.5 mm的巩膜隧道切口,向前分离穿刺入前房,前房注入黏弹剂,用撕囊镊进行连续环形撕囊、水分离,晶状体核原位超声乳化吸出,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B组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术前准备同前,上方角膜缘以穹隆为基底剪开球结膜,用巩膜隧道刀在角膜缘后 1~2 mm作半层巩膜切开,长 6~7 mm,再向前作巩膜隧道直至透明角膜缘内1 mm,穿刺进入前房,前房内注入黏弹剂,将核脱出前房,用椭圆型注水匙托出晶状体核,以注吸针头注吸残留的皮质,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于囊袋内,灌洗前房及囊袋,使前房压力大至正常的范围内,术后换药,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及左氧氟沙星眼液开放滴眼。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 d及术后1周、1个月视力在0.1~0.5及0.6~1.0患者的视力情况;A组与B组患者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角膜散光度、术后并发症情况(前房出血、切口渗漏、角膜内皮失代偿症、角膜水肿、虹膜损伤、后囊破裂并玻璃体脱出等)。
1.4 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处理均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及方差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1 d及术后1周、1个月视力变化情况
见表2。A组与B组患者术后1 d及术后1周、术后1个月的视力在0.1~0.5及0.6~1.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术后1 d及术后1周、1个月视力变化情况比较
2.2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角膜散光度变化情况
见表3。A组与B组患者术后1 d、1周、1个月、术后3个月角膜散光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但两组不同时间点角度散光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前房出血、切口渗漏、角膜内皮失代偿症。A组术后出现角膜水肿4例,虹膜损伤2例,后囊破裂并玻璃体脱出4例,B组术后出现虹膜损伤1例,后囊破裂并玻璃体脱出1例,角膜水肿4例。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5%)明显低于A组(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致盲性眼病,手术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随着超声乳化仪及手术器械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超声乳化手术为目前治疗白内障的主流技术[2,3]。超声乳化术以其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小、疗效显著等优点而逐渐普及,适用于外伤性白内障、软性白内障、老年性白内障、核硬度不超过Ⅳ级患者,一般视力<0.3的白内障患者均能进行手术[4-6]。但并不是每一个患者都适合该术式,其最大的缺点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尤其是对年龄较大、晶状体核硬度大的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易造成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是在从囊外白内障摘除术发展而来,通过角巩膜隧道切口运用手法碎核术进行白内障的治疗[7-11]。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由于不受仪器设备的限制及其本身良好的手术效果,亦在临床上得以广泛应用。本研究表2、3结果显示,A组与B组患者术后1 d及术后1周、1个月视力在0.1~0.5及0.6~1.0的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患者术后1 d、1周、1个月、术后3个月角膜散光度较术前明显改善,但两组不同时间点角度散光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术式治疗白内障均具有较好的疗效。但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5% vs 20%,P<0.05)。与熊祖国等[12]报道的观点是一致的。罗光辉[13]将125 例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小切口手术、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结果显示,术后两组手术的视力恢复情况无显著性差异,但小切口手术组并发症少,简便易行,费用低,因此,对于不同情况的白内障患者要选用不同的手术方式,硬核白内障患者用小切口手术较好。
综上,本研究显示超声乳化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均具有较好的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视力及角膜散光,且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更具优势,其并发症明显少于超声乳化手术。另外,非超声乳化术不需要昂贵的手术设备,节约了手术成本,也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因此更适合在广大基层医院推广。
[参考文献]
[1] 赵丹丹. 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638例临床观察[J]. 山东医药,2011,51(36):96-97.
[2] 蔡志刚,张远平,潘亚林,等. 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721例临床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5):120-121.
[3] 李涛,王超英,郝兰,等. 基层医院开展老年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可行性分析[J]. 临床误诊误治,2012,25(4):31-33.
[4] 王曙红,宋曙光,王文奇. 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136例[J]. 陕西医学杂志,2009,38(12):1653-1654.
[5] 年金瑞. 小切口白内障非超声乳化手术临床疗效分析[J]. 临床眼科杂志,2013,21(5):424-425.
[6] 孙韧. 超声乳化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临床疗效对比[J].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11):1872-1874.
[7] 朱本虎,杨文忠. 白内障超声乳化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的效果比较[J]. 中国基层医药,2010,18:2545-2546.
[8] 程莹雪.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治疗73例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2013,24:42-43.
[9] 戴子娴,张宏,林妙英,等.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和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医药导报,2011,8(20):227-228.
[10] 刘晓玲,刘彦才,缪爱红,等. 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与超声乳化手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J]. 眼科研究,2009,29(6):505-506.
[11] 费玉喜,张志娟,吴春松,等.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观察[J]. 现代医院,2013, 13(2):34-36.
[12] 熊祖国,董晓明,李财保. 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 中国医疗前沿,2010,5(15):48-49.
[13] 罗光辉. 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0,8(8):36-37.
(收稿日期:2014-03-3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90例(112眼),术前无严重基础疾病或手术禁忌证,排除角膜、玻璃体及视网膜严重病变者。其中男50例(60眼),女40例(52眼)。年龄最小32岁,最大80岁,其中60岁及以上共72例(80%)。白内障类型:老年性白内障81例,先天性白内障4例,外伤性白内障3例,并发性白内障2例。晶状体核硬度 LOCSⅡ分级:Ⅱ级12眼,Ⅲ级26眼、Ⅳ级70眼、V级4眼。将入选的90例白内障患者中行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的50例(60眼)患者设为A组,将40例(52眼)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患者设为B组,两组患者的性别、平均年龄及白内障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手术方法
A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术前予复方托品酰胺眼液散瞳,2%利多卡因2.5 mL球周阻滞麻醉,置开睑器开睑,在巩膜上做一宽3.5 mm、深0.3 mm横直切口,中央距角膜缘1.5 mm的巩膜隧道切口,向前分离穿刺入前房,前房注入黏弹剂,用撕囊镊进行连续环形撕囊、水分离,晶状体核原位超声乳化吸出,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B组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术前准备同前,上方角膜缘以穹隆为基底剪开球结膜,用巩膜隧道刀在角膜缘后 1~2 mm作半层巩膜切开,长 6~7 mm,再向前作巩膜隧道直至透明角膜缘内1 mm,穿刺进入前房,前房内注入黏弹剂,将核脱出前房,用椭圆型注水匙托出晶状体核,以注吸针头注吸残留的皮质,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于囊袋内,灌洗前房及囊袋,使前房压力大至正常的范围内,术后换药,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及左氧氟沙星眼液开放滴眼。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 d及术后1周、1个月视力在0.1~0.5及0.6~1.0患者的视力情况;A组与B组患者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角膜散光度、术后并发症情况(前房出血、切口渗漏、角膜内皮失代偿症、角膜水肿、虹膜损伤、后囊破裂并玻璃体脱出等)。
1.4 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处理均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及方差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1 d及术后1周、1个月视力变化情况
见表2。A组与B组患者术后1 d及术后1周、术后1个月的视力在0.1~0.5及0.6~1.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术后1 d及术后1周、1个月视力变化情况比较
2.2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角膜散光度变化情况
见表3。A组与B组患者术后1 d、1周、1个月、术后3个月角膜散光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但两组不同时间点角度散光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前房出血、切口渗漏、角膜内皮失代偿症。A组术后出现角膜水肿4例,虹膜损伤2例,后囊破裂并玻璃体脱出4例,B组术后出现虹膜损伤1例,后囊破裂并玻璃体脱出1例,角膜水肿4例。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5%)明显低于A组(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致盲性眼病,手术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随着超声乳化仪及手术器械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超声乳化手术为目前治疗白内障的主流技术[2,3]。超声乳化术以其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小、疗效显著等优点而逐渐普及,适用于外伤性白内障、软性白内障、老年性白内障、核硬度不超过Ⅳ级患者,一般视力<0.3的白内障患者均能进行手术[4-6]。但并不是每一个患者都适合该术式,其最大的缺点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尤其是对年龄较大、晶状体核硬度大的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易造成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是在从囊外白内障摘除术发展而来,通过角巩膜隧道切口运用手法碎核术进行白内障的治疗[7-11]。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由于不受仪器设备的限制及其本身良好的手术效果,亦在临床上得以广泛应用。本研究表2、3结果显示,A组与B组患者术后1 d及术后1周、1个月视力在0.1~0.5及0.6~1.0的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患者术后1 d、1周、1个月、术后3个月角膜散光度较术前明显改善,但两组不同时间点角度散光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术式治疗白内障均具有较好的疗效。但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5% vs 20%,P<0.05)。与熊祖国等[12]报道的观点是一致的。罗光辉[13]将125 例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小切口手术、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结果显示,术后两组手术的视力恢复情况无显著性差异,但小切口手术组并发症少,简便易行,费用低,因此,对于不同情况的白内障患者要选用不同的手术方式,硬核白内障患者用小切口手术较好。
综上,本研究显示超声乳化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均具有较好的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视力及角膜散光,且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更具优势,其并发症明显少于超声乳化手术。另外,非超声乳化术不需要昂贵的手术设备,节约了手术成本,也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因此更适合在广大基层医院推广。
[参考文献]
[1] 赵丹丹. 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638例临床观察[J]. 山东医药,2011,51(36):96-97.
[2] 蔡志刚,张远平,潘亚林,等. 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721例临床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5):120-121.
[3] 李涛,王超英,郝兰,等. 基层医院开展老年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可行性分析[J]. 临床误诊误治,2012,25(4):31-33.
[4] 王曙红,宋曙光,王文奇. 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136例[J]. 陕西医学杂志,2009,38(12):1653-1654.
[5] 年金瑞. 小切口白内障非超声乳化手术临床疗效分析[J]. 临床眼科杂志,2013,21(5):424-425.
[6] 孙韧. 超声乳化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临床疗效对比[J].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11):1872-1874.
[7] 朱本虎,杨文忠. 白内障超声乳化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的效果比较[J]. 中国基层医药,2010,18:2545-2546.
[8] 程莹雪.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治疗73例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2013,24:42-43.
[9] 戴子娴,张宏,林妙英,等.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和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医药导报,2011,8(20):227-228.
[10] 刘晓玲,刘彦才,缪爱红,等. 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与超声乳化手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J]. 眼科研究,2009,29(6):505-506.
[11] 费玉喜,张志娟,吴春松,等.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观察[J]. 现代医院,2013, 13(2):34-36.
[12] 熊祖国,董晓明,李财保. 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 中国医疗前沿,2010,5(15):48-49.
[13] 罗光辉. 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0,8(8):36-37.
(收稿日期:2014-03-3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90例(112眼),术前无严重基础疾病或手术禁忌证,排除角膜、玻璃体及视网膜严重病变者。其中男50例(60眼),女40例(52眼)。年龄最小32岁,最大80岁,其中60岁及以上共72例(80%)。白内障类型:老年性白内障81例,先天性白内障4例,外伤性白内障3例,并发性白内障2例。晶状体核硬度 LOCSⅡ分级:Ⅱ级12眼,Ⅲ级26眼、Ⅳ级70眼、V级4眼。将入选的90例白内障患者中行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的50例(60眼)患者设为A组,将40例(52眼)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患者设为B组,两组患者的性别、平均年龄及白内障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手术方法
A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术前予复方托品酰胺眼液散瞳,2%利多卡因2.5 mL球周阻滞麻醉,置开睑器开睑,在巩膜上做一宽3.5 mm、深0.3 mm横直切口,中央距角膜缘1.5 mm的巩膜隧道切口,向前分离穿刺入前房,前房注入黏弹剂,用撕囊镊进行连续环形撕囊、水分离,晶状体核原位超声乳化吸出,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B组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术前准备同前,上方角膜缘以穹隆为基底剪开球结膜,用巩膜隧道刀在角膜缘后 1~2 mm作半层巩膜切开,长 6~7 mm,再向前作巩膜隧道直至透明角膜缘内1 mm,穿刺进入前房,前房内注入黏弹剂,将核脱出前房,用椭圆型注水匙托出晶状体核,以注吸针头注吸残留的皮质,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于囊袋内,灌洗前房及囊袋,使前房压力大至正常的范围内,术后换药,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及左氧氟沙星眼液开放滴眼。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 d及术后1周、1个月视力在0.1~0.5及0.6~1.0患者的视力情况;A组与B组患者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角膜散光度、术后并发症情况(前房出血、切口渗漏、角膜内皮失代偿症、角膜水肿、虹膜损伤、后囊破裂并玻璃体脱出等)。
1.4 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处理均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及方差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1 d及术后1周、1个月视力变化情况
见表2。A组与B组患者术后1 d及术后1周、术后1个月的视力在0.1~0.5及0.6~1.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术后1 d及术后1周、1个月视力变化情况比较
2.2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角膜散光度变化情况
见表3。A组与B组患者术后1 d、1周、1个月、术后3个月角膜散光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但两组不同时间点角度散光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前房出血、切口渗漏、角膜内皮失代偿症。A组术后出现角膜水肿4例,虹膜损伤2例,后囊破裂并玻璃体脱出4例,B组术后出现虹膜损伤1例,后囊破裂并玻璃体脱出1例,角膜水肿4例。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5%)明显低于A组(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致盲性眼病,手术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随着超声乳化仪及手术器械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超声乳化手术为目前治疗白内障的主流技术[2,3]。超声乳化术以其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小、疗效显著等优点而逐渐普及,适用于外伤性白内障、软性白内障、老年性白内障、核硬度不超过Ⅳ级患者,一般视力<0.3的白内障患者均能进行手术[4-6]。但并不是每一个患者都适合该术式,其最大的缺点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尤其是对年龄较大、晶状体核硬度大的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易造成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是在从囊外白内障摘除术发展而来,通过角巩膜隧道切口运用手法碎核术进行白内障的治疗[7-11]。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由于不受仪器设备的限制及其本身良好的手术效果,亦在临床上得以广泛应用。本研究表2、3结果显示,A组与B组患者术后1 d及术后1周、1个月视力在0.1~0.5及0.6~1.0的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患者术后1 d、1周、1个月、术后3个月角膜散光度较术前明显改善,但两组不同时间点角度散光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术式治疗白内障均具有较好的疗效。但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5% vs 20%,P<0.05)。与熊祖国等[12]报道的观点是一致的。罗光辉[13]将125 例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小切口手术、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结果显示,术后两组手术的视力恢复情况无显著性差异,但小切口手术组并发症少,简便易行,费用低,因此,对于不同情况的白内障患者要选用不同的手术方式,硬核白内障患者用小切口手术较好。
综上,本研究显示超声乳化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均具有较好的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视力及角膜散光,且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更具优势,其并发症明显少于超声乳化手术。另外,非超声乳化术不需要昂贵的手术设备,节约了手术成本,也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因此更适合在广大基层医院推广。
[参考文献]
[1] 赵丹丹. 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638例临床观察[J]. 山东医药,2011,51(36):96-97.
[2] 蔡志刚,张远平,潘亚林,等. 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721例临床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5):120-121.
[3] 李涛,王超英,郝兰,等. 基层医院开展老年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可行性分析[J]. 临床误诊误治,2012,25(4):31-33.
[4] 王曙红,宋曙光,王文奇. 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136例[J]. 陕西医学杂志,2009,38(12):1653-1654.
[5] 年金瑞. 小切口白内障非超声乳化手术临床疗效分析[J]. 临床眼科杂志,2013,21(5):424-425.
[6] 孙韧. 超声乳化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临床疗效对比[J].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11):1872-1874.
[7] 朱本虎,杨文忠. 白内障超声乳化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的效果比较[J]. 中国基层医药,2010,18:2545-2546.
[8] 程莹雪.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治疗73例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2013,24:42-43.
[9] 戴子娴,张宏,林妙英,等.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和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医药导报,2011,8(20):227-228.
[10] 刘晓玲,刘彦才,缪爱红,等. 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与超声乳化手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J]. 眼科研究,2009,29(6):505-506.
[11] 费玉喜,张志娟,吴春松,等.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观察[J]. 现代医院,2013, 13(2):34-36.
[12] 熊祖国,董晓明,李财保. 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 中国医疗前沿,2010,5(15):48-49.
[13] 罗光辉. 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0,8(8):36-37.
(收稿日期:2014-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