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杰
【摘要】学校是教育、培养人才的特定的场所,学校环境的优劣,对孩子的全面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开发学生智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兴趣和良好行为习惯方面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它已经成为当今学校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向。
【关键词】学校环境教育功能作用问题思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5-0041-02
学校是教育人的地方,对于学生来说,校园环境被誉为"孩子的第三任老师",它的好坏对学生有着深刻的影响。"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需要,使孩子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这是《学校教育纲要》中对教育环境的明确要求。所以说,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活动环境是学校不可回避的一项责任,也是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
一、环境教育的含义及其对育人的作用
教育环境,是指学校与教育活动相关的一切因素的总和。它包括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学校物质环境主要是指校舍建设、场馆设施、花草树木等各种有形的东西。学校精神环境主要是办学思想、办学模式、校风校纪等。
1、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
学校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摇篮,优美的校园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理,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进而使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创造性学习,在学习和生活中,只有让学生感到心情愉悦,才能更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陶冶学生的情操。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高尚品德
规划合理科学的校园环境,会充分发挥其怡情、励志的教育作用,让校园绿化和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但增加校园的绿化,还可以达到育人的双重目的,让校园的每一处角落都是风景,每一处风景都蕴含深刻的教育意义。
3、有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校园环境就是一部教科书,时时都散发着育人的魅力,环境的的好坏,会净化学生的心灵,影响学生的发展方向和质量,在净化环境中育人,养成保护环境、注意卫生的好习惯,增强师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群体意识。
二、学校环境存在的问题和优化原则
任何一所学校的环境,都在无声地展示着他的魅力。一个好的学校环境应该是多彩的、立体的、富有吸引力的。然而,在有些学校在具体环境的建设过程中,还表现出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 比如:只求美观,强调环境装饰性摆设,缺乏教育意义;形式单一,华而不实,忽视孩子的参与性等问题还是存在的。所以,在打造和优化校园环境中,还需要注意坚持以下几项原则。
1.教育性原则:学校是育人的场所,其教育意义首当其冲,所以,校园环境要具有良好的教育氛围,这种氛围所透射出来的那种独特的校园感染力、凝聚力和震撼力,会影响着所有人的思想,人格,态度。
2.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师生共同活动的地方,所以,学校环境的建构,要以服务师生为本,根据师生的特点和需求,以充分发挥师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出发点,并兼顾实效性原则,从实际需要和条件出发,充分体现校园的书卷学习气息和儒雅探究氛围。
3.个性化原则:校园要体现独特的校园环境,在尊重个性前提下,彰显文化的空间设计,并在道德品质、情感意志、价值观和各种行为活动方式等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如何发挥校园环境的教育作用
1、丰富儿童视野,贴切儿童生活,让周围的环境变得生动,让孩子们的眼睛释放光彩,让心灵与大自然一起跳跃,根据孩子们的感情丰富的特点,培养对大自然的深厚情感,可以让环境随季节、时令变换,让孩子感知季节时令的转化和更改。另外在草坪、大树下立一些警示标语,如:"小草也要睡大觉,惊动小草可不好"等等,以养成孩子们关心、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 。另外,为孩子提供丰富的游戏玩具和孩子在生活中感兴趣的游戏内容,将他们蕴含在活动区等环境中,以满足孩子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让环境动静交替,在一个自主宽松的认知环境中,培养孩子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
2、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校园文化的硬件,这些硬件的构成一定要具有育人功效。要努力从外观上达到让学生眼睛为之一亮,耳目一新,精神为之一振的校园环境。如学校建筑的布局,各种建筑的命名,校门、雕塑的设计与修建,学校校徽、校训、校歌的设计和确定,校园网络、橱窗、标语牌、现代信息技术设备的购置等,都要具备独特的风格和文化内涵,潜移默化地影响学校成员的观念和行为。让每一寸土地、每一处景点、每一面墙壁都是育人的载体,都具有育人的元素,使人时刻感受到美的熏陶、美的启迪、美的激励,感受到厚重的文化积淀,真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学校开展的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是软件,着力营造人文情怀与科学精神相融合的校园环境,使学校的思想工作状况、师生文明素质、校园综合治理等方面呈现出新的气象,如文艺汇演、书画展览、演讲比赛等。要在学校教育中,让学生有更多的活动,更多的参与、更多的平等交往与对话、更多的美感陶冶、更多地与自然界交融,更多地感受到被人欣赏、被人关爱的温暖与幸福。
优化学校育人环境的工作,我们还面临许多问题,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探讨和思考。
1.学校校园环境建设正朝着整体化、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向转化,我们要更新观念,树立精品意识,追求高品位的设施建设,完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这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学校能否长期生存必要条件。但这往往与追求奢华忽视书卷气容易混为一谈。
2.由于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校园环境建设往往受场地和资金的制约。环境建设要力图有所突破,赋予环境以丰富的生命力,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为宽阔的空间,使学校的"每一面墙都会说话"使学校每一景观,每一角落都成为学生进行学习、探究、实践的园地。往往是我们可望不可及的。
总之,孩子的世界应该是美丽的,在学校,他们眼睛所触及的每一处风景、每一个角落都应该是美的。一种经过精心修饰又不露痕迹、源于自然又超于自然的美,让他们的眼睛在经过纯美色彩的无数次浸染之后,变得懂美爱美起来,让他们的双手在创造美的过程中,变得灵巧起来,让他们的心灵在无数次欣赏之后,变得纯净美好起来。我们应该合理组织各种教育内容,并渗透于孩子生活的每一点一滴,充分发挥环境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让有限的活动环境成为孩子无限成长的阶梯。
参考文献:
[1]王乾荣、刘彭、郑丽丽,开展中小学环境教育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J].环境教育;2011.7
[2]范圣楠,小学环境教育的探索实践[J].污染防治技术;2011.3
[3]王潔,学校环境道德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