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玺 拓欣 屈彩娥
【摘要】在传统英语教学思想的束缚和应试教育的重压之下,大学英语教师仍然教条式的强调语言基础知识,并以应试教育为藉口,机械式地训练学生,造成了学生主体地位的迷失和缺位,疲软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英语兴趣。解决大学英语教学高耗低效,提升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问题,应治之本在于教师需要在文化视野下培养学生的英语意识。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 文学性 英语意识
大学英语课堂高耗低效一直困扰着英语教师们。教师花费了很多心血用来备课、授课,但效果并不尽人意。对此,不少研究者在寻找归因,诸如怎样上好大学英语课?英语课堂教学该不该模式化?英语阅读如何教?这些问题的讨论和研究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起了一定的作用,但仍是“隔靴搔痒”,并没找到大学英语课堂教学高耗低效的“病症”。笔者认为,在传统英语教学思想的束缚和应试教育的重压之下,教师只是照着《教师用书》上来备课,介绍背景知识,讲解单词与词组,分析课文句式。对于英语知识的传授和英语技能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不能说没有作用。经过教师详细的讲解,学生大量反复的练习,似乎也有成绩和效果,然而一接触实际,不少学生往往一筹莫展。教师以同一种模式过度讲析语言基础知识,反复机械式训练学生,牵着学生走,造成了学生主体的迷失和缺位,疲软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英语兴趣。这样教出来的学生只是高分低能者,极大地降低英语教学的总体质量。要真正解决英语课堂高耗低效的问题,就在于教师摆脱知识垄断的传统身份,改变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教学模式,在文学视野下培养学生的英语意识,这才是英语教学的应治之本。
大学英语课程设立之初,不仅仅强调它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更强调它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把它作为学生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一门重要素质教育课程。从近年来,新的英语教材的选文标准来看,与以往相比,所选课文的文学性大大增强。具体表现就是,课本中选入了大量诗歌、散文、戏剧、小说等文学方面,能引起学生极大阅读兴趣的课文。
然而,经过传统英语模式教学的“摧残和消耗”,一些英语教师的文学热情几乎消失殆尽,面对课本上的文学作品,仍然照着《教师用书》备课,介绍背景知识,讲解语法等基础知识。这种以应试和培养基础能力为中心,只注重传授语言知识,忽略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只能培养出高分低能者。这种教学模式将对英语教学产生极其不良的影响,将会极大的降低英语教学的总体质量。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英语意识,可使学生达到爱学、会学英语的理想境界。心理学认为: 意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是人类特有的反映形式。人一旦在某方面具备了比较强烈的意识,那么在相应的活动中就能表现出自觉的、能动的姿态,使这一活动取得最佳效果。所以说,意识是决定人自身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英语学习方面来说,学生如能具有比较强的英语意识,那么在学习中他们就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教师一直期望的学生主动学、自主学、爱学、会学的理想境界也就不难达到了。
英语学习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学内涵和思想因素,培养学生的英语意识,就使他们能用文学的眼光看待语言现象,能用形象思维分析语言作品,能用情感意念感悟语言含义。在这种自觉积极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就自然而然地吸收了有关知识并训练了语言技能。教师如果将英语课文从文学视野下去讲解,让学生去欣赏去思考,能极大地调动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多种思维活动,促使他们深入体会和思考语言文字的确切含义和运用技巧,并能迁移至自己的语言实践中。
英语教材中80%左右的课文是文学作品,文学是培养学生英语意识的重要途径,而且对英语知识的传授与英语技能的训练也有直接帮助。例如,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一册第五课,道格·贝尔的《爱情故事》情节曲折,内容感人,充满了神秘浪漫的色彩。此篇文学作品不仅让读者学习到作者的叙述技巧与对比的写作方法,更重要的是作品本身语言的美,如“Her golden hair lay back in curls from her delicate ears; her lips and chin had a gentle firmness.”作者以其细腻深刻言语描述了士兵看到的第一个女孩如天使般的美丽。还有对第二个妇女的描述:“She was more than a little overweight,her thick-ankled feet thrust into low-heeled shoes.”作者用简练精准的语言刻画出一位四十多岁体态臃肿的中年妇女形象。以及作者在描述士兵感受到中年妇女内心的美: “Her pale,round face was gentle and sensible,her gray eyes had a warm and kindly glow.”还有如课文《最后一片叶子》、《患难见真情》、《一个推销员的一天》等都是文学性极强的小故事。学生如果经过接触这样大量新鲜活泼的语言就会逐渐形成很强的英语语感,这种感觉是英语意识密切相关的。
教材中还选入了其他文学样式的课文如诗歌:艾米莉·狄金森的“Im nobody! Who are you?”,弗罗斯特的“The Road Not Taken”等,这些诗歌虽然是设计在课后练习部分,但是笔者课堂上试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诠释,竟然达到惊人的效果,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对这些诗特别感兴趣,他们从不同角度分析,阐释对诗的理解。而且有些学生主动要求朗读,读的时候声情并茂,对听者来说是一种艺术享受。教材中还编入了戏剧,这样的文学体裁也是学生特别喜欢的。课堂上通过细读,对戏剧的思想内涵做到深入理解,然后让学生下去熟悉剧本,以比赛的形式进行表演,这样的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了解了英语戏剧而且也提高了英语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
由此可见,英语内容上鲜明的文學性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英语意识,而且有利于提高英语知识的传授与英语技能的训练。学生不仅可以获得对自身发展有巨大作用的语言、文化等知识,更重要的是激起他们学习英语兴趣与欲望,当学生能体会到英语语言的美,对英语本质的语言现象和外显知识形成自觉感悟、语言灵感、主动运用。他们就开始具备了英语意识,学习英语就不会再是被动的,无奈的,死气沉沉的状态,相反,学英语自然成了他们放入一个乐趣,从而会热爱英语并自动地学英语、用英语,学好英语也就水到渠成了。
参考文献:
[1]陈祖福.迎接时代的挑战,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J].教学与教材研究,1997(3):23.
[2]胡晓灵.当前英语教学十大特征[J].外语界,1989(2):11.
[3]李荫华等.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137.
*基金名称:本文为陕西省教育厅项目(2013JK0331)《差异与融合:陕西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索与运用研究》阶段性成果。延安大学教改项目(YDJ13-04)《基于文化体验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