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玲
摘要:计算机文化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信息素养课,实验教学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的重要方式。该文分析了目前的实验教学现状,提出了利用本校moodle网络教学平台开展的“泛在学习”环境下的实验教学探讨,实践证明“泛在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教学;泛在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12-2788-04
How to Promote Ubiquitous Learning in Computer Literacy Education
LIU Hai-ling
(Wanjie Medical College, Zibo 255213, China)
Abstract: Computer literacy teaching is a foundational information education focusing on practicality. Experiment teaching, a vital part of this education, is an effective means to improve computer proficiency among students. This paper, after an analysis of current experiment teaching, proposes some approaches to advocating ubiquitous learning among students based on the campus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of Wanjie Medical College. It also demonstrates ubiquitous learning achieved in this way can make computer literacy class more appealing and can help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bring greater appeal and efficiency to computer literacy education in general.
Key words: computer literacy courses; Experimental teaching; Ubiquitous Learning
在当今信息时代,计算机已经完全深入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开展好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是非常重要的,本课程分为理论和实验两种形式,理论是作为知识的铺垫,实验作为知识的延伸,理论实验是相辅相成的。在做好理论教学的同时要做好实验教学,因为只有做好实践才能更好的理解和吸收理论知识,所以实验教学也是尤为重要的。
1 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1.1 学生起点不同
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起点不同已经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计算机基础知识水平不在同一层上,如果都是统一的教学内容和实验内容,不仅无法实现教学的因材施教也容易造成部分学生厌学,因此不能每个实验都是完全相同的实验任务。
1.2 教学方式不够丰富
实验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基本上都是任务驱动式。实验教学仍然停留在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回顾、练习阶段,并没有提高的、拓展的、创新的实验课程设计,特别是对于有基础的学生会造成很大的厌学情绪。教师在实验过程中采用巡回方式指导,这种单一的实验教学模式中,教师只能辅导那些喜欢问问题的学生,教师并不能全面的掌握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
1.3 时间和机房的局限
每班每周1次理论课1次实验课,计算机文化基础属于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有的学生上课时间没有完成作业或者因为操作不熟练希望再次练习,却局限于自己没有空课时间或者机房没有开放或者没有任课教师评价作业,无法实现随心随时的继续学习。
2 实现“泛在学习”的必备条件
2.1 初识教学平台
“泛在学习”需要一个学习交流的网络平台,本校在2011年就完成了基于moodle的网络教学创新平台的搭建,并且获得校级课题优秀成果二等奖,目前学校有34门精品课程在平台良好运行。在平台搭建和应用的同时还开发了基于安卓系统的客户端,学生可以下载安装在自己的网络移动终端,便于开展今后的“泛在学习”。在计算机文化基础理论课堂上,教师会给新生介绍平台的简单用法和基本功能。学生第一次上机课时,教师引导学生登录moodle网络教学创新平台,注册账号加入课程,然后根据课程设计做关于计算机应用水平调查的问卷和计算机教学分层次等级测试如图1所示。
针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水平的不同,进行合理的调节再次分组,为以后的小组实验教学做好准备。在此笔者仅以2013级针灸推拿2班(以下简称为:2013针推2班)为例。本班级共有57人,参加调查问卷的57人,通过如下图2的部分数据表可以看出本班的计算机基础应用水平掌握情况。
从图2中可以了解到57人的自然班级,有13人从没接触过计算机,针对office的学习情况也是一目了然,学和没学的学生比例接近1:1。计算机教学分层次等级测试分数在50-70分以上的学生人数为35人,基本吻合计算机应用水平调查问卷的综合值。有了这些数据为今后更好的进行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奠定了基础。
2.2 “泛在学习”简介
“泛在”一词是源于拉丁文“Ubiquitous”,“Ubique”(到处,处处)牛津词典解释其为:处处呈现、出现或被发现[1]。U-Learning就是Ubiquitous Learning,意为“无处不在”的学习,也称为泛在学习[2]。泛在学习环境就是指学习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任何方式的泛在学习。泛在学习是泛在计算机技术在学习中的应用,是对学习活动无处不在的支撑[3]。其本质含义是4A(Anyone,Anytime,Anywhere,Anydevice)式学习,即学习者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利用信息技术使用手边可以取得的科技工具来随时进行学习活动[4]。通过计算机应用水平调查问卷得到下列数据如图3,2013针推2班学生的上网方式。endprint
从图3中不难看出,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利用身边通信工具上网有48人,占全班人数的84.21%,只有9人是网吧方式上网,没有人从来不上网。这说明上网已经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另外此数据也表明本班级学生学习形式为“泛在学习”的实现提供了可行性条件,同时这也是实现新时代的学习模式的必备条件。
3 “泛在学习”背景下的实验教学实践
3.1 分组原则
鉴于2013针推2班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掌握情况以“互补”的形式分两大组,学号1-30为第一大组,31号以后的同学为第二大组,每个大组中3-4人为一小组,每小组都有计算机基础稍微好的学生1-2人,选其一担任小组长,此分组原则主要是起到“一点带面”的作用。实验课上不仅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式、还有案例分析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个性化学习模式,最后采取小组总评分排名方式呈现在moodle平台总评里面。这个分组原则不是千篇一律的,而是根据每个班级的实际情况分组,分组依据就是计算机应用水平调查问卷和计算机教学分层次等级测试的成绩。
3.2 实验内容分层次
实验教学的实验内容尽量贴近学生生活,充分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习变的更加生动有趣。实验教学任务根据难易程度基本可以分为A、B、C三个等级,其中A级为简单基础知识,B级为中等综合知识, C级为较难拓展知识,正确完成A、B两项即为合格,A、B、C三项都正确完成即为优秀,每章节的实验内容在moodle平台里都有具体呈现。例如Excel电子表格章节,电子表格的各种数据输入、填充、格式化数据表等知识属于A级简单基础知识,电子表格数据表的排序、筛选、条件格式、分类汇总等属于B级中等综合知识,数据表的高级筛选、合并计算等属于C级较难拓展知识,C级较难也为选作内容,无论做与否都有相应的评分。每个实验课上教师都会针对本次实验的重点难点演示具体的实验操作步骤,然后进行任务驱动式、小组内协作学习为主教师辅导为辅的上机模式。学生的基础不同,完成实验内容的速度也有很大差别,对于有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生来说,A和B都是比较容易完成的知识,C级的知识是每个章节的难点给有基础的学生一个发展的空间,没有基础的学生AB项或者仅A项就需要整个实验课都不一定能完成。在实验内容上实现的分层次教学,既拓展了课本知识又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创新和自学能力。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在自愿的原则下利用更多的课外时间把未完成的实验内容依次完成。基于平台的关于教学内容的分层次教学就这样实现了。
3.3 实验的完成形式
每个实验就是上机课的时间,有基础的学生还是可以勉强完成全部实验内容的或者剩下C级的选作实验,总有剩余部分需要课外学习。目前在“泛在学习”的背景支持下,实验内容的完成不仅仅局限于上机课的时间或局限于机房,“泛在学习”的方式彻底改变了以往的学习方式。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可以通过手边比较容易获取的科技工具来登录moodle平台进行学习活动,随时随地都可以去完成上课中未完成的内容,或者复习巩固以前的内容,或者进行新的知识预习等各种学习活动。“泛在学习”就是让学生可以在不限时间、不限地方、随时学习的方式表达的淋漓尽致,学生也可以利用很琐碎的时间去完成实验作业,比如晚上睡前半小时想做计算机文化基础的章节测试,即可在网络和信技术工具的支持下顺利的满足学习欲望。每次实验完成周期为一周,无论在哪学、在什么地方学都必须在一周时间内完成本周的实验内容,并且moodle平台可以记录学生的登录时间、完成时间、完成进度以及相关章节测试分数等学习记录,这个学习记录只要教师管理员不删除,它会一直存在,非常详细的记录了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不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某些章节的单项或全面的训练,还可以下载或者阅读相关章节课件、教案、实验素材、章节测试等学习资源(如图4所示)。在完成某章节的学习后,学生需要根据自己实验的完成情况书写实验报告,以便巩固加深掌握知识。
3.4 教师辅导与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实验教学中教师主要起到一个辅导的作用,但是有部分同学不愿意问问题,他们就会在小组内部相互询问解决遇到的学习问题,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因为有小组评比的压力,小组内部就会指派学生代表针对问题询问教师解决方法。避免了以前的单一实验教学模式,辅导不全面等问题。教师也可以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还可以当堂评价部分学生的作业,但是评价数量是非常有限的,主要是因为完成作业的学生数量有限,现在学生在“泛在学习”方式的支撑下登录平台完成并提交作业后,教师会根据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逐一评价,将评价结果反馈到E-mail中或用QQ、微信等方式通知学生,另外学生与教师可以在线针对某些问题进行交流,这样的“泛在学习”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被重视的感觉,能充分的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4 综合考评成果
学校在期末时组织学生统一参加山东省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应用能力测试(简称应用能力测试),应用测试考试成绩占学生期末总成绩的80%,学生在基于moodle平台“泛在学习”的学习记录占期末总成绩的20%。2013针推2班的期末成绩分析表如下图5。总人数57人,优秀5人,良好27人,中等22人,及格3人,不及格0人。这样的成绩分析表是对目前教学方式的认可,也是对教学过程的一个良好反馈。
5 小结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实验教学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必须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利用基于moodle平台开展的“泛在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目前“泛在学习”仍然处于研究的初级阶段,但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泛在学习”将是人们广泛接受的学习方式。本平台的应用符合“泛在学习”的基本特点,在2013级有了良好的应用,笔者在本学期有6个自然班,小班授课,分别进行理论和实验授课,2013针推2班只是其中的一个,本学期学生对教师教学效果评价满意度达97.6%,参评学生是6个自然班的全部学生,总人数为312人。实践证明教学效果还不错,有继续研究探索的必要性,今后可以继续努力让“泛在学习”成为更多学生的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 梁刚. 试论泛在学习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J]. 教育与职业,2011(3):60.
[2] 杨晓辉. U时代的学习[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2):221.
[3] 周鑫. 基于3G的泛在学习环境研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9(8):30.
[4] 李芳. 泛在学习理念下的英语教学模式设计[J]卫生职业教育, 2013(16):52.endprint
从图3中不难看出,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利用身边通信工具上网有48人,占全班人数的84.21%,只有9人是网吧方式上网,没有人从来不上网。这说明上网已经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另外此数据也表明本班级学生学习形式为“泛在学习”的实现提供了可行性条件,同时这也是实现新时代的学习模式的必备条件。
3 “泛在学习”背景下的实验教学实践
3.1 分组原则
鉴于2013针推2班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掌握情况以“互补”的形式分两大组,学号1-30为第一大组,31号以后的同学为第二大组,每个大组中3-4人为一小组,每小组都有计算机基础稍微好的学生1-2人,选其一担任小组长,此分组原则主要是起到“一点带面”的作用。实验课上不仅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式、还有案例分析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个性化学习模式,最后采取小组总评分排名方式呈现在moodle平台总评里面。这个分组原则不是千篇一律的,而是根据每个班级的实际情况分组,分组依据就是计算机应用水平调查问卷和计算机教学分层次等级测试的成绩。
3.2 实验内容分层次
实验教学的实验内容尽量贴近学生生活,充分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习变的更加生动有趣。实验教学任务根据难易程度基本可以分为A、B、C三个等级,其中A级为简单基础知识,B级为中等综合知识, C级为较难拓展知识,正确完成A、B两项即为合格,A、B、C三项都正确完成即为优秀,每章节的实验内容在moodle平台里都有具体呈现。例如Excel电子表格章节,电子表格的各种数据输入、填充、格式化数据表等知识属于A级简单基础知识,电子表格数据表的排序、筛选、条件格式、分类汇总等属于B级中等综合知识,数据表的高级筛选、合并计算等属于C级较难拓展知识,C级较难也为选作内容,无论做与否都有相应的评分。每个实验课上教师都会针对本次实验的重点难点演示具体的实验操作步骤,然后进行任务驱动式、小组内协作学习为主教师辅导为辅的上机模式。学生的基础不同,完成实验内容的速度也有很大差别,对于有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生来说,A和B都是比较容易完成的知识,C级的知识是每个章节的难点给有基础的学生一个发展的空间,没有基础的学生AB项或者仅A项就需要整个实验课都不一定能完成。在实验内容上实现的分层次教学,既拓展了课本知识又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创新和自学能力。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在自愿的原则下利用更多的课外时间把未完成的实验内容依次完成。基于平台的关于教学内容的分层次教学就这样实现了。
3.3 实验的完成形式
每个实验就是上机课的时间,有基础的学生还是可以勉强完成全部实验内容的或者剩下C级的选作实验,总有剩余部分需要课外学习。目前在“泛在学习”的背景支持下,实验内容的完成不仅仅局限于上机课的时间或局限于机房,“泛在学习”的方式彻底改变了以往的学习方式。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可以通过手边比较容易获取的科技工具来登录moodle平台进行学习活动,随时随地都可以去完成上课中未完成的内容,或者复习巩固以前的内容,或者进行新的知识预习等各种学习活动。“泛在学习”就是让学生可以在不限时间、不限地方、随时学习的方式表达的淋漓尽致,学生也可以利用很琐碎的时间去完成实验作业,比如晚上睡前半小时想做计算机文化基础的章节测试,即可在网络和信技术工具的支持下顺利的满足学习欲望。每次实验完成周期为一周,无论在哪学、在什么地方学都必须在一周时间内完成本周的实验内容,并且moodle平台可以记录学生的登录时间、完成时间、完成进度以及相关章节测试分数等学习记录,这个学习记录只要教师管理员不删除,它会一直存在,非常详细的记录了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不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某些章节的单项或全面的训练,还可以下载或者阅读相关章节课件、教案、实验素材、章节测试等学习资源(如图4所示)。在完成某章节的学习后,学生需要根据自己实验的完成情况书写实验报告,以便巩固加深掌握知识。
3.4 教师辅导与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实验教学中教师主要起到一个辅导的作用,但是有部分同学不愿意问问题,他们就会在小组内部相互询问解决遇到的学习问题,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因为有小组评比的压力,小组内部就会指派学生代表针对问题询问教师解决方法。避免了以前的单一实验教学模式,辅导不全面等问题。教师也可以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还可以当堂评价部分学生的作业,但是评价数量是非常有限的,主要是因为完成作业的学生数量有限,现在学生在“泛在学习”方式的支撑下登录平台完成并提交作业后,教师会根据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逐一评价,将评价结果反馈到E-mail中或用QQ、微信等方式通知学生,另外学生与教师可以在线针对某些问题进行交流,这样的“泛在学习”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被重视的感觉,能充分的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4 综合考评成果
学校在期末时组织学生统一参加山东省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应用能力测试(简称应用能力测试),应用测试考试成绩占学生期末总成绩的80%,学生在基于moodle平台“泛在学习”的学习记录占期末总成绩的20%。2013针推2班的期末成绩分析表如下图5。总人数57人,优秀5人,良好27人,中等22人,及格3人,不及格0人。这样的成绩分析表是对目前教学方式的认可,也是对教学过程的一个良好反馈。
5 小结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实验教学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必须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利用基于moodle平台开展的“泛在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目前“泛在学习”仍然处于研究的初级阶段,但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泛在学习”将是人们广泛接受的学习方式。本平台的应用符合“泛在学习”的基本特点,在2013级有了良好的应用,笔者在本学期有6个自然班,小班授课,分别进行理论和实验授课,2013针推2班只是其中的一个,本学期学生对教师教学效果评价满意度达97.6%,参评学生是6个自然班的全部学生,总人数为312人。实践证明教学效果还不错,有继续研究探索的必要性,今后可以继续努力让“泛在学习”成为更多学生的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 梁刚. 试论泛在学习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J]. 教育与职业,2011(3):60.
[2] 杨晓辉. U时代的学习[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2):221.
[3] 周鑫. 基于3G的泛在学习环境研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9(8):30.
[4] 李芳. 泛在学习理念下的英语教学模式设计[J]卫生职业教育, 2013(16):52.endprint
从图3中不难看出,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利用身边通信工具上网有48人,占全班人数的84.21%,只有9人是网吧方式上网,没有人从来不上网。这说明上网已经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另外此数据也表明本班级学生学习形式为“泛在学习”的实现提供了可行性条件,同时这也是实现新时代的学习模式的必备条件。
3 “泛在学习”背景下的实验教学实践
3.1 分组原则
鉴于2013针推2班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掌握情况以“互补”的形式分两大组,学号1-30为第一大组,31号以后的同学为第二大组,每个大组中3-4人为一小组,每小组都有计算机基础稍微好的学生1-2人,选其一担任小组长,此分组原则主要是起到“一点带面”的作用。实验课上不仅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式、还有案例分析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个性化学习模式,最后采取小组总评分排名方式呈现在moodle平台总评里面。这个分组原则不是千篇一律的,而是根据每个班级的实际情况分组,分组依据就是计算机应用水平调查问卷和计算机教学分层次等级测试的成绩。
3.2 实验内容分层次
实验教学的实验内容尽量贴近学生生活,充分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习变的更加生动有趣。实验教学任务根据难易程度基本可以分为A、B、C三个等级,其中A级为简单基础知识,B级为中等综合知识, C级为较难拓展知识,正确完成A、B两项即为合格,A、B、C三项都正确完成即为优秀,每章节的实验内容在moodle平台里都有具体呈现。例如Excel电子表格章节,电子表格的各种数据输入、填充、格式化数据表等知识属于A级简单基础知识,电子表格数据表的排序、筛选、条件格式、分类汇总等属于B级中等综合知识,数据表的高级筛选、合并计算等属于C级较难拓展知识,C级较难也为选作内容,无论做与否都有相应的评分。每个实验课上教师都会针对本次实验的重点难点演示具体的实验操作步骤,然后进行任务驱动式、小组内协作学习为主教师辅导为辅的上机模式。学生的基础不同,完成实验内容的速度也有很大差别,对于有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生来说,A和B都是比较容易完成的知识,C级的知识是每个章节的难点给有基础的学生一个发展的空间,没有基础的学生AB项或者仅A项就需要整个实验课都不一定能完成。在实验内容上实现的分层次教学,既拓展了课本知识又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创新和自学能力。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在自愿的原则下利用更多的课外时间把未完成的实验内容依次完成。基于平台的关于教学内容的分层次教学就这样实现了。
3.3 实验的完成形式
每个实验就是上机课的时间,有基础的学生还是可以勉强完成全部实验内容的或者剩下C级的选作实验,总有剩余部分需要课外学习。目前在“泛在学习”的背景支持下,实验内容的完成不仅仅局限于上机课的时间或局限于机房,“泛在学习”的方式彻底改变了以往的学习方式。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可以通过手边比较容易获取的科技工具来登录moodle平台进行学习活动,随时随地都可以去完成上课中未完成的内容,或者复习巩固以前的内容,或者进行新的知识预习等各种学习活动。“泛在学习”就是让学生可以在不限时间、不限地方、随时学习的方式表达的淋漓尽致,学生也可以利用很琐碎的时间去完成实验作业,比如晚上睡前半小时想做计算机文化基础的章节测试,即可在网络和信技术工具的支持下顺利的满足学习欲望。每次实验完成周期为一周,无论在哪学、在什么地方学都必须在一周时间内完成本周的实验内容,并且moodle平台可以记录学生的登录时间、完成时间、完成进度以及相关章节测试分数等学习记录,这个学习记录只要教师管理员不删除,它会一直存在,非常详细的记录了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不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某些章节的单项或全面的训练,还可以下载或者阅读相关章节课件、教案、实验素材、章节测试等学习资源(如图4所示)。在完成某章节的学习后,学生需要根据自己实验的完成情况书写实验报告,以便巩固加深掌握知识。
3.4 教师辅导与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实验教学中教师主要起到一个辅导的作用,但是有部分同学不愿意问问题,他们就会在小组内部相互询问解决遇到的学习问题,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因为有小组评比的压力,小组内部就会指派学生代表针对问题询问教师解决方法。避免了以前的单一实验教学模式,辅导不全面等问题。教师也可以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还可以当堂评价部分学生的作业,但是评价数量是非常有限的,主要是因为完成作业的学生数量有限,现在学生在“泛在学习”方式的支撑下登录平台完成并提交作业后,教师会根据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逐一评价,将评价结果反馈到E-mail中或用QQ、微信等方式通知学生,另外学生与教师可以在线针对某些问题进行交流,这样的“泛在学习”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被重视的感觉,能充分的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4 综合考评成果
学校在期末时组织学生统一参加山东省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应用能力测试(简称应用能力测试),应用测试考试成绩占学生期末总成绩的80%,学生在基于moodle平台“泛在学习”的学习记录占期末总成绩的20%。2013针推2班的期末成绩分析表如下图5。总人数57人,优秀5人,良好27人,中等22人,及格3人,不及格0人。这样的成绩分析表是对目前教学方式的认可,也是对教学过程的一个良好反馈。
5 小结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实验教学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必须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利用基于moodle平台开展的“泛在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目前“泛在学习”仍然处于研究的初级阶段,但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泛在学习”将是人们广泛接受的学习方式。本平台的应用符合“泛在学习”的基本特点,在2013级有了良好的应用,笔者在本学期有6个自然班,小班授课,分别进行理论和实验授课,2013针推2班只是其中的一个,本学期学生对教师教学效果评价满意度达97.6%,参评学生是6个自然班的全部学生,总人数为312人。实践证明教学效果还不错,有继续研究探索的必要性,今后可以继续努力让“泛在学习”成为更多学生的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 梁刚. 试论泛在学习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J]. 教育与职业,2011(3):60.
[2] 杨晓辉. U时代的学习[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2):221.
[3] 周鑫. 基于3G的泛在学习环境研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9(8):30.
[4] 李芳. 泛在学习理念下的英语教学模式设计[J]卫生职业教育, 2013(16):5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