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针对目前学术界对产业集群开放的必要性问题研究薄弱的状况,从产业集群中的资源熵、信息熵、文化熵、管理熵等各种具体形态的熵入手,对产业集群中熵的变化与产业集群状态及其运行趋向间的联系进行了分析,从而揭示出产业集群坚持开放性原则的必要性。
关键词:产业集群;熵;具体形态的熵;开放性
目前,对于产业集群的开放性问题,不少文章进行了探讨。这些文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观点,为该问题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资料。然而,这些研究也还存在着不足,这就是对问题研究的深入性稍嫌欠缺。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尝试从熵理论的视角,对该问题进行深入一层的探讨。
一、熵理论相关内容回顾
熵的概念最初是由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于19世纪中叶提出的,其含义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某个宏观态出现的可能性的大小。后来,经过玻尔兹曼、申农等一系列科学家在统计力学、信息论等领域的深入研究,又分别赋予熵以新的内容。归纳众多科学家关于熵的概念的表述,可以概括出熵的基本含义:“熵是指系统的混乱程度即无序程度的量度”。1944年,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在生物学的研究中又提出了“负熵”的概念。所谓负熵,是指对熵的消除,薛定谔将其称之为“取负号的熵,是有序的一个量度”。 负熵概念的提出是对熵概念的补充和拓展。
普利高津把熵的概念引入耗散结构理论,将其改造为自己的范畴,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了系统运动中熵的变化方程:
dS = deS + diS
在这个方程中,dS是系统所具有的“总熵”;deS是系统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时产生的熵,称为“熵流”;diS是由系统内部不可逆过程自发产生的熵,称为“熵产生”。由此表明,系统的总熵是熵流与熵产生两部分之和。这其中,由不可逆过程所决定,熵产生的值永为正值,因此,它总是使系统的总熵增加,从而总是增加系统的无序度。这即是“熵增加原理”。而熵流的值却可正可负。当熵流为正时,可使系统的总熵增加,从而增加系统的无序度;而当熵流为负也即为负熵时,则可使系统的总熵减少,从而降低系统的无序度,增加有序度。如图所示。
系统中总熵、熵产生、熵流状况示意图
二、产业集群中熵的变化与产业集群状态及其运行趋向间的联系
运用熵理论的基本原理对产业集群进行分析,可以揭示出产业集群中熵的变化与产业集群状态(即开放与否,以下同)及其运行趋向间的联系。由于产业集群中的熵是以各种具体形态存在于产业集群的各个子系统中的,而产业集群的总熵即是这些具体形态的熵的总和,因此,要揭示出产业集群中熵的变化与产业集群状态及其运行趋向间的联系,就须从这些具体形态的熵入手进行分析。
1.资源熵与产业集群状态及其运行趋向间的联系
资源熵是指资源的可利用性下降程度的量度。资源对于人类来说可资利用,这是不言而喻的,然而这种可利用性的程度会随着资源的消耗不断降低。从熵的角度来看,资源可利用程度的降低意味着其无序程度的增加,而这也就是熵在资源方面的具体体现,即资源熵。资源熵在产业集群的运行中是普遍存在的。比如,在对各种物质资源的消耗过程中,会不断产生出废弃物;又如,在对各种能量资源进行消耗时,会发生“能趋疲”现象。所谓能趋疲,即“能量趋于疲弱”的意思,它是指随着人们对能源的消耗,能量由有用能变为无用能的现象。这里,废弃物和无用能的产生过程,即是资源可利用程度的降低过程,也就是资源熵的产生过程。
资源熵的变化受产业集群状态的制约,进而会对产业集群的运行趋向产生影响。当产业集群开放时,随着低熵资源也即负熵流的流入,产业集群中的资源熵会逐渐减少,从而使产业集群获得生机与活力,不断发展与壮大。而当产业集群封闭时,由于没有负熵流的流入,资源熵就会随着资源的不断消耗而增加,从而使产业集群因资源的短缺而逐渐趋于衰弱。在这方面,意大利制造业产业集群的情况就是一个例证。该产业集群由于对外开放有所欠缺,导致外部各种资源难以进入,从而使集群逐渐趋于衰退,以致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第三意大利”制造业的持续增长。
2.信息熵与产业集群状态及其运行趋向间的联系
“信息熵是指事物不确定性的量度”。人类要生存就要认识周围的事物,而要认识周围的事物又须依赖于信息。如果对周围事物的信息缺乏,这些事物对人们来说就是不确定的;反过来,如果获得了关于这些事物的信息,它们的不确定性就可以得到消除。而“从熵的观点来看,信息是负熵”, 那么,作为信息消除对象的不确定性也就自然是信息熵。信息熵在产业集群的运行中也是普遍存在的。这是因为,产业集群是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当新的情况出现时,原有的信息逐渐趋于无效,如果没有相关的新信息补充,这种新情况也就具有了不确定性,而这也就是信息熵。
信息熵的变化也与产业集群的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并进而影响到产业集群的运行趋向。当产业集群开放时,新的信息也即负熵流会源源不断地流入,产业集群中的信息熵就会随着减少,从而集群也就得以持续地存在与发展。当产业集群处于封闭状态时,外界的新信息无法流入,信息熵就会增加并逐渐趋于极大值,从而使产业集群处于不确定状态。这样一来,产业集群自然不可能得到发展,严重的甚至连其存在也难以为继。在这方面,国内外不少学者都有精辟的阐述。比如Burt曾经指出,“如果产业集群过度限制于本地集团的联系也即开放不足时,过度根植性就会出现,而过度根植性会减少新信息的流入,从而使产业集群陷于僵化”。我国经济地理学家王缉慈指出,“在一个地方环境中的行为主体, 应该和外界信息资源建立系统的联系, 以保证外部重要信息的流入, 否则该环境会有淤塞的危险”。
3.文化熵与产业集群状态及其运行趋向间的联系
文化熵是指一个组织中文化的影响与作用力减弱程度的量度。众所周知,一种优秀的文化可以促进一个组织的发展,但是,如果该组织处于封闭状态,没有外界新的文化因素的汇入,那么其文化就会逐渐地衰退与老化,从而使其影响与作用力逐渐减弱,这就是文化熵。文化熵在产业集群中的发生是屡见不鲜的。诸如,有的产业集群沉湎于过去辉煌的业绩而固步自封,从此漠视与外界的交流与互动;有的产业集群受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对外部企业建立起重重的进入壁垒等,都可能导致文化熵的产生。endprint
同样,文化熵的变化也受制于产业集群的状态并从而对产业集群的运行趋向产生影响。这就是:如果产业集群坚持开放的原则,不断从外界引入新的文化因素,产业集群内部的文化熵就会减少,从而可使产业集群获得勃勃生机而不断发展。而如果产业集群与外界相隔绝,阻断了新的文化因素也即负熵流的流入,那么产业集群中的文化熵就会增加。而当文化熵的积累趋于极大值时,就会危及产业集群的发展与存在。有研究表明,我国目前的产业集群中,“有很多是通过亲缘、学缘、业缘与乡缘等社会关系网络而形成的。这种强社会关系网络造成了文化上的‘锁定效应,使产业集群处于一种文化上的封闭状态,外界新的文化因素很难流入。这样一来,产业集群的运行也就必然会受到严重的干扰与伤害。比如,“浙江嵊州市石璜镇领带产业集群就曾因这方面的原因而导致了集群的衰落”。
4.管理熵与产业集群状态及其运行趋向间的联系
管理熵是指一个组织管理效率降低程度的量度。任何组织都存在管理问题。如果一个组织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与外界没有管理经验的交流,那么,其管理机制各个方面的功能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衰退,从而导致管理效率的降低,这就是管理熵。有学者把这种管理熵的产生称之为“管理效率递减律”。在产业集群运行过程中,管理熵可能从多个方面产生。诸如:随着时间的推移,组织结构逐渐老化;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相关管理制度不再适用;随着管理理念的更新和新情况的出现,有关管理方法过时失效等;而所有这些都会引起管理效率的降低也即管理熵的产生。
毫无例外,管理熵也会随着产业集群状态的变化而变化,并由此影响产业集群的运行趋向。具体表现为:一方面,管理熵会由于产业集群的开放和管理经验的交流而减少,从而使产业集群不断得到发展;另一方面,管理熵也会由于产业集群的封闭和管理模式的老化而增加,从而使产业集群逐渐趋于衰竭。目前,在我国一些以乡镇企业为依托形成的产业集群中所出现的发展受阻或僵化窒息等状况,就是由于它们为陈旧的小生产管理方式所束缚,使先进的管理经验无法流入,从而导致管理效率下降而造成的。
以上对产业集群中几种具体形态的熵的变化与产业集群状态及其运行趋向间的联系进行了分析。由于这几种具体形态的熵是产业集群中最基本的几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而对它们这方面的分析也就可以看作是对产业集群中所有具体形态的熵这方面情况的分析。而前述已知,具体形态的熵的总和构成总熵,因而这方面的分析所反映的内容实际上也就是产业集群中的总熵与产业集群状态及其运行趋向间的联系状况。
三、结论
从以上对产业集群中的熵的变化与产业集群状态及其运行趋向间的联系状况的分析中,揭示出了产业集群中熵的变化与产业集群状态及其运行趋向间的联系具有这样的必然性:产业集群开放──外界负熵流入──产业集群中的熵减少──产业集群发展壮大;产业集群封闭──无负熵流入──产业集群中的熵增加──产业集群衰退以至瓦解。由此显然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产业集群要能够保持自身的存在与发展,就必须坚持开放性的原则;换言之,开放对于产业集群的存在与发展具有必要性。这个结论启示我们,产业集群的开放性对于产业集群的运行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应对这一问题予以高度的重视,决不可掉以轻心。
然而,产业集群坚持开放性的原则,并不意味着其越开放越好,而应是一种适度的开放,否则,就会对其运营产生负面影响。比如,在输入方面,如果超出产业集群实际需要过度输入资金、设备、人员等,就会造成资产的闲置和浪费,导致产能过剩,利润下滑等;在输出方面,如果不加限制地完全开放,就可能造成产业集群资源的流失,从而也会给产业集群造成伤害。
参考文献:
[1]沈小峰,胡岗,姜璐编著.耗散结构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2](奥)埃尔温·薛定谔.生命是什么?活细胞的物理学观[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
[3]雷会珠,陈桂荣,姚立会.科研情报中的信息熵[J].中国农学通报,2007(9):586-589.
[4]N.维纳.控制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62.
[5]张玲,李辉.基于复杂科学视角对产业集群本质的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8(8):57-59.
[6]王宏.熵理论与产业集群的开放性[J].商场现代化,2006(33):240-241.
[7]任佩瑜,张莉,宋勇.基于复杂性科学的管理熵、管理耗散结构理论及其在企业组织与决策中的作用[J].管理世界,2001(6):142-147.
作者简介:姜岚(1979- ),女,陕西西安人,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经管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工程经济与管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