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物联网新专业实训基地内涵建设探讨

2014-07-03 18:46陈华鹏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4年12期
关键词:信息通信技术内涵建设实训基地

陈华鹏

摘要:高职物联网专业组建不久,实训基地内涵建设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了:完善实训基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提高实训基地的师资水平和教学效果。建立此框架的基础在于一个稳定有效的实训环境。此环境的建设会遇到一些问题,而信息通信技术(ICT)是针对这些问题的一种解决思路。

关键词:高职;物联网专业;实训基地;内涵建设;信息通信技术(ICT)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39(2014)12-2712-03

A Research on the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of the Training-base for New Specialty of Internet of Things

CHEN Hua-peng

(Zhejiang Technical Institute of Economics, Hangzhou 310018, China)

Abstract: The specialty of Internet of Things is newly founded in vocational college .The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of the training-base of the specialty is an important part for the talent culturing model. It includes: updating the contents of experimental and training,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and environment of training-base.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is a key to implement this construction object.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 specialty of Internet of things; training-base;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高职院校物联网新专业建设,是摸索的过程。其中,实训基地内涵建设是重要的探索任务。包含:实训课程内涵、双师队伍、创新创业以及就业等方面的建设,即完善实训基地的教学模式和实训内容、提高实训基地的师资水平和实训基地的教学效果。通过实训基地内涵建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现高职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紧密衔接,帮助毕业生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促进毕业生在实践中锻炼成长,通过见习,引导他们面向基层,踊跃到中小企业就业。按照地理位置,可将实训基地划分为: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物联网专业学生通过内外基地的真实项目实训,能提高实际工作的技术技能、就业竞争优势,缩短了就业的适应期,为走上工作岗位做铺垫;同时学校也能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教师素质和实训教学管理水平。

1 现状分析

从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和最新教育部有关“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讲话稿可以看出,校企合作仍然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途径,符合经济发展对高职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内在需要。[1]刘晓,石伟平撰文指出当前高职院校内涵建设遵循两条路径:1、走课程建设路径;2、围绕专业建设路径。姚寿广撰文[2]认为内涵建设归结为教育模式和制度建设、专业建设、管理建设三个方面,所以本文将建设核心放在物联网专业建设上。近年,有关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较多,文献[3]提出创新办学理念, 探索了“学校—— 企业——社会”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解决实训基地建设投入严重不足的难题。根据文献[4]可将校内实训基地划分为专业技术教学功能、专业技能实训功能和科技开发服务功能。文献[5,11]研究了国内高端的示范性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标准。目前,国外不同类型职业实训基地各自拥有不同的内涵和教学特色,如双元制、教学工厂、CBE、TAFE等模式[6]。文献[7,8]则对这些模式在国内应用时的方法、机构设置、外部保障机制与内部管理机制进行了分析与探究。文献[9]则阐述了以行业为背景建设实训基地的思路。

从学院要建立面向现代物流业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紧跟浙江物产集团、全国开放源代码高校推进联盟(LUPA)发展战略部署来看,要用足用好本专业群相关行业、企业资源,依托专业创办技术应用性公司,创新校企双赢的工学结合和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有效服务浙江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涵盖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以创新创业项目案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建成一支能够通过“干中学”能力提升主持和应用IT实战项目进行教学的行业、企业、学校三结合的优秀师资队伍。 从物联网新专业建设角度看,物联网技术突出与环境的信息融合,真实的现场教学,现场信息给学生的冲击力将极大地提升学习效果。专业与企业合作共建优质“校内见习基地”是提高实践教学水平的最有效途径。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改善实训、实习条件,积极探索和寻求校企的紧密合作途径,物联网专业与企业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如图1所示为实训基地内涵建设框架。实训基地的教学模式的完善、实训基地的教学内容的充实、实训基地的师资水平和实训基地的教学效果的提高都依赖于一个稳定有效的实训环境。

2 内涵建设内容安排

加强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为基地的正常运行提供有效保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建设:

1)完善实训基地的教学运行模式

制订一套实训室闭环调控管理机制和动态配置实训教学考核标准,对课内外实训、技能竞赛、创新创业活动、暑期实习等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升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endprint

2)贯彻执行以“项目”为载体的工学结合人才模式

开发基于仿真实际工作环境的校内实训项目案例,并完成各个项目案例的具体设计,充分发挥生产仿真实训基地的职能。建设中应贯彻先进性、实践性、职业性的建设原则和实施产学合作策略,拓宽和加深现有基地功能。在建设过程中,注重一般性实验实训基地、生产仿真实训基地、生产实训基地的系列化贯通建设,使全息化案例教学、虚拟职场实训教学和完全职场化教学相辅相成,为实施工学结合的教学创造条件。在进一步加大实训基地建设力度的同时,注重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引进企业管理制度,完善基地管理机制,提高基地运作效率,使得这些基地在实施能力本位、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中能够发挥出良好的平台作用。

3)加强实训基地制度建设

加强对实验实训室的制度建设与管理、实践教学改革和技术物资供应方面的研究,全面提升实验实训工作的整体水平,建议将企业的实际环境复制到校内实训基地,并外包到企业对实习生的培训课程项目。

4)以技能竞赛提升水平

把技能竞赛有效地融入到实践教学中来,积极争取举办校内或省内相关的竞赛项目。先由少数几个兴趣组或创新团队培养起,在竞赛获奖后,借助赛后效应,将创新团队的培养经验在新生中推广,或用创新团队的成员去组织更多的团队,将实训教学效果最大化。

5)从技术应用公司引进教学实战项目

依托技术应用性公司,开设企业文化课程,积极争取并完成1-2项的企业实战项目开发。这些项目的开发过程应作为实训的一部分,争取现场开发效果最好。

物联网专业与技术应用性公司合作共建优质“校内实训基地”,引进企业软件开发项目(和研发中心),为学生实习提供十分便利的条件,做到学生不出学校的大门就能和企业以及真实软件项目零距离接触,同时配备专业教师下到该合作企业锻炼,即下到合作共建的“校内实训基地”,形成专业与企业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将合作开发项目编入基地内部实训教材。将该共建基地建成学生实习的基地[12],同时也是教师获得项目开发经验的基地。在素质教育方面培养了学生职业道德、职业习惯、职业规范和职业纪律意识,使教育元素和企业元素深度融合。

以上所述的实训基地内涵建设是一个愿景,它是以一个稳定有效的实训环境为基础的。

3 内涵建设的难点及特色

但是,如何搭建这么一个稳定有效的实训环境,始终是困扰校企双方的核心难题。在我们的企业调研中发现,企业以其利润最大化为目的,而学生进入企业生产场地进行现场实训,或多或少会影响企业工作秩序和进度,所以很多情况下,企业并不十分欢迎学生直接进入生产一线观摩实习;还有一个原因是,企业中物联网专业的岗位往往与信息相关,所以企业顾忌学生实训可能会威胁企业生产和信息安全。同时,学生安全则是困扰校方的难题——企业不是学生安全的责任人。这里显现的是校企双方兴趣及关注点的错位,于是,“工学交替”往往雷声大,雨点小,难以持续化。其实,现在校企双方合作的共赢点是很多的:IT企业业务外包岗位常年需要实习生,而现在学校示范建设中实训经费相当充足。这就是说以往认为的用人需求瓶颈与资金瓶颈并不存在。所以,我们必须避开这里的错位,谋求共赢点。

为了确保学生安全进行生产实训,能不能把建设重点放到校内实训基地来呢?但在校内实训基地的教师很少会是企业兼职教师,因为这并不利于企业的成本和绩效,更多的还是靠专职教师为学生指导实训,这是否会影响实训的有效性?于是,陷入了一个难题。

从物联网专业的特点看,专业的工作岗位本身处于无线网络的大环境中(有短、中、长距离通信技术),地理位置跨度也大,信息时刻传递(包括辅导编程,网络管理配置的指导都可通过多媒体视觉、听觉获得),这不同于一些制造业专业:制造业必须在真实现场操作才能有“手感”。现在,我们可以设想解决此难题的方案之一,是学校采用ICT技术,中文即是信息通信技术。ICT是21世纪社会发展的最强有力动力之一。作为一种技术,可提供基于宽带、高速通信、信息共享,目前的三网融合是ICT的一个基础和前奏,可以通过3G、IPTV和Internet将企业生产一线与课堂连接建成虚拟的实训教学现场,ICT足以提供个性化的安全操作等级,保障信息安全;借助ICT,学生无须离开学校,学校可以安排安全并有序的实习环境,使用生产一线的实时案例作为教学内容,学生即可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企业实训;可以作这样的设想:学校的专职教师进入企业工作,教师水平只要专业相符,企业会欢迎高素质的高校教师进入一线工作(教师也可稍加培训后成为业务能手)。而通过ICT,教师可以将一线的真实情况,工作的实际问题,解决的步骤一并实时地展示给学生。这里所说的展示,意味着在教学中,学生可以遇到并解决的是实际会发生的网络设施需求或故障,学生会看到一线工作如何解决需求、排除故障的方法。另外,在一些远程网络工程项目中,如果加入可穿戴计算技术进行教学,效果则更好,因为可穿戴计算技术也正好是物联网的教学案例。同时,ICT校内实训基地还提供了进一步自我开发的接口,教师可以将此与自己的科研课题结合,对ICT平台模块进行二次开发,结合如Moodle这样的软件就是一个实例:本身置身于一个可视互动网络大环境下,写入新的基地管理内容和创新机制,迭代提升校内实训平台。由于物联网专业自身与ICT的紧密结合特性,易于达到工作与实训室环境统一;教学与生产任务统一;作业与产品统一;教学与科研统一。以上几点与目前业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基本特征的提法[13]是相符合的。

有了ICT的特色,我们可以将实践、检验融为一体。我们在毕业综合实训中引入ICT技术,建立了基于ICT技术的综合实训平台。毕业实训平时的实习过程制成视频作为过程性材料存档,这无疑为目前毕业设计过程控制提供了一条新思路;在毕业答辩中,学生可以改变以往答辩必到学校的机制,可以通过ICT平台,回答答辩组教师的问题,同时,答辩组也可以通过ICT平台,邀请一些企业兼职教师,加入答辩组,现场提问,考核、评审学生毕业实训成果,以上做法更真实地反映物联网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提高了目前毕业实训的质量。图2表现了一个实训基地基于ICT的毕业答辩平台。

可见,物联网专业可以将ICT贯穿于整个内涵建设中,即借助基于ICT技术的校企合作实训平台,实现校企全方位多媒体互联形式的实训教学,突破了地域的限制,完成时空的调配,降低了某些校园实训基地建设的成本。

4 总结与展望

目前的IT正向ICT转型,作为物联网专业,首先将ICT应用于实训内涵的建设中,体现了信息网络化的技术趋势,体现了信息服务的价值。物联网专业实训基地内涵建设重在实训教学模式、内容、师资和效果。建议让许多表面华丽,但实际没有可操作性的校企合作在网络空间得以实现,使得原本空洞的框架中放入可执行的实训内容。通过先进的ICT技术学校可以重构课堂、让教师可以在校企间自由教学,打通各个岗位,建立新型的校企联动模式。endprint

2)贯彻执行以“项目”为载体的工学结合人才模式

开发基于仿真实际工作环境的校内实训项目案例,并完成各个项目案例的具体设计,充分发挥生产仿真实训基地的职能。建设中应贯彻先进性、实践性、职业性的建设原则和实施产学合作策略,拓宽和加深现有基地功能。在建设过程中,注重一般性实验实训基地、生产仿真实训基地、生产实训基地的系列化贯通建设,使全息化案例教学、虚拟职场实训教学和完全职场化教学相辅相成,为实施工学结合的教学创造条件。在进一步加大实训基地建设力度的同时,注重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引进企业管理制度,完善基地管理机制,提高基地运作效率,使得这些基地在实施能力本位、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中能够发挥出良好的平台作用。

3)加强实训基地制度建设

加强对实验实训室的制度建设与管理、实践教学改革和技术物资供应方面的研究,全面提升实验实训工作的整体水平,建议将企业的实际环境复制到校内实训基地,并外包到企业对实习生的培训课程项目。

4)以技能竞赛提升水平

把技能竞赛有效地融入到实践教学中来,积极争取举办校内或省内相关的竞赛项目。先由少数几个兴趣组或创新团队培养起,在竞赛获奖后,借助赛后效应,将创新团队的培养经验在新生中推广,或用创新团队的成员去组织更多的团队,将实训教学效果最大化。

5)从技术应用公司引进教学实战项目

依托技术应用性公司,开设企业文化课程,积极争取并完成1-2项的企业实战项目开发。这些项目的开发过程应作为实训的一部分,争取现场开发效果最好。

物联网专业与技术应用性公司合作共建优质“校内实训基地”,引进企业软件开发项目(和研发中心),为学生实习提供十分便利的条件,做到学生不出学校的大门就能和企业以及真实软件项目零距离接触,同时配备专业教师下到该合作企业锻炼,即下到合作共建的“校内实训基地”,形成专业与企业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将合作开发项目编入基地内部实训教材。将该共建基地建成学生实习的基地[12],同时也是教师获得项目开发经验的基地。在素质教育方面培养了学生职业道德、职业习惯、职业规范和职业纪律意识,使教育元素和企业元素深度融合。

以上所述的实训基地内涵建设是一个愿景,它是以一个稳定有效的实训环境为基础的。

3 内涵建设的难点及特色

但是,如何搭建这么一个稳定有效的实训环境,始终是困扰校企双方的核心难题。在我们的企业调研中发现,企业以其利润最大化为目的,而学生进入企业生产场地进行现场实训,或多或少会影响企业工作秩序和进度,所以很多情况下,企业并不十分欢迎学生直接进入生产一线观摩实习;还有一个原因是,企业中物联网专业的岗位往往与信息相关,所以企业顾忌学生实训可能会威胁企业生产和信息安全。同时,学生安全则是困扰校方的难题——企业不是学生安全的责任人。这里显现的是校企双方兴趣及关注点的错位,于是,“工学交替”往往雷声大,雨点小,难以持续化。其实,现在校企双方合作的共赢点是很多的:IT企业业务外包岗位常年需要实习生,而现在学校示范建设中实训经费相当充足。这就是说以往认为的用人需求瓶颈与资金瓶颈并不存在。所以,我们必须避开这里的错位,谋求共赢点。

为了确保学生安全进行生产实训,能不能把建设重点放到校内实训基地来呢?但在校内实训基地的教师很少会是企业兼职教师,因为这并不利于企业的成本和绩效,更多的还是靠专职教师为学生指导实训,这是否会影响实训的有效性?于是,陷入了一个难题。

从物联网专业的特点看,专业的工作岗位本身处于无线网络的大环境中(有短、中、长距离通信技术),地理位置跨度也大,信息时刻传递(包括辅导编程,网络管理配置的指导都可通过多媒体视觉、听觉获得),这不同于一些制造业专业:制造业必须在真实现场操作才能有“手感”。现在,我们可以设想解决此难题的方案之一,是学校采用ICT技术,中文即是信息通信技术。ICT是21世纪社会发展的最强有力动力之一。作为一种技术,可提供基于宽带、高速通信、信息共享,目前的三网融合是ICT的一个基础和前奏,可以通过3G、IPTV和Internet将企业生产一线与课堂连接建成虚拟的实训教学现场,ICT足以提供个性化的安全操作等级,保障信息安全;借助ICT,学生无须离开学校,学校可以安排安全并有序的实习环境,使用生产一线的实时案例作为教学内容,学生即可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企业实训;可以作这样的设想:学校的专职教师进入企业工作,教师水平只要专业相符,企业会欢迎高素质的高校教师进入一线工作(教师也可稍加培训后成为业务能手)。而通过ICT,教师可以将一线的真实情况,工作的实际问题,解决的步骤一并实时地展示给学生。这里所说的展示,意味着在教学中,学生可以遇到并解决的是实际会发生的网络设施需求或故障,学生会看到一线工作如何解决需求、排除故障的方法。另外,在一些远程网络工程项目中,如果加入可穿戴计算技术进行教学,效果则更好,因为可穿戴计算技术也正好是物联网的教学案例。同时,ICT校内实训基地还提供了进一步自我开发的接口,教师可以将此与自己的科研课题结合,对ICT平台模块进行二次开发,结合如Moodle这样的软件就是一个实例:本身置身于一个可视互动网络大环境下,写入新的基地管理内容和创新机制,迭代提升校内实训平台。由于物联网专业自身与ICT的紧密结合特性,易于达到工作与实训室环境统一;教学与生产任务统一;作业与产品统一;教学与科研统一。以上几点与目前业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基本特征的提法[13]是相符合的。

有了ICT的特色,我们可以将实践、检验融为一体。我们在毕业综合实训中引入ICT技术,建立了基于ICT技术的综合实训平台。毕业实训平时的实习过程制成视频作为过程性材料存档,这无疑为目前毕业设计过程控制提供了一条新思路;在毕业答辩中,学生可以改变以往答辩必到学校的机制,可以通过ICT平台,回答答辩组教师的问题,同时,答辩组也可以通过ICT平台,邀请一些企业兼职教师,加入答辩组,现场提问,考核、评审学生毕业实训成果,以上做法更真实地反映物联网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提高了目前毕业实训的质量。图2表现了一个实训基地基于ICT的毕业答辩平台。

可见,物联网专业可以将ICT贯穿于整个内涵建设中,即借助基于ICT技术的校企合作实训平台,实现校企全方位多媒体互联形式的实训教学,突破了地域的限制,完成时空的调配,降低了某些校园实训基地建设的成本。

4 总结与展望

目前的IT正向ICT转型,作为物联网专业,首先将ICT应用于实训内涵的建设中,体现了信息网络化的技术趋势,体现了信息服务的价值。物联网专业实训基地内涵建设重在实训教学模式、内容、师资和效果。建议让许多表面华丽,但实际没有可操作性的校企合作在网络空间得以实现,使得原本空洞的框架中放入可执行的实训内容。通过先进的ICT技术学校可以重构课堂、让教师可以在校企间自由教学,打通各个岗位,建立新型的校企联动模式。endprint

2)贯彻执行以“项目”为载体的工学结合人才模式

开发基于仿真实际工作环境的校内实训项目案例,并完成各个项目案例的具体设计,充分发挥生产仿真实训基地的职能。建设中应贯彻先进性、实践性、职业性的建设原则和实施产学合作策略,拓宽和加深现有基地功能。在建设过程中,注重一般性实验实训基地、生产仿真实训基地、生产实训基地的系列化贯通建设,使全息化案例教学、虚拟职场实训教学和完全职场化教学相辅相成,为实施工学结合的教学创造条件。在进一步加大实训基地建设力度的同时,注重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引进企业管理制度,完善基地管理机制,提高基地运作效率,使得这些基地在实施能力本位、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中能够发挥出良好的平台作用。

3)加强实训基地制度建设

加强对实验实训室的制度建设与管理、实践教学改革和技术物资供应方面的研究,全面提升实验实训工作的整体水平,建议将企业的实际环境复制到校内实训基地,并外包到企业对实习生的培训课程项目。

4)以技能竞赛提升水平

把技能竞赛有效地融入到实践教学中来,积极争取举办校内或省内相关的竞赛项目。先由少数几个兴趣组或创新团队培养起,在竞赛获奖后,借助赛后效应,将创新团队的培养经验在新生中推广,或用创新团队的成员去组织更多的团队,将实训教学效果最大化。

5)从技术应用公司引进教学实战项目

依托技术应用性公司,开设企业文化课程,积极争取并完成1-2项的企业实战项目开发。这些项目的开发过程应作为实训的一部分,争取现场开发效果最好。

物联网专业与技术应用性公司合作共建优质“校内实训基地”,引进企业软件开发项目(和研发中心),为学生实习提供十分便利的条件,做到学生不出学校的大门就能和企业以及真实软件项目零距离接触,同时配备专业教师下到该合作企业锻炼,即下到合作共建的“校内实训基地”,形成专业与企业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将合作开发项目编入基地内部实训教材。将该共建基地建成学生实习的基地[12],同时也是教师获得项目开发经验的基地。在素质教育方面培养了学生职业道德、职业习惯、职业规范和职业纪律意识,使教育元素和企业元素深度融合。

以上所述的实训基地内涵建设是一个愿景,它是以一个稳定有效的实训环境为基础的。

3 内涵建设的难点及特色

但是,如何搭建这么一个稳定有效的实训环境,始终是困扰校企双方的核心难题。在我们的企业调研中发现,企业以其利润最大化为目的,而学生进入企业生产场地进行现场实训,或多或少会影响企业工作秩序和进度,所以很多情况下,企业并不十分欢迎学生直接进入生产一线观摩实习;还有一个原因是,企业中物联网专业的岗位往往与信息相关,所以企业顾忌学生实训可能会威胁企业生产和信息安全。同时,学生安全则是困扰校方的难题——企业不是学生安全的责任人。这里显现的是校企双方兴趣及关注点的错位,于是,“工学交替”往往雷声大,雨点小,难以持续化。其实,现在校企双方合作的共赢点是很多的:IT企业业务外包岗位常年需要实习生,而现在学校示范建设中实训经费相当充足。这就是说以往认为的用人需求瓶颈与资金瓶颈并不存在。所以,我们必须避开这里的错位,谋求共赢点。

为了确保学生安全进行生产实训,能不能把建设重点放到校内实训基地来呢?但在校内实训基地的教师很少会是企业兼职教师,因为这并不利于企业的成本和绩效,更多的还是靠专职教师为学生指导实训,这是否会影响实训的有效性?于是,陷入了一个难题。

从物联网专业的特点看,专业的工作岗位本身处于无线网络的大环境中(有短、中、长距离通信技术),地理位置跨度也大,信息时刻传递(包括辅导编程,网络管理配置的指导都可通过多媒体视觉、听觉获得),这不同于一些制造业专业:制造业必须在真实现场操作才能有“手感”。现在,我们可以设想解决此难题的方案之一,是学校采用ICT技术,中文即是信息通信技术。ICT是21世纪社会发展的最强有力动力之一。作为一种技术,可提供基于宽带、高速通信、信息共享,目前的三网融合是ICT的一个基础和前奏,可以通过3G、IPTV和Internet将企业生产一线与课堂连接建成虚拟的实训教学现场,ICT足以提供个性化的安全操作等级,保障信息安全;借助ICT,学生无须离开学校,学校可以安排安全并有序的实习环境,使用生产一线的实时案例作为教学内容,学生即可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企业实训;可以作这样的设想:学校的专职教师进入企业工作,教师水平只要专业相符,企业会欢迎高素质的高校教师进入一线工作(教师也可稍加培训后成为业务能手)。而通过ICT,教师可以将一线的真实情况,工作的实际问题,解决的步骤一并实时地展示给学生。这里所说的展示,意味着在教学中,学生可以遇到并解决的是实际会发生的网络设施需求或故障,学生会看到一线工作如何解决需求、排除故障的方法。另外,在一些远程网络工程项目中,如果加入可穿戴计算技术进行教学,效果则更好,因为可穿戴计算技术也正好是物联网的教学案例。同时,ICT校内实训基地还提供了进一步自我开发的接口,教师可以将此与自己的科研课题结合,对ICT平台模块进行二次开发,结合如Moodle这样的软件就是一个实例:本身置身于一个可视互动网络大环境下,写入新的基地管理内容和创新机制,迭代提升校内实训平台。由于物联网专业自身与ICT的紧密结合特性,易于达到工作与实训室环境统一;教学与生产任务统一;作业与产品统一;教学与科研统一。以上几点与目前业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基本特征的提法[13]是相符合的。

有了ICT的特色,我们可以将实践、检验融为一体。我们在毕业综合实训中引入ICT技术,建立了基于ICT技术的综合实训平台。毕业实训平时的实习过程制成视频作为过程性材料存档,这无疑为目前毕业设计过程控制提供了一条新思路;在毕业答辩中,学生可以改变以往答辩必到学校的机制,可以通过ICT平台,回答答辩组教师的问题,同时,答辩组也可以通过ICT平台,邀请一些企业兼职教师,加入答辩组,现场提问,考核、评审学生毕业实训成果,以上做法更真实地反映物联网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提高了目前毕业实训的质量。图2表现了一个实训基地基于ICT的毕业答辩平台。

可见,物联网专业可以将ICT贯穿于整个内涵建设中,即借助基于ICT技术的校企合作实训平台,实现校企全方位多媒体互联形式的实训教学,突破了地域的限制,完成时空的调配,降低了某些校园实训基地建设的成本。

4 总结与展望

目前的IT正向ICT转型,作为物联网专业,首先将ICT应用于实训内涵的建设中,体现了信息网络化的技术趋势,体现了信息服务的价值。物联网专业实训基地内涵建设重在实训教学模式、内容、师资和效果。建议让许多表面华丽,但实际没有可操作性的校企合作在网络空间得以实现,使得原本空洞的框架中放入可执行的实训内容。通过先进的ICT技术学校可以重构课堂、让教师可以在校企间自由教学,打通各个岗位,建立新型的校企联动模式。endprint

猜你喜欢
信息通信技术内涵建设实训基地
信息通信技术在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分析
高校引智工作机制建设研究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主要类型及其存在价值初论
加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培养新型技能型人才
信息通信技术:促进教育公平的有效工具
远程高等教育中的信息通信技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