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给语文教学目标做减法

2014-07-03 00:06陈晓婵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4年12期
关键词:爬山虎语言文字课文

陈晓婵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0103-02

反观我的课堂教学行为,比照我的课堂教学效率,如何设计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关键。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一节课40分钟,毕竟时间有限,要在一节课内完成多个教学目标,面面俱到,让学生全方面地掌握课文内容,往往是老师讲得很累,学生的头脑塞得很满,消化不了,教学效率大打折扣。

“少则得,多则惑”,这是古人治学的一句要诀,反映了学习内容和学习效率的客观规律。因此,适当为我们的语文教学目标做减法,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效率。下面,我将结合四年级上册的课文,浅谈我不成熟的做法。

一、把握目标的重点,训练到位

《爬山虎的脚》是叶圣陶老先生的作品,这一单元的教材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编排。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仔细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的。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细致地描写爬山虎的脚的样子。这一自然段是教会学生认真观察周围事物后,学会记录事物的一个很好的学习例子。

片段一:

一位老师在执教第三自然段时有这样一个环节:

师:(出示文字)读了这段文字,你找到爬山虎的脚了吗?

生1:在茎上。(师:把句子说完整。)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师:没错,爬山虎的脚是长在茎上,但它具体长在这一条长长的茎上的什么地方呢?再仔细读一下。

生2:长叶子的地方。

生3:不是,是长叶柄的地方。

师:再请你读得仔细些,这些爬山虎的脚到底在什么地方?

生4:是茎上的反面。

生5:长叶子的反面。

师:已经很接近了,差不多了。再仔细地读一下。

生6: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

(老师长出一口气,可是,时间却已经过去好久了。)

我想这位老师的初衷是引导学生知道爬山虎的脚长在哪儿、颜色、样子等方面,让学生学会仔细读这段话,体会作者观察的仔细。但是仅仅通过这样的反复读,找出相对应的语句,是阅读教学中比较低的能力。

片段二:

在教学这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自由读这一段话,请一名学生介绍他读到的爬山虎的脚长什么样子,让全班学生对爬山虎的脚有了初步的印象。接着让学生在当堂训练本上画出爬山虎的脚,学生动笔不久就感到为难了,反复看课本上的语句,从而摸索出“什么是茎”“什么是反面”“什么是叶柄”“什么是枝状的”“什么是触角”。当学生理解了课文对爬山虎的脚的描写后,学习还要继续,不能让学生的知识停留在知道的层面,懂得学会描绘身边的事物才是本课学习的目标。接着,我采摘了我校教学楼外迁藤类植物,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再把他们看到的事物用语言文字记录下来。

把“观察”落实到语言文字,从用词的准确性可以看出作者的仔细,从模仿作者用词的准确性来记录周围的事物,才能真正教会学生学习语文的本领。课文的语言文字是一个例子,迁移课文的语言及表达方式,从而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能力,这样的教学目标,可以让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实到位,学生学有所得。

二、整合目标的重点,合理取舍

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导致了教学目标设定的多样化,三个维度在具体文本的落实中就可能产生多个教学目标,面面俱到地讲解显然无法在规定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这样,就需要我们老师根据文本的特点进行目标的整合,在一个课时、一个单元,甚至是整本书中,合理分布教学的训练点,合理设计教学目标。

如《猫》的第二课时,老师在备课时往往拟定以下几个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3.激起热爱生活的情趣,激发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

这些目标,其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可以把1、2、3整合为一个重点目标:“学习作者怎样把猫的特点写具体的”。教学时,可以把品味猫的描写作为重点,在“品”的过程中,必然要朗读,猫的鲜明性格就生动起来了;必然要抓重点句,作者用词的准确恰当就能感悟出来;必然会品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体会出作者运用具体的事例表达出他的喜爱之情。这样教,“牵一发动全身”,重点突出,主线分明,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统一,读与写有机结合,学生将终生受益。

三、巧设目标的重点,螺旋上升

确定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需要吃透年段目标,立足单元目标,理清本课的训练目标,编织知识网络,有梯度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形成螺旋上升的结构。

以第五单元“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例子,本单元选编了三篇课文《长城》《颐和园》和《秦兵马俑》,引领学生了解中国“世界遗产”的一扇扇窗口。教学本单元时,要将感悟课文理解内容、认识事物增长见闻、品味语言领悟写法、陶冶情感受到熏陶等方面整合起来,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留心文章表达的方法。还需要教会学生进行资料的搜集、整理、阅读、交流分享等活动,使之贯穿教学的全过程。面对这么多的教学任务,如何取舍?教什么?我将结合学生学完本单元后存在的问题,对教学进行反思。

《长城》的教学目标可以设为:了解作者描写长城的高大坚固,学习展开联想的表达方法。让学生把搜集长城的资料、故事等作为材料,迁移运用展开联想的表达方法,既整合搜集的资料,也落实了语言的运用。《颐和园》的教学目标可以设为:学习课文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景物。通过读——悟——迁的方法,选择记叙学校的景物进行迁移训练,读写结合,教会学生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秦兵马俑》的教学目标可以设为:学会运用说明和想象的表达方法介绍兵马俑,出示多个兵马俑的图片,进行描述和想象的训练。

每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都各有侧重点,凸显了每个文本的特点,针对了单元的整体意识而设计,也逐步落实了年段的要求,环环相扣,螺旋上升,整体提高学生的能力。

“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语文教学需要智慧。要上出一堂好课,要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适当给教学目标做减法,学生就会有所得。短短的一周学习,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教学,继续努力在教学中钻研。

(责任编辑 曾 卉)endprint

猜你喜欢
爬山虎语言文字课文
爬山虎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想当粉刷匠的爬山虎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背课文的小偷
南大百岁爬山虎令人神往
语言文字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