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0058-01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论,神人以和。”强调了诗歌教学的重要性。在现代中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解读古诗词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审美感受能力、陶冶他们美好的情操,让他们担负起继承和传播中国古典文化丰厚遗产的重任是中学语文诗歌教学的终极目的,是每个一线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教学中,应该使用的方法如下:
一、教学时,首先要知人论诗
有些古代诗歌,如果引导学生了解相关背景,将会有利于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品读。这里所说的背景包括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生活背景及其创作背景。了解这些资料将有利于缩短学生与诗人之间的情感距离,填补由于语言表达的限制而形成的许多空白,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这些资料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搜集,上课交流。这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例如,在教授《观沧海》一诗时,可以让学生找有关曹操的资料。通过学生的搜集,不难发现曹诗有“慷慨悲壮”的风格以及曹操此次北征乌桓是在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之后,作者有着统一北方,进而统一全国的志向。在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学生不难体会出诗中所体现出的曹操的博大胸襟,自然也能读出曹诗的慷慨悲壮。
二、要拓展学习空间,让诗词走进生活走进心灵
教师要拓展诗词学习的渠道和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关于诗词学习的课外活动,为他们提供在具体环境中开展言语实践的机会。1.在教师的指导组织下,让学生自己动手,利用板报、墙报、学习园地、多媒体、校园文化节等推介名家、赏析名篇名句。2.定期开设诗词讲座,主要是专题学习的讲座,如“唐朝边塞诗与盛唐气象”“诗人笔下的梅、松、菊、竹”等,主讲者先是教师,然后培养学生成为主讲或主持,强调师生互动、自由活跃,突出自主、合作、对话、情感与理性结合、具体与抽象结合。3.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诗词朗诵欣赏和诗词表演等活动,使诗词从远古走进现实生活、走进心灵,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实现诗人、作品与读者的精神交汇。4.引导学生指物诵诗、感怀吟诗、即景背诗。生活需要诗情、诗意、诗韵。只有把诗词融进日常的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满眼诗意、满怀诗情、满口诗香,在生活中品诗,在品诗中生活,诗词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毕生的精神追求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三、针对组诗,教学中要求学生通过整体阅读,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
整体阅读,主要是针对组诗而言,并不是要学生整体阅读作者的全部作品。需要整体阅读的组诗至少要做到主题一致,形式相同。例如屈原的《九歌》、杜甫的《秋兴八首》、苏轼的《荆门十首》之类。在高中教材当中,偶尔会碰到组诗,但是编者出于需要,只选其中的一首,学生很难从一首当中了解作者的全部意图。这里最典型的就是陶渊明的《饮酒诗二十首》。在讲授陶渊明的《饮酒其五》这首诗的时候,我发现学生很容易把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式的田园生活美化、诗意化甚至道德化,仿佛陶渊明生活在仙境当中,是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很少有人注意到陶渊明依然生活在“人境”,更没有多少人能够真正体会到陶渊明内心的挣扎与痛苦。因此我把陶渊明的《饮酒诗二十首并序》一起发给学生,让学生从中判断陶渊明生活的境况,结果学生们发现陶渊明的隐居生活事实上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他实际上过着非常清贫的生活。所以在《饮酒诗二十首并序》中陶渊明提到了古代很多清贫的高士,诸如伯夷、叔齐、颜回等,借以自况。至于“饮酒”本身,有十一首诗没有提到。在《饮酒其五》中就没有关于“饮酒”的描写,我就此提出质疑的时候,学生才结合诗序发现,陶渊明的《饮酒》诗并不全是写“饮酒”的,只不过这些诗都是在酒后书写而已。
四、提高语文素养、提升审美境界,实现语文课程育人的宗旨
古诗词鉴赏教学中的语感培养教学实践正是在新课改、新课标的大背景中,引领学生走在提高语文素养、提升审美境界的虹桥上,回归语文课程充满人文关怀的“育人”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语感能力的提高,必须通过选择精粹、经典的言语内容和形式来实现,因为在语言积累中,精粹语言的积累是最高层次的积累,精粹语言的积累将培育典雅、纯正、优美的语感。古典诗词是中国古典文化中的精粹语言,经典的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的古典文学和传统文化的根基,有着丰富的中国古汉语文化的养料,蕴涵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精髓,要求我们的学生在阅读之后,让他们的灵魂受到感染,思想也提升到一定的高度。
(责任编辑 刘 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