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历史课堂情景教学

2014-07-03 10:31岑英瑚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4年11期
关键词:情景创设历史

岑英瑚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0097-02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和学习对象的一种认识倾向和情绪状态。大量的观察事实及心理学研究发现,凡是对某一学科有浓厚兴趣和满怀热情的学生,该门功课的成绩较好,反之则相对较差。而新课改的主题之一是强调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没有兴趣的诱导又何谈学习的主动性呢?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以中学生的心理特征为依据,尽力发掘历史教材中激趣、引趣的素材,运用新颖多变、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尽快摆脱传统教学中学生厌恶历史学科的状态。作者结合几年来对初中历史新课改的实践,分析了创设历史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种方法。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重现真实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有很多,如新版历史教材增加的精美的图片、形象的地图、精当的史料、精彩的故事性导入等,而笔者认为最有效的情境创设是将这些形象的资料结合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的方式展现出来。

多媒体教学以其鲜明逼真的动态画面,情感丰富的音响效果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眼见其形耳闻其声,从而更易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如教学七年级上《甲骨文玉青铜器》,笔者收集了一段《国宝档案》中对于龙虎纹铜尊的介绍,配合电脑动画效果,使学生感叹不已:“古代中国的手工业技艺如此精湛、水平如此高超,在世界上占有绝对领先地位,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又如课例九年级下《罗斯福新政和德国法西斯专政》,在讲“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美国的经济大萧条”时,先通过课件让学生观看大萧条时代的照片资料,并扮演照片中的人物,再现当时的情境。然后,借助于一个特殊调焦的镜头,在大屏幕上放映一幕关于1933年银行提款浪潮的场景。几个学生指出他们所看到的一切:人们的姿势、穿着打扮、街道店铺的标牌、建筑物……然后,笔者提出一系列的问题:(1)你从图片中看到了什么建筑?(2)经济危机为什么会出现?(3)经济危机带来什么样的影响?(4)德国为什么最先出现法西斯?之后讨论开始,教师在这个讨论的过程中不断补充历史信息,并在投影片上列出纲要。学生则了解到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上千家银行倒闭造成千家万户分文皆无的灾难性后果。试想如果没有多媒体教学创设历史情境,教师用再丰富的语言也难以再现经济危机时大萧条的场景,因而难以与学生达成共识,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突破教学难点

问题情境是把问题巧妙地隐含在富有启发性的具体情景中,使问题含而不露。教师设计问题情境可以活跃学生思维,学生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之下,打开层层思维的锁链,获取理想的结果,似有一种“拨开乌云见青天”的感觉,最终突破难点。在处理九年纪上册《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的难点 “如何理解俄国废除农奴制是资产阶级的改革” 时我创设了这样的问题“农奴们成为了自由人时,为了生活,他们会怎样做?”有学生说“打工去”,有学生说“耕地去”。学生进入情景后,再接着问:“到那里去打工?”学生自然想到工厂,我再进一步问:“工厂谁开的?”学生马上反映出是资本家开的,开启了学生思维再来归纳:农奴成为了自由人实际是为发展资本主义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然后再问那些说“耕地去”的学生:“农奴要耕地必须有什么?”学生回答:“土地。”我问:“那里来土地?”学生根据废除农奴制的内容知道:“用很高的价钱从地主那里赎买。”我再接着问:“地主得到了这些巨款又没有土地和农奴了,他会干什么去?”学生自然会想到投资工商业。这时归纳:农奴交给地主的赎金实际为发展资本主义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到这时候学生已经不难理解废除农奴制对发展资本主义最有利,所以这个改革是资产阶级的改革,本课的难点就这样轻松解决了。创设问题,能不能解决难点要视情况而定,但是开启学生的思维这点就是肯定的。

三、选用照片进行情景教学

历史不能逆转,历史的活体在现实中已经消逝,后人无法直接感知它。随着科技的进步,发明了摄影,从此人们可将历史发展的某一瞬间的真相永远地锁定在照片上,照片上提供的历史情景比任何文字记载都清晰、准确、生动、细腻。照片是凝固的历史、形象的历史、传神的历史,可供人们直接感受。所以,历史教师应充分利用已有的历史照片展示当时的历史情景,从而使学生体验历史。例如,初中历史《毛泽东像》,这幅照片是1936年英国记者斯诺在陕北给毛泽东拍摄的。照片上的毛泽东戴着五星的八角帽,穿着带领章的灰色制服。照片充分显示了毛泽东同志率领红军在经过长征到达陕北后仍然在思索革命未来的情景。同时,也显示了中国工农红军在1928年4月~1931年7月红军服装的样式及其特点。把这幅照片浓缩的历史情景重新展示在学生眼前,让学生不由自主的想起那个时代红军生活、战斗许多场面情景,想起毛泽东在中国工农红军的创建、发展中作的巨大贡献。

四、及时反馈,创设成功情境

所谓“成功的情境”,即能使学生成功的学习,使他们的好奇心与学习愿望获得满足,从而体验到历史认识活动的快乐,感受到“自我发现”的愉快情境。如讲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课时,笔者运用多媒体展示了五个经济特区和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引导学生猜测分别是哪座城市。很多学生去过某座城市,所以很快便指出来。可这样的结果是学生对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的了解仍然停留在固定的图片上,因此笔者临时想到,引导学生谈谈你眼中的某座城市在改革开放后有哪些变化。其中一位学生曾经跟随父母在温州打工多年,他的介绍深刻而生动,赢得了学生的热烈赞誉。事实上这个学生平时对历史并不感兴趣,此次介绍后,他每一节课都表现得十分活跃,历史成绩也大幅提高。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先导和持续的驱动力,历史情境的创设自然而然地唤起学生的自我意识,并将这种意识升华为目标意识,让学生带着高涨激动的情绪进行学习,使学习的过程充满诱惑、新颖和回味。一旦学习摆脱枯燥感,学生的实践活动和创新精神便会进入新境界。这就要求我们时时处处做有心人,科学地处理教材,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不断创设新颖的历史情境。endprint

猜你喜欢
情景创设历史
情景交际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新历史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