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月慧
摘 要:部分中职生在学习纺织材料课程时存在一些困难,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尽力营造和谐的课堂,调动学生积极性,努力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获得令师生满意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纺织材料?学习?教学?
纺织材料是纺织类中职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纺织类专业教学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教材一般是高等教材,其内容多且深,侧重理论知识为主,实践内容相对较少。我们所教的对象是中职学生,他们是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普遍存在学习动机缺失、学习基础较差、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等情况。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合理制定分层教学目标,既要注重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又要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想在短短的一学期里,在短短的课堂45分钟课里,达到以上教学目标,就要由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程度来决定,这促使任课教师在纺织材料教学上得下一番功夫,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是知识内化的必要条件,而参与的程度的高低是衡量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提高学生参与度的关键是要营建和谐课堂,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可以运用以下方法。
一、激发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专业意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专业意识,就得让学生明白纺织材料课程的重要性,明白学习的目的。在课程的绪论阶段,可以给学生讲解纺织材料的作用,强调日常的衣着材料属于何种材料,该材料的服装性能如何;讲解冬季为何要选择羽绒服、羊毛(羊绒)衫;讲述纺织给当地经济发展带来的GDP和当地的经济发展特色;讲述本地纺织在国内的发展现状及出口贸易的情况,一步一步地吸引学生,使学生爱上纺织材料,从而意识到学习重要性,重视学习纺织材料的必要性。
正如莎士比亚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讲授本课程时,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挖掘本课程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联系,由学生熟悉的内容出发,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程的学习。另外,从学生容易理解的角度出发,列举在生活中常见衣服的面料,说明这门课程内容本身来源于生活实践,可以拉近学生与本课程的距离,消除畏惧情绪,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讲课中学生自己的身上衣服面料的识别,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习兴趣。
二、引导分组自学,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任何一个人,都要必须养成自学的习惯,即使是今天在学校的学生,也要养成自学的习惯,因为迟早总要离开学校的!自学,就是一种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自学前要明确目标,以提高自学效率。值得一提的是目标要具体,要分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合适的发展提高的空间,这样会获得自学的求知欲和成就感,取得理想的自学效果。
纺织材料课的教学,包含纺织纤维的鉴别实验,如常见棉、麻、羊毛、蚕丝、粘胶、涤纶、锦纶、腈纶八种纺织纤维的鉴别及机织物原料的分析。笔者对此就安排学生分组学习,分组自学实验后组内交流,再分层辅导。即小组内各成员先独立鉴别,后核对,对不同的结果共同讨论定出结论,再由教师批改。尽管学生畅所欲言的交流仍然不能使有些内容的理解十分准确,有时也不能形成统一的意见,但学生普遍都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通过小组学习和辅导,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打好学习基础,小组争论中也激发了他们潜在的竞争意识。这既丰富了课堂的形式,又提高了学生参与活动的能力,还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多感官学习
随着纺织材料新型面料的开发,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现代教学的要求,致使教师讲解比较困难,学生也缺乏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导致理解难,学习积极性、主动性都不高,更谈不上独立思考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多媒体技术采用文字、动画、影像资料等手段,结合教师的讲解,可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补充学习竹纤维的结构和性能时,就用两个视频《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介绍竹纤维》《“和竹”牌竹纺织品》,这两个视频有声有色地介绍,学生看得很认真,很容易理解此内容,这比教师的单纯讲授效果要好,尤其是竹纤维的微观结构,视频能让学生看得见纤维的内部结构;学习纺织纤维的燃烧现象,用视频也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纱线的加捻采用动画的形式,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各种花式线的学习,采用图片展示,更为直观。其他的上课内容能用PPT、影像、动画的尽量使用,既能使教师自己少讲,又能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参与课堂学习,这使得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积极运动状态,实现了主动学习。
四、发挥实验实训教学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技能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深深牢记巴甫洛夫的话,自己动手,自己动脚,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这是我们实验工作的最高法则。因而根据该课程的特点和教学计划安排,本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有两个环节:实验教学与实训操作学习。而纺织材料课程的实验主要常规纤维的鉴别、纱线的细度的测定、纱线捻度的测定、纺织材料性能的测试等。随着学科建设的发展,实验室规模也在扩大,又有本校新型的实训模式——工厂车间在学校,课堂在车间。笔者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条件,多次开出实验课,强化实验教学的目的,加强学生对纺织材料实验内容的理解。
单靠实验室内做的实验是不够的,不能使学生掌握新型纺织纤维的识别。为了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笔者多次分批带学生去企业的织物分析中心参观,使每位学生都有机会进行观察,使每位学生都有机会与工作人员进行交流,学生收获很大,如通过观察纺织材料如何鉴别,知道了PTT、SSY等新型材料。
五、调整考试内容,强化学生的课堂规范
为了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强化知识能力培养,本课程的考核综合了平时提问成绩、作业成绩、实验操作考核、课程考试四个环节,尤其注重实验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真正将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协调发展落到实处,培养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验实践能力的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如纺织纤维的鉴别考试就采用了十种本色纱线的鉴别和五种机织物面料原料鉴别测试,不及格者通过多次测试,以达到既定目标。如平时提问成绩主要来自每次上课前向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提问,根据回答的情况,记录分数,几次分数的累加,后加权处理得到该成绩。通过上述教改方式的实践及探索,引导学生遵守课堂纪律,真正形成学生人在课堂、心在课堂的好局面,使本项教学取得较佳效果,获得学生们高度评价。
笔者有多年的纺织材料教学经验,在实践中发现,指挥好课堂的主战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和谐课堂环境,就会取得一定的教学和学习效果,这为学生在今后的生产实践中正确识别纺织材料打下了基础,又为培养应用型人才迈出坚实的一步。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职业教育中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