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灵芝+吴家宏
中间是3辆伞状摆放的新款汽车,右边是1个干净整齐的零配件货架,靠左后是醒目的销售接待处。如果不是身临其境,记者难以想象这一幕会出现在一所技师学院的行政楼,而不是真正的汽车4S展厅。
对常州交通技师学院来说,这样的“非常态”才是常态。正如该学院的专业发展思路:“狭路相逢,勇者未必胜,但‘异者一定胜。”树立学校特色,不走寻常路,是常州交通技师学院能够雄踞一方、屹立不倒的秘诀。
专业设置围着市场空白“转”
2002年,工程车辆系工程机械专业在常州交通技师学院“异军突起”。常州交通技师学院因此成为常州地区第一也是唯一一所培养工程机械相关技术人才的学校。
事实上,常州交通技师学院开设工程机械这一新兴专业并非一时兴起,而是把准了地方产业的发展脉搏。江苏省是工程机械产业的先行者,是我国第二大工程机械产业基地。早在20世纪90年代,工程机械领域的“巨无霸”们便开始将目光投向江苏,如美国卡特彼勒公司在1994年落户徐州,日本小松公司和韩国现代集团则都是在1995年落户常州。品牌云集的江苏省工程机械产业,是一片蕴含着无限生命力的“蓝海”。
“任何一个专业的发展,尤其是地方技工院校专业的发展,都不能离开其所处的经济环境。我们学校在走访多家企业时发现,随着工程机械行业的快速发展,相关技术人才供不应求。”在卞志兴副院长看来,工程机械专业的开设,恰恰迎合了市场发展的需求,填补了技术人才的缺位。
依托市场这棵大树,学校将工程机械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工程机械维修、检测、装配和维护、营销方面的高技能人才。令学校高兴的是,工程机械这个与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密切相关的新专业,给就业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为毕业生带来新的“钱途”,实现了高就业率、高工资的“双高”目标。据悉,在2013年6月的学校校园招聘会上,工程机械专业的学生又一次被一抢而空。
面对如此喜人的局面,常州交通技师学院工程车辆系并未就此停下脚步。近年来,伴随着常州当地工程机械企业的转型升级,企业对产品售后维护保养、调试维修等的技术服务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学院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市场气息,牵手现代(江苏)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和小松(常州)工程机械有限公司,设置挖掘机综合技术方向的人才培养和培训专业,着力培养具有挖掘机维修、调试、检测等多种能力的技术“多面手”。
除强化工程机械主体专业建设之外,学院还根据公共交通产业的需求,独树一帜地在工程车辆系下设客车维修相关专业。多年的办学经验,多年的上下求索,让学校意识到,专业设置紧密贴合产业链,是实现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合作双赢的一种有益尝试,必将为常州工程机械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力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同时也将有力激活学校的办学活力和核心竞争力。
走在教具创新最前沿
“这个YYSYT-003液压综合实验台就是我们专业教师自行设计的。”在参观挖掘机实训场地时,工程车辆系张庆华主任指着一辆挖掘机综合实验台自豪地说。
2009年,考虑到工程机械专业液压课程的教学,学校特派专业教师去生产液压设备的企业“淘宝”。但是,出乎意料的是,前去采购的几位老师并未带回机器。“在企业参观试用的时候,我发现企业现成的设备与我们的教学需求存在差异,不适合教学用。”这一细节让孙定华老师滋生了自己研制教学用液压设备的念头。经过不断的调整修改,由孙定华老师主导、常州英赛控制技术有限公司辅助的设计方案获得了校企双方的认可,并最终变为现实。如今,这一液压综合实验台已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液压专业课程的教学。
将企业设备改造为实用教具,这样的例子在常州交通技师学院还有很多。共轨柴油机排故台架就是其中之一。相对于国外成熟的共轨柴油机技术,我国柴油机的电控共轨技术还相对薄弱,在实际教学中,学校仍然采用过去老式的柴油机排故台架。“这就使得我们的教学与实际生产脱节,学生的技能水平远远落后于企业的用工需求。如果不改变这种现状,我们的毕业生将会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可怕现象。”工程车辆系张庆华主任说。
凭着对共轨柴油机将成为柴油机发展大趋势的准确把握和对专业教学的危机意识,学院又一次走在了教具创新的前沿。2010年,学校组织专业攻关团队,对从企业购买过来的老式台架进行改造。历时一个月,共轨柴油机排故台架“出炉”。
这一全新的台架以共轨柴油发动机为基础,可进行起动、加速、减速等实际操作,还能模拟一些常见的柴油发动机故障,如起动困难、车辆行驶过程中突然熄火、动力性能下降以及发动机冒黑烟等。通过对故障的模拟,让学生直观感受各种故障对发动机工况的影响,帮助学生切实理解发动机共轨共振原理。“有了这样的台架,学生在去企业实践时,很快就可以进入角色。”张庆华主任一边演示,一边解说:“教师也可以通过台架对学生进行故障诊断考核,既简单明了,又科学规范。”
从方案设计、图纸绘制,到实际改造,尝到变废为宝、促进教学的甜头后,更激发了专业教师的研发热情。目前,学校专业教学设备中有三分之一左右的设备是专业教师的手笔。这一方面提升了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理论素养,深化了教学模式改革,另一方面也实现了设备资源利用的最大化,降低了教学成本。
开辟“另类”校企合作之路
“博世班”“宝马班”“东风日产班”“小松班”……在常州交通技师学院,几乎每个班都有冠名的“东家”。规模庞大的校企合作如何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这是学院在不断探索求解的一大“方程式”。
2008年,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总部发出的合作信号,让学院找到了答案:放弃过去与地方企业单一的用工合作,将企业优质文化、先进设备、精密技术等多种资源引进学校,实现校企教学的软合作,以此作为未来校企合作的大方向。“比如教学现场完全按照企业的要求进行布置,突出企业文化、企业精神;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由校企双方共同研究确定。将主动权交给企业,师资培训、设备技术、学生实习等由企业全包。”卞志兴副院长进一步解释。
在校企双方的共同努力下,2009年9月,第一届“北京现代班”正式开班。据学院毕业生小方透露,第一届“北京现代班”的学生从汽车专业四年级在校生中选拔。进入“北京现代班”必须跨过两个“关卡”,一是学校组织的笔试,主要考查专业基础知识和系统理论思维;二是企业组织的面试,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理论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包括学生对专业术语的理解、交谈交际能力等。让小方感到“压力山大”的是,进入“北京现代班”并不能就此高枕无忧,他还将随时面临因为跟不上而被淘汰的风险。
据了解,除了对生源质量要求严格外,“北京现代班”对师资的要求同样严格。虽然班级的教师还是由学校选派,但在就职前必须经过北京现代公司的专业培训,只有获得“核心教师资格证书”后,才能持证上岗。“这个证书不采取‘终身制,因此每年教师都还要进行再培训,以确保教学质量。”汽车应用系主任朱自清说:“即便如此,学生的毕业考核资格仍然不在教师手中,而是由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总部技术人员和4S店的技术总监亲自进行考核。”
与公司总部的高端合作,带给学院最大的收获则是零门槛、无障碍的资源共享。在高度紧密合作的过程中,学校的教师可以进入企业的内部网站,了解最新的企业技术动态,将企业不断更新的技术及时纳入教学内容。因此,在2011年,学校又与东风日产乘用车有限公司进行了合作。
“如果一个问题的答案不止一种,那么一定要竭尽全力寻找到全部的答案。”对常州交通技师学院来说,这不是简单的口号,而是一以贯之的信念。2012年,学校与江苏宝尊集团合办的“宝尊宝马班”正式启动。这是常州地区首个汽车品牌经销商和汽车专业类院校深入合作的人才培养计划项目,成为学校开辟的另一条与众不同的校企合作之路。“创新有时需要离开常走的大道,潜入森林,你就肯定会发现前所未见的东西。”美国科学家贝尔的这句名言在常州交通技师学院的校企合作中得到了充分印证。
作为老牌技工院校,常州交通技师学院一直扮演着当地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探索者角色,学校的快速壮大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依赖于这种探索式的“另类发展”。随着教育创新的持续深入,职业教育的眼光将聚焦于差异化发展,与企业经营一样,做市场上没有的产品,才能成为最后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