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聚成 岑其
匠人与大师的区别,就在于其作品是否具有独立的思想,能否彰显自己的个性创造。由明入清,被称清初“四画僧”的石涛、髡残、朱耷、弘仁,以特立独行的鲜明个性,为沉寂已久的画坛引入了一股清流,开创艺术新风,并赋予中国绘画革新求变的时代精神。其中,八大山人朱耷是最引人瞩目的一位,他亦僧亦道,亦画亦诗,在寂寞中生长华丽,成为开一代画风,独步古今的艺术大师。
朱耷(1626—1705),字个山,号雪个,又号八大山人,是明太祖朱元璋第17子朱权的后裔,曾袭封为辅国中尉。其祖父朱多是一位诗人兼画家,山水画风宗法二米,颇有名气。父亲朱谋觐,擅长山水花鸟,名噪江右。从小就生活在翰墨溢香的氛围里,受到艺术陶冶的朱耷8岁能诗,11岁能画青绿山水,少年时代已显露出过人的才华,并参加乡里考试,录为生员。朱耷还善于辞令,“善恢谐,喜议论,娓娓不倦,尝倾倒四座”。
崇祯末年,随着明朝的覆灭,朱耷的贵族生活匆匆结束。朱家王朝的败亡如晴天霹雳,使朱耷身遭国亡家破之痛,惶惶然沦为丧家之犬,而且连生存的权利也几乎遭到剥夺。强烈的民族意识,深重的家国之恨,孤傲的人品性格,决定了作为皇室后裔的朱耷,不会屈膝为清朝的顺民。23岁那年,朱耷佯装喑哑,剃发为僧,“栖隐奉新山,一切尘事冥”,隐居到奉新的一座偏远寺庙中,开始了长期的避世生涯。与此同时,朱耷以诗文书画发泄其悲愤抑郁之情,就如他在一首题画诗中所说:“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横流乱世杈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摹。”
顺治末年,为实现“觅一个自在场头,全身放下”的愿望,避世参禅多年的朱耷潜回南昌,改僧皈道,自号“八大山人”,开始创建青云圃道院,这一年,他36岁。关于“八大山人”一号的含义,与朱耷同时代人陈鼎在《八大山人传》中说;“八大者,四方四隅,皆我为大,而无大于我也。”经过六、七年的惨淡经营,青云圃道院初具规模,朱耷在此过着一衲无余的劳动生活。道院风景优美,远离闹市,“门外不必来车马”,是朱耷避世索居的世外桃源。朱耷这种亦僧亦道的生活,几乎无关宗教信仰,只是为了避开与异族统治者发生联系,逃避清朝政府的迫害,远离政治,借以隐蔽和保存自己。
尽管远离红尘,当朝权贵还是经常来骚扰,八大山人十分苦恼,经常借故云游他乡。康熙十七年,那一年朱耷53岁,临川县令胡亦堂以编修《临川县志》为名,召集各地名士到家中做客,并举行诗文会,朱耷也被邀请到临川官舍做客年余。朱耷厌烦官府笼络人心的行为,十分郁愤,遂佯装疯癫,撕裂僧服,时而伏地痛哭,时而仰天大笑,鼓腹高歌,颠态百出。一年多后,朱耷重回青云圃,并在这里度过“花甲华诞”。
朱耷60岁时开始用“八大山人”署名题诗作画,以寄托他哭笑皆非的痛苦心情。陈鼎在《八大山人传》中记载道:“余每见山人书画款题八大二字,必连缀其画,山人二字亦然。类哭之笑之,意盖有也。”朱耷晚年常住在南昌城内北竺寺、普贤寺等地。这段时间,朱耷外出云游,访友作画,达到创作的旺盛时期。最后,他在南昌城郊潮王洲上,搭盖了一所草房,题名为“寤歌草”。朱耷就在这所草屋中度过了他孤独贫困、艰难凄凉的晚年,直至去世。
八大山人朱耷的一生是悲愤的一生,也是孤凄的一生,更是创造的一生。朱耷一生以主要精力从事绘画,他襟怀浩荡,慷慨啸歌,表现了艺术家激烈的爱憎;他挥动大写意的笔墨,将自己的满腔悲愤抛洒于书画之中;他笔下的一枝一叶,是自己生命的骨血;他画出的鸟啼涧鸣,是内心无声的长歌当哭;他画出的丑石怪禽,是生命倔强与傲岸的写真。
朱耷性格孤傲,行事狂诞,不屈己奉人,更不曲意媚世,是个特立独行的人。八大山人对艺术痴迷,注重艺术修养与功力的铸锻,正如他自己所说:“读书至万卷,此心乃无惑;如行路万里,转见大手笔。”但朱耷在经营自己的生活方面的能力很弱,常常兴之所至,泼墨挥毫,画出的画任人拿走。他平时喜欢饮酒,但酒量有限,动辄酒醉。醉时,大笔挥毫,一挥十多幅,山僧、贫士、屠夫、孤儿,向其索画,有求必应,慷慨相赠。
朱耷是艺术的痴迷者,他诗、书、画都擅长,是个多才多艺的奇才。他的花鸟画以水墨写意为宗,形象夸张奇特,笔墨凝练沉毅,风格雄奇隽永。他独创的阔笔大写意画法,通过象征寓意的手法,并对所画的花鸟、鱼虫进行夸张,成为鼓腹的鸟,瞪眼的鱼,以其奇特的形象和简练的造型,使画中形象突出,主题鲜明,他甚至将鸟、鱼的眼睛画成“白眼向人”,以此来表现自己卓立不群、愤世嫉俗的性格,从而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花鸟造型。
朱耷独特的花鸟画风格,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一是50岁以前的早期作品,署款“传綮”、“个山”、“驴”、“人屋”,多绘蔬果、花卉、松梅之类的题材。这个时期画面较为精细工整,描写对象风格写实;二是50-65岁为中期,这个时期的画风发生了变化,喜绘鱼、鸟、草虫、动物,形象有所夸张变形,用笔苍劲;三是65岁以后为晚期,这一阶段,他的艺术日趋成熟。笔势朴茂雄伟,造型极为夸张,与众不同。在构图和笔墨上更加简略,可谓惜墨如金。他所画的有些鸟个性倔强,有一种触之即飞的感觉,有些鸟却蜷足缩颈,一副既受欺但不屈服的神态。这些形象塑造,无疑是画家自己的真实写照。
朱耷的画看似随意泼洒,其实均有深意,每一笔都能让人惊讶,若不仔细研读,断不能解其真意。朱耷的《孤禽图》历来脍炙人口,这幅画着墨不多,却具有神奇的魔力,让人看一眼便会被它触动:一幅白纸,只在下方的中间,有一只黑色的鸟侧身独脚站立,弓着背,缩着脖子,眼睛上翻,一股冷漠倔强之气,从黑鸟的身姿和眼神里透出,有种横眉冷对大千世界的气势。他的《眠鸭图》也很著名,构图大片留白,仅在纸的下方画了一只卧着的黑鸭,闭眼沉睡,一副不问世事的样子,表现出沉着和从容。他的《孤鸟图》,画面上轻抛一枝,细梢柔柔将折,一只小鸟站立在上面,让人心生担忧,风雨来时,孤鸟将无枝可依?他的《古梅图》,虬根外露,树心已空,寥寥几个梅朵,一派劫后余生的样子,使人感悟梅的风骨。
参禅修道数十年的经历,和他特殊的身份,使朱耷的作品和禅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或神秘,或空灵,或悠远,都能引发人无穷的想象和猜测。朱耷画山水,多取荒寒萧疏之景,剩山残水,仰塞之情,溢于纸素,笔墨质朴雄健,意境荒凉寂寥。在朱耷的笔下,世界只是枯枝、残叶、衰草、怪石、寒江拼凑而成的荒芜,万物都有了人性,都有着生命的痛感、傲气和怜悯,这其中也寄托着他无尽的悲哀。
八大山人朱耷的传世作品较多,可分为书法、山水、花鸟三大类,存世大约有两千多件。一个书画家一辈子能有如此数量众多的作品,而且又如此完美精湛,神全气整,情趣无限,令人感佩感叹。朱耷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命名为中国古代十大文化名人之一,他的画作多在国内外的博物馆所中珍藏,代表作品《水木清华图》、《荷花小鸟图》、《六君子图》、《双鹰图》《松石图》等等。其流传于世的作品,一直是收藏市场炙手可热的藏品。2004年,嘉德秋拍八大山人《鱼·镜心》,不足一平尺的画面上仅绘小鱼一条,拍价484万元,被喻为“世上最贵的一条鱼”。2010年,瀚海秋拍朱耷的《孤禽图》,成交价6272万元,那只单腿独立的无名怪鸟,成了“世界上最昂贵的一只鸟”。2012年,广州皇玛夏拍上他的《山水卷》以1.16亿元成交。
朱耷的大写意花鸟,自开一宗,对后世影响深远。石涛膺服他“书法画法前人前,眼高百代古无比”,国画大师齐白石盛赞他“作画能令人心中痛快,百拜不起,惟八大山人一人独绝千古!”
朱耷的绘画艺术,是他个人的心灵史,也是那个时代的精神史。研读朱耷的作品,可以触摸一个大孤独的灵魂,体会他作为大师的大创新,感受他在数百年后仍然散发出来的强烈生命气息。
责任编辑 王海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