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路径探析

2014-07-03 00:42陈亮
企业技术开发·中旬刊 2014年5期
关键词:生态水利路径探析水利工程

陈亮

摘 要:水利工程在发展农业,防御水旱等自然灾害、发展航运和进行水力发电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大的作用,水利工程的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益处的同时,也给河流的健康和生态环境的稳定带来了消极影响和威胁。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首次将生态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中来。如何实施生态水利工程建设,贯彻落实十八大报告的要求不仅是做好当前水利工作、造福人民的迫切要求,也是水利工作的终极目标。

关键词:生态水利;水利工程;路径探析

中图分类号:TV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14-0164-02

1 水利工程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

工业文明所带来的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得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程度也与日俱增,水利工程为发展农业,防御水旱等自然灾害、发展航运和水力发电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水利工程的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益处的同时,也给河流的健康和生态环境的稳定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

人们出于自身经济和安全利益的考虑,在修建水利工程的过程中要整治和疏导河道,人为控制和调配水资源,这样就使得水文泥沙的天然流动过程、河流本身的天然状态以及河流流经地域的地形地貌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变,阻断了河流形态的连续化,使河流形态变得单一化和人为化。河流形态的改变会进而降低流域内动植物群落的多样性,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生态系统的退化。生态系统的退化会直接影响一个地区的局部小气候,降雨、湿度、气温、风和雾都会产生一定的变化。同时。改变了河道来水来沙条件和输沙的动力将会影响河流的自净能力,导致新的河床冲於变化,水库泥沙淤积,河道萎缩,滩地和湿地的消长演变,严重的还会导致整个河流生态系统的失衡。此外一些大型水库的修建将会改变原来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导致生物间稳定的生态关系被破坏,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都会因此受到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2 生态水利是一种关注水域生态健康的可持续利用

的水利体系

生态水利是生态文明建设在水利工程建设领域的具体体现和必然要求。所谓的生态水利就是依据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按照生态平衡规律的原则而建立起来的满足人类对水资源良性循环与可持续利用的水利体系。生态水利工程与传统水利工程最大的不同在于,生态水利工程更注重关注水域生态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平衡。生态水利的建设有四个方面的要求:①充分满足人民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②与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相适应,要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③应充分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来实施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水利行为。④要积极地治理已经遭到破坏的生态环境,力求使生态环境恢复到原来的良性状态。在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及管理、运用、供给的全过程都必须满足生态规律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而不是只为一时一地的需要而去建立短时效应的水利工程。

河流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天然环境,传统的粗放型,仅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忽略生态效益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加快对河流及其周边的生态系统的消极影响也日益显露。生态水利的理念作为人类在应对当前社会所面临的生态危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过程中所作出的理性抉择,是一种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也是水利工作的终极目标。

3 实施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路径选择

3.1 严格遵循自然规律,切实做好流域综合规划

流域综合规划是指以各江河流域为范围,研究水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为中心的一种长远规划,它是对各流域进行开发的重要依据。实施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第一步就是要做好流域内的综合规划工作。传统意义上的水利工程在进行流域内的综合规划的过程中通常是仅仅考虑到水资源的开发规模、开发方式和整体开发布局等问题,却通常忽略了流域及流域周边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在规划过程中对于水利工程项目的选择、建设和运营过程不仅要关注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还要兼顾到水利工程的生态效益。对于哪些流域的河段适宜开发,哪些河段不适应开发都要有明确的区分,并且对于那些不适应开发的河段应设置为生态的重点保护区。应委托具有资质的专业机构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广泛征求社会公众的意见,结果向社会公布并接受社会监督。在规划的过程中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当的开发目标,水电资源的平均开发率不应超过80%。对于不适宜进行水电项目建设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态功能区等要严格禁止进行水电工程建设及其他大型工程的建设。

3.2 把建设生态水利的理念融入到水利工程建设的各个

环节

建设生态水利工程不仅仅要在水利工程建设前的规划阶段坚持生态水利的理念,而且要将生态水利的理念融入到生态工程建设的每个环节中去,做到合理有效开发和尊重顺应自然的有机统一。比如在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要优先考虑采用环保节能的新型技术措施或者物质材料。在实施河道岸坡的防护工程时,要采用有利于流域周边植物生长的无污染、透水型材料来防护河道的岸坡。也可以就地取材,利用当地常见的喜水性植物来保护河道的岸坡,这样不仅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同时也能提升河道岸坡的绿化面积,净化河岸空气。

在河道的疏导和整治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避免河道的折线形和直线型设计,尊重和保留河道的蜿蜒性或散乱分布的天然形态。对于不得不进行的对河流形态进行微调的工程项目要谨慎对待,抽调专业的技术人员对其进行严密论证,形成可行性的报告,报告中要包含对工程可能产生的后果的预测及应采取的应对措施等相关内容。在流域的改建过程中要遵循能宽则宽的原则,采取堤防后退等技术措施,确保留有足够宽度的河漫滩,增加河水流向的连通性,提升最大过水量,这样可以预防洪水侵袭和保证流域周边动植物有足够的生息繁衍之地。在工程建成后评价阶段,要建立起完善水利工程生态影响的评价体系,细化工程项目对流域内各种生态影响问题的量化评估标准,并且要及时组织对环境的跟踪检测和评价,对于环境有不利影响的环节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整治和改进。

3.3 为生态工程的实施建立科学的技术支撑体系

生态水利工程是一个涉及水利、水文、生态、地理、生物、物理等众多学科领域的复杂工程。生态水利工程实施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跨学科的技术性难题,因此针对生态工程的实施所面临的这种特殊问题,应积极建立起跨学科领域的技术合作机制,为生态工程的实施建立科学的技术支撑体系,及时解决生态水利工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生态系统已经具备了一定程度的自我修复和自我净化的功能,可以利用生态系统的这一特点,创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防污治污技术,为生态系统自我修复和自我净化创造良好的外在的条件。针对一些水资源紧缺的地区,要建立跨学科的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对流域内水资源进行净化处理,实现水资源多次循环与合理使用。利用水利和生物技术开发流域周边人工湿地等生态修复工程,净化流域内水体,调节流域内微观气候环境。同时要利用地理和水文领域的学科知识,建立起对河流气象水文、河流中泥沙的运移情况以及流域周边动植物生息繁衍情况的动态监测体系,对水利工程建立后的流域周边生态系统健康状态及时监测、分析和总结,为水利工程的有效运行和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提供数据反馈和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 崔锡春.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生态水利工程[J].科技与企业,2014,(4).

[2] 余晶涛.浅谈水利工程中的生态影响及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8).

[3] 顾正勇.水利工程建设生态化发展初探[J].科学咨询导报,2007,(9).

猜你喜欢
生态水利路径探析水利工程
重大水利工程复工风采
营改增对水利工程造价的影响
欢迎订阅《ANSYS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关于建昌县生态水利建设的探讨
关于现代生态水利设计的研究
基层检察院检委会规范化建设路径探析
新课标下的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路径探析
互联网+背景下的渝东南家庭农场发展路径探析
关于河道生态水利设计的探究
基于美国纽约与长三角地区比较视阈下的总部经济转型发展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