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青青
摘 要:旅游业由于其对产业和资源的需求特点,常常被作为很多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的促进经济发展的最佳产业。文章以贺州市为对象,通过使用PEST工具进行宏观分析,探讨当前旅游定位模糊、缺乏统筹规划等问题,寻求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旅游经济;PEST分析;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14-0109-03
旅游产业从上个世纪60年代崛起以来,逐步被各个国家作为重要的经济发展产业。而“旅游经济”一词也逐渐出现在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蓝皮书当中。旅游经济,即Tourism Economy。一般是旅游者通过旅游的活动为基础,形成一种旅游者与旅游相关企业的相互的经济联系。近年来,国家也大力实行西部大开发的方针路线,给予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较大支持。贺州作为广西区的一个新兴发展城市,其旅游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发展较快,可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
本文将使用PEST模型工具进行分析贺州旅游经济的发展。PEST分析,即是政治(Political)、经济(Economic)、技术(Technological)和社会(Social)分析。主要是针对目标对象进行外部宏观环境分析的一种方法。PEST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从宏观角度来探讨研究旅游行业,具有客观性和全局性。
1 贺州旅游发展概况
1.1 发展势头良好
建市以来,贺州市生态旅游获得了较快发展,成为新兴发展的经济产业。生态农业观光的代表月湾茶园、旅游休闲的代表桂江以及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代表的森林生态旅游发展迅猛,还有以秀水状元村、黄姚古镇、客家围屋等为代表的乡村生态文化旅游蓬勃兴起,2011年生态型景区接待游客达120万人次。
作为一个新兴的西部发展城市,贺州的旅游经济发展潜力很大。从2003年到2011年九年间,其游客接待数量和旅游收入不断创下新高。如图1所示,可以更加清晰地发现,随着其游客量增加带来的收入增加量逐年上升。
根据上述表格数据可以看出,该地区国内和入境国际旅游的旅游人数逐年上升,其旅游发展是受到认可的,旅游发展速度较快。在2011年入境国际旅游人数是2003年人数5倍左右,该市的旅游也逐渐受到国外旅游者的青睐。
1.2 旅游资源丰富
同很多西部地区的城市一样,贺州也有很多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因为其本身的地理优势,不仅具有与桂林相似的喀斯特地形外,还有自己的风景特色和人文风俗。除了较为熟知的姑婆山、紫云岩洞、十八水外,其特有的客家围屋文化、堂第文化是其较大的亮点。
贺州的民族文化旅游中,最具有特色的是其丰富多彩的风土人情。悠久的客家文化里,就有很多值得研究的文化风情,客家围屋、客家美食,客家堂第文化,都具有较强的可开发性。贺州地区是个多民族杂居的地区,多元化民俗交错,丰富多彩。
1.3 历史底蕴深厚
在中国历史中,该地区迄今已有2 100多年的历史。是广西最早接受中原文化和楚文化的地区之一,曾长期为州府治地。贺州自潇贺古道开通就是中原与岭南经济和文化交流的中心,也是汉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中心城市,伴随着军事活动和经济交往,迁入了大量的中原移民和客家人、瑶苗族等少数民族人口,使百越、岭南和湘楚等各种文化相互融合、积累,形成了该地独特的文化色彩。
该地区的悠久历史发展注定其继承了深邃的历史文化遗产,使得地区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景观。虽然在这里的历史发展不比西安、洛阳繁华。但是,这里确是岭南一带的民俗文化色彩,对于那些喜欢了解岭南文化的人们来说是很好的一个旅游胜地。
2 贺州旅游经济PEST分析
贺州拥有雄厚的旅游优势,其发展势头应是方兴未艾,欣欣向荣。通过使用PEST工具进行分析,更进一步研究了解如何整合资源,发展贺州旅游经济,使其发展更上一层楼。
2.1 发展条件分析
2.1.1 政治环境
政治环境方面,我们知道地区经济发展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环境,旅游业也是一样的。旅游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离不开和谐稳定的政治局面。自建市以来,该市一直处于和平稳定状态。同时,为了大力鼓励旅游经济发展。通过签署2010年区域旅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使得旅游发展顺畅,带动合作地域共同发展,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精品路线旅游带。
为了真正实施区域旅游合作,通过签署了《两广六市旅游协作第三次联席会议佛山宣言》、《贺州—永州区域旅游合作框架协议》、《粤桂湘30个城市“城际旅游大联盟”合作协议》,与合作区域达成一致协议,加强协作;同时,与桂林、梧州共同打造“桂东北山水游”精品旅游线路;在允许发行的12个旅行社珠三角地区,“贺州绿色通道卡”制度实施的80多个旅游绿色通道,有效地促进广东和广西无障碍旅游开发。
2.1.2 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方面,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人们对生活质量需求也不断增强。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们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之后,必然会投入追求到更高的生活需求中,而旅游经济的发展必然成为热潮。影响旅游经济发展的经济环境包括该行业发展情况,区域交通,基础设施等等方面。
黄洞月湾旅游休闲度假区、大桂山风景旅游度假区影视基地开发与其他旅游相关的项目在2009年中国-东盟博览会的贺州专场正式签约,投资额达7.46亿元。同年,全市构造新建、续建、改造升级等旅游项目31个,项目总投资额47.16亿元,累计完成投资5.113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88.68%。旅游项目建设投资力度为2002年建市以来之最。
2.1.3 社会文化环境
社会环境方面,社会文明日益进步,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很多改变。如今的人们不在像过去一样,将辛辛苦苦攒了一辈子的钱用来存着,而是更加注重合理消费,将部分钱投入到旅游消费中,注重新的精神追求,开拓视野。特别是现在的各种黄金周等节假日,人们不再是留在家休息,更多的是到外面旅游。同时,现在的人们生活在都市环境中,对于都市风景不在留恋,而更多的是喜欢去西部地区感受别样自然景观的同时,更希望去领略多彩的民俗风情。
近年来,全市重点在南中国生态旅游城市建设,努力以提高该品牌的生态旅游,积极整合到桂林旅游圈,加强在广东,广西等6个城市的旅游合作,加快客家文化旅游合作示范区,初步形成了以山水生态、文化古镇、民俗风情等为主体的旅游发展格局。该市在自然景观上已经享有一定盛名,被誉为“粤港澳后花园”。
2.1.4 技术环境
技术环境方面,在当今交通便捷时代,世界的距离变得不再遥远。人们可以通过飞机,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到达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必然会对其所依赖的相关的设施需求也不断提高,有利于促进这些相关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扩大经济效益。
贺州作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结合点,被称为是接纳东部沿海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的“桥头堡”。主要是其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重要的大西南东进粤港澳出海通道。为真正从广西交通周边发展成为区域性交通枢纽城市,该市正通过构建“五高三铁两江一机场”立体化交通网络,将全面整合到珠江三角洲2 h、北部湾3 h的经济圈。
2.2 制约因素分析
根据上述的PEST分析,可以看到,该市的旅游经济宏观环境发展条件良好,凭借种种优势,贺州的旅游经济发展有很大潜力。但是,不可否认,旅游经济是很多地区都在积极发展的产业,作为一个西部的小城市而言,要把旅游经济作为主要发展,真正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实现“一业带百业”。
2.2.1 自我定位模糊
该地区所具有的优势,地理区位明显,旅游资源丰富,导致了其出现的定位不明确的问题。在贺州西北方向的桂林,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有一定知名度,且桂林从古至今都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称号。这对贺州这个有些名不见经传的新兴发展小城市来说是较大的压力。因为其空间位置的相近,还出现了风景名胜相似的情况,例如紫云溶洞,喀斯特地貌等。桂林的山水秀丽已历史悠久,并不能让贺州的旅游经济有自己的特色。
另一方面,其东南方向,又有旅游胜地广州。广州的交通四通八达,美食丰盛,传统特色不亚于其他旅游城市。贺州的美食和传统特色也很丰盛:黄田扣肉、信都三黄鸡、富川脐橙等等。缺乏明确定位,最终导致现实现象是,该地区每一样类型的旅游特点都有,但是又没有特别突出的,导致了旅游发展缺乏自己真正的特色。
2.2.2 缺乏统筹规划
整个旅游经济发展没有形成旅游区域一体化发展。目前,该市景点分布缺乏统一规划,形成松散的点状分布。因为相关旅游行业没有完全发挥合力作用,导致出现了较为分散、零碎的旅游经济。各个旅游点之间管理也是各自为政,主要表现在各个旅游据点之间在管理和经营方面都没有很好的联系在一起。只是简单形式的旅游团和固定的旅游线路是刚好连在一起,或是将宣传的旅游路线拼接。
2.2.3 特色商品雷同
旅游业发展能够“一业带动百业发展”主要是因为其发展需要与“行、游、住、食、购,娱”六大行业是紧密联系,才能带动经济发展。但是该地区由于总体经济水平还不是很高,故其整体发展方面还不是很完善。但是“购”这一方面是不能忽略的,应该着重发展。地区发展旅游也希望引来更多的游客,主要目的也是希望得到更多的消费者来这里消费,扩大需求,才能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但主要游览区域特色产品单一,且大多产品都与其他旅游地区产品雷同,鲜少地方特色。这样难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多样化需求,导致其可消费力度不高,难以达到预期目的,获得最大效益。
3 如何发展贺州旅游的对策与建议
3.1 明确自我旅游形象
通过寻求新的自我定位,更加着重发展旅游经济的路径,是城市旅游经济发展不可忽略的问题。在自我审视的过程中,应该明白,除了区位优势明显,风景宜人,山清水秀,景观丰富外,还要看到起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发展,错中复杂的人文特色。与自然景观旅游相比,发展人文景观旅游更有利于该市提高旅游经济发展。人文景观发展,不仅仅注重追求绿色环保,更加追求的是人们精神层面的满足和了解。打破局限,充分挖掘发挥该市的潜力和优势,清晰定位,确定适合发展的方针路线。旅游文化定位,是最重要的核心旅游产品的一个组成部分,旅游业品牌建设的关健要素,旅游产品生产,同时也是旅游产品能否产生与目标人群达成心灵沟通,引导旅游消费的结点所在。
3.2 统筹区域交互合作
规划建设旅游基地,注重区域内外的相互合作。旅游本身就是以促进人员流动而发展的产业。发展国际旅游,需要国家之间的相互合作。同样,发展西部地区小城市旅游,更加需要西部地区之间的联合促进。作为三省交界处的贺州,更是有了区位上的优势,统筹规划,优化资源配置。可以与桂林,云南,湖南等地进行区域一体化的旅游合作,相互促进。西部地区的人文旅游资源往往能够互补,为旅客增加更多丰富的经验,提高旅游满意度。
3.3 打造特色文化产品
该地区本身具有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著名的客家围屋文化更是值得探究。以文化为根本的旅游发展才能持续发展。该市本身因其历史发展的原因,形成的多文化多民族聚居特点,使其具有的多元化民族风情。如今,古镇风情、客家围屋文化、堂第文化、状元村等等这些民俗文化都可以作为其发展的重要资源。大力宣传弘扬传统的民俗文化,吸引更多人的眼球,增加知名度。结合地区文化特色,并打造地方特色旅游精品,务必能更快更好的吸引人们眼球,获得更大效益。注重以文化为根本的旅游发展,不仅能带来经济效益,还能取得社会效益的双赢。
4 结 语
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已经成为当今地区发展主题,打造“美丽西部”的多元民俗风情旅游城市。民俗旅游业通过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并建立协调合理,有竞争力的国家旅游区。本文通过从宏观角度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分析了其发展条件和制约因素,为进一步促进该地区的旅游经济的发展做好更加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1] 陈达云,郑长德.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
[2] 郭金福,毛海军.民族地区特色产业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
[3] 李红波.桂台经贸合作框架下贺州客家文化旅游发展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4).
[4] 朱其现.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在创意教学中的运用——以贺州历史文化资源为例[J].贺州学院学报,2010,(3).
[5] 黄燕群.民俗旅游:贺州旅游的活力源[J].贺州学院学报,2007,(4).
[6] 李晴.重庆市森林旅游开发对策研究[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4).
[7] 高艳红,高彦梅.旅游经济增长宏观环境分析—以PEST模型为例[J].中国商贸,2011,(3).
[8] 梁雪松.基于PEST方法的红色旅游比较分析[J].经济论坛,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