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

2014-07-02 02:57董睿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9期
关键词:政治思想大学生

董睿

摘 要:随着2008年秋季第一批“90后”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标志着“90后”已经开始逐渐取代“80后”大学生成为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90后”大学生作为实现“中国梦”践行主体,肩负着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因此,如何加强“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关键词:“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9-0277-0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是对“中国梦”时代命题的深刻解读,既充满着厚重的历史底蕴,又洋溢着豪迈的“中国自信”,为团结凝聚中国人民创造美好未来指明了前进方向。而“90后”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自然成为实现“中国梦”的主要力量。在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下,“90后”大学生普遍是独生子女为主,在父母长辈的关爱之下成长他们从小便享受到丰富的物质生活,但“90后”大学生成长于中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社会转型加剧、改革加深、经济文化呈现多元化,多种文化思潮的冲击着他们的思想观念,使得“90后”大学生普遍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因此,如何加强“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

一、“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

“90后”大学生是指出生于1990年1月1日至1999年12月31日之间并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中国公民。“90后”大学生由于所处的社会环境、教育环境、家庭环境的不同,因此,与“80后”大学生相比“90后”大学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一)个性张扬但自我认知存在偏差

“90后”大学生普遍具有鲜明的个性,认为自己是独一无二的,不希望自己被别人所代表;他们乐于表现自己,对于事物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且多才多艺。但是由于,过分强调个性化,坚持自己的看法,过多地关注自己的感受,较少地考虑别人的感受和建议,容易出现自我认识偏差,不能对自己进行清楚客观的评价,容易出现高估或者是低估自我的现象。有的大学生由于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往往容易产生盲目乐观、骄傲自满的情绪,在看待问题时容易偏激和固执,在设置行动目标时也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量力而为,从而导致性的结果达不到预期,从而引起情感损伤。失败过后又不能正确客观地看待自己的失败并从中吸取教训,在下一次行动时又出现同样的问题,如此恶性循环下去,严重时会导致自我扩张的变态心理。还有一部分大学生过于低估自己,这会导致自卑心理和对自己能力的怀疑,从而影响自己对未来生活的规划,进而引起情感挫败和内心冲突。由此可见,过于强调“自我”会导致自我认知的偏差,由于对自己的定位的不准确而引起的情感挫折和内心冲突,对于“90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二)拥护党的领导但政治立场不坚定

“90后”大学生在社会责任感上还是多以积极健康向上为主,他们热爱祖国,有国家荣誉感,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支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于祖国的未来充满信心,他们积极参加志愿活动,乐于奉献,有责任感和使命感。“90后”大学生虽然崇尚个性自由但并不是极端的自我,他们追求创新但对于传统观念并没有完全否定,他们已经清楚而明确地意识到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但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成为陪伴“90后”大学生成长的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它在带给“90后”大学生各种新鲜资讯拉近大学生与世界的距离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如一些网站为了增加点击率蓄意报道一些负面虚假信息,过度宣扬西方发达国家的优势,再加上中国目前正处于巨大的经济转型期,物价高、房价高、就业难、社保体制不完善等,使得很多“90后”大学生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富裕生活充满向往,容易对现有的社会主义体制和未来的共产主义产生怀疑和不信任,这也表明了“90后”大学生在政治信仰上缺乏坚定性。

(三)有创新意识但抗挫折能力差

大部分“90后”大学生由于从小家庭环境优越,父母为了使他们能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从小就对他们进行多方面的培养,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从小便学习各种才艺,接触各种新鲜事物开拓眼界。因此,“90后”大学生普遍多才多艺并且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对于未知事物充满好奇心,并且敢于尝试。但是由于在父母的庇护下一直以来“90后”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都较少受到挫折,因此,当“90后”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后,由于脱离了原有的家庭生活环境,没有了父母的帮助,当他们在生活或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往往表现为不知所措、茫然无助,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产生不自信的情绪,普遍抗挫折能力较差。

(四)人际交往广泛但趋向于虚拟化

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的全面普及,大部分“90后”大学生都是在网络的伴随下成长起来的,互联网为“90后”大学生拓宽视野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可以使得他们做到“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及时掌握全世界各个国家的时政要闻、了解各类新鲜资讯。同时,互联网也使得人们之间的沟通交流变得更为便利,QQ、MSN、人人网、微博等为“90后”大学生之间相互认识、了解提供了便利的工具。但是,也由于这些便利的沟通工具使得“90后”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出现了过于依赖虚拟网络的现象,对于在实际生活中进行的人际交往存在障碍。并且,由于“90后”大学生思想发展仍处于不成熟阶段,在面对网络上的一些虚假信息和不真实的传言,不具有分辨能力,而这些信息往往会对“90后”大学生思想观念产生一定的误导,影响“90后”大学生对于事物正确的认知。

二、“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的成因

由于中国正处于巨大的社会转型期,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体制的深化改革,多元化的经济、文化对我们带来多方面的影响。“90后”大学生正处在多元化的经济、文化的影响下。一方面,他们从小的物质生活十分丰富,使得他们大部分没有感受过老一辈人在生活方面的艰辛,抗挫折能力差;另一方面,由于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得普遍的“90后”都是独生子女,作为家里唯一的孩子必然受到全家人较多的关爱和较高的期望,这使得他们中大多数比较自我;再一方面,由于科技的进步和网络的普及,大部分“90后”大学生都感受到高科技带来的便利,但是,科技也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一些负面不良信息,也对“90后”大学生思想观念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使得他们在政治立场上出现动摇。endprint

三、“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在对“90后”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同时,要注意将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面对当前巨大的就业和生活压力,很多“90后”大学生对于自己的未来都表现出焦虑不安。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将心理辅导引入课堂,随时注意受教育者的情绪状态,及时了解受教育者的内心想法,及时帮助他们疏导不良情绪;加强与受教育者的沟通,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自己,使得他们在制定目标时能够按照自己的实际能力,避免高估或低估自己带来的失败所引起的负面情绪,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摆脱不良情绪;使得他们能够正确管理自己的情绪,拥有健康的心理意识,勇敢面对挑战。

(二)开展多渠道的思想政治教育

“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简单的思想政治理论的课堂教学,面对当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的侵蚀,思想政治教育部门应该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空间等备受“90后”大学生关注的信息发布与沟通平台,加强与“90后”大学生的互动,及时发布最新的时政新闻,对于一些虚假信息应当及时验证,并且将事情真相及时发布在平台上,避免因为虚假信息导致的不良影响。此外,还应该组织“90后”大学生进行“三下乡”、自愿者等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90后”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全校范围内积极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营造良好教育氛围,使他们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帮助“90后”大学生坚定其政治信仰。

(三)全社会形成教育合力

“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仅仅依靠学校单方面的努力,还需要家庭和国家的共同努力。家庭作为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的教养态度直接影响到孩子未来的发展。“90后”大学的父母在为孩子提供优越的物质环境的同时,还应该加强对孩子的心灵关爱,培养他们面对、解决困难的勇气和能力,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由于,当前社会上对于“90后”大学生普遍以批判为主,认为他们功利心强、过于冷漠无法肩负起祖国的未来。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不可否认当前“90后”大学生中确实存在一些自私自利的现在,但是这并不能代表全部。面对当前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良风气,“90后”大学生也深受影响,因此,国家应该加强法制法规的建设,纠正社会不良风气,为“90后”大学生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只有社会与家庭、学校一起给予“90后”大学生更多的精神关爱,为“90后”大学生提供良好的环境,形成全社会的教育合力,才能促进“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蓬勃开展。

参考文献:

[1] 叶晖.“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0,(15).

[2] 亢莹.改进教育主渠道,增强“90 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J].思政探讨,2011,(1).

[3] 周彩云.浅析“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及教育方法[J].学理论,2009,(18).

[责任编辑 魏 杰]endprint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