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城镇化建设

2014-07-02 16:14金莲芳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9期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城镇化

金莲芳

摘 要:城镇化作为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已被视为未来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现阶段欠发达地区的城镇化发展较为滞后,既有机遇,也存在着较多问题。对于迪庆香格里拉经济开发区这样城镇化滞后的地区,在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中,应该调查分析其在城镇化过程中的条件和问题,采取应对措施,通过夯实基础、强化产业支撑、保障民生、注重环境保护等举措推进城镇化建设。坚定特色城镇化的发展方向,从维护城乡居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关键词:香格里拉经济开发区;城镇化;科学发展观

中图分类号:F2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9-0217-03

经济发展规律证明,在工业化初、中期,一个地区的快速发展,无一不是工业化与城镇化共同推进的结果。特别是城镇化为工业化提供平台和空间,有利于产业和人口聚集,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城镇化作为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已被视为未来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2009年,中国的城镇化率达到46.6%,已进入世界公认的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十二五”期间,中国城镇化率将超过50%,城镇人口将首次超过农村人口。从2010—2020年,中国还将有约2亿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迪庆自十一五以来社会经济的发展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二、三产业的发展推进了城镇化发展进程。实践证明:发展农业必须发展非农产业,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繁荣农村必须积极推进城镇化。加快城镇化进程、提高城镇化水平是迪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迪庆的城镇人口为9.2万,城镇化率只有24%,低于全省及相邻的地州,城镇化发展相对滞后。要实现到2020年达到50.25%,年均递增2%,发展的空间巨大。迪庆自2005年开始按“两江、三带、四区”规划调整生产力布局,对迪庆州城镇人口增长作了规划,制定了三个县城和重要集镇2005—2020年发展规划,到2020年迪庆人口将达到43.01万人。城镇人口达到近21万人。其中香格里拉县建塘镇、维西县保和镇、德钦县升平镇、经济开发区等作为中心区域及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中心,是迪庆城镇化发展的重点地区。迪庆城镇化的步履将进一步加快。

香格里拉经济开发区,作为省级经济开发区,迪庆州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十多年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不懈地实施“人才建区、工业强区、服务兴区”的战略,以园区为载体,以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为主攻方向,以矿电结合和绿色产业开发为重点,以科技创新和打造品牌为支撑,以城镇化和旅游、休闲、度假、康体为突破口,坚持增投资、扩消费,转方式、调结构,重民生、建和谐,快发展、上水平,加快园区和产业建设,突出重大项目、城市综合体系建设、自主创新、环境提升、民生改善五个重点,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成为了我州经济发展的一抹靓丽风景线。2009年末,全区共有工业企业数23户,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26亿元,年均增长24%;财政税收总收入从2005年的5 403万元增加到2009年的12 908万元,年均增长2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从2005年的2 041万元增加到2009年的5 478万元,年均增长2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从2005年的3 818万元增加到2009年的25 641万元,年均增长34%。在二、三产业的有力支撑和拉动下,城镇化发展迅速。2010年全区就业人数达3 608人,城镇居民失业率控制在2.6%以内;全区总人口4 180中,农业人口有1 692人,农业人口只占40%;非农业人口达到1 367人,从人口和土地衡量,2010年城镇化率已达到40%,高于全州十八个百分点,城镇化建设一枝独秀,成为我州城乡统筹发展较好的重要地区之一。

加快开发区城镇化建设,是带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十二五”期间,开发区要进一步突出窗口功能,实现率先跨越发展,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2015年,开发区城镇化率计划达到60%以上,城市人口1万人左右。

一、香格里拉经济开发区城镇化建设的有利条件

回顾经济开发区的城镇化的发展轨迹,展望未来,开发区城镇化建设的有利条件十分明显。

地理环境优越,经济基础较好。开发区处于金沙江流域,国道214线贯穿境内,是内地陆路进入藏区的一条重要通道和迪庆藏族自治州的南大门,交通便捷;境内总面积15.87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 821米,年平均气温13.2°C,是迪庆最适宜人类居住和活动的地区之一。2009年财政收入12 908亿元,占全州的18%;固定资产投资25 641亿元,占全州的48%,在全州区域经济板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具备良好的发展条件。以园区为主体的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基础好、势头强劲,为加快城镇化建设提供动力。

中心城镇辐射带动作用初现成效。经济开发区作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其建设和发展已走在我州前列,是我州重要的经济、文化、交通和信息中心之一,人力资源相对充沛。从区域经济的角度看,已成为我州发展的“极核”,我州经济的主要支撑点之一。从空间结构看,经济开发区与虎跳峡镇、丽江龙蟠构成“核心—外围”的圈层结构,“点—轴”发展态势日趋明显。在中心区政府利用便利的交通条件,大力发展城乡生活服务业;立足于宜人的气候条件和区域优势,大力发展房地产和住宅服务业,借助房地产开发和产业开发,促进农村人口、外来人口向开发区合理流动;抓住“香格里拉”世界品牌,积极发展住宿餐饮业;建设新型社区服务业等。吸引外来人口在开发区创业就业。进一步提升城镇功能,充分发挥城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城镇建设基础扎实。经济开发区依托工业园区建设,不断完善城镇基础设施条件,改进和完善了城市道路、供排水、污水及垃圾处理、照明、电网、通信、园林绿化和市容环卫等基础设施建设,城镇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供电、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现象有较大改观,基本适应发展的要求,新增供水能力4.5万立方米/日,城镇供水普及率95%;污水处理率达到9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超过95%;人均城市道路面积达到12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14平方米。endprint

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成效显著。经济开发区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着力抓好中心片区街道、社区、公共场所、江岸、交通沿线等的绿化和造林植柳工作;结合“七彩云南香格里拉保护行动”、“07环保专项行动”等专题活动,全区严格工业项目环保准入标准,加强排污费收费管理,加大企业排污监管力度,坚决杜绝违法排污行为。2006—2009年,全区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累计达到56万元;城镇绿化覆盖率不断提高,分别达到15%、16%、18%、20%。到2010年,全区耕地保有面积稳定在2529亩左右,水利化程度达到60%,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9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50%,空气质量指标保持优级标准,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和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50%和70%以上。

二、香格里拉开发区推进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开发区在推进城镇化建设中面临着问题主要有:

城镇经济带动辐射能力不强。2009年经济开发区财政收入占全州的 18%,达到12 908万元,是全州令人艳羡的财政大户。但由于缺乏支柱产业支撑,企业实力不足,产业基础薄弱,并未正真形成集聚效益带动服务功能,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有限,城镇消费市场狭小,城镇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幅射能力十分有限。

城镇化的管理体制有待完善。在开发区的城镇化进程中,缺乏产业体系、人力资源、公共服务、土地资源、就业等要素的统一筹划,不同的部门从各自的职责范围和自身利益角度出发对城镇化的过程进行管理,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的问题仍然存在。城镇化的进程涉及许多领域,但在统一市场的框架内,具有区域整体性的特征,部门分割、管理模式不符合城镇化这一特征的要求,不利于统一的城镇化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各项政策在实施中难以形成合力,影响城镇化进程健康高效地发展。

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发展空间受限。主要表现在:一是近年来国家对土地资源管理进一步规范,土地征用报批难度加大,且土地报批费用较高,直接影响到建设项目的用地。二是用地指标严重不足,可利用土地越来越少,项目招商面临选址难的问题,供需矛盾突出。可以预见,土地问题将成为制约我区持续发展和招商引资的重要“瓶颈”。

人力资源不足。一个小城镇的人口达到1万人,才会产生集聚效益。2015年开发区人口计划达到1万人,需要创造更加良好的发展条件让更多的人到开发区创业和生活。而目前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城市服务功能不完善等因素制约了城镇对人口吸纳能力。从政府自身来看承担的公共服务职能逐年增多,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供需矛盾日益突显。如何突破人口制约,将是开发区城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困境。推进城镇化,关键有两“化”:一是“化”人,二是“化”地。这两者必须很好协调,实现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互动并进。如果搞城镇化只求将农村的土地大量“化”进城里来,“化”土地的劲头很大,而“化”人口则不在心上,使转出去的农民无法在城镇定居,难以转为市民;而在农村务农的又不能增加收入,造成化土地与化人口相脱节,那就不能说是城镇化的成功,只能说是“伪城市化”。转变对推进城镇化急于求成的惯性行为,跨越传统体制下剥夺农民、牺牲农业并不惜破坏生态环境的传统城市化老路,转向科学发展,才能真正做到让更多农民转为市民,得到更多的收入,过上更好的生活,这是开发区城镇化进程中首要要解决好的问题。

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问题严峻。严防建设性破坏,搞好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保护,是城镇化的重要保障。开发区莅临金沙江,城镇化进程中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任务更加艰巨。

三、香格里拉经济开发区城镇化建设思路

作为迪庆州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加快开发区城镇化建设,是带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十二五”期间,开发区要突出功能,推进城镇化建设,是发展的重头戏。

明确城镇建设的基本理念。防止“千城一面”,彰显特色,是城镇建设的基本要求。开发区的发展理念定位为迪庆重要的扩大开放区、工业创新区、现代服务区和生态文明区,把开发区建设成为带动、支撑迪庆乃至东部藏区发展的战略高地和开放度高、辐射力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国内知名、藏区一流的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我们要全力加快城镇化建设,着力增强城镇集聚辐射带动服务功能,在服务藏区、服务桥头堡建设,融入大香格里拉经济区建设及深化与内地的合作中,不断拓展提升自身的发展空间。

夯实基础设施。开发区自1994年设立以来,基础设施各项建设从零起步,特别是通过近年的努力,城镇建设和园区建设初具规模,但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仍是制约开发区发展的重要瓶颈。

要夯实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快交通网络体系建设和电力保障体系建设。加强电源点建设,加快推进老虎箐工业片区、绿色产业片区、木碧湾片区、中心片区和拉玛洛片区建设,重点加强道路、供排水和电力供应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加快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形成高速宽带、多媒体、智能化的信息网络平台,逐步实现办公自动化。三是加快城镇设施体系建设,实施道路工程、地下管网工程、城镇亮化和增绿工程。特别是城镇中心区要继续加快道路改造、街道绿化、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和自来水水厂扩建等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实施开发区小学、星级酒店、司法所及长江防洪防护堤建设等项目,进一步改善城镇面貌,提升公共服务、商业服务功能与水平。

强化产业支撑。产业是立城之本。要协调做好三产之间的发展,为城镇发展提供产业支撑。城镇的发展离不开产业支撑,但产业的发展要以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为前提,发展低碳、节能、环保的绿色产业,绝不能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盲目发展。开发区城镇化发展必须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双轮驱动,工业化率和城镇化率稳步提高。工业是开发区经济之本、财政之源、发展之基。切实发挥矿业、生物产业、现代服务业、文化旅游业以及承接产业对开发区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着力增强产业集聚辐射带动服务功能,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

着力保障民生。城镇化的进程,必然伴随着土地的城镇化和农民身份城镇化的转变,因此城镇化进程中农民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必将凸显。政府更要解决好农民的后续发展问题,农民的市民化问题,居民的生活问题,着力保障民生。把“减少农民、致富农民”作为新型城镇化的战略重点,这应视作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根本指导思想。农民市民化问题解决不好,不仅影响到城,也波及到乡。因为这不光是户籍问题,更重要的是就业与依附在户籍制度之上的各项社会福利和保障制度问题。一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结合开发区的产业建设、招商引资工作,多渠道创造就业岗位,保障城乡居民的收入。积极宣传和进一步落实国家有关贷免扶补政策,创造更加有利的创业环境,鼓励自主创业。二要增加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投入,组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技术培训,提高城乡劳动力、特别是富余劳动力和新增劳动力的技能。大力宣传有关国家对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创业优惠政策,转变应往届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和择业标准。以市场为导向,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提高劳务输出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建立健全务工人员救助体系,切实保护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三要做好社会保障。进一步建立完善开发区居民的教育、医疗、养老、失业、就业基本社会保障体系,全面落实农村低保、医保政策,积极探索农民、特别是失地农民的养老和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建设,不断推进和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确保进城农民工同等享受城镇居民住房、就业、养老、医疗、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推行有利于城镇化的户口政策,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和政策,积极探索有利于推进城市化进程的户籍管理制度。

建立绿色城镇。作为全州工业的重点园区,开发区的经济建设与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要努力把开发区建设成为园区生态化、企业园林化的生态文明区。我们不仅要创建一个经济富裕的城镇,更要创建一个宜居的美好的绿色城镇。

城镇化发展必须立足当前,兼顾长远,脚踏实地解决现实问题是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我们要坚定特色城镇化的发展方向,从维护城乡居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endprint

猜你喜欢
科学发展观城镇化
试析绿色发展对科学发展观的创新
科学发展观指导视角下的工会工作创新与水平提升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村镇规划方案设计思路
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让老年农民挑起城镇化的重担?
科学发展观视阈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实效性探析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应对之道
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