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勤勤+戈大专+王晓伟+葛履龙
摘要:城市蔓延成为城市良性发展的重要障碍,如何有效监测与缓解城市蔓延成为城市地理学的研究热点。以武汉市2000~2011年Land-sat遥感影像为基础,利用ENVI和ArcGIS软件提取武汉市历年城市扩张变化图及建成区外围轮廓周长,同时结合近12年相关统计资料,从松散度、扩张强度、扩张效率三个方面对武汉市的蔓延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武汉市是我国城市蔓延较典型的大型城市之一,市区边缘破碎化严重,城市紧凑度低,城市扩张强度自2003~2006年间陡然提升后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城市土地利用规模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不协调性日益凸显。国家战略的宏观引导、经济发展对空间的需求、城市规划的导向作用、房地产开发的白热化及水陆交通的指向性是导致武汉市城市蔓延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蔓延特征;演化机理;武汉市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9-0045-03
优质高效的城市化过程成为各国追求的目标。20世纪50年代美国城市郊区化现象掀起了对“城市蔓延”问题全球性的关注,众多学者开始对其概念及外延进行了探讨。本杰明·克拉斯(Krass B.)将城市蔓延理解为城市边缘与城镇的低密度发展。伯切尔(Burchell R.)等将城市蔓延现象总结为以下8个方面:低密度的土地开发;空间分离、单一功能的土地利用;“蛙跳式”或零散的扩展形式;带状商业开发;依赖小汽车交通的土地开发;牺牲城市中心的发展进行城市边缘区的开发;就业岗位分散;农业用地和开敞空间的消失。我国学者顾朝林指出,城市蔓延是城市外围土地利用和开发不断向周围地区蔓延或依附于城市本身向外形成环状或块状城市地区,尤其表现在单纯建设生活居住区。因此,城市蔓延是指在城市发展进程中的一种无序的、低密度的、功能单一的连续式、蛙跃式、沿干道带状式的向外围区域扩张的一种空间发展模式。
关于城市蔓延的测度,目前主要采用综合指标法。塞拉俱乐部(Sierra Club)采用从市区迁移到郊区的人口、交通拥堵浪费的时间、城市用地面积的增长和开放空间的减少四项量化指标对美国城市的蔓延情况进行了排序;纳赛尔(Haya El Nasser)、富尔顿(Fulton W.)、洛佩斯(Lopez R.)等分别采用人口密度、城市化土地消耗增量、居住密度等单一指标来度量都市区蔓延情况;我国学者蒋芳等从涉及人口、经济、土地利用、农业、环境和城市生活等方面的13项指标评估了北京市的蔓延特征。武汉作为我国中部地区的特大城市之一,其城市发展问题也吸引众多学者的目光,余瑞林、郑伯红等试图从群组尺度分析武汉市扩张演化特征;梅琳从城市景观演变角度间接阐释了武汉市用地结构的变化;李旻杉对武汉市边缘地区空间形态发展进行了研究。以上各位学者从不同侧面对武汉城市空间扩展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可观的成果,但针对“武汉城市蔓延”的专题分析较少,时效性有待增强,故本文拟从指标体系构建入手,深入分析其时空特征与演化机理,为城市良性发展提供必要参考。
摘要:城市蔓延成为城市良性发展的重要障碍,如何有效监测与缓解城市蔓延成为城市地理学的研究热点。以武汉市2000~2011年Land-sat遥感影像为基础,利用ENVI和ArcGIS软件提取武汉市历年城市扩张变化图及建成区外围轮廓周长,同时结合近12年相关统计资料,从松散度、扩张强度、扩张效率三个方面对武汉市的蔓延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武汉市是我国城市蔓延较典型的大型城市之一,市区边缘破碎化严重,城市紧凑度低,城市扩张强度自2003~2006年间陡然提升后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城市土地利用规模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不协调性日益凸显。国家战略的宏观引导、经济发展对空间的需求、城市规划的导向作用、房地产开发的白热化及水陆交通的指向性是导致武汉市城市蔓延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蔓延特征;演化机理;武汉市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9-0045-03
优质高效的城市化过程成为各国追求的目标。20世纪50年代美国城市郊区化现象掀起了对“城市蔓延”问题全球性的关注,众多学者开始对其概念及外延进行了探讨。本杰明·克拉斯(Krass B.)将城市蔓延理解为城市边缘与城镇的低密度发展。伯切尔(Burchell R.)等将城市蔓延现象总结为以下8个方面:低密度的土地开发;空间分离、单一功能的土地利用;“蛙跳式”或零散的扩展形式;带状商业开发;依赖小汽车交通的土地开发;牺牲城市中心的发展进行城市边缘区的开发;就业岗位分散;农业用地和开敞空间的消失。我国学者顾朝林指出,城市蔓延是城市外围土地利用和开发不断向周围地区蔓延或依附于城市本身向外形成环状或块状城市地区,尤其表现在单纯建设生活居住区。因此,城市蔓延是指在城市发展进程中的一种无序的、低密度的、功能单一的连续式、蛙跃式、沿干道带状式的向外围区域扩张的一种空间发展模式。
关于城市蔓延的测度,目前主要采用综合指标法。塞拉俱乐部(Sierra Club)采用从市区迁移到郊区的人口、交通拥堵浪费的时间、城市用地面积的增长和开放空间的减少四项量化指标对美国城市的蔓延情况进行了排序;纳赛尔(Haya El Nasser)、富尔顿(Fulton W.)、洛佩斯(Lopez R.)等分别采用人口密度、城市化土地消耗增量、居住密度等单一指标来度量都市区蔓延情况;我国学者蒋芳等从涉及人口、经济、土地利用、农业、环境和城市生活等方面的13项指标评估了北京市的蔓延特征。武汉作为我国中部地区的特大城市之一,其城市发展问题也吸引众多学者的目光,余瑞林、郑伯红等试图从群组尺度分析武汉市扩张演化特征;梅琳从城市景观演变角度间接阐释了武汉市用地结构的变化;李旻杉对武汉市边缘地区空间形态发展进行了研究。以上各位学者从不同侧面对武汉城市空间扩展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可观的成果,但针对“武汉城市蔓延”的专题分析较少,时效性有待增强,故本文拟从指标体系构建入手,深入分析其时空特征与演化机理,为城市良性发展提供必要参考。
摘要:城市蔓延成为城市良性发展的重要障碍,如何有效监测与缓解城市蔓延成为城市地理学的研究热点。以武汉市2000~2011年Land-sat遥感影像为基础,利用ENVI和ArcGIS软件提取武汉市历年城市扩张变化图及建成区外围轮廓周长,同时结合近12年相关统计资料,从松散度、扩张强度、扩张效率三个方面对武汉市的蔓延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武汉市是我国城市蔓延较典型的大型城市之一,市区边缘破碎化严重,城市紧凑度低,城市扩张强度自2003~2006年间陡然提升后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城市土地利用规模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不协调性日益凸显。国家战略的宏观引导、经济发展对空间的需求、城市规划的导向作用、房地产开发的白热化及水陆交通的指向性是导致武汉市城市蔓延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蔓延特征;演化机理;武汉市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9-0045-03
优质高效的城市化过程成为各国追求的目标。20世纪50年代美国城市郊区化现象掀起了对“城市蔓延”问题全球性的关注,众多学者开始对其概念及外延进行了探讨。本杰明·克拉斯(Krass B.)将城市蔓延理解为城市边缘与城镇的低密度发展。伯切尔(Burchell R.)等将城市蔓延现象总结为以下8个方面:低密度的土地开发;空间分离、单一功能的土地利用;“蛙跳式”或零散的扩展形式;带状商业开发;依赖小汽车交通的土地开发;牺牲城市中心的发展进行城市边缘区的开发;就业岗位分散;农业用地和开敞空间的消失。我国学者顾朝林指出,城市蔓延是城市外围土地利用和开发不断向周围地区蔓延或依附于城市本身向外形成环状或块状城市地区,尤其表现在单纯建设生活居住区。因此,城市蔓延是指在城市发展进程中的一种无序的、低密度的、功能单一的连续式、蛙跃式、沿干道带状式的向外围区域扩张的一种空间发展模式。
关于城市蔓延的测度,目前主要采用综合指标法。塞拉俱乐部(Sierra Club)采用从市区迁移到郊区的人口、交通拥堵浪费的时间、城市用地面积的增长和开放空间的减少四项量化指标对美国城市的蔓延情况进行了排序;纳赛尔(Haya El Nasser)、富尔顿(Fulton W.)、洛佩斯(Lopez R.)等分别采用人口密度、城市化土地消耗增量、居住密度等单一指标来度量都市区蔓延情况;我国学者蒋芳等从涉及人口、经济、土地利用、农业、环境和城市生活等方面的13项指标评估了北京市的蔓延特征。武汉作为我国中部地区的特大城市之一,其城市发展问题也吸引众多学者的目光,余瑞林、郑伯红等试图从群组尺度分析武汉市扩张演化特征;梅琳从城市景观演变角度间接阐释了武汉市用地结构的变化;李旻杉对武汉市边缘地区空间形态发展进行了研究。以上各位学者从不同侧面对武汉城市空间扩展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可观的成果,但针对“武汉城市蔓延”的专题分析较少,时效性有待增强,故本文拟从指标体系构建入手,深入分析其时空特征与演化机理,为城市良性发展提供必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