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基础会计》任务驱动教学设计

2014-07-02 20:09潘薇潘西明
现代商贸工业 2014年9期
关键词:项目导向基础会计任务驱动

潘薇 潘西明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对我国高职教育的会计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对《基础会计》课程,提出“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并以“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为例,讲解如何利用“任务驱动”实施《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以及职业技能。

关键词: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9-0130-02

0 引言

《基础会计》课程是高职院校会计类专业学生入门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开设的,其教学目的是帮助初学者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技能,并为学习财务会计、成本管理会计和审计学等后续专业课程奠定基础。本文以“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为例,讲解如何利用“任务驱动”实施《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以及职业技能。

1 教学思路设计

《基础会计》主要介绍会计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会计基本理论问题;账户与复式记账;借贷记账法及其运用;账户的分类;成本计算;会计凭证及其填制;会计账簿的设置及其登记;财产清查;会计报告的设计及其编制原理;账务处理程序等。重点培养的是会计专业应用能力和职业岗位能力,学生只有经过规范的学习,才能胜任不同会计岗位(群)最基本的会计核算工作。

1.1 学情分析

(1)学生对会计的基本含义有初步的认识,掌握了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三大会计要素的构成内容;但对实际经济业务不熟悉,尚未形成会计专业的思维能力;

(2)学生对会计学习有一定的热情,能在老师引导下展开学习活动;但对学习缺乏主动性,学习过程中的调节、监控能力较弱;

(3)学生“听”课能力较差,抽象思维水平较低;更习惯于直观性较强的学习方式;喜欢动手操作;

(4)学生已初步形成的探究、合作学习氛围,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上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

1.2 教学理念

坚持高职教育中“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的原则,为使学生学得更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设计中不仅要设计如何教,更重要的是需要设计学生如何学。

(1)教师角色的主动转变。

传统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习成绩的评判者,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人。“任务驱动”教学中要求教师是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实现从“园丁”向“人生的引路人”的角色转变。

(2)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发挥。

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时,教师需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要认真研究学生,对学生尽心适当分类,设立任务目标层次恰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一相关的案例为背景进行课程导入,凸显实用性,任务需要具体化,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可适当指导学生自己去收集资料和信息,独立进行工作,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会使用展示技术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任务评价必须具备直观可操作性,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让学生逐步养成比具备专业能力、社会能力、个性能力和方法能力等关键能力。

(3)师生角色的充分融合。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首要任务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育规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师生角色的充分融合是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的重要环节,教学设计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对学习这门学科的浓厚兴趣,乐于学习这门学科。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乐于学习,才会有学习的自觉的动力。

①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情感效应”关注学生,努力创建平等合作、和谐亲密的师生关系,使之“亲其师,信其道”,引发情感共鸣。这样,学生就会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

②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努力做到把微笑、把好心情带进课堂,以我们教师的良好情绪使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心理定势,以教师的乐教促进学生的乐学。与此同时,我们特别注意遵循“表扬+鼓励”的原则,尽可能避免批评与训斥;

③在课堂教学中,老师需注意每一节课的引入,要重点设计引入的内容,以怎样的方式引入,起到怎样的以旧带新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有一个温故而知新的感觉,使新旧知识衔接好,让新知识能自然过度,为学生接受新知识作了铺垫;

④在课堂教学中,更注意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一些典型、生动、有趣的事例补充教材,联系生活实际、生产实际的讲解,不仅有效地激发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潜移默化中,使课堂成了学习的兴趣中心,从而训练和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2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上要求充分体现“任务驱动”的课程设计思路。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完成真实工作任务为手段,在每个任务里面设置四个环节。

2.1 项目任务目标确定

确定项目任务遵循理论为实践服务。项目任务内容可归纳为“三基”,即“基本原理”(会计学科与会计工作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会计核算的七种方法)及“基本技能”(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的基本操作技能),分为基础模块、实践模块、提升模块三大模块,学生完成项目任务后,能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证对应课程的考核,并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1)基础模块。主要有总论,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账户与复式记,企业主要经营过程及其成本的核算,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产清查,财务会计报告,账务处理程序10会计工作组织。

(2)实践模块。主要有会计书写练习,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登记日记账、总账与明细账的平行登记,结账,记账凭证处理流程,编制会计报表,会计档案的装订与保管等,这是确定项目任务的核心内容,也是需具备的专业技能。

(3)提升模块。主要有账户分类,内部控制,会计循环,日记总账账务处理程序等,这是设置综合项目任务的主要内容。

(4)项目重点与难点。项目任务的重点是会计核算方法的掌握;凭证、账簿、报表整个账务处理程序的操作。项目任务的难点及解决办法是:

①“借贷记账法及运用”这是贯穿整个课程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最不容易掌握的知识点。解决的办法是利用认识实习的机会,让学生感悟经济活动的内容和过程,了解交易和事项的内涵。授课要循序渐进,按照“会计要素→会计科目→账户结构→借贷记账法的特点”的过程,讲透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原理。然后要理论联系实际,要多举一些通俗的例子,特别是与学生生活相关的例子来讲解各个账户的运用。最后,要反复练习,个别辅导,直到学生真正掌握。

②“凭证、账薄、报表”这几块内容的特点是理论非常抽象,繁琐,学生不感兴趣。解决的办法是:利用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课件授课;理论化为实训,通过实训来掌握理论。

2.2 项目分组计划制定

“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常用的一个组织形式就是分组教学。

2.2.1 合理分组

分组的具体过程是一个综合分析每个学生能力的过程,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学习成绩、操作能力、男女比例、同学关系、座位远近、学生的个人性格、人数安排、组长的选择等。

分组是一个模糊的过程,不可能做到完全平等,只要按上述要点尽量控制就可以了。当然适当的时候可以做一下调整,在模糊中力求准确,这与指导教师的细心观察分不开的。

2.2.2 任务分解

任务分解是实施教学的重要环节,合理的分解任务对教学效果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任务分解需注意以下“五环节”。

(1)精心策划,生成任务。所谓真实的任务是指任务应当与“会计岗位”的现实生活、工作特点密切相关,这样的任务才能引发他们的探究欲,激发业务研究兴趣。

(2)背景研讨,认领任务。情境创设是“任务驱动”教学研究的核心要素之一,需要创设出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的情境,让学生在此情境中思维激宕起来,自然地引出任务。

(3)精心策划,实施任务。任务驱动模式下的“会计岗位”活动应该指导学生分析讨论,逐步理清问题,明确目标,弄清任务,共同讨论完成这个任务的方案,将任务分解成多个子任务,制定出操作的步骤,找到问题的解决途径。

(4)自主合作,完成任务。提供必要的资源,做好教学引导明确的任务后,根据任务的繁简、难易程度,让小组通过自主探究或讨论形式去完成任务。

(5)归纳总结,评价任务。完成任务之后,要组织展示其成果,并进行讨论、总结和评价。

2.3 项目内容组织实施

项目任务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检查项目实施情况以及发现的问题,从而有效控制实施发展的阶段,促进项目有效的进行。具体来说,整个会计教学过程中都是围绕着项目制定、任务分解、布置、完成、总结以及评价几个部分内容。

笔者曾在九江思麦博运动器材有限公司担任1年的会计工作,现以该公司全月会计业务核算处理项目为例,考核该项目任务的6个主要知识点:

(1)填制与审核原始凭证;

(2)编制与审核记账凭证;

(3)登记会计账簿;

(4)编制科目汇总表;

(5)编制会计报表;

(6)会计档案的装订和保管。

这6个主要知识点要求项目小组在课堂上现场演练,每一位学生都需参与会计业务核算当中。学生应用角色扮演法扮演业务经办人员、出纳以及审核人员等,进行会计凭证传递以及日常业务处理流程,通过这样的业务往来,让学生熟悉会计各个岗位以及岗位之间的衔接过程,切身体会如何处理真实的会计业务。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会出现的出纳岗位业签发支票、填制汇票申请等问题,如何具体操作学生可能并不是很清楚,教师可以在课上适当给予示范,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

2.4 项目完成情况评价

全部项目任务完成以后,将所有的项目小组汇集,由教师和学生对任务完成的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价,各个小组对项目训练的结果进行比较,评价项目训练的效果。

(1)小组自评。

先由每一个项目小组选择一位发言人,对本小组项目完成效果进行总结,说明任务计划思路、实施过程以及对任务完成后的感受等方面进行系统的交流。

(2)小组互评。

各小组之间互相评价,找出各小组每个项目任务的完成情况的优点和不足,对自身完成任务的启发等。

(3)教师点评。

教师对各个小组完成的情况进行总结,主要包括对项目任务中的主要知识点情况进行点评;对小组成员的协作精神、创新精神等进行点评,各小组完成任务的优缺点。

(4)其它评价。

建立学校评价和社会评价,学校评价是指在学院层面可建立会计学习小组、会计协会等,形成热爱会计学习的良好氛围;社会评价是指让学生参加各种会计技能大赛,参加并积极通过会计岗位资格考试,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水平。

3 考核方案设计

《基础会计》课程实行百分制考评,由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两部分组成,每个项目任务的考核中均注重采用理论(30%)与技能(70%)考核相结合,过程性(70%)和终结性(30%)考核相结合,着重技能和过程,全面考核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及水平。

(1)总分=过程性考核+终结性知识考核。

(2)过程性考核是按照会计工作岗位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阶段性学习中逐项对学生完成每个项目任务的考核评估,强调知识和技能需靠平时的积累。

过程性考核(60%)主要指每堂课训练完成的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资料。完成上交并展示的原始凭证要求符合填制的规定占10%;完成上交并展示的各种记账凭证要求符合填制的规定占10%;完成上交并展示的各种账簿要求符合登记的规定占10%;完成上交展示的报表要求符合编制规定占10%;课堂训练中的综合表现能力20%。

(3)终结性考核主要有综合测评和真账实做两部分,是从单项技能和独立知识点的考核递进到综合性考核,主要含以下6个方面:

①相关项目任务的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识别原始凭证,并指出相应错误;

②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填制通用记账凭证;

③日记账的登记会计登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并进行月结;

④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登记用平行登记法登记总账,明细账;并会用错账更正法将错账更正过来;编制总账发生额及余额试算平衡表;

⑤科目汇总表核算组织程序的运用用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进行账务处理;

⑥会计报表的编制会独立编制简单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终结性考核是检测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目的是促使学生形成会计核算通盘账务处理能力,通过终结性考核学生能在全真的环境下完成一个会计循环的全过程,掌握会计处理的基本技能,基本具备顶岗操作技能条件。

4 结束语

按此预定的教学设计,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后的主动性大大提高,积极参与创设问题的情境中,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体现了“做中学、学中做”。会计的一些基本应用也是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运用直觉思维一步步推理归纳出来的,因而他们对所学知识点理解和记忆都较深刻,做作业时也相对较为顺利,“任务驱动”教学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取得了较大的成功。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学科学出版社,2007.

[2]刘林涛.“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现代教育科学,2004,(6).

[3]顾晓燕.任务驱动教学法中任务设计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5,(2).

[4]黄靖龙,罗先进,曾设华.项目教学法在高职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

[5]徐肇杰.任务驱动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之比较[J].教育与职业,2008,(11).

[6]单虹.基于任务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J].考试周刊,2007,(15):9798.

[7]章卫芳.任务驱动型会计项目课程设计———以《基础会计》为例[J].职教论坛,2010,(8):2629.

猜你喜欢
项目导向基础会计任务驱动
基于《证券投资实务》课程的项目导向教学改革思考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2+1项目导向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项目教学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项目导向课程中的应用
基于“项目导向”的税法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高职高专基础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网络应用服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