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科协在发展科普产业中的创新贡献分析

2014-06-30 10:20李黎等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10期
关键词:安徽省发展

李黎等

摘 要:发展经营性科普产业是中国政府在推动公益性科普事业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的制度创新。科普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政府在其发展过程中处于特殊的生态位上,对于解决科普产业各种发展问题发挥着关键作用。而科学技术协会是中国开展科普工作的主要力量,依据三螺旋创新理论,以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为例,重点分析其在推动科普产业发展中的创新贡献,主要包括制定政策规划,优化市场环境和搭建交流平台等三个方面,为新时期政府更好地服务科普产业的发展提供现实依据。

关键词:安徽省;科协;科普产业;发展;创新贡献;三螺旋理论

中图分类号F26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0-0040-03

中国在2002年6月通过并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第六条中就明确指出:“国家支持社会力量兴办科普事业。社会力量兴办科普事业可以按照市场机制运行。”也就是说科普可以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目前,“公益性科普事业”与“经营性科普产业”并举发展已成为一种共识。中国政府一直将科普事业作为自身的本职工作,而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发展科普产业,就需要政府从科普活动的执行者转变为科普产业主导者,所承担的并不仅仅是重要的投入主体的角色,更重要的是通过规划科普产业的发展路径,从而构筑了一个广泛吸引社会力量投入和参与科普产业的机制和氛围,创新性地为科普产业的发展服务。鉴于此,全面而深入地研究中国科普产业发展中政府的创新作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安徽省科普产业起步早,发展快,无论是从产业规模、服务范围、产品技术含量及技术创新等方面均走在全国前列,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所以,本研究将以安徽省科协在推动科普产业发展中做出的突出贡献作为分析对象。

一、安徽省科普产业的生态系统

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普产业的发展不仅关系到中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进行,还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科学文化,满足公民的科学知识需求,提升公民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2002年6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第6条中就明确指出:“国家支持社会力量兴办科普事业。社会力量兴办科普事业可以按照市场机制运行。”表示科普发展振兴需经由科普产业推进之路,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强化科学文化服务功能,增强科普产品及服务的公众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科普法》为科普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法律环境,政府、企业和公众对科普的强烈需求也为科普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驱动力。然而,从全国范围来说,科普产业还属于新兴产业,产业发展还存在“散、缓、小、弱”等现实情况,还未形成良好的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是开放性、层次性、整体性、自组织性的非平衡系统,是由各种影响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生物和环境要素所构成的综合体,各种生物和环境要素的变化都会破坏整个生态系统的相对平衡[1]。作为国家创新生态系统的子系统,科普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也是由生物要素(即创新主体,包括政府、科普企业、高校与科研院所等)、环境要素(包括政策、市场、技术和文化环境等)和机制要素等构成。科普产业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是产学研合作。在产学研合作中,政府处于一个特殊的生态位置上,是推动和协调产学研合作的重要主体[2]。目前,安徽省科普产业经过了十年的发展历程,已经形成了以科大讯飞公司、合肥安达电子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高校,中科院合肥智能所、光机所、省科技馆、芜湖科技馆、蚌埠科技馆等机构为主的一批优秀科普产品研制开发单位,从事科普产品研发的人员达数千人,取得科普产品技术专利上百项,各类科普产品的年产值居全国前列。为全方位地推进安徽省科普产业的加速协调发展,安徽省已基本形成了“一会(中国科普产品博览交易会会)、一园(芜湖科普产业园)、一网(科普资源服务网)、一赛(安徽省百万大学生科普创意大赛)、一所(科普产业研究所)、一中心(安徽省科普产品工程研究中心)”为核心的科普产业发展的生态系统结构,并将芜湖市重点打造成“一会、一园、一网”的科普产品集散中心。

二、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安徽科普产业发展的引擎

《科普法》第12条中规定:“科学技术协会是科普工作的主要社会力量。科学技术协会组织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普活动,支持有关社会组织和企业事业单位开展科普活动,协助政府制定科普工作规划,为政府科普工作决策提供建议。”安徽省科协一直非常重视科普事业的发展,并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始发展科普产业,在推动科普产业发展上做出了很多开创性的贡献,形成了安徽省科普产业发展的优势和特色。根据三螺旋创新理论,政府已突破传统职能的边界,从目前直接组织创新活动为主,转向以宏观调控、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提供政策指导和服务、促进各组成部分间的交流与合作为主[3]。并开始承担部分大学和产业等其他主体的功能,因为政府拥有资金和组织调控能力,能够承担一定的创新风险。随着科普产业的发展和壮大,政府获得税收资源,减轻了就业的压力,形成新的产业和经济增长点。同时,对于社会还有很强的示范带动效应和知识溢出效应。据此分析,安徽省科协对促进科普产业发展的创新贡献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制定科普产业政策规划。在2006年2月发布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就提出“制定优惠政策和相关规范,积极培育市场,推动科普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措施。近年来,各级在《科普法》和《科学素质纲要》的指导下,国家相继出台了《关于鼓励科普事业发展税收优惠政策问题的通知》和《科普税收优惠政策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法规[4],这也为科普企业的管理提供了政策依据。不过,地方政府的政策对于推动科普产业发展更具有效果。因为地方政策具有针对性,更适合本地区科普产业的发展。2009年12月,芜湖市政府出台了《芜湖市支持科普产业发展政策》,在《中国(芜湖)科普产业园优惠政策汇编》中,科普企业可利用的优惠政策多达10个。这对本地区科普产业的规划进行专门性的政策和资源支持,将对科普产业的支持政策更加的细化,从而推动当地科普产业跨越式发展。同时还制定了《中国(芜湖)科普产业园项目入园暂行规定》,为中国科普产业园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示范性作用[5]。2010年,安徽省科协与中国科普研究所合作撰写了《中国科普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研究报告》。2011年,安徽省科协在《中国科协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指导下,还制定了《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其中将大力发展科普产业、加大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力度作为安徽省科协的重点任务。积极争取使科普产品生产企业享受高新技术企业待遇,促进科普产业稳步健康发展。endprint

2.优化科普产业市场环境。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一些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发展和创新活动已由过去的一种单纯的企业化行为,发展成一种政府职能化、政府推动和引导的社会化行为[6]。许多学者认为:在新兴产业方面,市场环境建设可能比直接的政策支持会更有效。科普产业的发展动力就在于科普产品和服务的市场需求。科普产业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市场环境,企业自身对这些外部条件往往无能为力,而政府在优化和维护企业发展的外部市场环境工作中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7]。2008年8月,安徽省科协创新性地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安徽科大讯飞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蚌埠科技馆等单位合作,以多要素资源投入的方式,共同组建成立了安徽省科普产品工程研究中心。作为一种机制上的突破和创新,中心的建立对推进安徽乃至全国科普产业的发展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示范作用。为了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2010年,在原科普中心的基础上组建成立了安徽省科普产品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在经营体制上实现了“大转弯”,由原来的半事业化单位转变为民营控股的私营企业,力争将中心培育成科普产业集团,成为国内一流科普产品综合研发的龙头企业。自2004年开始,安徽省科协与芜湖市科协合作举办的中国(芜湖)科普产品博览交易会,已在芜湖市成功举办五届。其累积有近2千多家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参展,参展的科普产品达2万多件,交易额达到近15亿元。科博会的定期举办促使科普产业的影响力也在逐年扩大。另外,中国芜湖科普产业园,中国芜湖科普资源服务网都为科普产业市场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搭建科普产业交流平台。安徽省科协积极为安徽省科普产业的发展争取更多的资源。通过与省各大高校展开合作,成立科普人才培养基地和科普产业研究中心,有助于科普产业发展吸引更多的创新人才,对科普产业项目的开发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科普产品博览交易会不仅是科普企业之间的交易盛会,也是科普产业业内人士的交流盛会。在展会期间,安徽省科协举办了多项内容丰富的公益性涉会科普活动,包括论坛、报告会、推介会等。例如“中国科普产业发展高端论坛”和“全国科技馆馆长论坛”、“科普产业博士科技论坛”等。除此之外,安徽省科协2010年开始,举办的安徽省百所高校百万大学生科普创意创新大赛掀起了大学生的科普热情,改变了大学生的科普观念。这些活动不仅为科普企业的合作交流搭建了公共服务平台,满足科普技术和科普研发成果技术集成的需要,更有效地整合了各种科普资源要素,实现科普资源共建共享,促进创新资源向科普资源的转化。2013年,安徽省科协还发布了《关于开展安徽省科普产品研发与科普创作示范团队创建活动的通知》和《关于建设安徽省科普示范平台的通知》,经有关市科协、省级学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企业推荐,省科协成立专家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评选出7个科普示范团队和5个科普示范平台[8]。2013年10月,与中国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合作成立了中国首家专门从事科普产业研究的学术机构——科普产业研究所,进一步为促进科普产业产学研合作搭建了良好的交流平台。

三、问题与建议

虽然安徽省科协为科普产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但某些具体的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还需从以下几点开展具体的改进措施:

1.健全科普产业的规范制度:科普产业认定和认证制度不健全,使得科普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缺少明确的制度保障。很多科普企业是在国家大力建设科普场馆过程中迅速发展起来的,对科普产业缺乏准确的理解和认识,对科普产业的相关政策也缺乏充分的了解。这也和政府宣传不到位,政策导向性不强,政策执行无法落实有关。政策要素对科普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影响巨大,它能够有效地配置资源,促进新兴产业发挥后发优势。因此,科协应进一步推动制定和实施相关优惠政策,形成与科普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市场准入制度;制定鼓励企业和民间资本投入的政策,其中包括财政金融政策、税收优惠政策等;还要制定切合自身实际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把科普产业管理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更好地维持科普产业的市场秩序,保证科普企业竞争的公平性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深化科普产业市场运行机制:虽然安徽已经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科普产业的产业链,但在其运行机制上还不够市场化,尚未形成良性的产业循环。导致项目的经济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例如安徽省科普大赛选出的优秀作品,大部分只是在安徽省科技馆展出一段时间,市场转化率非常低,参赛者只是获得少量的奖金和荣誉,使得一些优秀的科普人才无法持续保持其创作的积极性。科普会的交易额虽然有所增加,但与国内相关文化产业交易会相比,交易额度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而且,科普产业网更新慢,没有起到集成科普产业信息的作用。安徽省科协应利用科普大赛打造科普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加快科普资源服务网络的建设。建设科普产品信息发布中心、科普资源网上展示和交易服务平台,建立科普资源集成、积累、配送、共享机制。向社会发布科普产业发展动态,提供科普产品供需信息,为科普产品的发展创造良性的市场转化机制。

3.加强科普产业配套服务体系:中国的科普一直是在党的领导下,由政府推动,全社会参与来运行的。这强调了政府对科普规制,对科普的服务功能重视不够。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要加快促进科普产业的发展,必须加强在产业服务体系方面的工作。科普产业服务体系侧重研究如何有效地整合科普公共服务资源,从而为科普产业的运行提供保障,侧重解决如何为科普产业主体提供配套的产业服务等问题。例如,安徽省科普产品工程研究中心和芜湖科普产业园都远离市区,交通不便,因此要发展科普产品的物流配送中心。再者,由于科普产业园区成立不久,且入驻多为中小企业,应尽快建立健全园区中介机构,在科技、信息、劳动、培训、市场等方面,为企业创业与发展提供良好的配套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 吴陆生,张素娟,等.科技创新生态系统论视角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7,(3):30-31.

[2] 江兵,耿江波,周建强.科普产业生态模型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9,(11):47.

[3] 徐辉,王正青.大学—产业—政府的三重螺旋:内涵、层次与大学的变革[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115-119.

[4] 任福君,翟杰全.中国科普的新发展和需要深化研究的重要课题[J].科普研究.2011,(10):9-10.

[5] 周荣庭,潘琳.科普产业园发展及对策研究——以安徽芜湖为例[J].科普研究,2012,(3):60-63.

[6] 陈洪涛,等.基于政府作用的新兴产业发展研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18-123.

[7] 陈洪涛,陈劲,等.新兴产业发展中的政府作用机制研究[J].科研管理,2009,(5):6-7.

[8] 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安徽省科普产品研发与科普创作示范团队、安徽省科普示范平台评审结果公示[EB/OL].http://www.ahpst.

net.cn/web/content2444.html,2013-06-07.[责任编辑 吴高君]endprint

猜你喜欢
安徽省发展
成长相册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