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耀
内容摘要:语文素养是一种综合性的人文素养,它所蕴含的内容更是丰富多彩,已经不单单是一个人纯粹的语言文化知识的体现,还涵盖了一个人对语文的理解力和欣赏力,以及学习语文的良好态度。从更深层次上讲,语文素养更是折射出一个人优良的个性和人格魅力。但这并非轻而易举就可以达到。此文就如何提高语文素养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希望通过本文,对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语文素养 中学生 措施
语文素养影响着我们的言行举止,能帮助我们更加健康文明的成长,同时,它也是社会文明和社会和谐的一个标志。《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要求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我们就不难看出,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迫切性和关键性。面对这一形势我们需要寻找方法,掌握和学习提高语文素养的办法,切实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效果,从根本上解决学生语文素养薄弱的问题。
一.关于语文素养的含义及基本内容
1.含义:所谓语文素养就是在语文这门学科上所取得的素养。具体的说就是在学习语文课程当中,学生经长期的学习和培养,逐渐实现自身价值的提高,或者收获的全新的成果,到达一个全新的阶段。
2.基本内容:
A.对语文由衷喜爱的情感。
B.对语文的正确理解及合理使用
C.对语言文化的累积
D.良好的语感
语感在阅读或者理解使用语言时极为关键的,它体现了一个人对语言敏感程度,是一种很敏锐的感觉,语感的提高与语文素养提高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对语文素养的提高至关重要。人们往往见落花而情思绵绵,见落叶而感伤无数,见红日而暖意浓浓,等等,这些都可以看出语感对文章赏识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它使语言的韵味无穷尽,而且耐人寻味。
E.发达的思维
语文思维可以是一个人的想象,也可以是对事物等做出的分析概括,还可以是一个人突发的灵感和创作。
F.对语言的审美及其修养
G.人格魅力的体现,品德修养以及良好的个性培养
二.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
1.创新改革意识,是提高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先决条件。
笔者曾经对某中学100名中学生的语文课堂学习状况的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不禁让我们有些吃惊:有42%的中学生对语文课堂学习不感兴趣,上课要不想睡觉,要不就想开小差做其他事情,他们认为老师上课很无趣;45%左右的学生持中立态度,单单认为这是学校安排的课程;只有13%的学生对此比较感兴趣,但前提却是老师讲课的确是丰富有趣的。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一个优秀的老师才是一堂好课堂的先前条件,占着主导位置。要想教育好学生,老师就必须先从自身做起,这也就对老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改变传统的旧的教学思维和理念,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方法,积累新的教学经验,通过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真正做到关心尊重每一位学生,热衷于自己的教育事业,善于思考和总结,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常常进行自我反思,以一种积极进取的良好态度,去培养和教育每一位学生,对他们实行因材施教。在课堂上,要不断引导学生,配合学生,与学生如朋友般的交流。只有先转换老师自身的观念和思想意识,加强老师们的业务素质[2]和教学技能,才会使老师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更好的体现自身的的主导作用。
2.和谐课堂氛围的营造,是提高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必要条件。
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阵地,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课堂培养学生优良的学习态度。需要指出的是,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才可以更好地加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这种良好氛围的形成需要师生之间的相互配合。双方有互动性,才能真正达成共识,实现心与心的交流。既然作为课堂主体的是学生,因此在课堂上老师就应该把这个主体地位交给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均能够自由大胆地表现自己,主动去思索问题,找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并积极参与协作讨论,这样才能创建一个生机勃勃的氛围,提高课堂效率。
老师可以通过以下办法尝试去配合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A.细致的去准备授课环节。以授课内容为依据,以学生能力为基础,认真准备授课环节,相信并尊重每一个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让他们从中体会学习语文的快乐。
B.继承并学习传统有效的语文教学的办法。这是因为传统教学与汉语言学习的规律是相符的,对提高学生学习,帮助他们打好扎实的基础是有用的,所以值得提倡。
C.重视课堂训练。语文课堂训练对课堂效率的提高非常关键。老师须以教学内容为依据,常常给学生布置一定量的任务,让学生能自主参与其中,活跃课堂气氛。
3.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是提高中学生语文素养的辅助条件。
笔者曾对100名中学生在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前后对语文学习的看法进行了调查。从调查结果的对比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对学生学习语文有很大的帮助。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在具体实践中可以得到很好地锻炼,因此需要我们:
(1)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学生可以凭借自己的兴趣爱好,挑选参加各类活动,这既可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又可以使校园文化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学校可以设立文学社,为热爱文学和编辑的学生提供场所;可以设立作文辅导班,为热爱写作或者写作水平差的学生提供写作指导;还可以组织作文竞赛,举行好书推荐交流和举办学校读书节等活动。
(2)其他课外实践活开展。课堂和校园只是学生学习的一个很局限的场所,因此需扩大学生学习的范围,让学生走出校园,融入社会和自然,并通过社会和自然激发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以及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和视野。
4.语文教学环境的建设和优化,是提高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外在条件。
要想达到提高语文素养这一目标,就一定得有良好的语文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好的环境下乐于学习和接受语言文化的熏陶。
首要说的就是不能让学生对语文的学习被学校提供的教材限制住,对语文学科的教学观念需要扩大。语文是博大精深的,并非看几本书读几篇文章就行,学校提供的教材只是学习工具的一小部分。因此学习语文需要大量资料,而且这些资料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但是在现代的教学过程当中,学生的学习阅读资料依旧是很有限的,因此这就需要老师做出榜样,自己先走出教材的捆绑,可以整理一些好的文章,好的内容,进行整理编辑,给学生提供素材,让他们可以多角度学习,更加有兴趣的去对待语文,并在学习当中增长知识开阔眼界。
除此之外,不要让课堂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要打破这种局限,这种观念。知识是无穷尽的,生活,社会,包括大自然等处处都蕴藏着丰富的知识。若将学生的学习局限于课堂,就会跟寸目鼠、井底蛙一样。因此,一定要将课堂学习与外界大环境将结合。这个大环境包括学校,家庭还有社会。学校作为教育结构,需要尽可能多的给师生提供丰富学习资源,像图书馆,多媒体和网络资源等等。学生的监护人需积极配合学校,不断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多鼓励学生,支持他们的兴趣爱好以及一些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另外带领学生回归社会和自然,多让他们亲身接触,通过他们自身的感悟和体会,积累更多无法在课堂上学习和领悟的知识。
三.小结
良好的语文素养,是一个学生必不可缺的素养。语文素养的提高就像一粒种子经历风雨后长成参天大树;就像点点繁星在拨开黑夜遮挡后绽放光芒;就像迷失荒漠者历经风险后找到生命的出口。它所蕴含的意义是丰富多样,耐人寻味的。它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更是至关重要。希望通过此文的介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能为教育事业做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亦非.叶圣陶教育文集[M].人民教育出版社.
[2]蒋晓宁.适应开放教育需要,全面提高教师素质[J].中国远程教育
[3]杨建国.关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研究[J].江苏省中国教育集刊
[4]朱永新.朱永新教育文集[C].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作者单位:福建泉州第十一中学)endprint